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下)半期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分第I卷和第n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n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应和(he)度护(bi),人不倦(hui)
B.耳古(gen)烟热(由)潸滋暗长(qiAn)
C.洗摩(tiao)踊跖(yue)不省人事(xing)
D.倔强(jue)谚语(y&n)哄堂大笑(ho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一项是()
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诋,你几乎忘记了是在高原上行走。
C.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暄嚣的歌声,它掘土四年,才能在阳光下歌唱。
D.我正在谈木材的事情,这畜生无缘无故跳出来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尽管有“少不入川”的说法,但蜀地搴枣移!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对天下文人墨客有着笆下
可当的魔力。他们莒气用岑,纷纷跨过秦岭,来到茅厚?$的天府之国。
A.鬼斧神工B.锐不可当C.意气风发D.梦寐以求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双减”政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
B.对于东航MU5735航班全体人员遭遇不幸罹难,我们深表痛心。
C.中国航天人发挥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精神,把梦想变为现实。
D.这位滑冰运动员以他的才华、坚韧和真诚,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二、文富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奔:奔跑
B.良多趣味良:甚,很
C.望峰昌心息:平息
1).莺飞居天者戾:至,到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漱耳间安陵君募许寡人
B.春冬之时小大々狱
C.蝉则千转不穷入则无法家拂士
D.不以疾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在高处远处伸展。
B.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在高处远处伸展。
C.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D.山峦凭借高峻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8.下列句子中甲文与乙文所写景物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n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②,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默写夏完淳的《别云间》的首联与颔联或者杜牧的《泊秦淮》。在答题卡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
写。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文
“只此青绿”身后的《千里江山图》
①青绿曳地的长裙,高耸入云的发髻,婷婷袅袅的舞者,数不尽的“婉约娉婷工语笑”,随着舞蹈
《只此青绿》在2022年春晚的惊艳全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震撼了世人。
②《千里江山图》约有12米长,它所用的画布是当时极为昂贵的耒蚕丝,一般画家根本不敢下手。
图中上色用的全是最珍贵的矿物原料:大面积的孔雀石,珍贵的石青,就连很小的渔夫身上穿的衣服也是
用反复研磨的上等的阵碟(chequ),当然,正是使用了这些堪比黄金的矿物颜料,这幅画才能穿越千年而
依然熠熠生辉。
③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讲究“三远”:高远、平远、深远,一幅画能做到一种已经非常高妙,而《千里
江山图》却全都做到了。而且画面中营造出的空间不仅仅是山水的层次和立体,就连天空也展现出了光和
云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④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在画完《千里江山图》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似乎这个生命就是为了完成这幅
旷世巨作而来到这世间的。
乙文
人生永远十八岁
①身姿如水、眉眼化波,动是风华绝代,静是高洁典雅,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春晚的舞蹈《只
此青绿》用舞姿“复活”了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让人们惊叹不已:这幅乳古
绝今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18岁少年之手。
②也许答案就在18岁。
③18岁是什么^念呢?是初生的牛犊。例如“皴(ciin)”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技法,在《千里江山
图》中,18岁的王希孟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皴”法,但最了不起的是,他根本不在意展现这些技法,他
用厚重的石青、石绿层层厚涂提亮,虽然图中的皴法多少被这样的重彩“喧宾夺主”,但当你看到千里江
山图,一定会被深深震撼,因为你就如同在欣赏一首色彩浓烈、节奏明快的交响乐。除了王希孟,再也没
有人敢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所有画家引以为豪的技巧。
④不仅如此,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要把能做的都做到极致的少年;材料、
构图、技法、色彩,统统都要最好,他要让全世界都看见他举世无双的才华,都看到他的“最好”。这就
是18岁热情,18岁的蓬勃,18岁的生命气象。
⑤王希孟只活了不到20岁,有些人的生命就像璀璨的烟火,绽放之后转瞬凋谢,但人生不管走过多
少年,我们都会依然怀念热烈甚至狂妄的年少时光。18岁的王希孟用这幅旷世杰作向我们展现了——18
岁应该怎么活。
10.《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巅峰之作的因素有哪些?
11.甲文和乙文都以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开头,两段文字是否可以交换?请简述理由。
12.如果要把两篇文章编入《话说中国山水名画》这本书中,请问它们适合一起放入下面哪一个章节?请
简述理由。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独步千载众星孤月》C.《闲云流水秀润苍茫》
五、作文(共60分)
13.富有爱心的莎莉文老师是双眼失明的海伦生命里的一束光;善良而淳朴的老王是身处逆境的杨绛一家
生命中的一束光;充满神奇想象的《山海经》是年少的鲁迅生命中的一束光;湖心亭的雪、承天寺的月、
路边的一树紫藤萝瀑布,是遭遇命运击打的张岱、苏轼、宗璞生命中的一束光……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光
芒,可以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甚至照亮世界。请以“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14.诗中写儿童放纸莺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拂堤杨柳醉春烟”中“醉”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筹边楼记
陆游
淳熙三年八月既望,成都子城之西南,新作筹边楼。四川制置使、知府事范公咒举酒属其客陆游
曰:“君为我记”。
按史及地志,唐李卫公②节度剑南实始作筹边楼。后废,无能识其处者。今此楼望犍为焚道、黔中诸
郡,山川方域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比楼成,公复按卫公之旧图,处处新志之。边城地势险要
及异同者,皆考信不疑。虽然,公于边境,岂真待图而后知哉?
方公在朝,以洽闻强记擅名,一时天子有所顾问,近臣皆推公对,莫敢先者。其使北而归也,尽能道
其国城邑、制度云云。且朔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如言其
国内事,虽彼耄老大人,知之不如是备也。而况区区西南彝距成都或不过数百里,一登是楼尽在目中矣。
则所谓图者,直按故事为记而已。
范公慨然曰:“君之言过矣!予何敢望卫公?然窃有幸焉。卫公守蜀,丞相牛奇章每排沮之,维州之
战既成而败。今予会清明宽大之朝,论事荐吏,奏朝入而夕报可使。使卫公在蜀,适得此时,其功烈壮
伟,岂止取一维州而已哉?”游日:“请并书范公言,以诏后世,可乎?”公曰:“唯唯”。
(选文有删改)
【注】①范公:即范成大。南宋淳熙二年,调至成都任职。②李卫公:即唐代李德裕。曾任剑南西川节度
使。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处处新本之志:作标志B.天子有所期同顾问:询问
C.考值不疑信:相信D.请并书公言并:一齐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川方域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
(2)则所谓图者,直按故事为记而已。
18.文章是为记录范成大修筑筹边楼而作,为何要多次提到李卫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名著阅读(4分)
19.我国传统戏曲中有众多片段取材于《水浒传》故事,请根据以下节选唱词,判断唱词中所指的是哪位
梁山好汉。
A.“水泊梁山聚义堂,替天行道称豪强,家母常思念,今日下山探老娘。”
B.“把它先一按,就一扑。说时迟,那时快。一掀,一翦,势甚速。让那大虫几个翻覆。”
AB
2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转身向着尼摩船长,这个冷酷的伸张正义者,这个地地道道的复仇天使,始终站在那儿,看着眼前
发生的一切。
这段文字中“眼前发生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事情?请你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三棵树
苏童
①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每天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驶
来,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乘客正奔往他们向往的
远方。然后,火车消失在铁道的尽头,我满怀憧憬又满怀忧伤,我开始想像三棵树的样子:它应该是北方
的一个小火车站,火车站前有许多南方没有的景象。那里一定有树,三棵树,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
高很挺拔。但我无法确定它们的名字,所以我其实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②我的童年记忆是我总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这怪不了城
市,城市是有树的,梧桐或者杨柳一排排整齐地站在人行道两侧,可我偏偏是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
长大。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小街上许多人家有树,一棵黄楠、两棵桑树静静地长在他的窗前
院内,可我家偏偏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天井,巴掌大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
树。我很怅惘,我似乎一直都在重复这种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③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但我无法把它栽到地上,只
能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因为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泥就是石板,它们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
苦楝树苗。从春天到夏天,它终于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可后来冬天来了,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
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于是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
灿烂的地方。可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把我的树从
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堆
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④于是我又没有树了!
⑤像许多人一样,成年以后我游历过名山大川,我见到过西双版纳绿得发黑的原始森林,我看见过兴
安岭上被白雪覆盖的红松和棒树,我在湘西的国家森林公园里见到了无数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珍奇树木。
但那些不是我的树。我没有自己的树,这始终是我的隐痛和缺憾。
⑥我的树在哪里?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⑦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
的楼房的阁楼部分。当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是两棵果树!一棵石
榴,一棵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
惆怅烟消云散。终于,在这个秋天的午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树,而且一下子有了两棵!
⑧石榴树的表达直白而热烈,它的繁茂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
情怀:,但它在初夏季节告诉你,它不开玉兰花,只奉献枇杷的果实。两棵树
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春发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两棵树的枝叶和花朵的扑面而来!树把鸟也
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
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多么幸运的人。我想起十五年前我的那棵种在花盆里的
苦楝树,我相信这一切并非巧合,这是命运补偿给我的两棵树,两棵更大更美好的树。
⑨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可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
年过后,它们仍将离我而去。
⑩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
个名叫上乘庵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坦瓦砾之中。七年一梦,那
棵石榴,那棵枇杷,原来它们也并不是我的树。到如今我仍然没有树。
⑪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21.作者找寻自己的树时有哪些经历和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22.请你在文中画线空白处写一个拟人句,并简要赏析其效果。
23.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4.有人建议将标题改为《我的树》,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四、语言运用(12分)
25.2021年,“中国式浪漫”一词刷爆网络。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几则材料是关于“中国式浪漫”的热门阐释,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将语段空缺处充完整,
注意语言的简明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9个字。
【材料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一腔深情付诸笔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是不说
“想念”的相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不言“深情”的相守。一字一句不言爱,
一吟一咏总关情,这是中国式的浪漫。
【材料二】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出自屈原在他的长诗《天问》中对日升月落、宇宙星辰发出的追
问;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名为“嫦娥工程”,源于嫦娥奔往心之所向的明月的传说;水陆两栖大飞机名为
“鳏龙”,语出《逍遥游》中“鲤能化羽垂天,接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的雄奇想象……这
些名字,带着中国人千年不变的追求和梦想跨越时空而来,这是中国式的浪漫。
【材料三】
冰蓝色水墨从天而降,化作大海奔流不息,那一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震撼了整个会
场:一束光影,一片绿荫,一曲《送别》,人们手捧柳枝缓缓走来,那一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
千古情思感染着每个观众……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一幕幕,这是中国式的浪漫。
中国式的浪漫蕴藏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态度,表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它在—
里,在_______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______里,有人说,中国式的浪漫不仅是
,也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2)如果紧接上面的语段补写一段文字,以下句子怎样排列最恰当?请在下面排出正确的序号。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淼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
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
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就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式的还原。
(3)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在成都举行。请在下面的竞赛项目中任选一项,仿照示例,为该项目
的冠军拟写一则具有“中国式浪漫”的点评,注意语意准确、表达鲜明生动,句式大体一致。
备选项目:艺术体操跳水游泳武术射箭击剑乒乓球
示例一:为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写的点评词:桃花影落飞神剑,一剑光寒定九州。
示例二:为单人滑运动冠军写的点评词:身姿如松,行速如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选择项目:
点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应利(he)癌护(bi)诲人不倦(hui)
B.亘古(gen)燃热(chi)潸滋暗长(qian)
C.洗泽(tiao)踊跖(yue)不省人事(xmg)
D.倔强(jue)谚语(yan)哄堂大笑(hong)
【答案】c
【解析】
【详解】C.洗涤(tiao)——出;
故选Co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土氐,你几乎忘记了是在高原上行走。
C.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暄嚣的歌声,它掘土四年,才能在阳光下歌唱。
D.我正在谈木材的事情,这畜生无缘无故跳出来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B.坦荡如垠——坦荡如砥;
C.暄嚣—喧嚣;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尽管有“少不入川”的说法,但蜀地零^拱手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对天下文人墨客有着”.不
可当的魔力。他们莒•印岑,纷纷跨过秦岭,来到攀舞?米的天府之国。
A.鬼斧神工B.锐不可当C.意气风发D.梦寐以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符合句意,
使用正确;
B.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用来气势,不可阻挡。这里用来形容蜀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沉淀对天下文人墨
客有巨大吸引力,使用对象有误,使用不正确;
C.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这里用来形容天下文人墨客,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D.梦寐以求:睡梦中都在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这里指是天下文人墨客对蜀地的向往,符合句意,
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双减”政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
B.对于东航MU5735航班全体人员遭遇不幸罹难,我们深表痛心。
C.中国航天人发挥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精神,把梦想变为现实。
D.这位滑冰运动员以他的才华、坚韧和真诚,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成分残缺,把“通过”去掉:
B.语义重复且成分残缺。“罹难”中已经包含“遭遇”的意思,去掉“遭遇”。在“罹难”后加“这一事
件”;
C.搭配不当,“发挥”与“精神”搭配不当,把“发挥”改成“发扬”;
故选D。
二、文富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登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奔:奔跑
B.息多趣味良:甚,很
C.望峰总心息:平息
D.莺飞戾天者戾:至,到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漱其间安陵君募许寡人
B.春冬之时小大本狱
C.蝉则千转不穷入则无法家拂士
D.不以疾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一项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在高处远处伸展。
B.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在高处远处伸展。
C.山峦背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D.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8.下列句子中甲文与乙文所写景物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5.A6.B7.D8,D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错误,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
【6题详解】
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代词,指代怪柏(柏树)/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可要”;
B.都是助词,的;
C.连词,就,便/连词,表假设,如果;
D.动词,认为/介词,凭借;
故选Bo
【7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要词语有:负,凭借;势,地势;竞,争着;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整句的意思是:山峦凭借高峻的
地势,争着向上,它们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故选D。
【8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和内容理解。
D.不一致,“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
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凄凉气氛;“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描写山间
的声音,勾勒出一支美妙动人的乐曲。以动衬静,用声音来衬托山林的寂静;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
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
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
也没有这么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
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
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
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
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
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
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
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
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
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
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第口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②,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默写夏完淳的《别云间》的首联与颔联或者杜牧的《泊秦淮》。在答题卡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
写。
【答案】①.思而不学则殆②.曲径通幽处③.杏花疏影里④.《别云间》(或《泊秦淮》)
⑤.三年羁旅客(或烟笼寒水月笼沙)⑥.今日又南冠(或夜泊秦淮近酒家)⑦.无限河山泪(或
商女不知亡国恨)⑧.谁言天地宽(或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①至③注意”殆、曲径、疏”等字的正确书写。
④如写“泊秦淮”,注意“秦”的正确书写。
⑤如写“三年羁旅”,注意“羁”的正确书写;如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注意“笼”的正确书写。
⑥如写“今日又南冠”,注意“冠”的正确书写;如写“夜泊秦淮近酒)”注意“秦”的正确书写。
⑦注意正确书写。
⑧如写“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庭”的正确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文
“只此青绿”身后的《千里江山图》
①青绿曳地的长裙,高耸入云的发髻,婷婷袅袅的舞者,数不尽的“婉约娉婷工语笑”,随着舞蹈
《只此青绿》在2022年春晚的惊艳全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震撼了世人。
②《千里江山图》约有12米长,它所用的画布是当时极为昂贵的桑蚕丝,一般画家根本不敢下手。
图中上色用的全是最珍贵的矿物原料:大面积的孔雀石,珍贵的石青,就连很小的渔夫身上穿的衣服也是
用反复研磨的上等的碎磔(chequ),当然,正是使用了这些堪比黄金的矿物颜料,这幅画才能穿越千年而
依然熠熠生辉。
③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讲究“三远”:高远、平远、深远,一幅画能做到一种已经非常高妙,而《千里
江山图》却全都做到了。而且画面中营造出的空间不仅仅是山水的层次和立体,就连天空也展现出了光和
云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④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在画完《千里江山图》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似乎这个生命就是为了完成这幅
旷世巨作而来到这世间的。
乙文
人生永远十八岁
①身姿如水、眉眼化波,动是风华绝代,静是高洁典雅,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春晚的舞蹈《只
此青绿》用舞姿“复活”了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让人们惊叹不已:这幅冠古
绝今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18岁少年之手。
②也许答案就在18岁。
③18岁是什么概念呢?是初生的牛犊。例如“皴(ciin)”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技法,在《千里江山
图》中,18岁的王希孟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皴”法,但最了不起的是,他根本不在意展现这些技法,他
用厚重的石青、石绿层层厚涂提亮,虽然图中的皴法多少被这样的重彩“喧宾夺主”,但当你看到千里江
山图,一定会被深深震撼,因为你就如同在欣赏一首色彩浓烈、节奏明快的交响乐。除了王希孟,再也没
有人敢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所有画家引以为豪的技巧。
④不仅如此,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要把能做的都做到极致的少年;材料、
构图、技法、色彩,统统都要最好,他要让全世界都看见他举世无双的才华,都看到他的“最好”。这就
是18岁热情,18岁的蓬勃,18岁的生命气象。
⑤王希孟只活了不到20岁,有些人的生命就像璀璨的烟火,绽放之后转瞬凋谢,但人生不管走过多
少年,我们都会依然怀念热烈甚至狂妄的年少时光。18岁的王希孟用这幅旷世杰作向我们展现了——18
岁应该怎么活。
10.《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巅峰之作的因素有哪些?
11.甲文和乙文都以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开头,两段文字是否可以交换?请简述理由。
12.如果要把两篇文章编入《话说中国山水名画》这本书中,请问它们适合一起放入下面哪一个章节?请
简述理由。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独步千载众星孤月》C.《闲云流水秀润苍茫》
【答案】1。①材料价值昂贵②意境构图高妙③画家敢于突破④画家在艺术上追求极致
H.不可以,甲文写《只此青绿》惊艳了春晚舞台,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千里江山图》,乙文写《只此青
绿》用舞姿“复活”了《千里江山图》,是为了引出对王希孟的18岁艺术追求与生命气象的论述。
12.B甲文重点说明了《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山水画中无与伦比的价值,乙文主要评述了王希孟18岁的人
生气象和艺术成就冠古绝今。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独步千载众星孤月》的主题吻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
根据甲文的第②段“《千里江山图》约有12米长,它所用的画布是当时极为昂贵的桑蚕丝,一般画家根
本不敢下手。图中上色用的全是最珍贵的矿物原料:大面积的孔雀石,珍贵的石青,就连很小的渔夫身上
穿的衣服也是用反复研磨的上等的碎碟(chequ)”可概括出,《千里江山图》所用的材料极为昂贵;
根据甲文的第③段“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讲究‘三远':高远、平远、深远,一幅画能做到一种已经非常高
妙,而《千里江山图》却全都做到了。而且画面中营造出的空间不仅仅是山水的层次和立体,就连天空也
展现出了光和云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可概括出,《千里江山图》意境构图高妙;
根据乙文的第③段“在《千里江山图》中,18岁的王希孟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皴’法,但最了不起的
是,他根本不在意展现这些技法,他用厚重的石青、石绿层层厚涂提亮,虽然图中的皴法多少被这样的重
彩'喧宾夺主',但当你看到千里江山图,一定会被深深震撼,因为你就如同在欣赏一首色彩浓烈、节奏
明快的交响乐”可概括出,《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敢于突破传统技法;
根据乙文的第④段”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要把能做的都做到极致的少年;材
料、构图、技法、色彩,统统都要最好,他要让全世界都看见他举世无双的才华,都看到他的‘最好’”
可概括出,《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在艺术上追求极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答出“不能交换”,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甲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千里江山图》,乙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甲文第①
段以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为开头,引出了甲文的说明对象——《千里江山图》;根据乙文第①段“春晚
的舞蹈《只此青绿》用舞姿'复活'了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让人们惊叹不
己:这幅冠古绝今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18岁少年之手”可知,乙文以《只此青绿》用舞姿
'复活’了《千里江山图》是为了引出画作的创作者——18岁少年王希孟的艺术追求与人生气象。这两篇
文章都以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开头,但是引出的对象不同,不可以交换。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根据甲文第①段“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也震撼了世人”,第②段“《千里江山
图》约有12米长,它所用的画布是当时极为昂贵的桑蚕丝”“图中上色用的全是最珍贵的矿物原料”,
第③段“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讲究“三远”:高远、平远、深远,一幅画能做到一种已经非常高妙,而《千
里江山围》却全都做到了。而且画面中营造出的空间不仅仅是山水的层次和立体,就连天空也展现出了光
和云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是一部旷世巨作,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根据乙文第①段”这幅冠古绝今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18岁少年之手”,第③段“在《千里江
山图》中,18岁的王希孟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皴’法,但最了不起的是,他根本不在意展现这些技
法……不惜牺牲所有画家引以为豪的技巧”,第④段”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要
把能做的都做到极致的少年;材料、构图、技法、色彩,统统都要最好,他要让全世界都看见他举世无双
的才华,都看到他的‘最好’”可知,乙文介绍的是敢于突破传统技法、艺术上追求极致,有着举世无双
的才华的18岁少年王希孟,这正如被众星环绕的明月。
甲文旷世巨作的《千里江山图》,乙文敢于突破传统技法、艺术上追求极致,有着举世无双的才华的18岁
少年王希孟都与《独步千载众星孤月》的主题吻合。
五、作文(共60分)
13.富有爱心的莎莉文老师是双眼失明的海伦生命里的一束光;善良而淳朴的老王是身处逆境的杨绛一家
生命中的一束光;充满神奇想象的《山海经》是年少的鲁迅生命中的一束光;湖心亭的雪、承天寺的月、
路边的一树紫藤萝瀑布,是遭遇命运击打的张岱、苏轼、宗璞生命中的一束光……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光
芒,可以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甚至照亮世界。请以“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生命中的一束光
你是我的一束光照亮了我,你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因为你,我脸上的青涩也渐渐淡化,这束光让我
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以前,我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成功的概率比较低,养花养了没几天就枯萎;做作业,总是因粗心而
错题。这种事让我苦恼不已。
一个周末的下午,母亲带我来到一个新开张的理发店,理发店门口两旁的花篮里插满鲜花,艳丽极
了,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去,瞥见一个小伙子正在给人理发,他穿着白色的工作服,表情十分
自然,一边跟客人聊天,可手上的动作却不见停。银色的剪刀如施了魔法,在他的手上行云流水地飞舞。
我和母亲就坐在旁边等着……忽然,理发师喊着:“下一个!”我快步走了过去,理发师调整了一下
发剪,便开始剪头发了。他笑眯眯地问我:“小弟弟你多大啦?”那声音充满欢快,还带着一点幽默,就
像婉转的曲子流入我的耳中,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有点腼腆地回答道:“12岁。”“别害怕,男孩子
吗,大胆点。”理发师见到我的窘态,便说道。我从镜子中看着他的样子:笑得那么灿烂,像阳光一样流
进我的心田,霎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的眼神好专注,像完成一件艺术品。我鼓起勇气跟他聊起
来,室内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这时一把剪刀出现在我的额前,他帮我剪刘海,碎发却没有飘落到我的脸上,面前的手臂就像大雨伞
一样挡住了“雨滴”。我这时才看到那理发师的手臂上满是碎发。可理发师置之不理,依旧气定神闲的样
子,笑眯眯地给我理发。我内心有些惊讶,不禁说道:“大哥哥理发真认真啊!”“那是。”理发师既自
豪又意味深长地说,“无论哪行哪业,只要你保持热爱并认真对待,都能做好的。"我若有所思地点点
头,反复咀嚼这句话,顿觉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明!
做任何事,只要保持热爱,并持之以恒地去做,就肯定能成功!以前做事丢三落四,缺少热情,以致
于屡次失败。大哥哥的话对我来说如醍醐灌顶,我的烦恼这时也烟消云散。
大哥哥,你的一席话似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指引我以后人生的道路不会走偏。谢谢你,大哥
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关键词“光”,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
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一束”数量词,犹言一捆、一扎。根据材料
“富有爱心的莎莉文老师是双眼失明的海伦生命里的一束光;善良而淳朴的老王是身处逆境的杨绛一家生
命中的一束光;充满神奇想象的《山海经》是年少的鲁迅生命中的一束光;湖心亭的雪、承天寺的月、路
边的一树紫藤萝瀑布,是遭遇命运击打的张岱、苏轼、宗璞生命中的一束光……”的提示,本题“一束
光”为比喻义,指能给人正能量的人、事、物、景等。“生命中的”,指生活中的那束“光”对人生有重
要的启迪作用。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一束光”是什么(或指什么),如妈妈的一碗汤是寒冷中
的我的一束光,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困境中的我的一束光,同桌递来的橡皮是我无助时的一束光等。然后,
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
用议论抒情语句“一束光”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14.诗中写儿童放纸莺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14.与一二句一起构成一幅春意盎然、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村居早春图,也表现了诗人村居时轻
松、惬意的心情。
15.①“醉”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杨柳在微风中左右摇摆,就像喝醉酒的女子一样娇羞柔媚。
②“醉”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杨柳仿佛为春光所陶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娇柔美丽。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一二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
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表现了早春农村特有的生机盎然的田
园风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
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写出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三、四句儿童
放纸莺与一、二句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一起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乡村早春图。在这乡村的早
春中,看到小草长出,黄莺在飞,杨柳轻拂,儿童放纸莺,表现了作者在乡村中生活时的惬意心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是: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醉”字,把杨柳人格化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拂着地面,就像喝醉酒的女子一样娇羞。也可
理解为杨柳被迷人的春光所陶醉,从而在春风中翩翩起舞。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筹边楼记
陆游
淳熙三年八月既望,成都子城之西南,新作筹边楼。四川制置使、知府事范公咒举酒属其客陆游
曰:"君为我记”。
按史及地志,唐李卫公②节度剑南实始作筹边楼。后废,无能识其处者。今此楼望犍为焚道、黔中诸
郡,山川方域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比楼成,公复按卫公之旧图,处处新志之。边城地势险要
及异同者,皆考信不疑。虽然,公于边境,岂真待图而后知哉?
方公在朝,以洽闻强记擅名,一时天子有所顾问,近臣皆推公对,莫敢先者。其使北而归也,尽能道
其国城邑、制度云云。且朔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如言其
国内事,虽彼耄老大人,知之不如是备也。而况区区西南彝距成都或不过数百里,一登是楼尽在目中矣。
则所谓图者,直按故事为记而已。
范公慨然曰:“君之言过矣!予何敢望卫公?然窃有幸焉。卫公守蜀,丞相牛奇章每排沮之,维州之
战既成而败。今予会清明宽大之朝,论事荐吏,奏朝入而夕报可使。使卫公在蜀,适得此时,其功烈壮
伟,岂止取一维州而已哉?”游曰:“请并书范公言,以诏后世,可乎?”公曰:“唯唯”。
(选文有删改)
【注】①范公:即范成大。南宋淳熙二年,调至成都任职。②李卫公:即唐代李德裕。曾任剑南西川节度
使。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处处新寺之志:作标志B.天子有所顾回顾问:询问
C考值不疑信:相信D.请并书公言并:一齐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川方域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
(2)则所谓图者,直按故事为记而已。
18.文章是为记录范成大修筑筹边楼而作,为何要多次提到李卫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6.C17.(1)高山河流的位置区域都大约可以知晓,李卫公修筑的筹边楼的旧址确实在这里
吗?
(2)那么所说的地形图,只是考察以往的旧事,做下记录罢了。
18.①衬托范成大杰出的才干与成就。②表现范成大的谦虚。③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为国之栋梁提供发
挥才能的机会的心声。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C.“考信不疑”的意思是:经过查验,确实是这样的。信:确实。因此C项解释为“相信”不正确;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作答本题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
(1)山川:高山河流。方域:位置区域。略:大致,大约。皆:全,都。可知:可以知晓。故址:筹边
楼旧址。其:增强语气,不译。诚:确实。是: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2)贝於那么。所谓:所说的。图:地形图。直:同“只”,只是。按:考查。故事:以前的旧事。为
记:做下记录。而已:罢了.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原文第②段“唐李卫公节度剑南实始作筹边楼。后废,无能识其处者。今此楼望犍为焚道、黔中诸
郡,山川方域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比楼成,公复按卫公之旧图,处处新志之”可知,范成大
按照李卫公的地形图,重新绘制了西南边防图,将西南边防要地和西南夷出入的道路全部予以标注,更好
地抵御入侵,镇守边关。这一处写李卫公是为了衬托范成大的杰出才干与成就;
根据原文第④段“今予会清明宽大之朝,论事荐吏,奏朝入而夕报可使。使卫公在蜀,适得此时,其功烈
壮伟,岂止取一维州而已哉”可知,范成大认为卫公若在政治清明的朝代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这一
处写李卫公是为突出范成大谦虚的美好品质;
根据原文第④段“然窃有幸焉。卫公守蜀,丞相牛奇章每排沮之,维州之战既成而败”可知,李德裕被排
挤指摘,和范成大当政时期政治的清明形成对比,因此这一处写李卫公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为国之
栋梁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的心声。
【点睛】【参考译文】
淳熙三年八月十六,成都城墙西南方,新修建了一座筹边楼。四川制置使、知府范成大,端起酒杯嘱
托陆游说:“你替我写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检索史书和地方志,唐代时季德裕担任剑南节度使的时候就修建了筹边楼。后来废弃没有人能辩别最
初修楼的所在。现在,这座楼高高矗立在要道、黔中等部县,高山河流的位置区域都大约可以知晓,李卫
公修筑的筹边楼的旧址确实在这单吗?等到这座楼落成时,范成大按照李德裕的图纸一一进行标注。边境
上的地势险峻的或稍有不同的城楼,经过查验,确实是这样的。即使这样,范成大修建的这座边楼对于边
境的意义,真的是在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毒气处理过程优化策略-全面剖析
- 旅游者满意度评价-全面剖析
- 汽车产业政策对竞争格局影响-全面剖析
- 临床试验新方法-全面剖析
- 三年级数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监控练习题大全附答案
- 铝塑板专项施工方案
- 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混合两步运算题单元测试练习题
- 触觉反馈触觉游戏手柄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保险监管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网络安全保险产品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DL-T5508-2015燃气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
- 汽车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及流程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危重患者识别和处理-课件
- 智联招聘测评题库2024答案
-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安全教育
- 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无人生还介绍读后感课件
-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 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
- 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防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