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现代转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2〕24-0282-02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史称“魏文帝〞。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驰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论着作?典论《论文》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课堂教学在当代语境中的现代转型具有榜样意义。

一、文学的价值和地位

在先秦时代,虽然有“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三不朽〞之说,显示出着书立说在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那时的文学一直作为史学、哲学和经学的附庸而存在,还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当历史演进到魏晋时代,随着儒家一统地位的动摇,道、佛各家昌盛开展,受此影响,人们开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在此背景下文人们也更注重内在感情的叙述,文学的地位随之提升,于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才,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把文学与政治、经济、军事一样看待,认为通过文学,于公可以安邦,于己可以扬名不朽。由于曹丕的宣扬,文学的地位空前提高,文士们将之作为崇高的“治国安邦〞和“扬名立万〞的事业。

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的指导,才可以解释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封建士大夫在仕途不如意时能够取得杰出文学成就的原因。实质上,曹丕这一理论的精髓在当代文坛也一直延续着,对此,可以联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于文学价值的阐释,记者曾采访过莫言,问他:“日渐式微的文学对于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意义?〞莫言说:“确实,文学不是粮食棉花,没吃没穿我们这个社会就乱套了。文学就像头发,很多人即使是大秃瓢也能健康地活着,只是个美观问题。不过你看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可见,莫言的文学思想同曹丕?典论《论文》中关于文学价值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文学有着崇高的价值和地位,所以自古及今,无数的文人学士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从司马迁的“发愤着书〞〔曹丕的文学思想受此影响〕?史记》的写作到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的完成,无不表明了这一道理。这正如曹丕在?与王朗书》中所言:“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篇籍。〞

二、文气说

曹丕以“气〞论文,他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比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气是指作家的气质、才能、个性、禀赋等先天性的因素。不同的人唱同一曲调、同一节奏的一首歌曲,因其气质、才能、个性、禀赋等不同,往往会导致声音有巧拙、刚柔和清浊之别。这些因素源于天赋,即使是父亲也不能传给儿子,兄长也不能传给老弟。曹丕进一步以当时的文坛名人为例,表明“文气〞的客观存在,说徐干的文章中具有齐人的舒缓之气,应■的文章阴柔有余而阳刚缺乏,刘桢的文章气势雄壮而文理不够细密,孔融的文章风韵气度高雅。曹丕的“文气说〞同西方古希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个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是根本一致的。不同类型气质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文风。

根据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我们可以给学生下列启示:首先,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决定着文学成就的上下。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是一个文学狂热的时代,人人都在谈论文学,在征婚中更是人人宣示都爱好文学,甚至很多大学都办起了作家班,希望能够培养出驰名的作家。而最终的结果是,空谈文学而短少文气的人永远也成不了所谓的作家,大学中文系或者作家班的学生也大多淹没于众人之间,成名成家者甚少。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或者驰名作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禀赋,而不仅是后天的教育。所以,纵观中国文学史,在古代是不存在中文系或者作家班的,但同样产生了灿假设群星的作家群体。如古代文学史上的苏轼,他在诗、词、文、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都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说没有第二个人能够与之并驾齐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来自于其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其次,作家的“气质〞决定了他们的文学格调。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章除了能够反映作者的学识涵养外,还可以看到他的气质才情等内在因素,并且这种气质才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文学格调的形成。在当代文学史上,冰心的散文被称为“爱的哲学〞,这是其作为一名知识女性,饱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鲁迅的杂文被誉为“投枪匕首〞,这主要源于他“峻急,热烈而又冷峻〞的性格特征。再如,鲁迅的同胞兄弟周作人的散文具有“平和冲淡,清隽典雅〞的特征,这与他“安静、和缓、低调〞的性格息息相关。再次,各种气质无所谓优劣长短,气质是先天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人格是后天培养的。一个作家必须对自己的气质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可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克服气质的负面效应而增强正面效应。诚如歌德所言:“一个作家的格调是他生活的准确的标志,所以一个人想写出明白的格调,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格调,他也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

三、文体观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备其体。〞曹丕认为,文章的“本〞即根本的创作原那么和表现人们思想意识方面是相同的,这是一切文章的共性;而文之“末〞即在如何表现上,因文章的具体功用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这样就产生了文体的观念和各文体的具体要求。曹丕的文体观给我们下列启示:首先,一切文章的“基本〞是相同的,只有“根深〞才可能“叶茂〞,所以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前必须打好自己的根本功,即作家的思想品格涵养、人生的历练和认识、语言的运用和思想情感的叙述等,对这些因素修炼程度的深浅往往也影响着一个人文学成就的上下,否那么假设过分注重于文章的“体裁〞等“末〞的因素,就只会“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其次,决定了作家对于文体创作的选择。在文学教学中,我们常有一些疑问,像鲁迅这般天才作家为什么主要集中于杂文的创作,如能够在有生之年写就几部长篇小说,岂不是更为伟哉!人民艺术家老舍如能把他写小说的劲头用于诗歌写作,这样又多了一个伟大诗人,岂不美哉!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是他们不愿为而怕是不能为也,因为如他们这等聪慧之人,当然深知“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曹丕?典论《论文》〕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只有能够体察自己的长处和缺乏,才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深入的开拓,取得非凡的成就,其实这就是要做到扬长避短罢了。

四、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办法

曹丕在?典论《论文》的开篇就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并且以汉代的傅毅和班固为例进行表明,他两人本来共同从事点校书籍的工作,在文采上也不分高低,而班固却看不起傅毅,说傅毅的文章冗长无物。曹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在于“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同时曹丕还指出了“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曹丕?典论《论文》〕等文学批评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曹丕在当时提出的“文人相轻〞的现象,是在总结其以前文人间出现的问题而得出的结论,事实上从那时到现在这种现象从未间断,如现代文学史上丁玲与周扬,鲁迅与徐懋庸,鲁迅与郭沫假设等人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可谓文坛皆知,则导致“文人相轻〞的本源到底何在呢?首先,在于文人的价值追求。文人存在的价值,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是源自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艺术格调,因此相互间发生学术冲突时,总是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贬低他人,从而保卫自己的学术或者文学存在。其次,在于文人心灵世界的细腻,我们很多人每天面对的世界大致相同,甚至许多人的人生经历也有相似之处,但为什么有的人成了作家或者学者,而有的却不能呢?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文人之所以成为文人,就在于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特别敏感,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出来,他们不同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绿林好汉,因此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也往往由表及里,入木三分,同时感触非常敏感,这既是文人的长处,也往往导致了文人间的不睦。

对于“文人相轻〞的现象,必须客观地看待。首先,人与人之间相互贬斥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文人之间,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其次,“文人相轻〞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只有各自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或文学格调,才可能出现百花齐放和万紫千红的局面,有道是“春兰秋菊各有时,同留秀色在人间〞,这总比和稀泥式的一团和气好,总比文坛只有一种声音或者一种格调好。再次,文人间有相互轻视的一面,更有相互尊重的一面,有时相互推崇,还抬升了整个行业的地位,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就是其中的体现。

五、文学流派

曹丕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先河,提出了“建安七子〞说。他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这是建安时代以邺下为中心形成的一个曹魏文学集团。这其中的七人,除孔融同曹操关系不和,后被杀害之外,其余均为曹操集团的成员。

文学流派是指“在文学开展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思想倾向、文学主张、审美趣味、创作格调相近或相似,形成的自觉的聚合体〞。“建安七子〞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个文学流派,是因为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