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_第1页
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_第2页
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_第3页
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_第4页
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

一残友设立的背景1.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我国有8300多万的残疾人,[1]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籍人口达2.6亿人。显然,对于中国而言,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牵涉广泛、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是最大的保障。就业不仅是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更是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它意味着残疾人在经济生活、社会地位和精神世界的解放和独立。[2]对于社会而言,更多的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不仅能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而且在改善残疾人边缘化状况,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的社会融合,减少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冲突,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减少残疾人的福利依赖等方面,在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实现人权的保障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改革开放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是通过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的单一渠道解决残疾人就业。改革开放以来,福利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八五”末期,全国在各类福利企业中就业的残疾人稳定在93万人。然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不仅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资金缺乏、产品落后、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素质偏低等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也给政府的资源配置带来较大困难。据民政部估计,民政福利企业每安置一个残疾职工,大约需投资2.6万元,若增加安置100万人,就要投入260亿元。而福利企业要以减免税收方式来维持,办得越多,国家负担就越重。对残疾人来说,集中就业使残疾职工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保障受到相当的影响。[4]对于残疾人口超大规模的中国,用单一方式显然不能解决数量庞大的残疾人就业问题。于是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之外,我国还尝试了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且在经济发展中,后者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例如,安徽全省17.6万就业残疾人中个体就业者达12.6万人。在私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也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创业者,残疾人私营业主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有260户,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有40多户。[5]从总体上看,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残疾人应变的能力较差,再加上缺资金、短场地、大多从事传统经营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经营收益低,参加社会保障的能力差等原因,导致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有更多的困难。所以,政策界和学界提出,分散按比例就业质量较高,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情况较好,是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的最好形式。[6]全国8300万残疾人中,城镇约有2071万人,其中,有条件有能力就业的700多万人。可是,在业的只有297万人,没有实现就业的城镇残疾人有470万人。这还没有计算农村有条件就业的残疾人。[7]还有,我国今后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在业比例为31.02%,无工作的占69.98%。而非残疾人口的在业比例是72.67%。据《2008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就业年龄段且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中,有工作的城镇残疾人比例为31.8%,农村为52.2%。2008年度残疾人登记失业率达12.6%,远远高于全国登记失业率4%的水平,而实际失业率远不只如此。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为4.4%。从残疾人就业结构看,在业残疾人口中,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最多,占在业残疾人口的78.4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1.75%,专业技术人员占1.6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最少,仅占0.47%。[8]换言之,残疾人就业不仅比例低,而且质量更低。尤其突出的是,尽管教育体制与市场接轨,更多的残疾人士可以念大学了,可是,毕业即失业,每年近万名残疾大学毕业生怀揣创业的梦想,却无力实现、无处可去。残疾人包括残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排斥。政府的政策执行在基层往往走样,有时甚至成为一纸空文。当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机会少;二是就业技能低;三是就业服务欠缺;四是就业保障不充分;五是就业歧视仍旧存在。目前我国残疾人通过就业自食其力也存在很大困难。2008年,18岁及以上残疾人未就业者生活的主要来源,城镇按比例依次为领取离退休金、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以及领取基本生活费,三项合计比例高达97.8%。统计结果表明,2008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部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7%。统计结果显示,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经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9]可以说,残疾人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症,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和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实施,成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中。2.残友创立10年间遇到的主要问题残友初创于1999年,到2004年确立了今日软件企业的成长方向,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复制残友模式。其间,作为一个残疾人自主和自治的机构,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用什么方式改变残疾人就业的恶劣环境,促进残疾人融入主流就业市场?若采取集中就业方式,如何避免以往福利企业的种种弊病?第二,用什么方式改变残疾人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第三,什么行业和岗位适合残疾人就业,如何开发这类行业和岗位?第四,如何进行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建设,形成残疾人就业促进与长期养护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二残友模式形成过程1999年,一个从小寸步难行,无缘校门的重症血友病人——郑卫宁,以父母留给自己输血保命的30万元遗产创建了“残友网社”,这便是今日残友集团的前身。在2004年以前,包括郑卫宁在内的“残友网社”创业者们,谁也没有想到日后的残友居然能够成为一家软件公司,而且从2006年开始正式转向规模化高科技外包业务,仅4年间,销售收入就从初期的几十万增加到2010年的9495万,变身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而且,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通过美国SEICMMI三级认证的中小企业。残友的这条路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1.残友的价值观2009年7月,郑卫宁在深圳为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写下了自己的一段人生感言,“生命和死亡是人生的一对翅膀,都思索领悟了,才能飞翔。只有愿意并准备好结束生命的人,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生。”在这位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带头人的率领下,只属于残友的独特价值观树立起来了。残友是什么?它是一次温柔革命:残疾人依靠电脑屏幕做外面的事情。它是一种民生工具:弱势群体依托高科技强势就业。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越是残疾,越要美丽。它是一家社会企业:基于良知创办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它是一个慈善平台:义工、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依托残友互助共融。它是一位特殊经济参与者:残疾人特殊人力资源嵌入高新产业。它是一串励志故事:流传于江湖而无法诉诸于笔墨。它是一个江湖:不抛弃不忘记每一位弟兄和同行者。它是一句格言:“生活是艰苦的,而对于那些不甘于鄙俗的人来说,是每日的战斗。”[10]2.残友的发展历程(1)起步探索期(1999~2004年)郑卫宁于1955年出生于大连,父母均是部队高级干部。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诊断为患有血友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因凝血因子生成不足造成凝血障碍,血液不易凝结,以致轻微受伤也出血不止,以关节反复出血最常见,肌肉、脏器、黏膜等容易发生内出血的终身性疾病。得了这种病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能活到50岁。42岁时,他成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废人”,只能站立行走十几分钟。44岁,他全家到深圳定居,每天妻子在外忙忙碌碌,他却只能一个人窝在家里,距离50岁的生命极限越近,他越发感到生命的彷徨和绝望。为了让自己从没有价值的自卑中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在妻子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开始自学电脑,并且产生了建一个残疾人网站的想法。这就是中华残疾人服务网。[11]五个残疾朋友在他家里,从一台电脑开始了创业的尝试。他的家成了网站的大本营,一屋子人不是半身瘫痪、肌肉萎缩,就是侏儒、脊椎重残。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了他们还在一起忙碌,就是凭着这种不甘于鄙俗的持续战斗精神,一年后,这个为残障人士提供集体自助就业免费互联网站竟然成了世界上点击率最高的残疾人公益网站,而且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残友网社”成为这群人的自治组织,郑卫宁的家成了“残友网社”之家。2000年,残友网社注册为郑卫宁独资的公司。一开始,公司的业务只是打字复印,后来又成立了“爱心庇护网吧”。不过,在这些岗位上残疾人并没有特殊的优势,到底什么行业和什么岗位最适合残疾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呢?郑卫宁和他的战友们渴望让生命飞翔,渴望让创造奇迹的理想变成现实。他们懂得,残疾之后,最不能失去和最有可能失去的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东西——信心。残疾仅仅是人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出了障碍,并不是丧失了全部功能。对于大脑健全而有肢体缺陷的人而言,只要能充分发挥大脑优势,就有可能淡化肢体缺陷,而软件编程、网页设计等高科技脑力劳动不仅可以发挥他们大脑优势,而且正因为肢体缺陷,所以他们比正常人更加专注集中和坚韧耐劳。这样的特质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显然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残友网社开始向软件开发进军。实现这个梦想,走通这条道路是从又一个残友英雄——李虹开始的。李虹曾是浙江省的高考理科状元,北大物理系的高才生。可他却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肉一点点地萎缩,生命就像是被禁锢住了。就因为残疾,这个高才生多次被北京中关村和国内知名IT企业拒之门外。2002年6月,他抱着一线希望,拄着拐杖到深圳找到郑卫宁,哭诉着自己的愿望,“郑总,我需要一个舞台,我想做IT界的霍金!”就这样,李虹成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的软件设计师。他不分昼夜地坐在电脑前,以进行商业网站后台程序开发为重点,为打造一个高科技软件企业勤奋工作。2003年11月,李虹去印度首都新德里参加第六届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程序开发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程序开发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此后,李虹又荣获“深圳市十大技能标兵”称号,成为深圳市政府特批户口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在李虹的技术支撑下,软件开发成为残友网社的主要业务内容。2004年,残友网社被评为中国科技部软件企业与软件产品双软认定企业。(2)残友成长期(2005~2008年)2005年,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的帮助下,“残友网社”从郑卫宁家搬入300平方米的新办公场所,企业开始走向正规化。在深圳市民政局的帮助下,设立了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和残友社工服务社两个非营利组织。。公司做信息产品,非营利组织负责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残友开始了一个整体、经济与社会两类功能自然融合的一体两面企业社区模式的探索。在残友机构内部,在生产场地的紧邻,设计了员工宿舍,食堂兼活动场所,为员工提供食宿、培训、文娱、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一体化无障碍服务。这大大方便了残友员工的上班、出行,真正做到了以厂为家。与此同时,残友在每个周末举行开放日,深圳市的各大义工组织纷纷前来助残。残友员工也为驻地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电脑维修、电脑培训等服务,残友与社区和社会形成了互动双赢的和谐关系。2007年残友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并被政府认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残友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残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残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企业公司纷纷成立,残友开始成为一个拥有多家子公司和独立分公司的信息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集团对于管理的要求迅速提升,职业经理人团队开始形成。到2008年底,这个发展为集9家子公司和3家非营利机构的残友已经成为拥有36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752万元的中型集团。该集团的管理团队全部是残疾人,员工中残疾人达90%以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且以服务外包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服务外包(软件、动漫、CallCenter、云计算、电子产品OEM等)已经成为高度国际化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外包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2%,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5倍以上。国际权威机构研究表明,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额达到3063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在中国大陆,2009年,软件产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软件属于规模性行业,没有大规模就无力承担较大的项目,规模效应是软件外包企业接单的决定因素。很多国内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被迫放弃很多接国际大项目的机会。这样的全球背景激励着残友,为自己,为中国的成长加快发展步伐。(3)残友扩展期(2009至今)2009年,集中了深圳残友软件、动漫公司等多家公司优质资源的深圳市残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11月,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成立,它是深圳与民政部签订“部市协议”后成立的第一家基金会。郑卫宁先以个人出资200万元注册了该基金会,而后,通过律师公证,将自己全部持有的“残友集团”90%的股份、分公司51%的股份,以及“残友”和“郑卫宁”驰名商标统统捐赠该基金会。2008年6月,郑卫宁因为膝关节出血又一次上医院输血。多年来,他身上不知流动着多少人的血液。他虽然成功地闯过了50岁的生命极限,但医生说他的身体状况已非常糟糕。郑卫宁回家后,对着妻子郑重地立下遗嘱:一旦他的生命走到终点,将把网站和公司的全部股份捐献给社会,让跟他同呼吸共命运的残障“弟妹”们继续走完他们的人生之路。不过,此时的受赠主体——社会并不明晰。是基金会的新组织模式让郑卫宁找到了实现自己愿望的路径。郑卫宁捐赠股权的这一壮举改变了残友的产权结构,同时也改变了残友的治理结构和收益分配结构。残友从个人绝对控股的私营企业转变为基金会绝对控股的社会企业。在理事会决策下,基金会启动了“残友社会企业孵化”项目,将“残友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和复制。截至2010年底,已经在全国各地孵化了26家子公司(见表1)。孵化的方式是由各地向基金会提出申请,基金会结合当地政府掌握的闲置资源,依托当地产业环境,为申请者提供启动资金、生产设备、品牌运营以及企业加社区的管理模式,还派驻技术、管理、社工骨干参与新企业的实施,最终使之达到与残友集团同样的岗位开放、阶梯式培训、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的生产企业加生活社区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除了深圳本地设立的14家分公司外,已经在广州、珠海等地设立了12家分公司,使12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的稳定就业。残友集团终于创造了举世罕见的业绩,试问全球有哪一个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是由残疾员工组成的,是由残疾人经理管理的,是拥有残疾人软件工程师、残疾人动漫设计师等专业团队的?三残友的组织架构、分布和基本制度1.残友集团的组织架构残友集团按照公司法登记注册,下设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团队对董事会负责,并有顾问团支持,直接管辖行政、财务等,并协调管理各子公司,下属各业务子公司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协调自身行政、技术、市场等部门的运作(见图1)。图1残友集团组织架构残友的顾问团为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以及公益、法务、财务方面的专家。监事会主要为公益和法务、财务方面的专家。他们都是专业志愿者。2.残友集团的扩展2008年以来,残友独特的经营模式受到全国各地政府的关注,纷纷找残友洽谈,希望引进残友模式。不仅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东莞、汕尾建立了分公司,海南省、湖南省以及香港也都建成了分公司(见表1)。上海、北京、澳门和台湾的残友正在注册登记中。残友已经迈出大陆,走向亚洲。在上海和海南还分别成立了残友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残友集中就业发展中心和海南残友信息技术研究院。表1残友集团扩展分布表续表12010年,新疆喀什设为特区,深圳作为对口支援城市,深圳市民政局把残友模式带到新疆,现已进行前期考察,正在筹备新疆残友。2011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邀请残友集团到宁夏考察,确定了4项合作意向,包括“残友集团软件、动漫进入宁夏”、“残友社会组织进入宁夏”等,残友集团和基金会也已开始筹备宁夏残友的孵化工作。残友在推广自身模式、品牌、信息高新技术产品的同时,也推广了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运动。越来越多的残友人在中国大地上满怀自信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为自己、家人和社会创造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残友不仅从组织上迅速拓展,而且,也与多家国际同行进行多边技术合作。自2005年起,残友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与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合作,进行信息无障碍软件测试及通过参展高交会进行信息无障碍理念推广。自2007年起,与英特尔合作。英特尔提供设备及认证评定规则,政府提供场地,残友提供测试专家,共同成立深圳软件测试实验室,为深圳本地软件产品评级把脉。2008年,与德国捷嘉德银行合作,残友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设备提供商,为其提供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软件支持。2009年,与欧特克合作,该公司为残友提供Mudbox与BIM三维顶级技术的无偿培训和软件硬件提供,愿景是在未来全面进军美国好莱坞市场。2010年,与华为合作基于海思芯片的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华为提供“海思芯片”,残友提供应用开发及系统升级,共同打造完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职能手机。2010年,与巴西慧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Wytron(WytronTechnologyCo.,Ltd)合作CALLCENTER信息系统。该公司为巴西最大的呼叫中心业务提供商,联合残友提供核心软件系统研发。2010年,与微软共同致力于残疾人网络就业。微软为残友提供服务器端正版软件以及微软技术的专家咨询,为残友进行残疾人网络就业保驾护航。3.残友基金会和治理结构2009年,郑卫宁慈善公益基金会成立,从而推动残友发生了一场产权革命,残友从名义上的郑卫宁私人财产变身为基金会这个公益组织的机构财产。最终实现了郑卫宁先生创建残友的真正目的,这就是让残友成为残疾人自助的永远的工具。残友的独特治理架构由此形成(见图2)。这个模式是在三方面因素推动下形成的。一是,商业利益和市场效益的压力。随着残友在商业上的成功,产生了巨大利润,如果没有公益产权的制衡,未来当坚持公益的创始人不在了,残友可能无法避免演化为纯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公司,残友的基本制度、一体两面的治理结构就可能维系不下去。二是,出自残友创始人郑卫宁本人的心愿。郑卫宁一直认为只有民主制度和权力制衡的架构才能使残友变成百年老店。三是,捐赠给社会的财产需要有具体的接受机构,不存在空泛的社会公益产权。基金会成立之前,郑卫宁已经把全部股份捐赠给社会,但授赠与主体不明。基金会的成立解决了公益产权持有者的问题。图2残友治理结构基金会控股残友集团,保证了残友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企业的方向。残友集团负责8小时之内的商业运营,为残友员工源源不断地输入工作岗位和保障生活的资金,残友社会组织——中华残疾人服务网、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残友社工服务社、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等负责8小时之外的员工生活照料和社工服务。3.残友的基本制度残友有几项独特的基本制度,这是它十年来始终保持活力和定力的源泉。(1)内部成长制度。残友是一支十分年轻的人才队伍,非常需要快速成长。1207名员工,平均年龄24.6岁,本科毕业生471人,占39.02%,大专毕业生227人,占18.8%,有博士、硕士16人,占1.3%,大专以上共714人,占员工总数59.1%。自诞生之日起,残友就定位于探索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工具。要让残友成为为每一位残疾朋友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没有障碍,自由发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舞台。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残友建立了完全开放的标准化岗位制度。所谓完全开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集团内部的任何岗位,无论部门、分公司还是地域。这包括平级换位以及同位升级。所谓标准化就是明晰的制度流程与严谨规范的评估审查。为了每一个残友人的持续性成长,残友设立了共享知识池,为每个员工提供获取技术与软技能知识的机会,还以老员工为导师,引领新员工的成长,再加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阶梯性培训,致使残友员工在商业实战中迅速砥砺成长。例如,残友员工邵锦钊,幼时烧伤,数学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进入残友软件从事软件开发,2008年7月,他向集团申请行政职务。鉴于残友实行岗位开放制度,集团接受他在办公室试用。经过半年考察,集团发现他的能力出众,便提升他为办公室主任。2011年初,邵锦刟升任为集团副总经理、残友拓展中心主任。(2)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福利制度。残友自创办以来,就以提升残疾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设计并执行了一整套机构福利制度。残疾人就业不同于一般人,要克服更多的困难,需要更大的付出,上下班的交通就是一大难题。作为残疾人的自助组织,要处处为残疾人着想。因此,他们设计了吃住和工作一体化的制度,将寝室和食堂设在厂房之内,出了车间就进寝室或者食堂。残友早期的动漫工厂就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场地,由残友自行改装成吃住工作一体化的场所。后期扩大发展,凡是不能全部实现吃住工作一体化,就由企业出资租电梯房,并租下紧邻的社区房屋作为员工宿舍。残友不仅为员工吃、住埋单,还为8小时之外员工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活动埋单。在深圳市民政局派来的香港社工督导的指导下,残友提出了8小时之外无障碍生活保障的概念。即要让残友员工在饮食、生活起居、出行、康复训练、参与社会活动等诸方面都能做到无障碍和快乐。深圳市民政局在2009年为残友支付了2位专职社工的工资。还聘请了香港专业的社工督导。在他们的帮助下,引进香港宿舍社工的专业技术,管理残友员工宿舍。残友从台湾引进了大陆唯一一支复康车队,为员工创造无障碍出行。残友经常组织残疾人集体出游,如海滩冲浪、集体看电影、登梧桐山等。2010年共举办了8次大活动,每次活动都约有30名义工参加。这些在社工指导下的残疾人社会服务,成为残友员工生存方式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3)退养制度。退养制度是针对残友部分重残员工而设计的、为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补缺的制度。由于患有进行性肌无力、脆骨症等疾病的重残员工生命短暂,有工作能力的时期更短暂。他们在残友工作5年就可能丧失工作能力,无法遵照我国现行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制度,缴费不可能达到15年。但是按照规定这样就不能享受社保,如果残友不设计保护性的退休政策,这些重残员工丧失工作能力后就会面临绝境。例如,将残友带上信息高新技术企业之路的李虹,为机构鞠躬尽瘁,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2002年入职,自2007年始,全身的肌肉在一点点地僵硬,经历了多次抢救后,只能与病床为伴。目前,他连说话都已经很艰难了。李虹的个案引发了残友对于生命质量的深度思考,提出了企业的退养制度,从而体现了这个不同凡响的特殊企业——由残疾人自助组织创办的企业给予残疾人的终极关怀。残友的退养制度规定,失去工作能力在企业内部退养的员工将终身领取其在残友的最高绩效工资,还有残友为员工购买的医疗保险。当一般企业为非深圳户籍只购买住院保险时,残友购买的是门诊和住院双保险,让非深圳户籍与户籍员工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险待遇。残友之所以将退养金的水平确定在员工在职时期的绩效工资最高点,是因为这些员工退养之后,需要家人过来陪护,生活费用比工作时期要高很多。这样,重残职工退养以后的生活就由企业全面承担起来了。残友的退养制度以企业补缺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国家制度要求与员工能力之间的差距,不仅帮助了李虹,也让所有在残友工作的员工感到安心和放心,它与企业福利制度一起,成了支撑残友员工队伍超稳定的支柱。自1999年起到2010年,残友的108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中,辞职者只有1名,还是因病回老家退养,一般员工1099人中,流失8人,流失率仅为0.72%。员工保持高度稳定,这是残友之所以能在全球信息业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拿到世界CMMI三级认证的唯一一家残疾人企业,有资格进行大规模软件开发的重要原因。[13]四残友模式的内涵、效益与创新1.何谓残友模式残友人是如何总结自己的模式呢?即“残疾人自我管理、全员持股、内部阶梯式培训、商业实战、岗位开放、吃住一体、企业加社区”。再进一步,他们又将残友模式分解为8小时内和8小时外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8小时内是生产部分,主打方向是充分发掘残疾人的人力资源优势,把“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作为残疾人就业的基本取向,形成残疾人就业的高科技产业集群。8小时外是生活部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除了结婚者外,所有员工均以厂为家,吃住在厂区内设的生活区过集体生活,社工、义工为到岗进行社会服务,对残疾员工进行无障碍的保障和身心全方位的辅助。综合8小时内外,残友模式其实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社区模式。残友将工厂办成了兼有生产、生活双重功能的小社会,残疾员工不用出厂区,就满足了自己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残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一场革命。他们足不出户,却依靠电脑与外界无间隙沟通,为外面的世界设计最高端的软件,心灵与世界联通。每逢休息日,他们都与厂外的大社会交流,义工、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与残友互助共融。这是一个特殊的新社会群体,一个特殊的新社会结构。它将经济嵌入社会,社会嵌入经济。它不是家庭胜似家庭,不是纯粹的工厂胜似纯粹的工厂。它将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这个特殊的人力资源嵌入高新技术产业,它将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残疾人集合生产者这个特殊群体嵌入社会里,给整个的大社会注入了清新的活力。2.残友模式的治理创新残友的治理结构是一个一体两面的结构,所谓一体,指的是郑卫宁慈善基金会、残友集团和残友社会组织是一个整体,所谓两面,指的是商业与公益服务业是残友这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在这个整体中,基金会是指挥者和决策者,因为它是残友集团公司的产权所有者。它发挥了对于残友公司、残友社会组织、残友所在社区和大社会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功能,确保残友集团能够抗击来自市场利益最大化和各种复杂因素的冲击。在基金会的决策下,残友集团和残友社会组织作为相互给力的双翼,分别承担商业功能与服务功能,既在内部形成首尾相接的封闭回路,又都具有直接联通大社会的各自通道,从而形成内部良性循环圈和对外部保持开放的良性结构。这样一种三角形治理架构既做到了稳定内部、保持残疾人组织自助的公益属性,又能做到与外部信息、能量、资源的多向交流。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创造。3.残友模式的社会创新(1)生产消费一体化的企业社区。尽管人们都知道,生产是为了消费,让人们的生活过得好,是生产的价值所在。但是在实践中,工商企业的老板为了自己赚钱,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忘记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法则,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而郑卫宁率领的残友从1999年一路走来,从未忘记自己的宗旨,那就是让残疾人的生命放出光彩,让残疾人的生命质量得到升华。因此,他们产业做大了,收益丰厚了,仍能一直保持残疾人自助组织的本色和本质。作为残疾人自助组织,他们从残友网站开始,就是有饭大家吃,有房大家住,有活大家干。干活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寻求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就业机会,是为了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收益。所以,他们将建设初期就制定好的员工免费吃住、出行的机构福利制度一直延续下去,将一般企业的巨大商业利润直接用于残疾员工的无障碍的生活保障。由此,残友员工的实际收入并不止于货币工资,还体现在生活福利方面,这等于增加了员工收入的有效支付能力。可见,信息高新技术给残友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且,也成就了这个残疾人自助组织实现自己自助助人的梦想(见表2)。表2残友集团员工年平均收入统计表(2)企业社区与大社区互动共融的平台。残友这个企业社区是在深圳的大社区中成长的。深圳市给予了残友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第一,支持建立社会组织。2004~2010年,残友发起的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残友社工服务社、残友志愿者协会、郑卫宁慈善公益基金会都是在深圳市民政局的支持下设立的。第二,给予奖励和补贴。自2008年以来,郑卫宁在国内屡获奖项,每得到一次奖励,福田区政府就发给10万元奖金,郑卫宁将其全部捐给残友基金会。此外,福田区、罗湖区的政府和残联都为残友做了场地补贴,市、区两级科技局还为残友颁发了科技奖(见表3)。表3残友集团员获得的政府补贴和奖励统计第三,给予社会服务方面的扶持。自2009年初,深圳市民政局开始聘请香港资深社工,对深圳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督导,其中也包括残友。2009年,深圳市民政局就对残友社会服务机构的专职社工岗位给予扶持,2011年初又新增8个社工岗位。此外,深圳市北斗社会服务中心、深圳市融雪盛平社工服务中心等机构还以“助残”项目费用为残友提供社会服务。可以说,残友模式的创新、发展与成功离不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会组织的有力支持。第四,残友专业社工推动了小社区与大社区的互助共融。残友集团如今成为深圳公益慈善的重要平台,义工、社工、社会组织都到这个平台上“一展身手”。每逢周末,残友设立的“厨房开放日”。由残友专业社工进行设计和策划,组织深圳各家义工机构轮流到残友各分公司为残友员工做饭。仅一个周末2个休息日,40位义工就为残友员工奉献了320个志愿小时。此外,各个子公司也组织自己的社会活动,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各家公司都有小组活动,软件公司办起了“爱软小组”,发起了“英语角”,动漫公司举办“演讲俱乐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残友员工与社工、义工和社区居民实现了互动共融。最近两年多来,残友已经成为香港社工践行理念和帮助大陆社工的重要平台。2010年末,残友决定自行聘请香港资深社工来指导残友的社工服务。4.残友模式的社会效益残友设立10年,从5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200多人,共安置残疾员工1098人,据民政部估算,民政福利企业每安置一个残疾职工,需投资2.6万元。依此标准计算,10年来残友为国家节省的资金高达2854.8万元。残友通过信息高新技术产业让残疾人强势就业,为残友员工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温馨、和睦的家。到2010年,残友的总营业额达到9495万元,1200多名员工的月平均收入达4216.77元,其中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吃、住、行的实物性收入1601.75元(见表4)。表4残友集团财务状况一览表不仅残友集团的1200多员工是受益者,还有他们的家庭也是受益者。以每个家庭4名成员计算,受益群体超过4000人。随着残友集团在全国乃至海外的拓展,受益者的数量还将不断增长中。五对残友模式的解析1.残友模式凸显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特质性与优质性残友以其在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创业,充分揭示了残疾人这个群体的人力资源具有特殊的潜质和优势,只要将其发挥出来,就能形成巨大的生产力。这就为全球社会重新认识残疾人这个社会群体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残疾人人力资源有哪些特质呢?首先,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导致他们一旦得到信任,就会勤奋敬业,踏实工作,很少跳槽,而稳定工作是技术成长的前提,稳定才能使工作经验沉淀为专业技能。其次,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一旦组成团队,就比健全人更加珍惜团队的价值,更能互相体谅,因此团队的凝聚力更强。再次,思维的独特性。残疾人自幼生活困难重重,而且与社会接触少,更加自我和重视内心的声音,这反而导致其思维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种独特性就能转化为创新思维。2.残友模式是对21世纪经济社会组织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