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六年级教案4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六年级教案4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六年级教案4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六年级教案4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六年级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一位这样的老师》是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最佳路径》是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但是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材料,使文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个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送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里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使“我们”感到震惊和懊悔。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一位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就要对外开放了,但是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的设计方案还没有确定。这使大师大伤脑筋。他路经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时,得知有一位老太太葡萄园里的葡萄总是先卖完,她的做法给了格罗培斯启发,半年后,乐园里的人行道铺设好了。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效果往往是最好的。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温故知新”有“词语辨析”“认识分号”“拓展与交流”和“阅读平台”四个小栏目。在“词语辨析”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辨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填空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述得具体一些的一项基本功。“认识分号”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分号的作用;二是通过给句子加标点,学会运用分号。“拓展与交流”采用交流阅读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认识和收获,重在交流对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以及从中感悟到的道理。“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科学的热情,并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习作”要求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和方法上都给学生进行了提示。本单元在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有两小段话。第一段话简要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14个,会写生字24个。要求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单元学习目标:1、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从中受到启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2、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4、认识14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5、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6、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7、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课题21、奇异的琥珀备课时间六年级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教学重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件使用用蓝色标注)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部分: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在十分巧合加快了广泛。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4)必须要很长时间。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4.琥珀有什么价值?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第二课时一、回顾初读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3.想想为什么将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二、深入学习课文1.通过琥珀的样子,琥珀的形成,感受文中的奇异。重点语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到好几圈黑色圆环”2.通过学习琥珀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推测,感受琥珀的奇异。三、揣摩写作特点这篇课文与你学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体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本单元习作就是让写一篇说明文,可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四、课堂小结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板书设计:松脂球形成形成过程松脂球变成化石罕见的化石奇异的琥珀海滩发现琥珀科学的推测想象依据琥珀的形态教学反思:学生对于一种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抓好这一点很关键,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要利用本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应该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本堂课导入很好,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缺憾是应当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发现,不干预学生思维,还有就是应当趁此机会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做拓展训练来巩固课文。课题23、自然之道备课时间2018.六年级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3、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件使用用蓝色标注)个性化修改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来写。(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2、(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读。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我们到底做了哪些愚不可及的蠢事呢?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交流预设:(1)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表演动作,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含义,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采访向导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为什么你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指导朗读出同伴焦急和向导平淡的感情。)(3)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学生齐读,谈感受。假如你是幼龟,你会想些什么?)过渡: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三、明白后果,悟“道”1、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描绘一番所看到的图片。2、生朗读课文六七八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副画面用文字书写出来的?3,生答: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出示: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鱼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假如你是这些食肉鸟,你会想些什么?)4、我和同伴还有向导看到了眼前的一幕,有什么感想?心情如何?我们怎样做?(心情很愧疚,后悔,我们来回地奔跑救幼龟来弥补过错。)5、学生齐读第七八自然段5、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方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破坏了。这两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是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想象向导的心情,完成下列句子。填空:向导难过极了,他想:-------------------,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指导朗读,读出无限的悲叹。)五、回顾整体,提升文本。1、同学们,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因为我们不了解海龟的生存之道,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从而好心做坏心。同时也明白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相机板书。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打扫”森林》、《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六、作业:1、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2、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或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板书设计】自然之道人遵循违背保护↘↙伤害海龟教学反思:首先,感受违背“自然之道”: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其次,明白遵循“自然之道”: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第三,明确听从“自然之道”:“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不足主要在环节的衔接上,设置的问题出现过于突然,没有进行很好的烘托和自然的过渡,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的探究学习。课题24、一个这样的老师备课时间2018.六年级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3.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件使用用蓝色标注)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2.学生质疑:(1)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2)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3)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4.简介作者:安徒生二、根据内容→明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2.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3.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遭遇悲惨的故事。三、抓住层次→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段。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让人感动的语句下面作好标记,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四、联系课文→自学字词(一)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五、课堂练习: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暖烘烘(ABB):(

)(

)(

)哆哆嗦嗦(AABB):(

)(

)(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她俩在光明(

)和快乐(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

)的地方去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抓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突出“悲惨”1.抽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3.男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展示课件)(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

),地点是(

),天气是(

)。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了什么?4.女生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展示课件)(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3.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示课件)(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师精讲课文→教给学法,体现“扶”学1.教师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1)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2)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说一说:(展示课件)EQ\o\ac(○,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EQ\o\ac(○,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EQ\o\ac(○,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EQ\o\ac(○,4)这是小女孩儿第(

)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

),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

)的,她渴望得到(

)。(4)悟一悟: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三、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生自学课文→实践学法,体现“半扶半放”学生尝试自主学习课文第二段6--11自然段。1.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6--11自然段。2.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议一议:(展示课件)1.这是小女孩儿第(

)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

),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

)的,她渴望得到(

)。二、谈感想体会→品味“幸福”,反衬“悲惨”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