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谁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_第1页
傅光明谁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_第2页
傅光明谁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傅光明谁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

5月29日的《法制晚报》登了一篇记者的采访报道,题目是《白鹤群:我没为老舍收尸》。里边记录下白鹤群先生的这样一段话:“这本书的采访者是完全根据录音举行整理的(指我和夫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历史》中关于老舍之死对白鹤群的采访实录),当我跟采访者说:‘你说是你捞的,我说是我捞的,他说是他捞的,我来报告你们打捞老舍尸体的两个人吧……’就在此时,采访人更换录音带,而我仍在不停地说。于是,《口述历史》一书把我也写成了打捞老舍尸体的人,其实是不正确的。”

想必读者在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可能是,这两个做口述史采访的人怎么能这样?人家后边还有话呢,“更换录音带”就断章取义,把人家说成了打捞者?真不负责任!

可我不知假设您在看完整个采访录之后,是否自己就能分析出毕竟是我们“更换录音带”了,还是白先生“更换”了自己的记忆。

第一,单说整理出来的文字稿,白先生提到的那句话,是他在刚开头录音不久说的,远没有到“更换录音带”的时间。

其次,在这句话后面的文字当中,白先生不止一次提到他参与了打捞。列举如下:1、他说,“和我一起捞的人叫韩庆祥,我明天带你们去他家找他。”2、“他(指唐浩澜)望见我们捞了。”3、当问他,“您当时拉尸体上来,有没有望见眼镜、拐杖什么的?”他回复“我没拉,我胆小,一向在船上呢。”4、又问他“您察觉尸体并把他捞上来,为什么没有去报警呢?”他说“这不是我的责任”。5、再问他,“您当时打捞时,老舍是扎在泥里还是漂在湖面上?”他说,“漂在水面上。我们为什么把他放在那儿呢,由于只能把他放在一个没人去的地方。”白先生没有提及这些,是由于这几处无法“更换录音带”吗?

第三,确如白先生所说,“这本书的采访者是完全根据录音举行整理的”。那最直接、最正面、最强有力的证据便是我们完整保存着的当时的录音,还有录像。顺便说一句,我们已经把十余年来全体采访老舍之死的录音录像资料,都捐给了我所服务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任何人都随时可以来查证。否那么,假设只凭我在这里说白先生是怎么说的,而他再出来说他没那么说,就无法对证了。

我搞了十余年口述史,对这样的事已习以为常,即使因记忆的误植而带来口述史的不同版本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并不希奇。因此,我不会怪白先生是在自我否决。相反,有意思的倒是,他的这一最新口述“我没为老舍收尸”,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记忆版本。记忆的梦本来就轻易造成这样的结果,更何况它可以为“口述史理论”供给又一鲜活的例证,即事过境迁,一个人可以用后天的记忆去替代以前的记忆,并由此产生出最新版本的“口述历史”。其实,不光个人,一个民族的记忆也常会因“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