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复试检测培训讲义_第1页
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复试检测培训讲义_第2页
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复试检测培训讲义_第3页
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复试检测培训讲义_第4页
混凝土外加剂进场复试检测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一、执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铁建设【2009】152号文2004120号文(预制梁专用)《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二、取样样品分点样和混合样也称为点样;混合样是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取得的试样。现行有效的组批原则执行铁建设【2009】152号文,是以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批,不足50t亦按一批计。取样数量为不少于200kg水泥的最佳掺量,我们一般取。三、试样及留样每一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一份按进场复试要求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制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试或仲裁。四、进场复试检验指标1、减水率(≥25%)2、含气量(≤3.0%)3、常压泌水率比(≤20%)4、压力泌水率比(≤90%)5、抗压强度比(早强型:1d180%、3d170%、7d145%、28d130%标准型:1d170%、3d160%、7d150%、28d140%缓凝型:7d140%、28d130%)五、试验检测准备1、材料1)水泥:采用基准水泥,是P.I42.5硅酸盐水泥,水泥中化学指标要求详参照GB8076-2008附录A执行。2)砂:符合II区要求的中砂,细度模数2.6-2.9,含泥量小于1%。35-20mm5-10mm占40%,10-20mm占,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4)水:符合JCJ63-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也可直接用饮用水。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2、仪器设备电子称、电子天平、搅拌机、铁锨、坍落度筒、钢尺、含气量筒、5L容积升、压力泌水率仪、压力试验机等。3、环境要求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3)℃,相对湿度无明确规定,按不小于50%控制。六、试验步骤:1、配合比设计: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JGJ55-2000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定:a.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b.砂率:外加剂掺量:按厂家指定掺量。d.用水量:掺高性能减水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掺高性能减水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47%;(210±10)mm,用水量为坍落度在(210±10)mm时的最小用2、混凝土搅拌采用符合JG3036要求的公称容量为60L的单卧轴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机的拌合量应不小于,不宜大于。投料顺序,将水泥、砂、石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外加剂的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至均匀,再行试验。3、减水率测定:首先测定坍落度:测定坍落度时与平时测试有区别,在此要求分两层装料,每层装入高度为筒高的一半,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将润湿过且内壁无明水的坍落度筒放在润湿过亦无明水的底板上,然后用脚层装入坍落度筒,每层为筒高的一半,并用插捣棒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插捣15次,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第二层时应贯穿整个深度至第一层的表面。浇灌第二层时,混凝土应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插捣完成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清除筒边混凝土后,垂直平稳的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150s内完成。提起坍落度筒后,用钢尺和坍落度标尺测量筒高与谈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注意: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塌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W=((W-W)/W)×100RO10W减水率,%——RWkg/m)3O——Wkg/m)31——W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R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15%无效,应该重做。4、含气量测定15s-20s尺刮平,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平抹光。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垫圈,加盖并拧紧螺栓,螺栓要对角且均匀拧紧。关闭排气阀,打开注水阀和排水阀,通过注水阀用洗耳球向容器内注水,当排水流出的水流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的状态下,同时关闭注水阀和排水阀。用气泵注入空气至气压室压力略超过1,待示值仪稳定后,微微开启排气阀,调整压力至1,关闭排气阀。打开操作阀,按两次,待示值稳定后,测得一含气量值;开启排气阀,示值归零后,关闭排气阀,用气泵注入空气至气压室压力略超过1,待示值仪稳定后,微微开启排气阀,调整压力至1,关闭排气阀。打开操作阀,按两次,待示值稳定后,再次测得一含气量值。若两次含气量值之差不大于0.2时,取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若大于0.2时,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值与第一、第二次测值比较接近的且两值之差不大于0.2时,取此两值的平均值得A。若三次测值两两差值均大于0.2时,此次试验无效,应重做。0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按下式计算:A=A-Ag0其中:—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A—两次含气量测定的平均值()0—骨料含气量()计算精确至0.1%。骨料含气量测定:应按下式计算每个试样中粗、细骨料的质量m=(V/1000)×’ggm=(V/1000)×ssm、m—分别为每个试样中的粗、细骨料质量(kg)gsm’、m’—分别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细骨料质量(kg)gsV—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容积(L)在容器中先注入1/3高度的水,然后把通过40mm网筛的质量为m、mgs的粗、细骨料秤好、拌均,慢慢倒入容器。水面每升高25mm左右,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料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面高出骨料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应浸泡15min,再用橡皮锤轻敲容器外壁,排净气泡,除去水面泡沫,加水至满,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垫圈,加盖拧紧螺栓。螺栓要对角且均匀拧紧。关闭排气阀,打开注水阀和排水阀,通过注水阀用闭注水阀和排水阀。用气泵注入空气至气压室压力略超过1,待示值仪稳定后,微微开启排气阀,调整压力至1,关闭排气阀。打开操作阀,按两次,待示值稳定后,测得一含气量值;开启排气阀,示值归零后,关闭排气阀,用气泵注入空气至气压室压力略超过1,待示值仪稳定后,微微开启排气阀,调整压力至1,关闭排气阀。打开操作阀,按两次,待示值稳定后,再次测得一含气量值。若两次含气量值之差不大于0.2时,取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若大于0.2时,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值与第一、第二次测值比较接近的且两值之差不大于0.2时,取此两值的平均值得A0.2重做。g5、常压泌水率比测定1)泌水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高200mmG,将混凝土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0止水分蒸发。称量筒加试样质量G。试样表面应比筒口低约20mm,自抹面开始1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精确至1g。按下式计算泌水率:B=V/((W/G)×G)×100WW其中:B—泌水率,%V—泌水总质量,单位为克(g)W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单位为克(g)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G—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G=G-G)WW10值计,精确到0.1%。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15%2)常压泌水率比测定,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R=B/B×100BTCR%)BB%)TB%)C6、压力泌水率比测定(泵送剂或用于泵送混凝土时的外加剂)1)压力泌水率测定和计算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压力泌水率仪的缸体容器中,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0次。插捣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同时拌合物表面要低于容器口以下约30mm,用抹刀抹平。3.5MPa,并打开泌水阀门同时开始计时,保持恒压,泌出的水接入200ml量筒里,加压至10s时读取泌水量V,加压至140s时读取泌水量V。10140压力泌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B=V/V×100140V10其中:B%)VV—加压至10s时的泌水量(ml)10V—加压至140s时的泌水量(ml)1402)压力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R=B/B×100VCBVVTR%)BVB%)VTB%)VC平均值计,精确到0.1%。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压力泌水率,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7、抗压强度比测定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混凝土拌合物符合试验条件后,制作抗压试件,一次装满试模用振动台振动15s-20s。试件预养温度为0±3)℃,拆模后放入标养室标养。按不同种类外GB/T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