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导言自大众旅游诞生以来,世界旅游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旅游已成为当代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旅游业也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综合贡献高达7.8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达10%,同期世界旅游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达2.84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5%。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取得的进步更是无比惊人,截至2015年末,国内旅游人数已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旅游更达到了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结果也显示,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西临太行山,北靠燕山,自然风光秀美,为北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并保存了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使北京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国家首都所赋予的特殊地位,使北京旅游业发展一直处在国内各省份前列,2015年北京旅游业接待游客量达到2.73亿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20万人次,国内来京游客1.63亿人次,北京本地游客1.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607.1亿元。房山区是北京西南部的远郊区,在地理上与河北省保定市的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及涿州市共同构成了跨京冀两省市的京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房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以及旅游产业的科学布局,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京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房山区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7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0.6亿元。未来,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首都郊区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转型和深化发展,都需要从宏观视角对房山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以及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而了解和掌握房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则是对房山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并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布局的先决条件。为此,本文采用应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房山区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房山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及全区旅游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促进房山区旅游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一)研究区域概况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介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主要山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拒马河、大石河迂回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过,如图1所示。房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地热资源、矿产及建材资源较为丰富,历史上曾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乡”“建筑之乡”“煤炭之乡”,目前是北京著名的“林果之乡”、“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石花洞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国家地质公园、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遗产和森林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图1房山区地形地势(二)数据来源本文以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数据以2015年完成的房山区旅游资源普查现场实际调查数据为主,调查方式包括手持GPS坐标现场采集、现场访谈及摄影拍照等方式。行政区划图来源于房山区民政局的2009年行政区划图,对该图进行配准并依据此图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房山区行政区划及房山区主要水域、河流及道路等相关信息(见图2),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图2北京市房山区行政区划现状二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及类型体系构成状况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下文简称《标准》)所确立的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及旅游资源调查规范,对房山区25个乡镇、街道和地区办事处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数量非常多,目前已经开发利用、正在开发中和尚未开发的各类旅游资源单体多达753个。按照《标准》分类体系区分,房山区753个旅游资源单体可分为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8个主类,各主类旅游资源构成情况见图3。按照《标准》分类体系中的亚类和基本类型划分,房山区共有28个亚类,10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标准》应有的8个旅游资源主类、31个旅游资源亚类和176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包括本次普查新增的21个基本类型)的100%、90%和59.1%。这说明,房山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性显著。其中,本次普查所得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比“十二五”时期房山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共83个,见《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增加了21个,增长幅度达25%,使房山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占《标准》应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比例提高了5.3个百分点。图3房山区旅游资源大类构成情况三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用房山区旅游资源普查时所获得的旅游资源单体位置数据作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本数据。由于每个旅游资源单体位置数据均为空间离散点位,经过整理、归类,在ArcGIS10中建库可视化,得出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的分布图(见图4),直接从图上看,在拒马河与大石河上中游河段旅游资源有明显聚集,但在其他区域空间分布趋势不显著,因此借助ArcGIS中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模块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其空间分布特征。图4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分布(一)总体分布特征ArcGIS中内置的空间分析模块——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等,是判断空间点位的分布趋势与集聚特征的常用方法。本文利用房山区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数据,用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分析,获得了房山旅游资源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汇总情况(见图5)。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集聚较为显著。在进行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分析基础上,还进行了旅游资源单体的核密度分析,借助一个规则的移动窗口对点的分布集聚程度进行估计,获得旅游资源单体的核密度图,并将核密度值分为4级(见图6)。图5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汇总图6旅游资源单体核密度依据上述两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房山区中部及西南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在某些区域能连接成片,尤其是十渡至六渡的拒马河谷两岸地带、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圣莲山风景区等旅游资源集聚度显著。另外,佛子庄乡南部、河北镇南部以及周口店镇、南窖乡、韩村河镇、长沟镇、十渡镇、史家营乡以及大石窝镇和张坊镇南部,旅游资源单体也较为集中,其他区域旅游资源单体较少,分布较为分散。总体上,房山区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二)旅游资源与主干道路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产业的布局及发展,不但受区域既有主干交通的影响,同时也能反映未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产业的布局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为判断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与区内现有交通主干道的关系,本文利用ArcGIS平台,以区内现有主干道为基准,分别以50米、100米、200米、500米和1000米为半径绘制缓冲区,并与全区旅游资源单体点位进行叠加,得到反映区内旅游资源单体与既有交通主干道的关系(见图7)。结果显示,全区与主干道路距离小于或等于50米的旅游资源单体共有75项,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5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7项。在距主干道路50~100米范围内,有旅游资源单体67项,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3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7项。在距主干道路100~200米范围内,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41项,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5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14项。在距主干道路200~500米范围内,有旅游资源单体192项,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3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19项。在距主干道路500~1000米范围内,有旅游资源单体133项,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4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30项。在距主干道路1000米以外范围内,总共有旅游资源单体608项,占全区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80.7%;其中,特级旅游资源单体19项,一级旅游资源单体77项,分别占全区特级和一级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86.4%和83.7%。图7旅游资源单体与主干道路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房山区旅游资源在某些区域沿道路呈线性分布,总体上,交通便捷度高,且等级越高的旅游资源交通相对更加便利。(三)基于行政区划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房山区全部753项旅游资源单体,在各个行政区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见表1和图8)。表1房山区旅游资源在各乡镇街道和地区等行政区的分布情况续表十渡镇分布着全区数量最多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达136项之多,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比重高达18%。其次是周口店镇和史家营乡,分别为63项和64项,分别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8.4%和8.5%。再次是佛子庄乡和韩村河镇,分别为58项和50项,分别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7.7%和6.6%。又次是河北镇和霞云岭乡,分别为44项和40项,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5.8%和5.3%。图8房山区旅游资源单体统计大石窝镇、张坊镇、青龙湖镇、蒲洼乡、南窖乡、长沟镇及长阳镇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在20~40项之间,分别为39项、37项、31项、28项、26项、24项和20项,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5.2%、4.9%、4.1%、3.7%、3.4%、3.2%和2.7%。琉璃河镇、窦店镇、阎村镇、拱辰街道和燕山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在10~15项之间,分别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1.9%、1.7%、1.3%、1.3%和1.3%。城关街道、良乡镇、石楼镇、新镇街道和西潞街道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较少,都不足10项,分别为9项、8项、4项、2项和1项,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均在1.2%以下,最少的西潞街道仅1项,占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仅为0.1%。(四)基于地理空间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房山区旅游资源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也呈现不平衡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山区多平原少的不平衡特征。位于山区的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乡、佛子庄乡、南窖乡和十渡镇7个乡镇,共分布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39项,占全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量高达65%,而位于低丘陵和平原区的其他18个乡镇、街道和地区,仅分布76项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占全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仅为35%。二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则呈现平原丘陵区较多和山区较少的不平衡特征。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8个平原和低丘陵区的乡镇和街道及地区,共分布313项人文旅游资源单体,7个山区乡镇则分布225项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占全区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58.2%和41.8%。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相比,人文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有所降低。显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房山区的地理大势完全吻合(见图1)。山区海拔较高,是森林、草地和水风景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天然富集区,加之山区自14亿年以来发育并保存了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两个时期的不同地表及地下喀斯特地貌及景观,因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较为突出。平原地区及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带,历来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也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遗迹和大量人类历史时期的各种活动场所及遗址遗迹,加之当代人类活动更是以平原地区为主,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投资力度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都较大,人工形成的各种旅游吸引物多。因此,平原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较多。三是级别高、垄断性强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级别高、垄断性强的自然旅游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拒马河与大石河峡谷地区。四是人文旅游资源在部分乡镇还呈现相对集中的分布态势,如十渡镇、佛子庄乡、史家营乡、周口店镇、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张坊镇和青龙湖等乡镇,其他乡镇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四结论房山区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总体呈现非均衡分布的特征,尤其是在十渡至六渡拒马河谷地两岸地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细分产品供给与需求匹配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技术升级在2025年智能工厂生产设备管理优化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铁路货车转向架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工业废气深度净化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摄影比赛策划方案
- 年终护师工作总结与方案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学校中秋佳节携手教师节晚会策划方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隔离技术在2025年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奶粉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届高三语文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一)5月月考名题+审题立意+例文佳作
- 2025至2030中国艾灸行业发展动向分析与未来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颜色科学 课件 -06 均匀颜色空间
- 乐蜗家纺行业竞品调研分析
- 幼儿园保洁员的工作职责与安全注意
- 2025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团承揽合同协议
- 股东内部持股协议书
- 矿山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2024年南京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