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铁十六局集团蒙华铁路MHSS-4标段项目经理部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 12 自然特征 12.1 地形、地貌 12.2 进口段水文地质条件 12.3 气象 13 隧道进口段洞口设计情况 23.1 洞口结构设计 23.2 下穿红线渠反向施工方案措施 24 建议施工方案 34.1 红线渠危岩落石防护及渠体加固 34.1.1 边坡防护 34.1.2 坡脚拦砟挡护 34.1.3 红线渠渠体加固 44.1.4 红线渠沉降观测 44.2 施工方案的确定 54.3 超前小导洞出动 64.4 小洞开挖 74.5 洞口边坡开挖及防护 84.5.1 边坡开挖措施 84.5.2 施工技术要求 94.5.3 锚杆及钢筋网 94.5.4 喷射混凝土 94.6 超前支护施工 94.6.1 大管棚施工 104.6.2 清孔验孔 114.6.3 安装管棚钢管 114.7 反向扩挖成洞 124.8 钻孔爆破的各项参数的确定及施工方法 124.8.1 掏槽方式及爆破参数 124.8.2 掏槽方式选取 134.8.3 爆破参数的选取 134.8.4 质量保证措施 144.9 初期支护 144.10 劳动力组织 154.10.1 劳动力组织方式 154.10.2 工期计划安排 154.10.3 机械设备配置 154.10.4 人员配置 155 应急处置措施 165.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165.2 渠体应急预案 165.3 应急储备 176 监控测量 176.1 洞内监测 176.2 地表监测 187 质量保证 187.1 质量保证措施 187.2 质量控制细则 198 环境保证措施 199 安全保证措施 2010 文明施工 22城烟隧道下穿红线渠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概况城烟隧道为燕尾式式隧道,进口段为单洞双线,出口段为两个单洞,以大跨和小间距为分界点,隧道左线包括单洞双线段和左线单洞,进口起讫里程为DK691+362.6~DK694+029.00,长2667.4m;右线为单洞,起讫里程为YDK693+530.1~YDK694+994.00,长463.9m。隧道穿越中底山区,沿线地形标高500~900m,隧道埋深一般为30~250m。进口段设置施工辅助坑道,即小蒜庄横洞,位于线路进口左侧,交于线路DK691+594,于线路夹角45度,横洞长240m。自然特征地形、地貌标段所经区域地形地貌主要为中低山区地貌,山峦叠嶂,地形险峻,沟谷狭长,多呈“V”字型,山坡自然坡度一般30°~70°,区内海拔标高一般为600~1400m,最大海拔约为1470m,。深切沟谷内多发育溪流,沟底出露基岩,植被较发育,沿沟谷局部分布农田及村社。进口段水文地质条件城烟隧道进口段DK691+361.1~DK692+260,长度898.47m,埋深30-225m,主要为下元古界熊耳群下段许山组安山岩,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区段内物探解译有低波速带,低波速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有一定的透水和富水性。气象区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具有南北过度的特点,属于豫西山地湿凉区。多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42.1度,最低气温-19.1度;历年平均降水量647.8mm,年最大降水量为1011.7mm(1958年),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隧道进口段洞口设计情况洞口结构设计隧道进口里程为DK691+361.1,采用倒切式洞门,位于209国道东侧山坡,山坡陡峭,洞口前方为灞底河特大桥,洞口桥隧相连,隧道洞口里程同台尾里程,洞口下方桥下为209国道,高差约43m,地形陡峭,坡脚距国道约25m,隧道洞口无施工场地,设置一座横洞,通过横洞从洞内向洞外施工,设置倒切式洞门,隧道洞口上方为红线渠,渠道中心里程DK691+378,渠底标高584.47m,隧道轨道面标高573.19m,该处结构高度8.83m,渠底至隧道洞顶净高2.67m。洞口段DK691+361.1~DK691+370.6,长度9m,围岩级别为V级,衬砌类型为倒切式洞门,DK691+370.1~DK691+391.6,长度21m,围岩级别为IV级;衬砌类型为Vgdc双线型衬砌,支护参数为:喷射混凝土厚度30cm,钢筋网Φ8×Φ8,网格20cm×20cm,拱部采用Φ25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有注浆机吗,长度2.5m,间距(环×纵)1.0m×0.8m,钢架采用I22还让用吗,间距0.6m,拱墙模筑混凝土45cm,仰拱模筑混凝土50cm。超前支护为φ89长管棚,施工工法均采用弱爆破结合机械开挖法。下穿红线渠反向施工方案措施下穿红线渠施工总体方案采用横洞进洞后反向施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洞口下方不超过15m设置30m长被动拦石网,拦石网中心与隧道中线对齐;(2)隧道边仰坡采取地表主动拦石网加喷锚网防护,范围为隧道洞口以上至红线渠段(DK691+361.1~DK691+380)隧道两侧结构边缘外侧各10m,主动防护网采用φ22地表砂浆锚杆锚固,锚杆长度8m,洞顶施工注意避开结构物,隧道两侧30m范围内红线渠顶铺设雨布,洞口开挖出洞前应洒水,做好防尘工作,防止隧道施工期间风尘灰污染红线渠水体;(3)检查桥梁施工G209国道棚架是否完成,在坡脚设置瞭望哨,与公路交通部门密切配合,必要时设置交通管制,确保施工安全。(4)以上步骤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该段暗洞,出洞前应施做洞身φ89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范围DK691+370.1~DK691+391.6,长度21m。(5)水渠上布设测点进行沉降观测,测点横向间距2m,量测范围左右各25m,量测频率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规程》办理,棚架施工时加密监测频率。(6)下穿时与红线渠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在无水时下穿该段施工。下穿从洞内向洞外反向开挖,隧道下穿红线渠渠底段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支护和衬砌等措施防止红线渠渠身下沉,施工衬砌前可采用型钢作为临时支撑。(7)出洞施工时应洒水,做好防尘工作。(8)施工完成后与红线渠管理部门沟通,共同检查渠底是否存在开裂,结构脱离,边坡是否存在危岩落石和不稳定等现象,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渠底注浆,渠体结构加强,边坡加固等处理措施,并对隧道两侧20m范围水渠和山体间裂隙灌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9)施工期间定期进行巡查,下穿施工时应加大巡查范围和频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议施工方案经现场实测,渠道中心里程DK691+378,渠底标高584.35m,隧道轨道面标高573.19m,该处结构高度8.83m,渠底至隧道洞顶净高2.52m(开挖顶至混凝土渠底)。山体坡度约60°,红线渠修建于1958年,渠宽2.5m,深2.0,渠体为素片石砼结构,厚0.3m;红线渠为三门峡市引水渠,最大引水量为平均约40万m3/d,是三门峡市的生命线,保证红线渠安全是施工的重中之重。红线渠危岩落石防护及渠体加固边坡防护红线渠上方按照地路专业设计图纸(蒙华三荆城烟施(隧)-I)图设置主动防护网,在洞口下方不超过15m设置30m长被动拦石网,拦石网中心与隧道中线对齐,防止隧道施工时引发落石危及209国道行人及车辆安全。坡脚拦砟挡护因桥梁施工未开始,G209国道棚架还未搭设,且隧道洞口边坡陡峭,高差较大,坡脚紧邻国道,国道另侧为变电站住宅区。仅靠隧道下方5m高的被动拦石网,恐难以确保施工时引发的孤石坠落等安全因素危机车辆行人和住宅区。故考虑在坡脚与国道间设置浆砌片石挡墙(M7.5)或围栏网,高度控制在6-10m,在坡脚国道另侧设置瞭望台。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在洞口段爆破施工或洞口边坡开挖时实行暂时的交通管制,确保安全。红线渠渠体加固因红线渠修建年限较长,渠体构筑材料强度较低,经与红线渠管理单位沟通,应红线渠管理单位要求(后附红线渠管理所告知函),在隧道中线两侧各15m范围内,在原红线渠渠体底部增加30cm厚φ8双层钢筋网C25混凝土;外侧(靠洞口侧)土体采用人工开挖,增加30cm厚的Φ22双层钢筋C25混凝土外衬,在纵向钢筋布置位置的原有红线渠渠体上钻孔15cm左右,布置Φ20钢筋确保原有渠体和外衬结合;外侧底部纵向设置50*50cm混凝土托梁,托梁采用C25混凝土,配筋采用在托梁四角各纵向布置一根Φ25骨架筋,横向布置φ8箍筋,间距30cm。托梁施工时必须对红线渠渠体底角采用C25混凝土填充密实,外衬及托梁施作完成后对开挖基槽进行回填密实,并施作砂浆锚杆。。在下穿段施工过程中安排3~4人值守,严格观察红线渠的变形、开裂等,必要时和红线渠管理所沟通协商,采取短期停水配合现场施工。同时对红线渠下方边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5m,间距1.2x1.2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16钢筋,网格25cmx25cm;喷射混凝土采用15cm厚C25网喷混凝土;加固示意图如下(详见附件2)。图1红线渠渠体加固示意图红线渠沉降观测在红线渠渠体及周围土体间距5-10m布置沉降观测点,每天定期观测,如发现渠体沉降突变等其他异常情况,及时采用应对措施。施工方案的确定设计采用弱爆破结合机械开挖,超前大管棚直接出洞,由于超前大管棚支护在小里程方向,施作方案为,由洞内向洞口方向施作,且洞内没有设置导向墙,而洞口小里程侧为浅埋段(除去红线渠基础厚度,覆盖层厚度仅2.2m左右),超前管棚支护角度难以控制;且机械掏槽围岩须经受多少扰动,围岩受扰动后极易失稳出现坍塌,导致红线渠水体倒灌。因此,经多次现场踏勘及综合分析各方因素,必须严格控制开挖断面,防止出现失稳塌方。采用超前小导洞先出洞后,做好边仰坡防护,在明暗交界位置施作导向墙,然后施作超前支护,在超前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保护下再扩挖成洞,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以数据指导施工,最大限度的控制安全风险。反向开挖方案:交叉段至DK691+391.6按照设计施工方案开挖支护,在DK691+391.6形成全断面,DK691+391.6至洞口里程DK691+364.6段采用小导洞出洞,小导洞断面尺寸4.0m*4.0m,小导洞在过红线渠3m后以倾角约30度角斜向上开挖出洞,以减少洞口边坡刷坡开挖量。详见下图2、图3。小型机械设备由小导洞进入洞口位置,开挖支护洞口明暗交界处边仰坡,拓展出施作平台,然后浇筑导向墙及施作超前大管棚,加固主洞上部土体。超前大管棚的施作采用搭设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操作平台,在平台上钻孔、安装、注浆等。待导向墙及超前大管棚施作完成后,分层向下开挖支护明洞边仰坡。边仰坡开挖支护完成后分层扩挖主洞至设计开挖轮廓线。具体施工顺序:超前小导洞出洞—明暗交界处边仰坡开挖支护—导向墙施作—超前大管棚及小导管施做—明洞边仰坡开挖支护—扩挖成洞—及时施做正洞衬砌支护。图2小导洞出洞平面布置图图3小导洞出洞纵断面图超前小导洞出洞DK691+391.6-DK691+364.6段采用小导洞贯通,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并考虑贯通后机械设备及风水管直接设置于进口段,小导洞断面尺寸拟定为4.0m*4.0m,为有利于结构稳定导洞顶部采用半径2.5m圆弧设计,同时考虑后期扩挖操作空间及增大超前小导洞覆盖层厚度,导洞顶距正洞拱顶预留6米覆盖层。超前导洞加强支护设计,考虑到进口段围岩覆盖层较薄,自稳时间较短,红线渠修建年限较长,渠体结构强度较低,为了抑制围岩过大的变形,导洞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条件下开挖,开挖后采用I16型钢、锚杆、钢筋网联合喷射混泥土初期支护。确保围岩及进口处边仰坡稳定。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3m间距1.5mx1.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为C30喷射砼,厚20cm;φ8钢筋网,网格尺寸25x25cm;I16型钢钢架支护,钢架间距1.2m,两榀钢架之间设置φ22纵向钢连接钢筋,纵向距离1米,钢架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其拱脚及底脚置于基岩上。不能有悬空现象,并用锁脚锚杆将钢架与岩体紧密焊接。导洞开挖及支护尺寸设计见下图4:图4小导洞布置断面图导洞拱顶超前支护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搭接不小于1m。(纵向间距2榀拱架/环)。小洞开挖DK691+361.6-DK691+370.6段为Ⅴ级围岩,DK691+370.6-DK691+391.6段为Ⅳ级围岩,但此段刚好是红线渠下穿段,依据爆破规范14.1(5)条款,“隧道和巷道的爆破振动控制点为距离爆源10-15m”(附件2)。综合考虑,小导洞起始位置选择在距离红线渠中心12.6m处(里程为DK691+391.6,该处为Ⅳb和Ⅴgdc衬砌的交汇处),详见下图5。本隧道出洞施工的小洞采用机械开挖减少对围岩的震动。图5小导洞位置选取示意图洞口边坡开挖及防护边坡开挖措施隧道贯通后,立即进行进口边仰坡的开挖支护,开挖前按照隧道中线两侧各15m范围,放线确定出开挖轮廓线,根据现场地形按照1:0.5~1:1.1的坡刷坡。边仰坡开挖主要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必要时采用控制爆破。开挖机械及人员由导洞进入洞口位置,然后分层逐步向下进行边仰坡开挖施工,边仰坡开挖成型后及时进行防护施工。隧道再次进暗洞前应对拱顶开挖线外至红线渠段(DK691+361.6-DK691+370.6段)隧道中线左右两侧各15范围采用锚网喷防护和地表φ75钢花管预加固。同时对临时边坡采用喷锚网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4m,间距1.2x1.2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25cmx25cm;喷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网喷混凝土;φ75钢花管,L=8m,间距1.5x1.5m梅花形布置。对洞口段存在危岩落石地段,对部分危岩落石进行清除,并进行M7.5浆砌片石嵌补。洞口边坡处于暂时平衡状态,为确保洞口仰坡的长期稳定和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加强洞口边坡和红线渠的监控量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时,按设计图放出中线和开挖边线,清除开挖面上的松碴以及其它杂物,自上而下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严禁上下垂直作业,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为了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尽量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如需爆破开挖,采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爆破参数。边仰坡开挖支护后,按设计施作洞门衬砌。洞口边仰坡防护见下图6:图6边仰坡防护示意图施工技术要求(1)边坡开挖前,先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对设计开挖线以内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边坡,必须进行处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山坡上所有危石及不稳定岩体应撬挖排除。(2)开挖自上而下逐段进行,杜绝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3)开挖中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和施工安全。锚杆及钢筋网锚杆为Φ22钢筋,每根长3.5m,间距为1.2m呈梅花型布置。锚杆施工前由技术员在地面上标出范围及孔位,钻孔后进行安装,钻孔应保证锚杆顺直,并与岩面基本垂直。钢筋网为Φ8钢筋,纵横间距为25cm。铺设钢筋网时,与接触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cm,并应与锚杆连接牢固。施作混凝土喷射作业时尽量减少对网片的震动,降低回弹量。喷射混凝土边坡部位锚杆及钢筋网施工完毕后,喷射一层10cm厚混凝土。喷射作业应分层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坡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予以找平。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超前支护施工考虑到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实际情况,该隧道到洞口段超前支护采用设计的φ89长超前管棚支护,施工范围K691+368.6~DK691+391.6,长度23m。超前管棚与钢架组合的棚架作用可以避免隧道拱部坍塌。由于隧道覆盖层较薄,在管棚施工时严格控制钻孔外查角,一般控制在1~3度,防止穿顶。长管棚需设置导向墙,导向墙采用C30混凝土,导向墙环向长度应根据现场开挖所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其基础稳定性。为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导向墙内设3榀I18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φ121壁厚5mm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导向墙尺寸考虑预留变形量的一半50mm及施工误差50mm。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大管棚的两个钢管之间加设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并进行注浆加固地层,小导管每2米一环,采用φ42钢管(L=3.5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5~8度,浆液采用1:1水泥浆。红线渠修筑年限较长,且渠体砌体结构强度较低,在隧道中线两测各25m范围内布设地表注浆钢花管,地表钢花管按照梅花形布置,间距1.2m×1.2m,钢花管长3.5~6m,压1:1水泥浆加固地层。超前支护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少扰动土地,避免红线渠沉降过大而引起坍塌,确保施工安全。洞口超前支护示意图见下图7:大管棚施工大管棚施工在隧道明暗交界处,里程桩号:K691+370.6。长管棚设计参数:(1)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及钢花管,长23米,用每节长为10m的热轧无缝钢管(89mm×5mm)以丝扣连接而成,每一循环搭接长度不小于3m。(2)管距:环向间距中至中40cm。(3)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型布置,尾部不钻孔的注浆段110cm。(4)倾角:外插角1°~3°,具体可根据实际线路做适当调整。(5)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相邻钢管之间环向不大于10cm。(6)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1:1(重量比)的水泥浆。否钻孔顶进钢管棚否钻孔顶进钢管棚准备工作制作钢花管清孔注浆管路检查注浆拌浆压力流量达到要求?是结束导向墙施作→钻孔→顶管→封口→注浆。清孔验孔(1)用钻杆配合钻头进行反复扫孔,清除浮渣,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2)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3)用经纬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安装管棚钢管(1)钢管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导管四周钻设孔径10~16mm注浆孔(靠孔口1.1m处的管棚不钻孔),孔间距15cm,呈梅花型布置。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2)管棚顶进采用挖掘机和管棚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然后用挖掘机在人工配合下顶进钢管。

反向扩挖成洞待进口边仰坡施工完毕后再由DK691+368.6施作导向墙,导向墙宽度2m,反向施作超前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后,按三台阶法扩挖施工至设计断面(小导洞上部断面及小导洞左右侧下断面),详见下图8。扩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勤测量原则。因超前小导洞增加临空面,扩挖时开挖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采用控制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并根据不同的围岩调整钻孔深度,采取“多钻孔,少装药”的原则进行施工。周边岩间距控制在30cm,辅助眼控制在45cm左右,严格控制装药量。对爆破后少量欠挖采用人工风镐凿除。开挖后及时按设计做好Vgdc双线型衬砌支护,确保洞身稳定。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可采用型钢作为临时支撑,防止红线渠渠身下沉。在红线渠于隧道正洞交叉桩号DK691+378左右各5m范围内进行扩挖成洞施工时,须与红线渠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必要时采取短暂停水,确保施工及红线渠安全。图8台阶法扩挖断面示意图钻孔爆破的各项参数的确定及施工方法掏槽方式及爆破参数爆破成功关键在于掏槽的成功与否,控制爆破的关键在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爆破。掏槽眼位于掌子面的中心位置,成功的掏槽可以使炸药爆炸时有足够的能量释放空间,使炸药有效的爆破,减小爆破震速,从而减小对地表建筑物的震动。对本工程,断面1开挖是爆破控制的关键。掏槽方式选取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小导洞增加了爆破的临空面,再增设中空孔楔形掏槽,少装药、短进尺、分区启动爆破,可以很好地控制爆破震速,保障洞顶上方的红线渠的安全。为了有效控制地表水渠的震动,掏槽可根据现场围岩情况,能够采取机械掏槽为最合理。中空孔掏槽是具有减小振速的新掏槽技术,是通过机械掏槽(例如110mm~150mm空孔)形成减震孔,即第2自由面,在爆炸时掏槽眼上部围岩沿着“第2自由面”破碎、开裂、移动,形成有效的能量释放空间,掏槽眼布置见下图9。图9掏槽眼布置图爆破过程中的减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围岩爆炸时围岩沿着“第二自由面”破碎、开裂、移动,减小破碎、移动围岩的阻力,破岩应力范围扩大,单段药量对周边岩体的峰值震动范围影响就小,爆破质点震速也减小,从而提高爆破效果。(2)隔开中空孔两侧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和冲击波的叠加。由于掏槽减震孔的存在,水平掏槽空孔左右两侧炮眼起爆时,彼此之间的地震波和冲击波叠加的几率减小或错开,从而减小地震波和冲击波对隧道围岩的破坏能力,从而减小洞顶红线渠底板震动以影响。爆破参数的选取(1)炸药种类及装药结构周边眼:光爆眼采用φ32mm药卷间隔孔装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掏槽眼:采用乳化炸药,φ32mm直径药卷连续装药,非电毫秒雷管起爆。(2)最大装药量的计算。最大单响装药量采取萨氏经验公式:Qm—R3(VKp/K)3/a式中,Qm单段最大装药量;R一地面建筑物距离爆破中心的距离;VKp一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值;a一地震波衰减系数;K~与地质和爆破相关的系数。爆破区域不同岩性K、a值岩性Ka坚硬岩石50-1501.3-1.5中硬岩石150-2501.5-1.8软岩石250-3501.8-2.0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取K=150,a=I.5,按照爆破控制振速1.5cm/s及萨氏经验公式控制爆破药量。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有必要采取爆破试验段,详细记录每次爆破的药量、炮眼深度、启动爆破分区、爆破效果等,并配合使用振动监测设备,最后根据试验段摸索经验,确定最终的爆破参数。质量保证措施炮孔的布置间距、深度、角度、位置须质检员按技术员的技术交底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开挖面符合设计要求。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设计的Vgdc双线型衬砌,I22钢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系统锚杆组合成的复合式初期支护,支护参数为:喷射混凝土厚度30cm,钢筋网Φ8×Φ8,网格20cm×20cm,拱部采用Φ25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2.5m,间距(环×纵)1.0m×0.8m,钢架采用I22,间距0.6m,拱墙模筑混凝土45cm,仰拱模筑混凝土50cm。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工期计划安排部位桩号长度围岩级别日进尺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备注小蒜庄横洞HDK0+165-HDK0+010155Ⅲ6.672015.7.182015.8.14小蒜庄横洞HDK0+010-HDK0+00010Ⅳ4.332015.8.152015.8.28城烟隧道DK691+594-DK691+5904Ⅳ2.52015.8.292015.9.23横洞交叉段城烟隧道DK691+590-DK691+415175Ⅲ52015.9.242015.10.30城烟隧道DK691+415-DK691+391.623.4Ⅳ2.52015.10.302015.11.30红线渠加固2016.2.152016.3.9城烟隧道DK691+391.6-DK691+370.621下穿段1.22016.3.102016.3.30城烟隧道DK691+370.6-DK691+361.69洞门明挖段2016.3.302016.4.15机械设备配置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或容量单位数量备注挖掘机DH220LC-70.7m3台1侧卸式装载机ZLC50D2.0m3台1电动空压机4L-20/822m3/min台4风动凿岩机YT-28台28自卸汽车台3发电机台1通风机台1架立钢架、钢筋及防水板台车自制台3小型挖掘机台1租赁小型农用车台2租赁二衬台车12m台1仰拱栈桥自制12m组2全站仪GPT-3002N台1水准仪DSZ2台1断面仪BJSD-2B台1人员配置根据施工方案、机械配置、工期进度要求,合理进行人员配置,施工人员配置见表1。表1劳动力组织及人员配备表职务人数基本要求职责划分队长1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掌握本工序的施工要求及质量标准组织协调与施工安排技术员2熟悉本施工方法的施工技术,掌握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安全检查,质量检查,技术指导,现场记录普工27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按照3班轮流的施工,每班按9人考虑修理工1熟悉机械性能机械维修,保养电工1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电器设备的安装和安全运转应急处置措施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及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长:

王军

副组长:李健、杨志杰组

员:陈瑞旺、吴海香、钟亚军、谢衍柱、马延军、王端峰、张跃军现场负责人:胡平、雷鸣隧道发生坍塌、突泥突水、沉降超标等险情后,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段。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电话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序号姓名领导小组职务职责电话号码备注1王军组长总调度,183398518882李健副组长配合组长,协调现场施工150251434963杨志杰副组长配合组长,协调现场施工159746678804吴海香成员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136832107885钟亚军成员质量保证第一责任人153111512086陈瑞旺成员协调物资设备供应137070859877谢衍柱成员配合现场施工153540439778马延军成员配合现场施工159398025889王端峰成员配合现场施工1834743810810胡平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情况汇报等1391089138911王小波红线渠管理负责体应急预案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渠体变形异常,危机隧道的施工安全,经与红线渠管理部门沟通协商,在危机状况下可以协调短期的停水。在供水需求较大,无法停水时,可以在隧道中线量测各15m的范围内临时施作挡墙,跨越隧道施工段采用直径1.5m的钢管连接,待施工完毕后,拆除临时过水设施,回复到红线渠原有的过水断面。红线渠应急过水设施应急储备(1

)应急物资:

①大于Φ25cm圆木,3-5m长,6根;I22型钢6-8m长,2-4根;5cm的木板、填塞短木2m3;φ150mm钢管,30m;

②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

③应急灯、扒钉、木工锯、大锤、撬棍等。(2

)应急设备:

①临时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气焊设备,喷射混凝土设备;②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③值班应急车;(3

)应急队伍组织20人的应急队伍,并由现场负责人组织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监控测量洞内监测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采用观测的方法。对围岩的岩性、岩质节理裂缝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时候产生的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是否压屈等。观察分析,一一进行描述、记录,以此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与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应布置在同一断面,导洞内监测断面间距加密至5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应在拱顶。周边位移量测点以初期支护上测点的绝对位移为主,同时增加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以便校核水平位移结果。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量测在开挖后尽早进行,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度数宜在12h内取得,其他量测读数在开挖24h内且在下循环开挖前读取。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地表监测洞口下穿红线渠段覆盖层薄,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成拱,地表易沉陷,为了确保洞口下穿段施工安全。应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浅埋段设置地表观测点,观测点与洞内量测点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便反应量测数据的关联性,地表量测断面间距为5m,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为2m,每日量测两次每日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洞口范围内外监测数据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成果及时反映围岩下沉、收敛动态,正确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1)加强对技术、施工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2)施工时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组织施工,严禁超挖、乱挖。(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开挖方法进行施工。(4)在隧道开挖前,对隧道地表中线附近范围进行勘察,对路面下沉进行统计,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5)每循环进行测量放样,严格控制超欠挖。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复核,避免由于隧底下沉、上鼓、不均匀变形及人工或机械碰撞等原因对控制点的损害。(6)边墙、仰拱等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7)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8)隧道开挖中,应在每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围岩裂隙结构状况、岩体软硬程度等,核对设计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9)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应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侧壁或拱顶掉块现象。拱脚、墙角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土质隧道拱墙脚严禁被水浸泡。开挖完毕后,应尽早对围岩进行支护封闭,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10)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11)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12)隧道施工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防排水系统。防止季节性地表水及施工用水下渗,破坏边坡稳定,危及施工安全。(13)施工时,派专人检查地表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边坡有开裂、变形现象时,应立即对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细则(1)施工前由技术主管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到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施工方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责任落实到人。(4)建立完善的质量自检、互检、专检验收程序,发生质量事故,坚决按“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5)隐蔽工程经自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认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6)做好检测资料,原始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要求资料齐全、完整、真实、清楚。环境保证措施(1)隧道施工中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严格按设计边仰坡开挖,尽量避免和减少超挖,保护自然坡体及植被。(2)隧道开挖后石渣按设计弃于指定弃渣场。(3)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边仰坡和地表防排水工作。(4)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污染,使之符合国家有关要求。a、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b、对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对于其他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尾气排放标准,降低运行噪音。c、爆破采用微差控制爆破,降低爆破噪音。d、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现场只许按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e、合理安排爆破时间及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噪音较大的操作避免夜间施工。爆破在白天进行,并设好防护。(5)减少粉尘措施a、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防止粉尘飞落。b、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c、运输道路要定时洒水防尘,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6)保护场地周围环境a、生产、生活区内各废料、垃圾要集中处理并及时运离现场。b、不在工地围蔽外堆放材料、垃圾。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使用占地。c、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顺畅,排水良好。临时设施均按标准硬化地面,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生活污水经沉淀池过滤处理后引到市政污水管道。d、不向农田河道弃土,不将污水、油污、化工产品废料排入河道,污染水源。e、施工期间爱护环境,保护绿化,保护好已成建筑物、路面,不损坏、不污染,完工时彻底清场,恢复原有道路、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洁净,达到一次顺利交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