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为安抚北方侨民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而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年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来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的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人口和北方士族,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侨州郡县彻底废除。2.3.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为东魏大将,投靠南朝萧梁后,于公元548年,举兵叛乱,叛军攻破建康、吴郡、广陵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虽然叛乱于552年平定,但南方政权统治由此削弱,北强南弱对峙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地方基层组织制度,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各方地主聚族而居,建坞堡自守,其特点是,宗族性强,军事生产合层政权,任坞堡主为宗主,督护其坞堡周围的百姓居民,称之为宗主督护。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三长制”,这一制度北废除。一。北魏建立后,以之为地方基4.5.六条诏书:西魏宇文泰颁布的汉化措施,其内容为“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的实施,巩固了西魏的统治,为后来北周统一北部中国创造条件。输籍定样:(仅供参考)隋朝制定县令巡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它的推行,有利于增加国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的户口等级和纳税标准的方法。根据每年正月五日,户等上下(高低),重新制定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税6.输庸代役:一种以交纳绢布代替徭役的赋税制度。唐代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若不服役,则每天纳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这种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输庸代役,产生于隋,普遍适用于唐,它的推行,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事务,对促进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7.甘露之变:唐后期统治集团朝官和宦官矛盾的重大事件。唐文宗太和九年,宰相李训、舒元舆,节度使郑注等人,利用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天降甘露,诱使宦官头目前往谋杀,事情败露后,宦官大杀朝官,血洗南衙,唐后期宦官势力达到极盛,形成了宦官专权极深的腐败局面。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8.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军禁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赵匡胤制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的谣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号为“宋”,建元建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后周政权,改国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9.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变换“誓书”,约定:①宋辽约为兄之弟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10.海上之盟: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遂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北宋派马植赴垒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连忙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look万贯,金才答应变还燕云六州度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11.靖康之难: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不成。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全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全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金兵退走前,立宋朝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北宋灭亡。又被称之为“靖康之耻”。12.绍兴和议:南宋与金在1141年签订的和议。其主要内容有:南宋向金称臣;向金岁输银25万两,绢25万匹;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但这个和约没有给双方带来持久的和平,不久金军再度南侵,战事又起。程朱理学13.:程朱理学亦(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二程把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在人性论上,朱熹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程朱理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到后来,日益僵化空洞,束缚了人的思想。14.《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通鉴》记载了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书成,历时十九年。《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且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15.《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因写于润州梦溪园而得名,于11世纪末成书。内容涉度自然科学、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详细记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书中还记述作者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发现和创见,如他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等。《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16.猛安谋克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以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就相当于领地、领户之长。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猛安相当于州,上隶所属各路都总管,谋克下有基层组织村寨。厂卫制度:明朝高度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厂卫制度。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17.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特务机构,兼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执掌廷杖”。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内行厂由明武宗时的宦官刘瑾建立并掌权,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侦缉范围更大,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明代锦衣卫、东西厂和内行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的出现,反应了明朝君主体制的畸形发展,加剧了司法制度的黑暗,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最终加剧了明朝的灭亡。卫所制度18.:卫所制度初创于公元1364年(龙凤十年),是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这种制度将全国军队分为卫、所两级,大抵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下辖10百户所。一般于军事要地设卫,次要之地设所。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共有卫329处,千户所65处,士兵共180。其中20万兵精驻扎于京师周围。军士别立户籍,世代从军,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19.靖难之役: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3000人至1.9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今北京),以讨伐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燕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年)的内战结束。20.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也先因入贡所赏未得满足,遂率众攻扰明边。当权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英宗与王振调集官军五十万,仓促而行,军心混乱,将士乏粮,至大同后,得知前军失利,即欲回师。本应入紫荆关而还,但王振拟经其家乡蔚州,邀英宗往其宅第,既又恐军队损其乡里禾稼田地,军行数十里,复改道而行,于八月十三日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为瓦剌军追及,被困数日。十五日,王振传令移营,而瓦剌军四面攻至,明军大乱,伤亡惨重。随征官员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佑,学士曹鼐、张益等被杀,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21.一条鞭法:是明中叶对赋役进行改革而确定的制度。明中叶时,赋役多而杂,官绅凭特权豁免,农民受压榨更重。嘉靖年间,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朝廷乃决定改革赋役制度,中其最突出的即张居正所推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即把赋与役合在一起,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要,所以叫一条鞭法。嘉靖年间在部分州县试行,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这是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行的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二》云:「一条鞭法者,22.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但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其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供后人参考,对后来的标准化考试有借鉴意义。23.鱼鳞图册:征派赋税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以所绘田亩状如鱼鳞而得名。明代鱼鳞图册登记的项目,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它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24.赋役黄册:洪武十四年,明朝政府在洪武三年制定的户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户籍调查,在各地编制了赋役黄册。二十四年准奏攒造赋役黄册格式。黄册以户为主,详细登录各户人丁、事产及其变动的情况,每隔十年要重新编造一次.25.郑和下西洋:明期前的一次以宣扬国威、扩大海外贸易为目的的远洋航行。为了进一步加强明朝同海年,后前航海7次,最远抵达大壮举,它使明朝海外贸易激增,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并且郑和及随其从,记录了航外的联系,宣扬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从1405年到143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海的许多见闻,给后人留下了研究航海的知识、航运历史以及国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26.八旗制度:清代满族一种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初创黄、红、蓝、白四旗(旗皆纯色,后称正黄、正红、正蓝、正白)。四十三年,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旗色黄、蓝、白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合为八旗(满语称“固山”)。每旗下辖甲喇(参领),每甲喇下辖五牛录(佐领),每牛录初为三百人。每旗所辖牛录的数目,以及牛录下的丁数,时有变化。凡八旗成员分别隶属于各牛录之下,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负戈从征。出征时,军械粮草自备。皇太极时,新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增多,分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收掌起所领之正白旗,于是称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从清初起,满族统治者以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北京附近,俗称“京旗”或“京旅”,而将期于部分分别派到全国各地若干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利用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入关后,于摄政八旗兵丁加强对本民族和各族人民的控制,并规定发给八旗兵丁一定饷额,出征时坐饷之外还有行粮,但其生产只能日益缩小。作为军事组织,八旗兵和绿营兵共同构成清统治全国强有力的工具;作为行政机构,在东北地区,八旗各级署衙与州县地方官并存,直至清末。八旗成员与州县所属“民人”,虽同受清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奴役,但又有所度虽之全部瓦解.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不同,在政治待遇上民人远低于旗人。清亡,八旗制三藩之乱:清康熙初,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27.福建,时称“三藩”。“三藩”多拥重兵,久镇其地,形同割据。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疏请撤藩归老辽东,吴三桂、耿精忠亦相继请撤藩归辽东以为试探。圣祖以“撤亦尚之信及广西将军孙延龄先后响应,清政桂、粤、湘、蜀等省,以及赣、瓦解;在军事上遏制吴部于湖南,然后剪其两翼。十五年,尚之辅臣相继反正,吴三桂于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开科取士。寻吴三桂病死,孙世璠嗣位于贵阳,改年号洪化。十九年吴世璠败走云南。次年,清军入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乱平。耿精忠、尚之信等被处死,藩产入官,入北京。寻于福州、广州、荆州设八旗驻防,以加强对28.《尼布楚条约》: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雅克萨之战胜利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①定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一线到海为中俄东部边界,岭北为俄境,岭南归中国;②沙俄拆除雅克萨城防御,撤走军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格尔必东,外兴安岭直至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流域广反,不撤亦反”,乃下令撤藩。吴三桂遂于十一月发动烦乱,府军事上并无准备,一时,三藩占有云、贵、鄂的一部。清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分化信、耿精忠及陕甘的王耿精忠、尚可喜子闽、浙、陕、甘、尽撤藩军南方的控制.齐河以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一个平等的双方让步、互利的条约,奠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的基础。军机处29.: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设置,成为清权力机构。最初是为了适应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部长官中选了中央集权,是清代代继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后真正的最高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定,直接听命于皇帝,承旨办理机务。军机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峰。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和各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改土归流30.:明清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来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统治。明朝开始实行,平定“三藩之乱”后,改土归的条件成熟,清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政支出绩效报告范文
- 经典个人手车转让合同
- 学生故事教育课件
- 财务分析开题报告范文
- 比亚迪品牌调研报告范文
- 股权无偿转让的协议书
- 酒店装修工程2024年度承包服务协议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产品定制生产合同2024年度
- 基础汉语教育课件
- 煤矿设备维修服务合同2024
- 20米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上部施工方案
- 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天然气门站操作规程培训课件.doc
- 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模板)
- JJF 1915-2021 倾角仪校准规范_(高清正版)
- “散打”教案
- ERCP插管技巧ppt课件
- 钢结构平台计算书
- 设备投放合作协议
-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3页
- 《Lou's Flu》RAZ分级阅读绘本pdf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