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N-14S-32C1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科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馄、裂化和裂解均属于化学变化

B.北京冬奥服装面料的成分聚氨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中国科学院研发“东方超环”(人造太阳)用到的笈、笊、瓶互为同位素

D.“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具有战略意义,北斗芯片中的基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的分储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位素,气、气、僦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

确;

D.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制造计算机芯片,D错误;

故答案选C。

2.下列有机物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淀粉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糖米中的淀粉水解后就酿成了酒

B.乙醇具有还原性,利用乙醇与酸性KzCr2。,反应检验“酒驾”

C.CuSO,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D.葡萄糖可以使新制的氢氧化铜转化成砖红色沉淀,可以用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糖米中的淀粉水解得到的是葡萄糖而不是乙醇,故A错误;

B.乙醇具有还原性,LCnCh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利用乙醇与酸性LCnCh反应来检验“酒驾”,故B正

确;

C.CuSO4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游泳池的消毒,故C正确;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以使新制的氢氧化铜转化成砖红色沉淀,所以能用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

糖,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IN

B.CO2的结构式:O=C=O

C.用电子式表示HC1的形成过程:H«+-C1:——-H+[xCl:]-

••••

D.乙烯的填充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为:|;N,故A正确;

B.C02结构式为:O=C=O,故B正确;

C.HC1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C1的形成过程为:HX+.C1:--HiCl:,故C错误;

••••

D.乙烯的填充模型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0.5mol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L5NA

C.1mol<2乩与1molCL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4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己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是气体,不能直接运用22.4L/mol进行计算,故A错误;

B.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CH3CI、CH2cL、CHCb、CC14,因此Imol甲烷与Imol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

烷的物质的量小于Imol,分子数小于NA,故C错误;

14g

D.乙烯和丙烯通式为C„H2n,14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该混合物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为F_Jxn

14ng/mol

=lmol,则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3NA,故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

浸有NaBr溶液的棉球

FeCl3ttCuSO4

溶液\/溶液

A.装置甲:证明氧化性:Cl2>Br2>I2

B.装置乙:制取乙酸乙酯

C.装置丙:探究Fe"、Q?+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装置丁:检验石蜡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燃

【答案】B

【解析】

【详解】A.装置甲:氯气可以和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会干扰实验,故不能证明氧化性:

Cl2>Br2>I2,A错误;

B.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装置乙中的导管未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以

防止倒吸,故装置乙可制取乙酸乙酯,B正确;

C.装置丙中双氧水的浓度不同:故该实验有2个变量,不能探究Fe3+、Cu?+对H2。?分解速率的影

响,C错误;

D.装置丁中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只能说明从试管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烧,石蜡是的成分是饱和

烧,故可用装置丁检验石蜡的分解产物含有不饱和烧,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都是碱金属元素

B.共有18个族,HIB族含元素种类最多

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D.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一定是HA族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列的氢元素不是碱金属元素,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一个训1族,共16个族,B错误;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

D.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其为零族元素,D错误;

故答案选C。

7.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子4-1

径Ae

+口4

+5园h

+Ei

原子序数

A.离子半径的大小:f>e>d

B.简单离子的还原性:h>g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d

D.e、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d为0元素、e为Na元素、f为A1元素、g为

S元素、h为C1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氧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离子

半径依次减小,故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氯离子的还原

性弱于硫离子,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甲烷、氨气、水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碱氮氧化钠溶液和强酸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化学键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B.破坏化学键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MgCL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干冰升华过程中破坏了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

B.破坏化学键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氯化氢溶于水时H-C1键断裂,故B错误;

C.Mg5电子式为忡:「隰鼾忡:只含离子键,故C错误;

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不变,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选Ao

9.用括号内试剂和分离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错误的是

A.乙醵中混有水(生石灰,蒸储)B.甲烷中混有乙烯(酸性KM11O4溶液,洗气)

C.苯中混有澳(NaOH溶液,分液)D.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中混有水,可加入生石灰,再蒸馆,A正确;

B.乙烯和酸性高镭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B错误;

C.澳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澳化钠和次溪酸钠,两者溶于水,苯不溶于水,分液进行分离,C正

确;

D.饱和碳酸钠能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再进行分液可将二者分离,D正确;

故答案选B。

10.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

CO(g)+H2O(g)^CO2(g)+H2(g)AH<0,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匚催化剂。H。c•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过程II均为吸热过程

B.使用催化剂提高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C.该反应中,8(g)和H2O(g)的总能量高于CO2(g)和H2(g)的总能量

D.示意图中:起始时的2个H2。在反应过程中并未都参与了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过程I和过程H中水分子中的O-H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热,A正确;

B.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

c.A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AH<0,说明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即CO(g)和H2O(g)的

总能量高于CO2(g)和H2(g)的总能量,C正确;

D.从示意图中可知,过程II中两个水分子中的O-H键都发生断裂,因此两个水分子都参与了反应,D错

误;

故答案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

相同条件下,将同等大小的钠分别加入无水乙醇和水中,钠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比水中氢的

A

水反应更剧烈弱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过量NaOH淀粉完全水解

溶液至碱性,再加少量碘水,溶液不变蓝

向2mLO.OlmolU'KI溶液中加入ImLO.OlmoliTFeCls溶

C此反应存在限度

液,再加入几滴O.OlmoLLJKSCN溶液,溶液变红

在烧杯中将氢氧化钢晶体和氯化镂晶体混合搅拌,片刻后用手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味的气体生

D

触摸烧杯底部感到冰凉,同时能闻到有刺激性气成

A.AB.BC.CD.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相同条件下,将同等大小的钠分别加入无水乙醇和水中,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则水中氢比乙

醇中氢的活泼性强,A正确;

B.碘能和强碱溶液反应,应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少量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有剩余、不能在中和液中加碘

水,B错误;

3+2+

c.2Fe+2r=2Fe+I2,向2mLO.OlmollTKI溶液中加入ImLO.OlmoLLTFeCh溶液,铁离子

少量,再加入几滴O.Olmol•匚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中铁离子没有完全转化,此反应存在限

度,C正确;

D.在烧杯中将氢氧化钢晶体和氯化镂晶体混合搅拌,片刻后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到冰凉,同时能闻到有

刺激性气,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AC。

12.海带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从中提取的磷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

碘的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浸取渣

灼烧后.,浸取

干海带-----►海带灰——上层

操作a,稀硫隧含碘CC1J溶液

位典液H2O2水溶液痴由NaOH

①[下层溶液

溶液―

算作c含碘_稀硫酸上层

悬浊施一⑤―溶液

下层」

溶液

A.实验室将干海带置于蒸发皿中灼烧

B.操作a与操作c方法相同

C.操作b中用于提取碘的试剂还可以是乙醇

D.③的离子方程式:5I+IO;+3H2O=3I2+6OH-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工艺流程分析可知,干海带经灼烧得到海带灰,海带灰浸泡得到悬浊液,过滤后得到含有「的

滤液,向含r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生成了碘单质,得到碘水,再用ccL进

行萃取分液后,得到下层为L的ccL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经分液,上层为含r和io3的混合溶液、再

加入稀硫酸发生归中反应生成含b的悬浊液,经过滤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详解】A.实验室用用烟灼烧干海带,A错误;

B.操作a与操作c都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方法均为过滤,B正确;

C.操作b中用于提取碘的试剂必须与水互不相溶,不可以是乙醇,C错误;

+

D.③为含和10;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归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l2+3H2O,D

错误;

答案选B。

1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可逆反应2NC)2(g)+O3(g)=N2O5(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

器中进行,反应过程中测得C>2(g)的浓度随时间1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a-c段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

B.若向容器内充入一定体积的N。?,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氢气,反应速率降低

-1

D.2~8min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4molL7'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a-c段反应速率反而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

快,故A正确;

B.若向容器内充入一定体积的N。?,增大了NO?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恒容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不反应的氢气,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2~8min内,氧气的浓度变化量为L2mol/L,则u(O,)=上吧匹=0.2mol•□•疝/,根据化学反

6min

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i,(NO2)=0.4mol-L;LminT,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一种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a-o°o0°°<?吸。U8一通空气电极

O0o0OOO0O

一含。2一的固体电解质

b—°°。°°°°。。。。。。°J一燃料电池

HaH2O(g)

、--------/

Fe/FeOA

A.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O-=H2。

C.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v+xH2

D.若标准状况下33.6L空气参与反应,电路中理论上有6moi电子转移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的装置图可知,a极通入空气,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

极,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b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a极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A错误;

B.据分析,氢气在b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B正确;

C.由新型中温全瓷铁-空气电池的装置图可知,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H2,C正

确;

D.若标准状况下33.6L空气参与反应,空气物质的量为L5mol,则参与反应的氧气为0.3moL则理论上

电路中转移1.2mol电子,D错误;

答案选AD。

15.草莽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C

I

C

-

CHc

IIHH2

CHC

/H/

HOCOH

I

OH

A.分子式为C7H10O5

B.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可使酸性KM11O4溶液和滨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和碳酸纸钠充分反应,理论上放出H?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由草莽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10O5.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含有羟基和竣基,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

B正确;

C.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溟水褪色,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褪色原理

不同,故C错误;

D.1mol该有机物含有3moi羟基和1mol竣基,羟基和殁基均与金属钠反应,只有瘦基和碳酸氢钠反应,

所以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和碳酸氢钠充分反应时,理论上放出H2和C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

误;

故答案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已知T、X、Y、Z、W、R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T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常温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简单氢化物可以反应生成一种盐

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

W焰色反应呈黄色

R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4

(1)Z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Y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探究碳、Z、R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①B中化学方程式为

②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③D中实验现象为,

④由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为

(3)由上述元素中的X、Y、W组成的某剧毒化合物WXY不慎泄漏时,消防人员通常采用喷洒过氧化氢

溶液的方式处理,以减少污染。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气体,二者的水溶液均呈碱性,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答案】(1)①.第3周期IVA族②.口.".口

rl.lN.rl

(2)①.SC)2+2NaHCO3=Na2SO3+2CO2+H2O或SO2+NaHCO3=NaHSO3+CO2②.

除去SO2③.产生白色沉淀④.碳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于硅

(3)NaCN+H2O2+H2O=NaHCO3+NH3T

【解析】

【分析】已知T、X、Y、Z、W、R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T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最小,T是H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X是C元素;常温下,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与其简单氢化物可以反应生成一种盐,Y是N元素;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难溶于水,是一种

很弱的酸,Z是Si元素:W焰色反应呈黄色,W是Na元素;R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为

4,则R是S元素。

【小问1详解】

Z是Si元素,Z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3周期IVA族,Y是N元素,Y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H

•・

【小问2详解】

①B中化学方程式为SC^+ZNaHCOLNazSOs+ZCOz+H?。,

②由于后续实验要进一步证明得电子能力C>Si,为防止SO2产生干扰,必须将SO2除尽,所以C中足量

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

③D装置可以证明得电子能力:OSi,可以比较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因此只

需证明酸性H2cCh>H2SiO3,则可以将CO2气体通入NazSiCh溶液中,所以D中试剂为NazSiCh溶液,实验

现象为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A装置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Ch气体,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NaHCO3=Na2SO3+2CO2+H2O,根据此反应不能说明S与C的得电子能力,因为硫元素对应的

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综上,由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为:碳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于硅。

【小问3详解】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NaCN,NaCN与过氧化组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气体,且二者均显碱性,

即产物为NaHCCh和NH.3,反应方程式为NaCN+H2O2+H2O=NaHCO3+NH3f»

17.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

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吸收“碳排放”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

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地叱©©O

©©©◎

496kJ/mol/公

①上述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形式是由______转化为。

②写出CC)2分解生成CO和。2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CO和。2作反应物的一种燃料电池,其构造如下图所示,X为电池的(填“正”或"负”)极,K+向

极移动(填“X”或"Y”),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

(2)CH4-CC)2催化重整为吸收“碳排放”的另一个新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C(s)+2H2(g)=CH4(g)AH尸75kJ/mol

C(s)+O2(g)=CO2(g)AH2=-394kJ/mol

C(s)+-O2(g)=CO(g)AH3=-lllkJ/mol

则催化重整反应CHq(g)+CO2(g)^2CO(g)+2H2(g)AH=kJ-mol

②若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ImolCH4和ImolCOz,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催化重整反应,下列描

述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CH,和C。?的物质的量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2V正(CHj=v逆(CO)

【答案】(1)①.光能和热能②.化学能③.2CC)2(g)=2CO(g)+O2(g)

-

AH=+556kJ/mol④.负极⑤.Y(6).CO+4OH-2e-=CO^+2H2O

(2)①.+247②.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形式是由光能和热

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光能和热能;化学能;

②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为2cO2(g)=2CO(g)+O2(g),反应的焰变

△H=1598kJ/molX2—(1072kJ/molX2+496kJ/mol)=+556kJ/mol,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2CO(g)+O2(g)Z\”=+556kJ/mol,故答案为:2co2(g)=2CO(g)+Ch(g)△〃=+556kJ/mol;

③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通入一氧化碳的X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一氧化碳在负极失去

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O+4OH--2e-=CO;+2H2。,通入氧气的

Y电极为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钾离子向正极Y电极移动,故答案为:负极;Y;

CO+40H--2e-=C01+2H2O;

【小问2详解】

①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X2一①一②得到反应CH£g)+C02(g)U

2CO(g)+2H2(g),则反应△4=(—11lkJ/mol)X2—(—75kJ/mol)一(一394kJ/mol)=+247kJ/mol,故答案为:

+247;

②A.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

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压强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2V正(CHj=v逆(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8.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性条件下碘化钾与过氧化氧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实验一: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淀粉和硫代硫酸钠(Na2s②。:)的混合溶液,一

段时间后溶液变蓝。该小组查阅资料知体系中存在下列两个主要反应:

+

反应i:H2O2+2F+2H=I2+2H2O;

反应ii:I2+2S2O^=2r+S4O^o

为了证实上述反应过程,进行下列实验(所用试剂浓度均为O.Olmol.1?)

实验二:向酸化的H?。?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几秒后变为蓝色。再向己经变蓝的溶液中加入

Na2s2。3溶液,溶液立即褪色。

根据此现象可知反应i速率反应ii的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释实验一中溶液混合

一段时间后才变蓝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两组对比实验,按下表中的试剂用量将其迅速混合观察现

象。(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实试剂体积/mL

溶液开始

1-11变蓝的时

O.lmolUImoILO.OlmolL-O.lmol-171

H2O间/s

号H2O2H2SO4Na2S2O3KI(含淀粉)

I4040204020

IIV,202040V2t2

①V1=,v2=»

②对比实验I和实验II,t}(填或‘'=")。

(3)利用实验I的数据,计算反应ii在0~G的化学反应速率y(S2O;)=mol-L-'-s-':反应i

11

在0~5的化学反应速率V(H2O2)=molL-.s-

【答案】(1)①.小于②.硫代硫酸钠被消耗完,再生成L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2)@.4O(2).40(3).<

c1.25x1O-3c6.25x1O-4

(3)①.---------②.---------

t.t)

【解析】

【小问1详解】

向酸化的Hz。?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几秒后变为蓝色,说明反应生成碘单质;再向已经变蓝的溶

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立即褪色,说明Na2s2O3和碘单质反应,导致溶液褪色;实验中褪色速率

大于变蓝色速率,可知反应i的速率小于反应ii的速率;

实验一中同时加入碘化钾、淀粉和硫代硫酸钠,生成的碘单质会立即和硫代硫酸钠反应,当硫代硫酸钠被

消耗完,再生成的L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故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才变蓝;

【小问2详解】

探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变量为氢离子浓度,其它因素要相同,故加入过氧化氢要相同,

V,=40;溶液的总体积要相同,V2=40;

反应中氢离子为反应物,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对比实验I和实验H,t.<t2.

【小问3详解】

13

实验I中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160mL,H2O2、Na2s2。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O.lmolLx40xl0L=4xl0-

3m01、0.01mol•LTx2OxlO-3L=o.2xl03mo],可知H?。?过量、Na2s?。3不足,当溶液开始变蓝时,

Na2s2。3反应完全,消耗时间为:s,故反应ii在0~仁的化学反应速率v(S2O;)=

0.2xl0-3mol

16询0工_125x1()3mol.L->,s-i.根据反应i、ii可知:H2O2~I2~2sQ;,则反应i在

tjSt,

0~t,s的化学反应速率V(H2O2)=1V(S2O^)=,"Xi。-mol.L-i.s-,。

19.聚丙烯酸乙二醇酯是一种良好的水溶性涂料。工业上以煤为原料可设计合成路线如下:

NaOH

(聚丙烯酸乙二雷脂)

NaOH水溶液

查阅资料获得信息:-C-Br-------------►—C-OH

△------------------I

(1)写出C的名称为。

(2)④的反应类型为,写出E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o

(4)下列对图中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煤的干储是指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

b.化合物A和C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C中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H3coOCHOOCH2cH3

HC:^=CH2

(5)工业上常用苯乙烯()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二乙酸苯基乙二酯(),利用

题干信息写出合成路线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②合成路线表示方法如下:……-H

【答案】(1)丙烯(2)①.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②.羟基、酯基

+CH2-CH4n

一定条件

(3)nCH2=CHCOOCH2CH2OH»I

COOCH2cH20H

HCCH

=CHBrCH,BrCH(OH)CH?OHCH,COOCHCH,OOCCH,

6--6

(4)be(5)NaOH水溶液

【解析】

【分析】煤与水高温得到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A乙烯和C丙烯;乙烯与漠加成得到

BrCH2cH2Br,水解得到乙二醇,乙二醇与D发生酯化反应得到E,由E可知D为CH2=CHC00H,E发生

加聚反应得到F。

【小问1详解】

C为丙烯;

【小问2详解】

④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E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酯基;

【小问3详解】

•定条件

E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CH2CH2OH

+CH2-CH4H

COOCH2cH20H

【小问4详解】

a.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a错误;

b.乙烯和丙烯互为同系物,b正确:

c.丙烯中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如图所示:

故选be;

【小问5详解】

CH(OH)CHOH

CHOHCH2OH2

由产物逆推,二乙酸苯基乙二酯由乙酸和发生酯化反应得到,

CHBrCH;BrCH(OH)CH:OHCH,COOCHCH,OOCCH,

NaOH水溶液乙酸

△浓硫酸/△

20.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是高分子合成材料单体。并用于制造粘合剂、纺织助剂、油漆

添加剂等。某实验小组制取丙烯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10.0g丙烯酸(CH?=CHCOOH)、86.0g乙醇和2mL浓硫酸置于三颈烧瓶中,并加入2-3片碎瓷

片,连接好仪器,用搅拌棒搅拌,水浴加热。

②充分反应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