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自2000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给基础教育美术课堂注入了活力,指出更为明确的方向。一、怎样理解美术新课标呢?它是在我国美术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的具有对美术教育、尤其是基础美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体现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增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是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的核心纲领,每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的教育者都要严格的执行这一纲领的各项要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践行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我市落实《新课标》情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各区县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一改大纲时期的“教师一言堂、课堂一支笔、教学一本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交互式与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想象与创造能力,进而形成有良好思想意识和高尚品质的人的教育。当然在这种良好的形势下,任然存在着有贯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一、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全面。二、对新课标学习不深入。三、对课堂教学跟进指导不扎实。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情况,从全市范围来看,成效极为显著,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得到充分体现。规范办学行为与美术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并重逐渐显现,但各县市区的教学发展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美术资源和条件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美术教育管理滞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尖锐,其中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及历城区的部分地区发展较为迅速,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研究已初具规模,相比之下其他各县区出现的各种问题期待进一步解决,分析如下:(一)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仍有教师继续延续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只讲教法,不重学法。我国传统的教学大纲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达本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较为抽象的方式,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怎样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体现教为学纲、师为生纲,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只考虑怎么教不考虑怎么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尤为明显。新课改以来,这种一言堂“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思想上有所遏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济南市各县市的美术教师在认识上已有很大转变,一改“大纲”时期过于关注学科性转变为过于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和要求上来。在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和表达见解、自主探究和质疑问题等方面,我们的教师却研究的很少。这种只重视教不注重学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农村学校多于城镇学校、郊区学校多于市区学校、初中学校多于小学、常规课多于评比课、老教师多于年轻教师。2.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过分弱化双基本质从实施《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22年的十年间,《课标》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淡化学科界限。。。。。。旨在改变《大纲》时期过分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注重能力、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有悖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育人原则。自2022年《新课标》修订以来,有关“双基”的表述指出了对“双基”要求矫枉过正,并提出要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视知觉能力、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美术课应坚定不移地遵循总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递进关系,不可只谈“双基”不讲情感、态度,更不能只讲情感、态度而忽视“双基”的教学,以“思品课”、“德育课”模式代替美术课教学,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严重歪曲了《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这种现象在我市各县、市中小学均有不同程度存在,看上去丰富多彩、热闹异常,实则缺乏实质内容和内涵。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学生动手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落实美术“双基”教学、从而达成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恰当的有力手段。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反映美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二)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1.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当前,我市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总体上看提高很快,这得力于新课改的大形势、得力于市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如:专业写生培训、基本功比赛、城乡美术交流、举办作品展、参观画展等,极大调动了全市各县、市美术教师的交流和研究积极性,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学校条件的制约,有人力制约也有财力制约,有的学校师资缺乏,美术教师身兼数职,平时各种事务性工作繁忙,无暇真正投入到专业研究中来,由于学校条件的制约,很多正规的专业能力培训不能参加。其次,自身不重视,作为“小三科”之一的美术学科在学校领导眼中往往不被重视,加上自身不善于交流及参与相关活动,久而久之对专业发展前景淡漠,就失去信心。美术教学中动手绘画、制作等能力会逐渐减退。2.教法不当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俗话说,教学要“因材施教”意思是说,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就是要有针对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领域,教师都应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演示、示范、交流、启发和建议,并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完成的动手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能以不同方式先行做到。在不是动手实践课为主的“欣赏评述”领域和“综合探索”型学习领域中,美术教师更应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何通过动手操作、语言描述等手法达到或基本达到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3.良好的美术兴趣,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我们都知道,美术也称造型艺术,也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完成作品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美术如:绘画、剪纸、制作、泥塑等表现形式的热爱,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师合理有趣的指导下,愉悦学生身心、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促进其爱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反之,教师不重视兴趣的培养,上课不示范,也无教师亲自完成的作品,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乏味,学法无指导或有指无导,只是空洞的说教,学习兴趣无从谈起,实践能力更无从提高。(三)教学评价缺少目的性。1.为什么要评价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提高学生认知、掌握和运用知识并能使这一过程转化为能力、情感和态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通过知识完善人格培养的过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新授知识是否落实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检验教学实效的反馈环节。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健康发展。2.评价存在的问题新课标要求,评价体系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本堂课所教内容协调统一。在评价时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习过程、态度、能力形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我市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往往只重视鼓励、激励,不讲诊断、提升和发展性评价,当老好人、说过年话,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画的真有创意”、“做的真有特点”、“色彩真丰富、真鲜艳”、“造型真生动”、“构图真饱满”等等,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针对学生及学习状况没有做进一步分析和反馈,没有对重、难点在学习中的结果和表现做出阐述,如;哪些地方表现有创意,色彩丰富体现在什么地方等,构图怎样叫做合理,什么样的构图不饱满等等,指出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建议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明确知道需要克服的弱点,并帮助学生说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方法,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有所发展和进步。.课堂教学课型的分类及要求美术课程标准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着重运用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融看、画、做、玩为一体,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并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使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逐渐适度地显现。从而达到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的效果。“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仅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首先“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准备大量的媒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对美术教学内容多做一些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懂得善于观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本领域的学习活动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在课前教师要对对本节课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充分地尝试和研究,全面把握操作的关键点,对于学生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所以教师课前的实践体验尤为重要,这是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艺术实践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二、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较造型表现领域具有更强的功能性,它考虑的更多的是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的运用价值。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多种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注重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评判能力,突出设计意义、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真设计出富有情趣性的教学活动,并有力地去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游戏活动,以此来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装饰身边的生活,美化周边环境,达到物以致用的效果。三、欣赏.评述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领域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阶段性特征选择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非单一的模式,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步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欣赏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互动的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去替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首先应该让学生先学会“读画”,认真观看作品,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对画面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画面进行初步的描述,明确画面的大体内容。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美术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敏感、肌理等),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形式语言与表达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作品和社会、文化、宗教、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美术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碰撞中深入感悟作品,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通过评价,让学生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总体看法。教师只起到一种辅助、协调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自发式的表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四、综合.探索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的运用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教师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要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探究精神。教学中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把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的与学生的认知、知识储备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把教学实施得更加有效,这样我们才能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的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一、课前准备:分为学生课前准备和教师课前准备。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教学资料的搜集、工具材料的准备。教师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备美术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以“形成学生基本美术素养”为出发点,提出了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五个基本理念。这些理念既是制定课标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实施美术课程的基本原则。如何理解和领会这些理念,并将之落实于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规范美术教学行为,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备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划分为四个学段:1-2,3-4,5-6,7-9;四大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每个领域、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只有了解课标,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2.备教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本课前后关联的知识、国内外优秀的范作以及与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关联,可以延伸和拓展的知识范围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3.备学生: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其次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他的关注点和他所喜爱的内容。第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即智能特点等。4.备方法:一是教学方法,每一个环节通过哪些方法去实现;二是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如:灵活运用影像、范画以及故事、游戏、音乐、参观、访问、旅游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他们主动检索美术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互动交流。5.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尽量环节清晰、简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要体现出时间的合理分配,环节的自然衔接,教师引导和学生活动方法的设计。包括导入用哪种形式;新授分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要达成什么目标,采用哪种方法实现;如何进行教学示范,这是体现美术学科特色重点所在;作业如何设计;评价展示以哪种形式,依据什么标准;如何拓展课堂教学。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讲究:真:真实、真情即感情投入;实:扎实、务实即把握学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趣:兴趣、趣味即教学手段丰富、引起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导:引导即问题的设计讲究,层层递进,富有实效;融:融合、整合即将美术学习融入美术文化学习的背景;思:思考、思索即留给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时间;拓:拓展、启智即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到未知。二、课堂教学课堂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进行: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具有方向性的导向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尽快的融入到美术学习中。好的课堂导入对整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的方法很多:如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知识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音乐导入、视频导入等。无论哪一种导入都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目的性和概括性,尽快切入主题,切忌喧宾夺主。2.新授环节:新授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新授环节的设计应以欣赏和体验为主,紧紧围绕“有效”来进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教法与学法的多样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好的新授环节应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很高。3.示范环节: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主要以演示、提示为目的,使学生在一定操作演示提醒下,在较短时间内,更直观、明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方法和过程。好的教学示范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彰显教师专业内涵,并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示范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示范是一节美术课上最精彩、最能展示体现美术教师基本功的地方,所以美术教师一定要勤加练习,坚持练习基本功;因为教学示范不仅是一节美术课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容易暴露你平时不足的地方。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准备齐全工具材料,对示范部分练熟练精,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来,虽说灵活多变,但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示范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来选择教师示范的方法,比如一些注重美术技法又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的示范,可以用教师课前提前完成的步骤图,来分层次的向学生演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一目了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一做个体示范,进行单独指导,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我想画什么,但是不知道如何画?这时,教师就应该具有措施,有解决绘画造型问题的能力。教学示范要把握时机。在教学进程的适当环节,恰如其分的加入示范,图示等,真正发挥示范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师示范除了作为一堂课的构成部分来着重拿出来示范外,也可以根据各阶段的内容,随着课堂的深入分析交流,对学生进行随机的直观演示。在巡视过程中也可以适时进行示范,学生练习中教师会发现问题,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这时可以做提示式的示范。教学示范要注重交流。教师演示时应确保全班同学都看清,过程、步骤、方法清晰正确、把握要领。在示范中避免一声不吭,只顾自己的示范。而是要在示范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甚至有的环节可以请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师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他们会面临到的哪些难题,将这些问题在演示的时候不露痕迹的渗透到示范中。4.学生作业:美术课堂最终体现教学效果的是作业环节,作业设置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能够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馈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作业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作业设置有递进性、阶梯性。大部分教学把作业环节设立在教师讲授完新课之后,进行大面积的整体练习,但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把作业环节设计在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之内,让学生根据教学环节的深入,采用阶梯式、递进式的由浅入深的讲练结合的方式,作业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观察是二次练习的前提。俗话说的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良好的观察能力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显的尤为重要。如果观察与练习,同时穿插在教学环节中,势必会为后面总的作业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实践发现真知。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的作业设计方式是,老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设计思路的引领下去学习去探索新知,根据不同的课型,可以尝试倒叙的方式,让学生在操作尝试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要比被动的接受引领,效果要好的多。在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研究的乐趣。这种穿插在研究过程中的多次作业练习收到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最后作业效果要好的多。其次:精心设计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应表述清楚。作业要求的提出如果太笼统,学生会无所适从;如果太琐碎,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因此,作业要求的表述应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提出,语言简洁、易懂,又能突出重点。作业要求应体现分层。作业要求的提出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难度和形式,从而保护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应形式多样。新课程倡导学生尝试多种媒材进行创作,因此,单一的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形式多样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第三:巧妙运用作业纸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用A4纸当作业纸。因为用A4纸创作的作业可以横构图或竖构图,方式灵活,而且每一幅作业更像一幅美术作品,便于装裱、展示。保留形式灵活,保留时可以分课题保留,也可以分班级保留。第四:精于作业的整理与保存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保存美术作品,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集,在美术作品集的右下角,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将美术作品集和美术作业依次放入透明文件袋中。到学期末的时候,统一发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作品集之后,不仅有一定的成就感还能培养学生细心保留作业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各个班优秀的美术作品,按课题收回;并告知学生:教师是为了给下一届的学生欣赏才保留优秀的美术作业。学生会很乐意,也很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教师在讲优秀的美术作品,放入文件册中,丰富学生示范作品,一举好几得,何乐而不为呢?三、教学评价: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中。评价和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正确的评价,对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2.评价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评价要坚持客观、中肯的原则,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判断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不断地引导和促进中发展和完善。3.注重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应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是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其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课程标准中鼓励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常用的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很多,总结起来一是要因材评价。就是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评价,突出学生在学习和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展开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二是要因时评价。看准时机,对症下药,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三是因人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要求老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前提下使用。四是鼓励优先。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使其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自信与快乐。教学中也可以进行三段式评价:一是课前评价。在一堂课的开始就上节课的情况做简单的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二是课中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及时的指导学生,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使用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是课后评价。最后针对学生作业和学习表现做出赏识、真诚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5.注重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在美术作业的评价上,不同级部的学生评价方式各不相同。低年级是以学生兴趣为主,采用☆或印章的形式进行评价。不用数量的☆或印章,代表不同的等级。中、高年级学生则是直接出现等级,如:优+.优.优-.良+.良.良-、及格.不及格等。到了期末时,教师可以可以根据☆或优、良的数量给学生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但是只出现优、良、及或不及不出现分数。6.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7.善于用美术的语言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往往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学生目标更明确,学生对老师的威望、敬仰也会所提升,学生的兴趣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评价语言要丰富,有机智性、随机性,尽量使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提高其美术素养,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作品就各不相同,各有长处。所以老师评价的语言要但更多的应该是激励性的语言。以下是可以借鉴的美术评价语言:1.那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画不完的也可以展示,半成品也有其艺术价值。2.为了帮助他更好的进步,谁想提些建议?(谁想帮助他更好的进步)3.人们常说触景生情,哪一个场景最能触动你的心情?4.他的画面中都有哪些不同的色彩?(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涂色)5.老师看到每一幅都很感动,哪一副最有趣?6.字画结合巧妙,构思新颖,画面生动有趣,大胆运用了绘画技法,画面充满了美感。7.你画的这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想表达什么心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8.用心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9.老师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10.你认为哪一幅作品最有创意?谈一谈自己的创意。11.这幅作品中的点、线、面哪个更丰富?12.哪一幅作品特别吸引你?13.看一看哪些地方比你画的好?14..哪一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深?冲击力强。15.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为什么要这么画?16.哪一幅画的最漂亮?对比哪一幅更好看?你知道为什么吗?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就课堂教学而言,要处理解决好教学时间的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的丰富性、知识积累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对教材进行再处理与再创造。由于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不对等性,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第二,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扩大学习效果,并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环节规定时限。不仅要安排好授课时间,更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以及双边交互的时间,并给理解能力水平有限的学生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第三,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配,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即“隐性”复式教学。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互不影响的学习任务。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进程的中部阶段要力求坚实,课堂结尾要饶有回味,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教师还应关注其他教师特别是相邻日期和相邻课时老师的任课计划,如前后课时有无测验或练习、是否上体育或技能课等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教学安排。2.以合理的外在动力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全部的感情和心血,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希望雕像能够成活。他的长期热情使象牙姑娘获得了生命,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爱侣。心理学家用这种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这种效应,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应多于否定,以达到希望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驱使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但外在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学时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方式、教学环节的时机运用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例如引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思想内容,将教育主题主动、适度、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习内容本身的新、奇、美、妙、趣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运用多媒体欣赏、课堂探讨、课下学生收集资料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根据学生起点的不同分别设置适宜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能力实现目标,促使他们的学习兴奋状态尽可能的保持持续性。再如捕捉“闪点光”。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用“差中找好”、“错中找对”的辩证艺术,调整学生的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自负为自强,变后进为先进。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即使只有一丝亮点也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又如把握“分化点”。随着教材“分化点”的出现,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状况会有较大变化,一些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会出现障碍,思想情绪会发生波动,学习上会产生“困惑”。教师要善于体察分析,及时进行思想、心理、认知方面的疏导,加强个别辅导,采用体态激励、情感激励等各种鼓励措施提高学生战胜暂时困难的信心。3.提高特殊情境下的处置能力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情境、需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教师应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方案。灵活教学、机智处置是教师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的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4.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照本宣科式的语言往往显得乏味、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厌倦;而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凝聚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听讲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语言应简练,不拖泥带水,速度适中,表达清晰,要讲在“点”子上,重在引导点化,避免全盘灌输。5.把握授课节奏力求张弛适度节奏是事物运动的连续,它是构成事物之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事物运动有节奏,学生的思维同样也有节奏,其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一个高峰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另一个高潮。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节奏特点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张弛、疏密适度。“张”,就是紧张、绷紧;“驰”,就是轻松、舒缓。张弛适度就是松紧有度,收放自如的意思。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不仅影响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一味地“驰”,学生则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故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运用课堂比赛、课堂辩论以及紧张急促的语言等方法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游戏、故事、活动和幽默的语言等方式让学生得到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也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课堂教学要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课堂教学既要“密”如基础训练速度快、密度高,使学生达到娴熟、脱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如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速度要慢,要给学生深思熟虑的时间。这样通过课堂教学的疏密变化,使学生精神振奋,提高教学效果。6.动静结合,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学生思维往往外显为一动一静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虽然看似截然相反,但却是不同的思维表现形式。动是思维的激活、活跃与拓展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以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基本理念,尽可能的创造师生双向互动的时机是达到“动”的目的的关键。静是思维的个性化与深刻化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课堂管理偏重于纪律,尤其是重“静”。其实,安静不一定是课堂管理的理想追求,因此,不能反对带有一点吵闹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符合教学美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如果一堂课一直活跃,就会使学生兴奋过度,使得课堂处于失控的状态;或自始至终静寂,课堂气氛就十分沉闷,抑制学生了的思维,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是取得授课成功的关键。我国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最先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观点,引起人们对什么是真正的课堂、真正的课堂应如何表现的思索。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情感的场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活跃的场所。所谓生命的活力可理解为由于学生思维真正活跃了而产生的外在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包括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刻意的掌声,还表现为进入问题情境时的沉默、思索问题时也许是皱眉等的表情等方面。真正的课堂活力在于思维的涌动,而不是肢体活动。肢体活动应是思维涌动的自然反应,不能刻意追求。真正的课堂应首先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也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在动静管理上,教师须有一定的调控能力。有的学生上课时活跃度较高,老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正确估价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因素,让课堂上的纪律得到调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不说一句话,并不表示他不爱学习,教师有必要在课堂决策上实施一定的宽容补偿原则,以便对害羞的、迟钝的、安静的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保护。7.发挥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打造有个性的美术教学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都知道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很少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事实上生活化的课堂除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重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这在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8.合理设置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合理的设计问题情境能够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作用,既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我们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的提问太随意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有的提问太空洞让学生无从回答。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贴近学生,使学生有切入点进行思考,达到精彩迭出的提问效果。问题设置的层次问题设计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教师设计的课程怎样呈现给学生,要通过具体的问题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顺理成章而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教师要做的必要功课。我们提出问题的角度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也可以逆着思维方向激化学生的思维。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又难易适度,让学生通过动脑子才能回答。多重提问应具有层次和梯度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既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也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问应把握时机把握提问的频率,提问后,教师还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问方式应多样根据教师的要求提问方式一般有:由浅入深式:提问的方式一般是有坡度,且是组合式的。争议式:设置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从而展开讨论。反问式:可根据学生的问题,在语气上质疑性地询问。自问式:自我设疑而进行提问,自我不作回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悬疑式:对问题的疑难重点可进行悬疑式提问,通过较长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追问式: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逻辑性的演绎,跟由浅入深式有相似,但在时间上的衔接更为紧凑。综合式:可有以上的1-2,或2-3种方式综合运用。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问反馈的及时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教师的评价是对全体学生的导向,要准确、精到、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是重复,不是真棒,而是“想法奇特”“表述准确”“一语中的”。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当然课堂环境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