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_第1页
大林寺桃花古诗_第2页
大林寺桃花古诗_第3页
大林寺桃花古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林寺桃花古诗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林寺桃花》由查字典语文我整理并共享,接待老师同学们阅读。假设对你有扶助,请持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名贵建议,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风景。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长恨:往往惋惜。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探索。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头。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头盛放。

我往往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节令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貌似没有什么高深、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节令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察觉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促不驻而怨恨,而气愤,而消沉。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其次句的"始盛开',是在比较中遥相响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腾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由于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概括可感,形象美观;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概括,天真心爱,活生动现,假设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喜欢,没有诗人的一片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