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课后对点集训_第1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课后对点集训_第2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课后对点集训_第3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课后对点集训_第4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课后对点集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专题十四新闻访谈2访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慢的是活着〞——作家乔叶①访谈录陈劲松②(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抚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拟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假设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那么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那么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那么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那么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那么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似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那么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拟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方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您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方案?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方案,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是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注]①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②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1.以下对本篇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乔叶走上文学这条路,是因为文学能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使心灵得到抚慰和温暖,这样,乔叶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B.乔叶认为,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文学的意义是让人的心走得更远,它能穿透物质表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生命质量。C.乔叶对畅销书如?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等,持欣赏态度,因为这类小说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乔叶却不会去写这类的东西。D.乔叶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并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这从写作态度方面印证了题目最慢的是活着。E.乔叶说: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意思是说,虽然生活是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但文学要表现的是能带给人们温暖的人性,这个创作宗旨是不变的。答案DE解析A项错在“获得更大自由〞,原文指“心灵〞获得自由。B项错在“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原文是“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C项错在“持欣赏态度〞原文无据。2.联系全文看,乔叶是为什么写作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让心灵得到抚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②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段“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抚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第四段“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那么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将这两条信息提炼即可得出答案。3.这篇访谈以乔叶的小说题目“最慢的是活着〞为题,文中乔叶也说“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文章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她的这种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②拒绝阅读和写作畅销书;③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解析首先,在阅读文本的根底上,找出文中写“乔叶提倡写作态度〞的内容(第六、八、十段)逐层概括,第二: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二、[2022·考纲题型信息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甚广,表达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它的思想倾向及文风、作者群的改变也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话题。刊物掌舵人,无疑是构成刊物成与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带着众多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掌舵人之一黄平。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新京报: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方案吗?黄平:方案谈不上。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新京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方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它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在这两个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比方,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新京报: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局部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锋利性是有的。时代的原因造成了文化的现实新京报:在你和汪晖接手?读书?之前,几乎所有中生代学者都在?读书?上发表文章,很多人通过?读书?成名。但是现在数量却大大减少了,个中原因何在?黄平:这首先可能是时代的原因。现在成名的是歌星、演艺明星、体育明星,而不是思想者。不仅在?读书?成名的思想者少了,在任何地方成名的思想者都少了。当年李泽厚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今天他一篇文章的影响至少无法和电视明星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上,甚至不在文化上。这也是群众文化普及了,媒体形式多了造成的文化现实。新京报:但是,现在比拟有影响的年轻一代学者几乎没有在?读书?上亮相,这是不是有些为难?黄平:少数几个人说明不了问题。他们的影响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无法相比。再有影响的学者在?读书?座谈时参与人数也一定很有限,如果是像篮球明星乔丹、科比来了,那场面肯定火爆。这是时代的问题。另一方面,学者成名不应该靠公共媒体而应该靠专业。有些人给?读书?写文章不像当年那么认真了,因为不能作为“学术成果〞,不能拿去评职称,等等。另外,我们在主观上也没有想过要制造“明星〞,没有想要让谁在这里或通过这里成名。客观上有人通过?读书?成名,但那不是我们刻意而为的结果。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新京报:有一些读者认为?读书?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看?黄平:如果一些朋友把?读书?定位或者预期为某一方阵营刊物,那么?读书?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我们希望它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一些、发表一些不是这个阵营里面的人的文章,对于完善自己的思想是有好处的,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与不同意你的人的论辩中形成和完善的。我们觉得,许多共识被打破以后,变迁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杂志要作为时代的反映,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另外,这些年来,我们有意为之的就是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对我们来说,?读书?应该有多种声音。(节选自?新京报?,有删改)4.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中第一次提问重在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B.黄平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只想拓展?读书?的领域,至于别人对?读书?内容的回应,是无关紧要的。C.在黄平看来,通过?读书?成名的学者减少,主要是时代的原因,也有学者自身的原因和读者的原因。D.?读书?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不能定位或预期某一方阵营的刊物,因此需要听一些,发表一些不同声音的文章,只有如此才能表达?读书?的特点。答案B解析B项,“只想拓展?读书?的领域〞说法过于绝对。5.以下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读书?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负责人的采访,使读者了解到此刊的特点及办刊理念。B.现在的?读书?只有积极与时俱进拓展领域的目标。没有编辑方案,因为黄平认为方案的推敲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C.?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等领域的文章,但它并不专业。D.黄平认为当下通过?读书?成名的人在大大地减少,是因为群众文化过于普及了,媒体形式过于多了。E.文中屡次采用直问的提问方法,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开门见山,干脆利落。答案AE解析B项,“没有编辑方案〞错,原文中黄平认为“方案谈不上〞,不代表没有方案。C项,“它并不专业〞错,原文为“它不是专业性的〞。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6.第二个小标题下,针对?新京报?记者的第二个问题,黄平是从哪几个方面巧妙答复的?请概括并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