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食品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氨制冷食品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氨制冷食品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氨制冷食品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氨制冷食品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基本情况 42.风险评估2.1主要危险因素与危险源 42.2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22.3风险防控措施 183.应急能力评估 193.1应急队伍、装备、物资 193.2应急能力评估 214风险评估结论 21

1.企业基本情况某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潍坊市某某县外环路与通亭街交叉口,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8日,法人代表某某,经潍坊市某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15万美元。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冷冻蔬菜。公司占地面积31000m2,现有职工55人,主要产品为冷冻蔬菜,年生产能力4000t,制冷机组使用制冷剂为液氨。公司液氨机房位于公司中南部,北侧为公司包装车间,现有液氨储罐1座,总容积为6t,主要制冷机组为活塞式压缩机组6台。公司周边无重大危险源。公司生产加工过程严格按《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操作规范》、HACCP、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操作,生产部对加工流程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了食品安全。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生产岗位及管理岗位均实行8小时白班工作制。某食品有限公司距离某某县消防大队公里,距离某某县人民医院约3公里。2.风险评估2.1.主要危险因素与危险源2.1.1氨制冷的工艺如下:制冷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它包括制冷压缩机,氨蒸发器,氨泵,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节流阀、贮氨器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相互间均由无缝钢管连洁成一个封闭系统,制冷剂在系统内循环。贮氨器中的液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节流阀流入中间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经过节流阀流入低压循环贮液器和排液桶,再由氨泵将低压液氨输送到氨蒸发器中,吸收库房中的热量汽化成氨气,经低压循环贮液器分离后,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加压后的氨气排入油氨分离器,经分离后的氨气进入冷凝器,氨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成液氨,进入贮氨器,贮氨器中的液氨通过节流阀流入低压循环贮液器,经蒸发器后液氨洗手热量成为氨气,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循环工作即达到制冷的目的。该项目冷凝器用水做冷媒。2.1.2生产设备、设施⑴.工艺设备表2.1.2-1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台)操作条件(温度、压力、介质1氨制冷压缩机组4AV-125台2制冷量61KW2氨制冷压缩机组8as-125台2制冷量244kw3氨制冷压缩机组8as-170台3制冷量244kw4低压循环桶ZDX-4L台2设计压力1.4Mpa,运行压力≤1.2Mpa,38℃容积2.95m³5低压循环桶ZDX-2/ZDX-3台2设计压力1.4Mpa,运行压力≤1.2Mpa,38℃容积2.95m³6氨油分离器YFA-125台1设计压力2.0Mpa,运行压力≤1.8Mpa,150℃容积0.53m³7集油器JY-325台1设计压力2.0Mpa,运行压力≤1.8Mpa,38℃容积0.076m³8紧急泄氨器JXA-159台1设计压力2.0Mpa9空气分离器KFA-32台1许可使用压力1.3MPA10氨泵40P-40台4⑵.特种设备表2.1.2-2特种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工作介质设计工作压力许可使用工作压力检验日期使用证编号下次检验日期1低压循环桶氨1.4≤1.2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2低压循环桶氨1.4≤1.2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3贮氨器氨2.0≤1.8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4氨油分离器氨2.0≤1.8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5集油器氨2.0≤1.8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6压力管道氨1.5/2.02015.7.1容15鲁GC1951(2015)2018.6⑶.安全设施表2-1.2-3已采用安全设施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个)用途位置1压力表氨真空压力表13测量压力制冷系统2安全阀DN256泄压制冷系统3温度计WSS-30110测量温度制冷压缩机4液位计UQK-403测量液位液氨高压储液桶5氨压缩机紧急停车按钮--3急停压缩机6防护罩自制12防护电机联轴器7通风机--3通风氨压机房8防爆照明灯BCD-2006防爆照明氨压机房

2.1.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⑴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物质的分布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布情况见表3-1-2:表2.1.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布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吨)存在部位1液氨3.0制冷系统2机械油少量制冷装置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类型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液氨泄露、火灾等伤害。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表:2.1.3-2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分布危险有害因素部位火灾爆炸坍塌机械伤害噪声伤害触电伤害中毒窒息车辆伤害低温冻伤化学灼伤库房√√√√√√√制冷装置√√√√√√√加工车间√√√√厂区道路√

2.1.3-3其他危险因素序号潜在事故引发直接因素事故存在场所引发事故事件后果1触电电器设备或电气线路漏电、雷击、未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操作不当。带电生产设备、配电房接触漏电体;防雷设施不合格引起雷击个体伤亡。2机械伤害机械运动部件失控或防护装置缺失。各机械设备使用场所无安全防护装置;人员违章操作。个体伤亡。3车辆伤害驾驶员违章驾驶;车辆未定期检定。机动车辆行驶场所驾驶员精神不集中、违章驾驶;车辆性能不符合要求。个体伤亡。4高处坠落2m以上的操作场所,人员高处坠落。生产车间、仓库防护不当,违章操作。个体伤亡。5物体打击外力作用引起物体非正常运动。生产车间、仓库、搬运、装卸场所违章操作;信号不畅。个体伤亡。6物理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空压站设计、制造、使用中存在缺陷,违规操作,未定期检查保养。个体伤亡。7电气火灾线路老化,过负荷各生产车间过负荷、保护装置失灵财产损失和伤亡8低温冻伤仓库滞留时间过长,空冷机房仓库、冷冻机房违章操作,设备缺陷个体伤亡

液氨的性质及危险特性:2.1.3-4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液氨英文名ammoniaLiquefied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7664-41-7危规号23003UN编号1005化学类别氨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及亚硝酸盐、碘化物、溴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熔点(℃)–77.7燃烧热(KJ/mol)无资料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857(20℃)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解。引燃温度(℃)651闪点(℃)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爆炸下限(%)15.7爆炸上限(%)27.4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滴入皮肤,会冻伤和腐蚀。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蚀甚至角膜穿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触控制与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30前苏联MAC(mg/m3):20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沐浴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贮存运输包装类别和方法:Ⅱ类包装。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品朝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2.1.4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因操作失误或设备缺陷可能会引起火灾、机械伤害等事故,制冷机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等原因,在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液氨泄漏,泄漏后可导致人员中毒、冻伤以及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机房内严格控制火源。2.1.5物料贮运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主要存在于原料的运输、装卸、贮存过程中。具体如下:A.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火灾等意外情况。B.存贮的易燃易爆物质,主要为液氨,火灾危险性较高。生产设施的危险因素:(4)装置主要设备:制冷机及附属设备、滚揉机等加工机械、叉车、货车运输等机械。由于加工设备偏多,运输机械活动范围较大,故机械伤害和车辆伤害是主要危险因素。2.2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2.2.1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经对公司的设备、工艺、原辅材料综合分析,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静电及雷电引发的火灾危险、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触电伤害、冻伤、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噪声、高温危害等。2.2.1、火灾、爆炸在制冷过程中若设备设施本身有缺陷、选型选材不当、工艺操作参数失控或存在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①设备、管道材质不合格,设计、制造质量差,工程设计、安装有缺陷,工艺流程或参数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②设备、管道有缺陷,不定期维护检查,设备带病运转,可能导致物料泄漏,遇引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③设备、管道检修时不执行动火检修制度,未办理动火证、检修证、未清洗置换彻底、违章检修,可能因违章动火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④制冷系统密封不严,易燃物料氨泄漏,遇引火源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⑤在防火防爆区内使用明火、使用非防爆的电动工具或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等,均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⑥未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不能及时发现可燃气体浓度已进入警戒状态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着火爆炸。⑦机房内平面布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设备间距过小,可导致操作、安装与维修困难),建筑物的结构材质、耐火等级不符合规范要求,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2.2、锅炉、压力容器爆炸制冷过程中涉及液氨高压储液桶、低压循环桶、中间冷却器、立式冷凝器等压力容器以及压力管道(液氨管道),若存在以下原因,容易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压力容器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加工质量差,未使用国家定点生产的合格产品;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安全阀)不齐全或未定期检验而显示错误,;压力容器使用前未进行检验,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证;未按规定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带病运转;压力容器使用管理不当,未及时检查、检修。制冷系统,当操作失误忘记开阀门,或者阀门损坏造成管道不通时,压缩机继续运转,使设备内压增大,超过设备承受能力,有可能发生压缩机超压发生爆炸事故。当操作失误或者管道腐蚀损坏时,液氨制冷系统管道可能发生爆炸破裂液氨泄漏事故。由于生产需要,配置1台2吨蒸汽锅炉,在安全设施失效、操作失误等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能造成爆炸等危险。2.2.3、静电及雷电引发的火灾危险装置区防雷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或防雷设施不完善,不能覆盖应保护的区域,雷击可造成设备设施损坏,导致易燃、可燃物料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制冷装置、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未设计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雷雨季节到来之前,未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日常维护检修不到位或发现问题未及时解决,均有可能发生雷击事故。氨在管道中流速过快,可因摩擦产生静电,若无有效的导除静电的措施和设施,产生的静电火花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设备、管线无静电接地装置或不规范,在储存、输送氨的过程中静电积累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在可能散发氨气的场所,作业人员未穿防静电工作服,因人体静电放电或衣物磨擦产生的静电火花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2.4、中毒和窒息在制冷过程中,若存在以下原因,可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若设备及管道密闭不严、设备及管道选材不当造成腐蚀穿透、人员违规操作,导致有毒物料泄漏,企业未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或作业人员不按要求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机房内排风、通风设施损坏,机房内有毒气体浓度超过容许浓度,也会导致人员中毒。2.2.5、触电伤害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波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它导体,形成导电回路。在所有用电的作业场所均存在着一定的触电危险性。制冷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不良、开关柜防护功能不全导致误操作或无防护措施造成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间隔,人与电气设备带电部位安全距离不足、人体过分接近高低压带电设备,低压配电系统漏电,作业人员未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等,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发生。若因线路老化、进水受潮、绝缘不好等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或短路,易引发触电伤害;检修及操作人员若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安全用具和防护用品、检修时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检修结束人员未撤离即误送电或安全措施有误引起反送电,都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另外,若防雷设施不完善或避雷设施失效,操作人员遭遇雷击可能造成人员伤害。2.2.6、机械伤害制冷过程中有氨压缩机等运转的机械设备。若机械设备存在本质缺陷,转动部位的防护装置不完善、不可靠或安全防护装置功能失效,操作人员可能因卷入或夹入旋转部件和运动设备之间而造成机械伤害事故。若无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作业时管理不善;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操作、维修时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也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若工作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通道狭窄,作业区照明不足,地面或脚踏板不平整或有油泥,作业人员因滑倒或跌倒与机械设备相碰撞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2.2.7、冻伤制冷过程中使用的液氨属液化物质,一旦由于输送这些物料的阀门、管道及贮罐等设备密封不严,设备发生裂纹或破碎,将发生泄漏事件,喷洒到操作人员的身体上,由于它们的沸点非常低,加之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有发生冻伤的危险。2.2.8、高处坠落(1)设备维护、检修以及厂房清扫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往往导致严重的伤亡后果。(2)楼梯、钢梯、离地面高于2米以上的高架平台或楼板以及地面的井、坑、孔洞等是导致高处坠落的主要危险源,工作平台若没有防滑措施,护栏、扶手高度不够强度不足,有发生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3)在登高作业时,因梯子倾倒、打滑或钢梯年久失修强度不足,有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4)设备检修登高作业,如起重设备维护、在电气设备维护、检修等高处作业中,无安全防护措施(安全带、安全绳),或攀沿物年久失修腐蚀脱落而造成坠落。2.2.9、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1)在搬运过程中,因物体摆放不当或摆放过高,有发生物体坠落对人员的砸伤、挤伤等的危险。(2)高处作业现场没有监护人、没有设立警示牌,高处作业位置下有无关人员通过,有高处作业人员手造成工具等重物坠落,砸伤无关人员的危险。2.2.10、腐蚀危害制冷过程中涉及的氨具有腐蚀性、刺激性,若使用腐蚀性物质的场所未进行有效的防腐防渗处理,腐蚀性物质可造成建筑物地面及基础发生剥落、松散,影响其稳定性;若设备和管线选材不当、安装质量差,可能因腐蚀穿孔造成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和中毒事故发生;腐蚀性物质触及人体,可对人员造成化学灼伤。2.2.11、车辆伤害液氨运输全靠机动车辆进行,运输车辆若存在车况不佳或驾驶员违章行车、注意力不集中、酒后驾车、车速过快等原因,有发生车辆伤害的危险。2.2.12、噪声制冷装置中有压缩机等多台转动设备,设备运转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级别的机械噪声。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源附近操作,可受到噪声危害。2.2.13、高温夏季,温度高,人员在此环境内作业,有可能产生人体蓄热和过热,甚至出现多种中暑症状。长期在高温下作业,可能导致高血压、低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事故风险种类、可能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风险种类可能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火灾爆炸、锅炉可燃物质遇明火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压力容器爆炸压力容器超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有毒物质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触电事故误接触带电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机械伤害事故误接触旋转设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化学灼伤接触有腐蚀性物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车辆伤害违章作业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无相应防护措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物体打击物体非正常情况下飞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相应作业人员2.3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根《危化学品大危源辨(G880有规定,公司内的装置、设施距离不足5m,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辨识。公司内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液氨,装置内液氨最大量为6t,液氨临量为1,此不成重危险。2.4周边环境与公司的相互影响若氨设泄漏到明会发火灾炸事故人遇到气会发中毒死亡会响南品机械厂和东侧金河新时代食品厂作人以及南正兴路东正大上行的安与司较的周道路企业果泄时在风向地方可能成交的人中毒亡事,与火可发生灾爆,造较大失。2.5风险防控措施生产车间加强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车间、仓库火灾;每天对车间设备,特别是制冷设备、加热设备、电器设备等进行检查,防止因为设备故障而引起液氨泄露导致火灾爆炸;对车间的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提高技能,使其了解作业中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特别是不允许抽烟,并穿戴好劳保用品。及时检测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安全防护设施定期巡检;厂区在各危险部位应设置警示牌,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在易引起误操作事故的岗位设立明显标志,在作业场所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车间加强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检查静电接地,严格动火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