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40AxxxxxxxxxTBSGPCXXXXXXXXX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基本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ntegrationofmultiplesurveyingandingconstructionproject(征求意见稿)中国测绘学会发布I前言 I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总体要求 44.1一般规定 4 54.3计量单位 54.4面积适用要求 55控制测量 65.1一般规定 65.2平面控制测量 65.3高程控制测量 75.4地下控制测量 85.5联系测量 85.6成果整理与提交 96基础要素测量 106.1一般规定 106.2点要素测量 116.3线要素测量 13 46.5体要素测量 16 7.1用地预审与选址测绘 197.2勘测定界 207.3地籍(土地)测量 227.4拨地测量 227.5成果整理与提交 23 8.2不动产预测绘 28 9.2定位验线测量 339.3正负零核实测量 349.4主体核实测量 349.5成果整理与提交 3510竣工验收阶段 3510.1规划核实测量 3510.2人防核实测量 4010.3绿地核实测量 4110.4用地复核测量 4210.5不动产测绘 43 10.7成果整理与提交 45附录A(资料性)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测量成果示例 47A.1封面 47A.2目次 47A.3编制说明 48A.4用地预审与选址测绘图 49A.5勘测定界成果 51A.6地籍(土地)测量成果 57A.7拨地测量成果 63附录B(资料性)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示例 65 B.2目次 66B.3编制说明 67B.4报建图 67B.5不动产预测绘成果报告 67附录C(资料性)施工监督阶段多测合一成果报告示例 79C.1封面 79C.2目次 80C.3编制说明 80C.4规划放线测量成果 81C.5定位验线测量成果 83C.6正负零核实测量成果 87C.7主体核实测量成果 87附录D(资料性)竣工验收阶段测量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示例 88D.1封面 88D.2目次 89D.3编制说明 90D.4规划核实测量成果 91D.5人防核实测量成果 105D.6绿地核实测量成果 109 D.8不动产测绘成果报告 113D.9不动产权属调查成果 113参考文献 116I前言学公司、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程规划许可阶段、施工监督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测绘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工作。范性引用文件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GB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7346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GB026工程测量标准GBT0353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CHT300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T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T300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JJT城市测量规范CJJ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JGJ车库建筑设计规范TDT1001地籍调查规程TDT1008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定义tionofmultiplesurveyingandmapping测量planningtoverifymeasurementlparcel建筑物底层外墙(包括柱、廊、门、阳台)外围水平面积。lestate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realestateunit定着物单元和其所在宗地(宗海)共同组成的不动产登记基本单位。代码identifierofrealestateunit单元housebasicunit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heightofbuilding(structure)3.11oreyheight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rstructureureuildingstructure避难层(间)refugefloor(room)建筑物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ridor、架空通廊、檐廊、挑廊、回廊和门廊等。nit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3.19undergroundpipelinesurveypointofundergroundpipeline管线点。undergroundpipelinedetectingandsurveying过程。4总体要求4.1一般规定测绘内容统一技术方案,分阶段实施。、距离、面积或地理实体因不同阶段不同目的需要多次测绘的,宜按最高精度测绘。4.1.4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校准),使用时应处于合格维护。准之间应通过高程联测建立联系。北京时间。4.3计量单位4.3.1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中所采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米(m)和毫米(mm)。及亩(mu)。当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时过程数据保留三位小数、最终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当面积单位采用公顷(hm2)时计算过程保留五位小数、最终数据保留四位小数,可将亩(mu)作为辅助单位,保留两位小数。4.3.3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中所采用的角度计量单位有度(°)、分(′)及秒(″)。角度观测值、改正数、方位角等取位至秒。积适用要求T4.4.3容积率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无相关规定的可参照GB/T登记认定。产权面积计算应符合GB/T17986的相关规定。5控制测量5.1一般规定5.1.1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测绘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四等、一级、二级、三级的规定。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应不超过±0.02m。的原始记录不得更改,手工记录应书写工整、清晰,不得涂改、转抄。5.2平面控制测量5.2.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含GNSSRTK测量)、导线测量(含支导线、极坐标、自由设站测量)等方法施测。(km)(mm)(mm/km)TK相邻点间点位中误边长相对中流动站到基准m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5.3高程控制测量K模型内符合中和数据处理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T73的规定。5.3.4采用水准测量技术实施高程控制测量时,应起算于高一等级的高程控制点,一般布型往返较差或线路附差/mmDS L 或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实施高程控制测量时,应符合如下规定:a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mm c)控制点间高差测定可采用对向观测或中间法观测,观测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T5.4地下控制测量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5.4.2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其精度等级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5.4.3地下导线可根据地下工程的布局及范围布设。地下导线的布设和作业应符合本文件。5.5联系测量a)地面与地下布设为一条导线并进行整体平差;b)地面及地下联系段的测站应进行左右角观测;e)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g观测。b)布置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时,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应尽可能长,并使联系三d)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或经检定的钢尺进行丈量,每次应独立测量两测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c)投点应独立进行两次作业,取两次投测点的中心点作为最终结果。每次铅垂仪应严用陀螺经纬仪与铅垂仪组合方式进行单点定向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b)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应独立进行三次测量,每次测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互a2个;b)钢尺上应悬挂与该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c)地面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d差±3mm,并取其中数作为高差值;5.6成果整理与提交a)技术设计;f)技术总结(列入工程项目技术报告)。要素测量6.1一般规定测绘地建征点、界址点状地件图测量点测绘形图地形地物图线状地物图面离。离。量点地形地物点、建(构)筑物特征点、高程特征点(含±0层地。竣工基础地形图线面。防地下量点、类制利用的阶段等情况。6.2点要素测量1测量内容7。2测量精度精度的点位误差(mm)征点征点界址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mm)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m)制点的高程中误差(mm)。点位中误差(mm)差(mm)的高(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mm)地坪高程3测量方法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应在地下管线施工覆土前跟踪测绘管线及附属物特征点(检修井、阀门、流量箱等)的平面坐标、高程、管径及断面尺寸,记录其属性。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mm,6.3线要素测量1测量内容7。2测量精度D0mD0m≤(0.1+0.002D)≤(0.05+0.001D)(m)中误差(㎜)在地面能观察到管顶(底)且 表16实测边长与图纸标注边长的限差(m)D0D03测量方法mm。建(构)筑物总高度测量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或采用钢尺(手持。,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量内容7。2测量精度中误差(m2)限差(m2)其他3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再内业采集面要素方法。4面积计算积包括房屋计容建筑面积、不计容建筑面积、.4.2面积量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坐标法两种,应优先采用几何法。的面积,法计算面积。坐标法计算面积公式见式(1)或(2):S=∑1Xi×(Yi+1+Yi−1)(1)或S=Yi×(Xi+1+Xi−1)(2)8坐标法计算面积的中误差按式(3)计算:9几何法计算面积的中误差按式(4)计算:6.5体要素测量一”各阶段的测绘事项可直接基于模型进行内业数据采集。设项目“多测合一”各阶段测绘事项体要素测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构)筑属设施等的实景三维模型、点云模型数据生产。2测量精度mm建(构)筑物主体结构、交通道路及城市部件建(构)筑物附属设施、其他设施地下空间及附属设施、水系及其附属设施mm交通道路及两侧坚实地面、城市部件、建(构)筑物女儿墙实地面、其他设施地下空间及其附属设施、水系及其附属设施3测量方法倾斜摄影测量量等情况。CHT型号、垂直影像地面分辨率、航线敷设方法、垂直影像航向和旁向重叠度。料,方便进行航线规划。H=f×GSDa、进行粗差检测,并对粗差点进行剔除或返测。三维激光扫描机载式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机载式激光扫描一般采用无人机平台搭载机载雷达,在b包括摄区范围、时间、航高设计、不同航带间点云数据同名点平面、高程较差不应超过50mm。数据预处理完成后,应利用检。车载式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车载式激光扫描一般采用地面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集成Scd辆、树木等遮挡物。架站式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mdb)架站式激光扫描在特征点较少的场景下应布设标靶,相邻两测站的公共标靶不应少便携式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可采用便携式激光扫描系统进行激光扫描测量,一般采c)扫描路线应形成闭合环,采集过程应根据现状场景控制好采集速度,保持扫描姿态点地预审与选址测绘1一般规定精度要求测.3控制测量要求.4.1用地预审与选址地形图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a)用地范围内及周边各类建筑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水系要素。b)地理名称注记等现实状况,并着重显示与规划、建设有关的要素。.4.2用地预审与选址地形图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内的村庄应确保临街与临拟建区的第一排房屋应实测,内部与规划无关的要素b)测区内及周边电力、通讯等管沟、提示桩应实测。c)测区内及周边城市现状主、次干道的基础设施(检修井、沟、监控设施、配电与燃气设施、电杆等)及高程应实测,宣传窗、雨水箅子等可适当取舍。d)测区内涉及的高压电力线应测注线高、线宽、根数及电压等要素,并应连线完整。定界1一般规定时,应进行现状地形图测绘。2.2工作内容与方法资料收集控制点坐标成果,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2实地调绘本农田界线、考虑地类来源的合理、合法性。3工作过程4作业方法5界址点确定6点之记绘制.7面积计算和汇总汇总应符合以下规定:a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b)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c)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市(县)、乡(镇)、9勘测定界图测绘界图测绘应符合以下规定:a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等。地块均应在适当的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d测定界成果应展绘到地形图上,应表示用地边界、相邻规划道路、曲线要素、规划道路名称、各路段方位角和路宽等内容。当与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订界)条件相差较大时分析原因,必要时与项目委托单位或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联系。e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7.3地籍(土地)测量1工作内容地籍(土地)测量工作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平面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校核、地籍要素测量、宗地图的编制、面积量算、成果编制等工作。2前期准备地籍(土地)测量前期准备应收集本宗地用地批准材料、权属调查资料、已有土地勘测定界成果资料、规划用地测量资料、地籍调查指界成果、相邻权利人土地登记发证成果资料等,并制作工作底图。.3.3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和工作底图进行实地复核,必要时开展补充地籍测量。地籍测量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a)前期已有经审核、符合不动产登记要求的勘测定界、地籍测量成果,经对成果进行校核满足精度要求的,应直接利用;b足f)宗地图比例尺和幅面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比例尺分母以整百数为宜。宗地路、街巷名称等。宗地图绘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TD/T1001的规定;g)宗地面积应采用解析界址点坐标成果进行计算,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取测量一般规定地测量测设、成果整理和质量检查验收等内容。。平面控制测量规划条件点测量3.1规划条件点是指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要求有制约作用的点位。拨地测量测设及计算采用解析实钉法时,应根据拨地条件中用地桩点与相关地物、用地桩点间的关系,点坐标,作为条件坐标的起算数据或校核坐标。桩的顺序应从要求较严或精度较高的边开始。上钉指示桩。点并校核。拨地测量成果应展绘到地形图上,当与拨地条件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原因并与拨地。当拨地定桩遇障碍物时,障碍物在边线上的,可平行移轴求得;障碍物在桩位上不测设的用地桩点应进行坐标校核,具备条件时应进行图形校核,校核限差应符合表用地桩点的点之记。件角(″)误差件坐标计算的点位较差(mm)整理与提交成果内容a)用地预审与选址测绘成果包括: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图;、界址点点之记、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草图、宗地图等;成果检查与提交.3报建图测绘范围应当包含建设工程规划用地许可法定的范围,还应符合以下规定:a)规划许可范围内拟建多层建筑物,建筑高度在24m(含)以下的,测量范围为建设md)大剧院、火车站、加油加气站、电视台等特殊建设工程项目,测量范围为报建项目e建设项目,按其特殊要求确定报建图测量范围。a)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b)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和平坦地、丘陵地))物细部点地物点(条件点)。或平坦地区TK.1报建图的测绘内容和取舍原则着重测绘表示与本工程规划、建设相关的各项要素。.2报建图应测绘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并按规定符号表示。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和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m测绘;d)道路两侧及中心线上有固定基座的隔离栅栏或水泥墩不测绘;e)房屋边线与围墙共线时,以房屋边线为主;棚房、简单房屋与围墙共线时,以围墙f)无顶盖的地下室(或车库)入口,实测边线,标注地下室入口符号,有地下室的房屋应注记地下层数(只有地下一层的也应注记层数);g)围墙和栅栏为复合围墙时,其下部墙高于院内地面1.2m以上时以围墙表示;低于规定:a)大型电视发射塔、无线电发射杆、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波传送塔应逐一测绘,实测b)小型变电所(站)按符号表示,较大的变电站按实际范围测绘;变电所(站)外围的电线绘至围墙(栅栏)上,内部电杆不测绘,但其他设施(如变压器、房屋等)应表示,c)大面积坟地应测绘其范围并用用地类界表示,被地类隔离开的单个坟以散坟符号表有明显方位意义且体形较大或具有文物价值的以独立坟表示;d)街道、桥梁两侧的路灯及照射灯应逐一测绘,广场、工矿、学校、机关、公园内部e)道路两侧的给水龙头及小区内部(含厂矿、机关、学校等内部)具有公共意义的给f)道路两侧的便民晒衣架应逐一测绘,小区内(含厂矿、机关、学校等内部)可适当g并加注“台”。物边线代替道路边线;b)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当道路边线与堤(堑)边线两者重合时,可将c)路上的各种检修井应逐一测绘,密集时可适当取舍;房前屋后及花园中的检修井可d)跨街道的大型广告牌,主柱应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上部按其垂直投影以虚线表e)街道两旁的公交站牌可不测绘;h并加注结构;i建a度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并加注流向符号;c)水渠堤顶、坡脚、水坝顶部与坡脚均应测注高程;d)城市大面积水域应测绘水涯线,并测注水面高程。下)方高程;c)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应以符号表示。山可适当取舍。植被的测绘和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正确反映植被的类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b)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种名称;c)应注意天然林与经济林的区分,并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和配置相应符号。林地在图;e间配置花坛表示。管线的测绘和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b)道路两侧永久性的电力管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均应实测。当c)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传输物,指示桩应实测表示;d)检修井重点表示市政道路两侧的部分,其他区域检修井保持既有地形图不变,不进a)街道的名称、地理名称等注记跨图幅时,应在每个幅图上分别注记单位名称;面积位,一幅图可多次注记;BT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b)凡地基高于地面的在建建(构)筑物,应实测其角点,并加注“建”;c)建筑工地内的临时性工棚可不测绘;e)军事管制区、监狱、戒毒所等保密单位,经联系不准进入测绘时,标注“禁测区”原则补测错漏数据;方法报建图上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应符合GB/T20257.1的相关规定,GB/T0257.1中未作规定的可采用文字注记说明。标准会团标)的相关规定。规定图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报建图的图廓整饰注记应符合GB/T20257.1或地方标准的规定;b)报建图的图名应注记宜为“XX单位(XX项目)报建图”;c)报建图中应展绘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线并标注“拟报建用地范围线”,用地范围线d)报建图电子文件中宜将条件点的采集点设层保留“采集点”层。.1报建图的修、补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确定修、补测范围,制定修、补测方案。2报建图的修、补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a)地形变化范围较大时,原有地物不足以作为修、补测的依据时,应进行综合市政图b度满足规定要求的原有地物进行修、cd)修、补测工作,宜利用原有的控制点或重新测设控制点,修、补测的地物点精度应e)修、补测时,若发现原有成果中已有地物、地貌、注记、数据标准存在明显错误或。8.2不动产预测绘果资料的检查验收等。施前应收集下列资料: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或其他土地使用权证明资料及附图;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c)审核批准的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局部大样图和空间设计图及变更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件资料等;d)人防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或备案的人防设计图;e套用房平面图或说明资料;f)建设单位出具的销售分割方案及共有建筑或共有面积的使用说明;g)预测绘工作中需要的其他资料。.4宗地图测绘。a)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符合房产管理要求的图件、说明等进行分层分户数据采集;b)分层分户数据采集应以幢为单位,按幢对房屋的各层各户的边长、面积等基础数据进;d)房屋基本单元在该幢房屋中所在层次,宜以规划许可±0为基点,±0本层为第1 BT预测算边长信息采集应符合以下规定:c)纸质图件与电子文件不一致时,建设单位应重新提交相关图件并予以确认签署;d)设计图上标注的分段尺寸之和与总长度经校核不一致时,应返回建设单位重新修正e)房屋基本单元内部分割的特定空间边长可不采集;f)边长以米为单位,取至小数点后两位。a)应采集房屋室内边长和结构墙体厚度;c)同一楼层墙体不同时,应分段采集。屋顶、倾斜房屋数据采集应符合以下规定:b)外倾式(弧状)非垂直墙体房屋边长应量倾斜位置的底部;c照层高2.20米位置测量取值,屋面厚度以结构屋面厚度为准;d阳台、平(露)台、廓、飘窗数据采集阳台、平(露)台、廓、飘窗数据采集应符合以下规定:a)阳台应采集阳台的边长尺寸及顶板水平投影尺寸,阳台的边长尺寸取至阳台围护结闭、不封闭等信息;b)平(露)台应采集平(露)台底板水平投影尺寸,并在图上加以注记“露台”等;e)飘窗应采集飘窗的大小尺寸、位置、窗台高度、净空高度等信息。a)地下停车位、商业摊位,若经审批核准图上有明确界限的,可按图上界限采集其单b成组采集机械停车位信息。预测算应符合以下规定:a)房产面积预测算应以幢(栋)为单位进行测算;b)测算内容包括:幢(栋)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层建筑面积、户(或套)(包括套内面积与分摊面积)建筑面积、共有(包括分摊与不分摊)建筑面积等;c)房产面积预测算的测算原则、测算方法、共有面积的认定与分摊原则、方法按本文不动产实测绘相关规定或当地相关细则规定的要求执行。编绘应符合以下规定:a)预测房产图是通过对预测房屋数据采集,经计算机处理及符号化形成的测绘成果,层图和分户图;b)分层图和分户图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200,当房屋图形过大或过小时,比例尺可适c地面积与建筑面积、d)分层图表示主要内容:房屋权属界线、楼(电)梯、走道等部位,以及所在层次、户(室)号、边长、套内面积与分摊面积、文字注记等信息;.1成果内容下列内容:1)包括项目概述、测绘作业依据、相关说明在内的不动产预测绘报告:总表;4)房屋(幢)分层面积对照表;5)房屋户(室)面积对照表;(面积、分摊系数)统计表;7)共有(用)部位面积及其分摊范围对照表;能区划分表;层分户平面图。.2成果检查与提交应进行外业核查。关矢量数据。应收集下列资料:d)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图和施工图;e)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图;f)已有地形图及控制成果。位置,并计算拟建建(构)筑物轴线交点坐标或外墙角点坐标;c)计算拟建建(构)筑物各轴线交点坐标时,应保证外墙角点能满足规划主管部门出d)放线点布设位置应为拟建建(构)筑物主要轴线点或角点,包括具有规划条件的建e)放线点编号应按设计轴线号或序号进行编号。当按序号编号时,同一项目编号不能f)拟建建(构)筑物放线不满足规划条件时,应经规划主管部门调整后再予以放线。a)规划条件点应依据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条件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其中现状道b)特征点主要是建(构)筑物的主要角点和拐点、分界点等,其能有效控制建(构)大小、外部轮廓、形状特征等;Sd)四至周边的道路、建(构)筑物、围墙、边界点等细部点的测量精度和方法应与规划一致;e)距离可采用手持测距仪或钢尺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的距离较差应在±f)测量结果应及时进行计算、检核、整理,并应将所测规划条件点和特征点、细部点校核。量现场核实宜包括以下内容:a)现场条件点是否发生变化;b)现场是否具备放线条件;c)规划范围线内的建筑物、高压线、各种管线等应拆地物是否拆除;d)建设项目是否存在未批先建的建筑。现场放线定桩a)现场放线定桩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GNSSRTK测量等方法;b)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线定桩,宜在三级控制点上采用三角架对中杆对中施放。放线点定桩后应实测放线点,实测放线点坐标与理论坐标的点位较差绝对值不应大于50mm,施放。同时宜变换测站和后视方向对放线点进行坐标检校;定;d)现场放线定桩完成后应将放线桩移交给建设单位。a)应编制放线测量成果表,内容宜包括建筑栋号、放线点号、坐标等。表中的建筑栋坐标应与放线附图中的数据一一对应;拟建建(构)筑物与四至关系、放线点位及点号等;9.2.2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应依据建审图、红线图等图纸和文件对拟建建(构)筑物的符合程度做出比较判断。9.2.3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前,建设单位应准确放出建(构)筑物的外轮廓线及建筑它关键条件点,并在现场做好标记。.4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控制测量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规定。9.2.5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宜采用全站仪、GNSS等方法测量条件点和建(构)筑物出规划道路红线等城市规划控制线,量取(或计算)其与外部轮廓线之间的最短距离。行比较,判定其符合性。9.3.2建(构)筑物正负零核实测量应参考建筑图,依据建审图、红线图等图纸和文件对拟建建(构)筑物现场已放线情况进行复核测量,最终出具核实测量报告。9.3.3建(构)筑物建至正负零层后应开展正负零核实测量。.4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控制测量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规定。9.3.5建(构)筑物正负零核实测量宜采用全站仪、GNSS等方法测量条件点和建(构)筑寸、建筑物的间距等要素。量结果数据与设计标高值有差异时,应在测量成果中重点表示和叙述。批文进行比较,判定其符合性。件,对在建项目进行施工核实测量;依据建筑图、建审图、红线图等图纸和文件对建(构)验.3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控制测量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规定。9.4.4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可采用全站仪、GNSS等方法测量条件点和建(构)筑物9.4.5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应实测建筑物层高和净高,依据现场测量的边长等要素,9.4.6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应实测建(构)筑物的正负零高程,并测量地下建筑部分9.4.7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应在报告单和示意图中注明验线时建筑物在建楼层、高度9.4.8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报告应根据实地的点位测量,边长测量等,绘制出建筑外9.5.1成果内容资料宜包括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建(构)筑物定位验线测量成果、建(构)筑物正负零核实测量成果和建(构)筑物主体核实测量成果。9.5.2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内容放线测量成果应包括:放线技术说明、放线成果表和放线附图。9.5.3定位验线、正负零核实和主体核实测量成果内容a;b建筑尺寸对比图;c)建(构)筑物验线核实测量示意图;d图件及有关测量说明资料。9.5.4成果检查与提交应进行外业核查。据。10.1规划核实测量施前应收集下列资料:a)工程项目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配套红线资料;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d)规划条件;e)经过审批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大样等)设计图纸,审批后的修改联系单及f)规划放验线资料;g)建筑竣工图;h)地下管线施工图或竣工图;i)项目周边控制点、基础测绘地形图;j)其他有关规划审批的资料。量工作内容包括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核实测量、空间位置核实测量、建.1.3规划核实测量的范围应包括建设区外第一栋建筑物或市政道路或建设区外不小于a)建筑已竣工;b)道路、绿化、车位等配套设施已完成;c)车道线等标志已设立完成;d)施工场地清理完毕,施工用房、围墙以及未经规划许可的建(构)筑物已拆除。规划核实范围。实测量b容积率;a和每栋分层分功能建筑面积、积、公建配套设施面积等;b有关内容进行分类统计;d)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应符合当地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无明确规定时,应按GB/T应符合以下规定:a)容积率建筑面积应在建筑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计算;b)容积率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应符合当地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a底的界线确定规则应符合当地规划技术管理规定;b)建筑基底宜采用实测界线坐标,采用坐标法计算基底面积;c)建筑密度应按式(6)计算:建筑密度=总建筑基底面积/用地面积()6应符合下列规定:a度应不低于1:500地形图的精度;b)绿地面积应在实测1:500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的;c)绿地面积计算规则应符合当地规划技术管理规定。:a)停车位包括地面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b形图的精度。c)停车位核实测量内容包括:及范围;位的大小、数量及面积;3)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范围及面积。d)车位范围线应选用泊位线的外边缘,共用的泊位线则选用分隔线的中间。车位标准分类统计;a设施点位和全民健身场地的范围、面积;b)垃圾收集点和岗亭的位置;c)围墙、独立公厕等其他规划要求核实的配套设施。a筑物的轮廓尺寸;b(构)筑物之间的间距;c物退让规划控制线和用地界线的距离;d)建(构)筑物的规划定位点。面位置核实测量成果图件中标注的点平面坐标及边长应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a)建筑高度;d)建筑屋面高程;e)建筑女儿墙高程;f)建筑制高点高程;g)室外地坪高程;h)建筑层高及层数;i)其他需要竖向核实测量的内容。室外地坪高应为建筑散水坡脚的地面高程。同一建筑室内地坪有高差的应分别测建筑高度计算规则应以当地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为准。当地的规划管理技:a)平屋顶建筑高度宜按建筑主入口场地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至其屋檐顶点;b)坡屋顶建筑高度应分别计算建筑室外地坪至屋檐和屋脊的高度。屋檐高度应按建筑d)机场、广播电视、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等设施的技术垂直距离计算。下列要求:b)特殊结构的建筑层数应执行当地技术规定。建筑规划核实立面图应反映出竣工建筑各主要部分的高度及相对关系,一个竣工、燃气、容为地下管线平面位置、地面高程、埋深、类型、走向、规地下管线测量成果应满足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本地地下管线数据入库及求。管线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地下管线竣工图等。当地下管线覆土后,应在收集的管线设计、施工、竣工资料基础上,对明显管理探查方法探查其位置和埋深。。a)应在竣工基础地形图的基础上编绘;b)范围应与规划核实测量范围一致;c)应包含建筑地上、地下建筑外轮廓线,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施、地下车库出入口制线;d)应注记建筑物名称、层数、结构等;g1:500比例尺,也可根据实际表示的需要选用其他比例。a)应在竣工基础地形图的基础上编绘;b)应包含建筑的基底轮廓线;c)应注记建筑物名称、层数、结构等;d)应标注出建筑的基底面积。a)应根据确定的建筑边长值分栋分层绘制建筑面积分层平面图;b)应标注各建筑的边长、建筑功能、计算面积;c)应按建筑功能分层统计建筑面积;以下规定:a)宜在竣工基础地形图的基础上编绘;b)应绘制出停车位的位置、尺寸;c)应注记停车位的种类、数量。定:a)应根据建筑的大致形状绘制建筑高度示意图;b)应标注建筑的不同位置(檐口、屋脊、屋面、女儿墙、制高点)的高度;c点的高程。a)宜利用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大样图等,结合实景影像进行三维建模b)应直观的表达建筑立面、屋顶形式、外墙饰材的色彩和材质。定:a)应利用竣工基础地形图进行编制;b)应包含与规划条件有关的管线点及其附属物,与规划条件无关的地物可不表示;c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等相关规划控制线;d)应注明各种管线(道)的代码、材质、规格等信息,管线的类别、代号、代码、颜e)宜注明与规划要求有关的实测尺寸、各管线之间的相关尺寸等信息;f)各种文字、数字注记不得压盖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管线线上文字、数字注记h)地下管线成果图的要素分层、要素代码应符合当地地下管线数据入库的要求。包括:a)总建筑面积、计容建筑面积、不计容建筑面积、配套设施面积和容积率;b)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绿地面积、绿地率;e)规划行政审批要求的其他比对内容。10.2人防核实测量下列资料:a)人防审查意见书;b)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有关设计变更资料;c)人防竣工图;d)建筑工程设有人防警报控制室的需提供平面图;e)项目周边控制点、基础测绘地形图;f要的其它相关资料。容:a)每个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掩蔽面积、配套附属用房面积和防空警报控制室面积;b)人防工程中的停车位及非机动车位统计;c底部与室外地坪的高差;d)人防工程掩蔽区不满足净高要求的面积;e)当人防工程外墙外侧10m内设有天井、下沉式广场、山坡地和下沉式庭院等较大高f)人防工程的口部及附属设施、疏散通道、车行出入口、连通口、战时封堵、出入口g)同时需调查人防工程主要出入口数量、次要出入口数量、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数、督部门等。符合下列规定:a)人防区建筑面积界定为防护区建筑面积;b)防护区建筑面积由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相连接的临空墙、外墙外边缘形成的d)人防区掩蔽面积是供掩蔽人员、物资和车辆使用的有效面积。其值为与防护密闭门 :1)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和密闭通道面积;2)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和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3)厕所、盥洗室面积。符合下列规定:a、外墙按外围线计算;c)由防护密闭门(各防爆波活门)相连接的墙体、外墙(或围护结构)边缘形成的建d)人防层及其以上各层主要出入口通道面积(其楼梯间按各层投影面积计);e)非人防区中供人防战时使用的竖井、次要出入口和通道等面积不计入人防工程建筑f筑面积;g)人防防护区域内供平时使用的设备间(消防水池、泵房、配电房、通风机房、柴发电站等)不计入人防工程建筑面积;h人防工程外墙保温层、防水层不纳入人防工程建筑面积。a)以竣工基础地形图为底图进行编绘;b)用不同颜色的线分别表示地下建筑轮廓范围和人防工程轮廓范围。层平面图编绘应符合以下规定:b)人防工程分层平面图应显著区分人防部分和非人防部分;c)人防工程分层平面图应标注人防区域的边长和面积等。战功能平面图编绘应符合以下规定:a)人防工程平战功能平面图应载明人防工程各防护单元的名称,人防建筑面积、平时、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等;b)人防工程平战功能平面图的比例尺宜根据纸张幅面大小和图形大小确定,比例尺分a)根据现场测量和人防建筑面积计算结果制作人防工程测量成果表,数据格式应符合竣工时间、施工图审批面积、竣工测量面积等)、防空地下室位置、防护单元有关属性(所口数量、次要出入口数量、掩蔽人数、平时功能、平时车位数等)等内容。10.3绿地核实测量绿地核实测量实施前应收集下列资料:a)绿地平面布置图;b)绿地审批意见函;c)项目周边控制点、基础测绘地形图。a)绿地面积计算时,不应按山坡地表面积而应按绿地平面投影面积计算,范围不应超b)建筑物垂直投影线内的绿地不应计入绿地面积;c)绿地面积计算宜根据实测的绿地平面图分地块、分类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d)绿地面积计算应符合当地绿地管理的有关规定。果图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a)以竣工基础地形图为底图进行编绘;b)应分别表示实地绿地、架空平台绿化等不同类型的绿地;c)应标注建设用地范围线;d)应标注各绿地地块的编号。果表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a)分地块、分类型对绿地面积进行折算和统计,并制作绿地面积计算明细表;b)将折算后的实测绿地面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与许可绿地面积比较和差值计算,并实比较表。10.4用地复核测量a)用地批准文件或土地出让合同;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c)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成果;d)拨地测量成果;e)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数据资料。1.2用地复核测量作业应包括宗地地籍要素测量、土地核验图件编制、用地条件复核.2.3宗地地籍要素测量包括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界标的测量,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底图。地性质与批准的用地性质;应反映地籍要素(界址点、线)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面积与批准内容的比对结果。.1.1房产实测绘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控制测量、绘制房屋面积测算草图、房屋物理房产平面图绘制、成果编制。b)规划验收核实相关资料;c)实测绘工作中需要的其他资料。a据采集现场绘制;料注记配套设施及共有部分的名称;绘制房屋的平台、斜坡屋顶下方不计入建筑面积部位的图形;道等凸凹部位的图形。b)房屋边长应进行总尺和分尺边长数据校核;cd屋存在不规则形状时,可使用仪器实测该形状几何要素,通过几何公式e长较长且直接测量有困难时,或需要校核总边长与分段边长之和而又应按GB/T17986或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执行。房产初始登记平面图和房产分户平面图应按照本文件8.2的相关规定及GB/T10.5.2地籍(房地一体)测量将房(屋)产面积实测绘成果数据与宗地矢量数据进行整合并制作不动产测量成果。其批准建筑物外围转折点(角点)空间数据。地籍(房地一体)测量成果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成果应包括地籍测量技术报告、宗地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界址点坐标检查表、宗地b)前期已开展的地籍测量成果经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核无变化应直接引用;c)地籍测量成果中,除按照规定的要求编制外,还可说明因规划设计变更或实际建设算结果等内容不一致的情形。宗地为单位,查清宗地及其房屋组成的不动产单元状况。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登记以及前期审批、交易、竣a)原勘测定界成果资料及用地审批资料;b)相邻宗地资料;d)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e证及附件、附图;f)企业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g)其他有关资料。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动产权属调查采用内外业核实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内业核实宜在室内对途、面积等情况。外业调查宜到实地查清土地的权属、界址(界线)、用途等状况。属界线确认主要包含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和房屋权属界线的确认。当土地权属查表。资料等;底图、宗地草图、宗地调查表、宗地图等。外业核查。提交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其成果报告书样式应符合本文件附录(资料性)阶段测量成果示例A.1封面A测绘时间:年月日A.2目次A X 4地籍(土地)测量成果 XX A.3编制说明A.4用地预审与选址测绘图A.5勘测定界成果A.5.1土地勘测定界表单位签注A.5.2土地分类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单位:公顷县(市、区)乡(镇、街道)单位属性质积总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湿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合计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湿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合计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湿地其他土地计水旱地计茶橡胶园计计林沼泽丛沼泽计计计沟渠计坎计计计盐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沙地裸土地XXXX街道XX社区集体…………总计:A.5.3界址点坐标成果表A.5.4界址点点之记A.5.5勘测定界图A.5.6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A.6地籍(土地)测量成果A.6.1界址点检查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6.2界址点成果和宗地面积测算表B2204018(单位名号序号点号XYXY212223242526272829030131232333434535636737838939B22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