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河治污艰难前行
一十年治污,为何仍面对污染加剧挑战说起中国的河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与长江。但在黄河、长江之间,还有一条与之平行东流的大河,这就是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的桐柏山,流经豫、鲁、皖、苏等省,全长1000余公里,汇集58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为中国的第三大河。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管子等先贤圣哲都曾生活并活动于淮河流域;大禹治水主要在淮河流域;人祖伏羲、女娲补天等历史传说也都发生在淮河流域……淮河流域英才辈出、璨若星辰,尽显人杰地灵之华光。淮河也有其令人生畏的一面,这就是淮河的水患灾难。历史上由于自然灾难、战乱或人为的因素,造成黄河无数次决口泛滥,大量泥沙淤积于淮河水系,最终堵塞了淮河的入海通道,迫使淮河一头撞入洪泽湖的怀抱,在洪泽湖容纳不下淮河来水时,在江苏扬州经三江营汇入长江,借道入海。淮河的这段历史,既牵着黄河又连着长江,可谓“三脉一体”。淮河真的不是一条简单的河。淮河的这段经历,在历史上被称为“黄河夺淮”。黄河夺淮带给淮河的就是洪水泛滥,因此淮河的水患灾难是出了名的,所谓“有雨洪灾,无雨旱灾”就是其真实写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淮河再次泛滥,毛泽东主席彻夜难眠,挥毫题写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决策。从此,淮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治理淮河,兴修水利”成为这一时期的伟大壮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淮河流域的主要河道都经过了整治,河网沟渠、自流灌溉给淮河流域带来了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根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流域建成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272亿立方米;兴建水闸5427座,其中大、中型水闸600多座;加固大堤5万多公里,开挖人工河道2164公里;建机电排灌站6.048万处,耕地灌溉率超过70%;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20亿公斤上升到1999年的876亿公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近1/5,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50亿~200亿公斤,约占全国商品粮的1/4,提供商品棉约占全国的1/5。这当为近代淮河最壮美的时期。只可惜,就在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日益发挥水利效能的时候,水污染不期而至。这种水既不能工业用,也不能农业用,更不能饮用。淮河的水污染是与工业发展同步产生并渐进式加剧的。过去,淮河流域以农业为主,河水清澈见底,随时都能捧起来饮用。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淮河水的污染已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生态灾难成为淮河新的最主要的灾难。淮河水污染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确定了我国首批流域治理的重点项目,这就是著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在1995年的8月15日,国家又颁布了《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中国立法史上出台最快的一项法规,并且是为一条河流单独出台的一项区域性法规,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为推进实现达标排放和最终的水体变清,政府和媒体还启动了1998年1月1日的“零点行动”和持续多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等活动,令人记忆深刻。2004年,淮河治污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其治理效果如何呢?2004年7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痛揭淮河十年治污之短:淮河上游的沙颍河、涡河等支流相继开闸放水,滔滔黑水,浊浪翻滚,臭气冲天,在淮河干流形成了155公里的黑色污染团,刷新了1994年淮河污染团总长70公里的历史纪录。污染团中的污染物总量达3.8亿吨,使河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了7倍。污水团所到之处,一切生物遇毒皆亡。污水汇入洪泽湖,当地养殖业全军覆没,鱼鳖虾蟹悉数毙命,水产产量损失3.2亿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淮河治污,投资数百亿元,为什么竟然是“十年治污一场梦”?淮河治污再次引起全国的极大关注。在各种议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污染反弹”。其实,从民间观察来看,淮河十年治污却是污染加剧的十年。十年间没有一家企业做到常年持续达标排放,而这样的企业在淮河流域数以万计,在治污和监管方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现象司空见惯。十年间把治理的重点对准了“十五小”企业(1994年以来先后关停了约5000家“十五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的排放量很小,有些小企业的排放根本就流不到淮河,因此小企业对淮河构不成致命威胁。而真正能够“杀死”一条河流的排污量非那些大企业所不能。大企业排放污染不仅量大,而且肆无忌惮。治理污染的设施严重缺位。国家批准淮河流域“十五”期间拟建161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按照2004年公布的数字,有78个项目是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动工;55个项目正在建设,不能发挥作用;28个完成项目本应发挥作用,但却属于“盆景工程”,领导来了就运作,领导走了就关闭。十年间,生活污水排放量随人口同步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累计增加。正是以上这些因素,才使淮河水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态势。二淮河治污举步维艰2006年,关于淮河治理的争论此起彼伏,但淮河治污毕竟还要继续下去。2004年10月23,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蚌埠主持召开淮河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沿淮四省主要领导签下军令状,要用三年时间使淮河水污染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三年上一个新台阶”,步子不算太大,却也不甚轻松。淮河的污染主要源自工业污染。尽管国家重新调整治理定位与策略,加大了执法力度和治理的投入,但企业偷排污染还是照常不误。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企业偷排污染犹如轻车熟路:白天不排夜间排;晴天不排雨天排;关闸不排泄洪排;上级视察时不排走后排;许多企业修建有置换污水/清水的暗道调控机关,有的排污口直接通到河中央;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仍是普遍现象。如下的一幕也许谁也不愿意看到,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上演着。2004年10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视察安徽省阜阳市沙颍河大闸,其水质为Ⅱ类。在其上游的沙颍河沈丘槐店大闸上游的企业已经开始排放污染,黑水、泡沫、臭气肆虐而来。原因是先前为保障国务院在蚌埠开会这段时间的水质,工厂内已经储存了20多天的污水不得排放,早已“内急”难耐,在确信国务院领导不来这里视察之后,便“一排了之”。虽是偷排,却也“平安无事”。此时这里的水质已恶化至劣Ⅴ类。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水质监测周报显示,沙颍河槐店大闸的水质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有两次是Ⅳ类水,其余时间皆为Ⅴ类或劣Ⅴ类。2005年春季,沙颍河槐店大闸段的污染毫无退却之意,滔滔黑水裹挟着污浊的泡沫奔腾而下,遇物受阻,泡沫便爬上堤岸,甚至涌进船舱,直接威胁着淮河干流水质。紧急中,国家环保总局于当年4月末启动了淮河应急预案。按说2005年是“上台阶”的起步年,此情此景,犹如刚刚抬起步,却已崴了脚。三年时间不算太长,第二年已很关键。2006年被称为“上台阶”的“关键年”。特别是经历了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之后,各级政府对水污染的重视普遍增强,淮河治污可望有实质性的进展。不料,4月份从淮河干流传来消息,其水质已恶化为Ⅴ类,引起了人们一阵惊慌。各级环保部门紧急出动排查污染源。其实,地处淮河上游的沙颍河水质一直处于Ⅴ类或劣Ⅴ类状态,其对淮河干流的污染贡献率持续走高。2006年的沙颍河出现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6月20日,已经进入丰水期的沙颍河其溶解氧降至0.59毫克/升,这是历年来的最低点;不同于往年的是,沙颍河在经过丰水期泄洪之后,往往在11月出现“黑水”,而在2006年9月,“黑水”抢在“十一”黄金周之前来了一次总爆发,不仅黑水浊沫更甚,连大鱼小鱼全都漂起来了。公众惊呼这是近几年罕见的现象!其实,淮河的污染指标不降反升,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完全符合当前中国环境状况的总体趋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曾经评价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说:主要污染物指标不降反升。大环境如此,淮河的水环境也是如此。人们担心“三年再上新台阶”剩下的时间只有一年了。这一年恐怕要跑步前进了。透析2006年污染物指标不降反升的原因,不难得出结论:在一些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的任务还没有真正落实,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扭转,淮河治污上台阶只能在艰难中前行。三淮河的生态灾难急需救助淮河流域长期的水污染已经给沿岸百姓造成了巨大生态灾难,而且越是水利设施、灌溉条件好的村庄受灾越严重。企业排向淮河的高浓度的污染水通过干渠、支渠、毛渠灌进农田、坑塘,下渗地下,覆盖了广大农村的土地和村庄。村民们感觉饮用水出现怪味,浑浊、泛黄、悬浮物、蜡质状漂浮物随时可见;最明显的是这种水烧开之后沉淀物大增。淮河流域农村居民生活大多用10米左右的压水井取水。这个深度与当地河流、坑塘的水体处在同一水平线。实际上,沿河广大农村50米以上的地下水已大部分被污染。1994年7月中旬,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在黑色污染团过后,水质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安徽省蚌埠市自来水公司取了3000公升淮河水送到上海去化验,结果对比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公布的129种“首要控制污染物”,蚌埠三水厂和一水厂的源水分别查出90种和95种,其中,致癌物高达67种。河南省沈丘县黄孟营村三面环水,2004年7月,该村村民王晓天、孙德义家的压井水经安徽省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发现有10多项指标超标,其中锰、硝酸盐严重超标。村民长期饮用这种水,造成整体健康水平下降,癌症等多种疾病高发。近年,在淮河流域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这首民谣道出了淮河由清变污的过程和特征。水污染在危及人的生存之前,人们对它的关注很不够,到了1990年代,癌症在沿河村庄已经达到肆虐的程度,人们方才有所觉察。据在沙颍河段岸边的黄孟营、孟寨、陈口、孙营、东孙楼、解庄、孙营码头的调查,自1990~2004年,每个村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多则超过百人,少的也有几十人。大多是以消化道为主的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等,发病呈明显集中趋势。黄孟营村王自才一家4口全部死于癌症;有些村庄一条街家家户户都有人患癌症,被称为“癌症一条街”。据沈丘县医院的记载,1972年当地120万人共发现癌症患者12人,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这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吻合;而如今在这里,癌症发病率最高已达1%。水污染引发的生态灾难除表现为癌症高发以外,还对人的生育、生殖器官造成毒害。受水污染物质的影响,近十几年沿河村庄年轻夫妇中不孕不育者增多;新生儿畸形、儿童发育不良、残疾、痴呆患者增多。据2004年调查,黄孟营村有上述疾患的儿童有35名;在傍河的赵古台村有6名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当地皮肤病患者中儿童居多,表现为变应性皮炎,久治不愈,但离开患病环境即可自愈,返回患病环境便复发。沿河的渔民、采砂作业者多出现手脚溃烂,经久不愈。沿河村庄的甲状腺癌、甲状腺囊肿、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增多。据调查,当地历史中并没有这类疾病高发的记载。此外,偏瘫、心脑血管疾病在沿河村庄明显增多,并有年轻化趋势。这类疾病曾被人戏称为“富贵病”,但目前沿河村庄的生活水平仍为温饱型,有些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吃不到大鱼大肉,村民长年辛勤劳作,而他们身处污染环境中,污染物质长期作用于其血管壁是其发病的直接因素。我们称上述疾病为“生态疾病”。四治理污染拯救淮河救助百姓水污染造成了沿河村庄的生态灾难,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得从治理污染、实现清洁饮水入手。活跃在淮河流域的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推出大型社会公益环保项目——拯救淮河希望工程,把“对淮河水污染及其治理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监督、对水污染严重的区域实施清洁饮水救助、对癌症高发村实施医疗卫生救助”作为其三大任务。早在2000年,河南省政府为改变污染地区村民的饮水状况,拨专款分别在沈丘县大王楼、海楼两个癌症高发村打了两眼450米深的深水井,结果对遏制癌症发病取得了“当年下降,次年大降,三年接近正常”的良好效果。2003~2004年,“淮河卫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黄孟营、东孙楼两个癌症高发村安装了350部滤水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净水效果,深受群众欢迎。2005年国家进一步投入巨额资金启动饮水安全工程,大面积解决污染区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2005年4月末,淮河流域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当时“十五”临近末期,但“十五”计划中全部完工项目仅占35%,投资仅完成41%,远不能达到“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许多工程治污措施落空,老账未还又欠新账。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启动淮河流域环境应急预案时说,淮河水质的整体状况至今尚未根本改观,离“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六个原因。(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负责同志至今还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太慢,造纸、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印染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占工业排污总量的70%以上。(3)环保法律所赋予的执法权限有限,使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老问题依然存在。(4)水环境监管职能交叉,体制不顺,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难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5)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没有形成,治污资金严重缺乏,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率极低。(6)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闸坝林立,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汛前腾库时容易引发水污染事故。这六大原因切中了要害。也就是说,攻克这六大难题,淮河治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可能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是很重要的。公众参与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河水论治理。可以说,实现淮河干流的清澈,要看支流来水是否清澈;若要支流来水清澈,要以排污口的水质为保障。排污口是源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要着眼于全流域,看好每个排污口,是保障淮河水质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各地的环保部门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他原因不说,单是人力就远远不够。在企业尚不能自觉担负起治污责任的情况下,看好排污口就犹如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或者说是在打“游击战”。“十年治污”就是打的这种消耗战。时至今日,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都已不容许我们再这样消耗下去了。打一场治理淮河水污染的“阵地战”势在必行!公众参与是打赢“阵地战”的基础。公众参与有很多优势。首先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任何部门都无法与之相比。其次是参与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坚定性的优势。组织公众参与,可以形成对排污口的实时监控。公众熟悉当地的社情特点及企业排污规律,而排污口就在其周围,长期令他们深受其害,他们对企业偷排污染深恶痛绝,他们是企业偷排污染的“天然克星”。只要管理到位,就可以实现实时监控“散点分布、覆盖流域、形成网络、全面治理”的效果。在形成公众参与的对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对达标排放的污染水还要做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实际上,即便是做到达标排放的污染水,其污染物质的含量依然很高,而且当这些污水汇聚一处达到相当的蓄积量时,其危害仍会非常严重。现在的许多排污口的管道直接排入河流,在环境容量超载的情况下,淮河的污染依然严重。有专家要求取消直接的入河排污口,在排污口和河流之间增加一个生态“缓冲带”(湿地),使进入“缓冲带”里的污水再次得到处理,达到或接近河流在自然状态下的洁净程度,各类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可以正常生长,最后才排入河流。此法也适用于生活污水的排放。环境非政府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资源勘查与评价方法考核试卷
- 硅冶炼与深海资源开发考核试卷
- 绝缘制品在海洋工程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在智能电网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水产品冷冻加工中的食品安全监管考核试卷
- 社会看护服务中的非言语沟通技巧考核试卷
-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文化产品与内容创新考核试卷
- 税务合规与风险防范培训考核试卷
- 礼仪情境模拟对话课件
- 生态农业建设生物技术实践考核试卷
-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基层实践
- 抖音房产直播敏感词汇表
- (高清版)JTGT 3383-01-2020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 国际公法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
- 微专题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解析)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学分析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 中职对口升学复习资料:《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库+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