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_第1页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_第2页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_第3页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_第4页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不是英雄,不懂岳飞;若是英雄,怎么能不为岳飞扼腕叹息!近千年来,岳飞是一位收复河山的伟岸身躯,是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宏伟传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英雄符号,他用忠义书写了义肝赤胆,他用浩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豪杰。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军事家,是一位集忠、义、英、勇于一身的抗金名将,他的故事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据传,岳飞出世时有大鸟飞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他自幼热爱研读兵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性格刚直仗义,炼就了一身超强武艺,尤善射击,“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岳飞少年丧父,由母亲姚氏培育成人。岳母经常用传统文化教导孩子,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成了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抗金杀敌的战场上。“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是一位将领的不朽荣誉和千古传奇。

金军入侵,北宋灭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让年轻的岳飞立下收复失地、杀敌雪耻的凌云之志。19岁那年,岳飞入伍,开头了他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把“精忠报国”、“还我山河”当做自己的使命,转战各地,屡建奇功。岳飞精通谋略,治军严明,“岳家军”战斗力极强,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战无不胜,金兵闻风丧胆。

绍兴四年,赵构任命岳飞为“湖北路、荆、襄、潭州节度使”,正式统军出征。由于运筹周密,士气振奋,岳家军在短短两个多月内,急速收复了襄阳六州,牢牢地守住了长江上中游的安好,开启了川陕与朝廷的交通道路。襄阳大捷,轰动京城,在宋金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变更了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偏安的朝廷得以喘息休整。因抗金有功,高宗曾为他造一住宅,岳飞却推辞道:“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那么天下太平。”

在大捷的大好局面前,岳飞上书,看法乘胜追击,“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但赵构没有采用,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班师,仅仅守住长江防线即可。岳飞按照朝廷的要求,率部回到鄂州休整,一天,他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以抒情感怀:“遥望中原,荒烟外、大量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洋溢着一腔忠愤,抒发了满怀壮志。见到“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满腔悲愤,猛烈梦想“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结果以获胜后“骑黄鹤”结尾,表现了他对恢复河山的信仰和志向。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无人能够理解的路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是一声壮志难酬的哀婉叹息。

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攻,大获全胜,并乘胜进驻朱仙镇,距汴梁仅剩45里。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打定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救出徽、钦二帝。岳飞冲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这时高宗却惦记接回徽、钦二帝后,自己的皇位不保,一心求和,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地。

战役只是一种手段,当各种势力开头平衡,议和那么会成为双方可以采纳的砝码。打了胜仗,更可以增加议和中的谈判筹码。为了维护住自己对天下的统治,偏安一方的宋高宗赵构就得与金国议和。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成久留”,勒令收兵。这时间,秦桧登场,一天催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见此,愤惋泣下,向东再拜,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被皇帝理解,不被同僚崇敬,不被其他将领信任,岳飞只有发出壮志难酬、知音难求之叹。正如他的《小重山》所写:“昨夜寒虫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自身绕阶行。人静静,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首词写出了岳飞孤立无援的落莫心境,他的满腔热血,此刻已完全化为乌有,他的凌云壮志,此刻只有一声叹息。

尽管平生126战无一败绩,回到临安后,岳飞先是被解除兵权,然后被秦桧、张俊诬告“谋反”,投入大理寺狱,最终被高宗赵钩等人以“莫须有”罪名,在农历除夕的前一夜赐死于风波亭,年仅39岁。被害前,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字样。从被害的那一刻起,岳飞就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赢得了历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和爱戴。

此后,直到宋孝宗即位,才为岳飞平反,将遗骸迁葬在西湖栖霞岭下。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宋理宗时,又改谥“忠武”。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蒙受冤屈但流芳百代的路上,他用文才武略让历史铭刻,他用一腔忠愤为我们演绎着永恒的精神史诗。

尽管身为武将,但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岳飞通过不断地学习,也可以和文人一样,自己书写奏议、公牍、书檄、律诗、歌词与题记。在中国古代的优良将领中,身为武将而又以文才传世,能征善战又能名列文学史的,仅岳飞一人。

岳飞的书法极具艺术价值,像图像画像音乐,变化无穷。现在,在南阳武侯祠还可以看到岳飞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手迹。那是公元1138年,岳飞在行军途中,路过南阳武侯祠,适逢天降大雨,兵马遇阻不能前进,岳飞便借宿于武侯祠内。夜间,岳飞辗转难眠,便起身在祠前徘徊,看到墙上诸葛亮的《出师表》,遥想诸葛亮在天下三分的处境下,仍立志北定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种精神让他产生了震撼和共鸣。目睹中原沦陷,民不聊生,联想国家和自己,风雨飘摇,他禁不住热泪盈眶。此时武侯祠内的道长前来求字,岳飞不假思量,挥泪走笔,一气呵成了这部传世佳作。

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是一幅宏伟的艺术作品,其中凡屡屡展现的字,他写出来绝无重复。例如“帝”字,全文共有22个,他用多种书写形式,写出不同外形的帝字。再如“先”字,共有19个也不重复。更加是“之”,全文共展现50屡屡,他能写出50多种形态。《出师表》中,有行书,草书,有时甚至是狂草,有的地方那么是楷书。所以有人把《出师表》比成音乐和图画,就是说它虽不是图画,却龙飞凤舞像图画一样璀璨,不是音乐却像音乐一样行云流水和谐。

“精忠报国,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岳飞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但都是弥漫爱国激情的佳作,尤其是他的三首词作,更是丹心碧血,倾出肺腑。更加是他的《满江红》更是至今传诵不绝,清人陈廷焯高度赞扬此词,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硷铭!”那不仅仅是一首抗拒强敌、鼓舞军心的战歌,还是一位英雄精忠报国抱负的抒怀,那种气力感耐久永恒,那种视野广阔伸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