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图1
图2图3
模糊不清。因此可以发现,类型所摹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所有的创造,虽然后来有些改变,但总是保持着最初的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这就很明显地证实了类型的意义和原理。就像一种绕着中心运动的物质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最后总是轻易地聚集起来进入他的范围之内。因此当成千上万的现象面对我们时,科学和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寻求现象最初和最本质的原因以掌握他们的意图。正如在其他任何发明与人类机构领域里一样,这正是建筑中所称谓的类型。”②因此,类型即一类事物的普遍形式与法则,而且是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建筑的表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类型总是存在并且能被我们辨认出来。
类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亦即三种类型学。第一种为原型类型学,劳吉埃尔(M.A.Laugier)在其名著《论建筑》中描绘了一种建筑始源,即“原始茅舍”理论。原始的质朴茅舍包含了经发展了的一切建筑的基本元素:柱子、檐口、山墙、屋顶,他认为建筑的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必要,只有必要的构件才是美的,原始茅舍就是原型,在这一原型的基础上,所有的建筑奇迹都能被构想出来。18世纪末,法国建筑师迪朗(J.N.Du-rand)对劳吉埃尔的构图程序进行了加深拓展,他将历史上的建筑的基本结构部件和几何组合排列组合在一起,归纳成建筑形式的元素,建立了方案类型的图式系统,说明了建筑类型组合的原理(图1)。迪朗图构系统
的建立,表现了一种“革命性”建筑综合方
法,图构系统以主轴和副轴线为骨架,在其
周围对已经设计的元素进行对称布置。可以
认为迪朗的类型学是有限的,因为他用“式
样”取代了“类型”。使类型又成了模型,从而
又回到了昆西之前。但迪朗的建筑本身就是
类型的观念,在当代威尼斯学派中仍有一定
的影响。第二种类型学即范型类型学出现在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大量
性生产的要求日益强烈,更确切地说是由机
器来进行大量的生产,使得产品必须标准化
与定型化,因此,建筑必须具有反映机器工
业时代特征的经济性、现代感和纯净性,因
而,建筑不可避免地被归入机器生产的世
界。所谓“范型”,它是工业化社会的发明物,
表示可以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进行大量性
生产的类型学意义。建立在范型基础上的类
型学把新类型的产生当作中心主题,工业化
使建筑的规律不再像第一类型学所信奉的
图构程序,建筑作为工业产品之一,对于其
使用者,同样应该具有效率,所以,人是建筑
产生的根本。第二种类型学将建筑进行解
析,并且认为建筑的元素必须是标准的,统
一的。“从类型变成人这一点出发,我们把握
了类型的重要扩展。因为,人—类型是唯一
性的身体类型的综合形式,并可诉诸充分的
标准化。按照同样的法则,我们将能为这种
身体类型建立一种标准居住设施:门、窗、楼
梯、房间高度等等。”③由于现代主义范型类
型学贬低了形式及其携带的历史情感因素,
促使了20世纪60年代以新理性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种类型学兴起。正是出于一种全新
的评价,即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使建筑从消
费成员中解救出来,以改变其在工业城市中
被技术经济力量埋没的地位。代表人物阿尔
多?罗西将类型学的概念扩大到风格和形式
要素、城市的组织与结构要素、城市的历史
与文化要素,甚至涉及人的生活方式,赋予
类型学以人文的内涵。反思这三种类型学我
们可以看出,第一种类型学将建筑看作对自
然基本规律的模仿,第二种类型学将建筑等
同于一系列大规模生产的物品。这两种类型
学都将建筑与建筑以外的另一种“自然”相
比较,并获得其合法性,而第三种类型学所
关注的只是城市本身,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城
市,城市的本体便没有了任何时期的特殊社
会意义,有的仅是其自身的形式条件。[4]这种
类型学是完全独立而且可以被分解为元素,
这些元素并不重新创造有组织的类型,也不
重复过去的类型学形式,而是根据意义的3
个层次推导得到的准则来选择和重新组合,
这3个层次是:第一,继承过去存在形式所
属的意义;第二,从特定的片断和他的边界
推导出来,并往往跨越以前的各种类型之
间;第三,把这些片断在新的脉络中重新构
成。第三种类型学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结构
主义的方法。
②引自《建筑百科辞典》,德?昆西(Q.D.Quincy)。
③引自《类型概念及建筑类型学》,马清运,建筑师38期,1990.12。
④引自《重温类型学》,沈克宁,建筑师总第124期,2006.12。
2原型
“原型论”本是瑞士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卡尔?古式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的心理学美学的中心议题,新理性主义的类型学将这一理论引入建筑学。荣格几乎把整个后半生都投入到有关原型的研究中。通过对人格结构的分析,他发现人对外界的认知有赖于人的心理结构,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自觉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3个层次。自觉意识是人能够直接知道的部分,个体无意识是经由被人感知过的内容所构成,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了无意识层,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却不会被人直接感知。人一生下来就有思维、情感、知觉等种种先天倾向,集体无意识则是种种先天倾向的储藏所,它对全世界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比如,人并不需要通过亲身经验就有对猛兽的恐惧。这种集体无意识、人类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向”(primordialimage)即荣格定义的“原型”。
在他所识别和描述过的众多原型中,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力量原型、英雄原型、骗子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巨人原型以及许多自然物如树林原型、太阳原型,还有许多人造物原型如圆卷原型、武器原型等等。荣格说:“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⑤也就是说原型不同于人生经历过的若干往事所留下的记忆表象,不能被看作是在心中已充分形成的明晰的画面。荣格说:“在内容方面,原始意象只有当它成为意识到的并因而被意识经验所充满的时候,它才是确定了的。”⑥
从广度上看,原型具有巨大的浓缩力和概括力;从深度上看,原型发端于远古神话,也带有揭示时代发展趋势的预言的性质。事实上,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原型发挥着类似磁石的作用,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附着的经验中获取了充足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原型只有作为充分形成的情节和核心,才可能在意识和行动中得到表现。
在荣格看来,原型向我们提供了集体无
意识的内容,并关系到古代或者可以说从原
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也即关系到那些自亘
古时代起就存在的宇宙形象。因而他说:“集
体无意识绝不是裸露的个人系统,把它说成
其他任何一种东西都要比这更合适些。这是
彻头彻尾的客观性,它与世界一样宽广,它
向整个世界开放。”⑦因此,“原型”具有一种
不受个人好恶左右的自主性,是一种神秘
的、难以言说的形象或思维力量。按照荣格
的“原型”观点来看待建筑,建筑是由人创造
的并为人使用,在城市和建筑漫长的发展历
史上,每一个时期各种建筑类型必然会在使
用建筑的人类心理上留下“记忆储藏”的片
断,一些片断是属于后天通过各种经验产生
⑤引自《荣格文集》,荣格,卷九,一分册,P48。
⑥同上,P79。
⑦引自《心理学与文学》,荣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P72。
图4
长沙恒隆国际大厦湖南大学复临舍教学楼
湖南大学法学院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湖南大学生物实验楼
的“个人记忆”,而另一部分则属于“集体记忆”,是个人先天所具备的,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集体记忆”外在具体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原型”,而往往正是这种“原型”决定着建筑和城市的形态。
将“原型论”应用于建筑艺术形态中时,建筑形态就分化为原型的载体和原型的实现方式两方面的含义,当作为具体的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时,则是“元设计”和“对象设计”的层次问题。波兰哲学家塔尔斯基在分析语言的逻辑问题时认识到,用一种语言描述同一种语言在逻辑上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将语言分出层次。在分层次的语言系统中,描述语言的语言也就是作为工具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而被描述的语言被称作“目标语言”或“对象语言”。建筑类型学研究的正是这种建筑的“元”理论,类型学作为设计方法时,就是要在设计或者设计的过程中,利用类型的方法区分出“元”与“对象”,区分出“元设计”与“对象设计”的层次,然后生成一套属于“元语言”层次的字母单位与方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阿尔多?罗西是建筑类型学原型论的重要贡献者及实践者,他运用抽取和选择的方法对已经存在的建筑类型进行重新确认、归类,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类型。他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城市的建筑就可以简化为有限的几种类型,而每种类型又可以还原成一种理性主义的简化形式。比如,每一种建筑,从宫殿到茅屋,都可以变为一种单一的“房屋”类型,而这一类型又可以简约为更为简化的几何形式,从而所有现存的“房屋”都变成一种单一公式般的永久凝缩。这就是建筑的原型。⑧
3探索与实践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觉具有简
化倾向和完美倾向。尽管人类生活的外部世
界是混沌合一的,但是人们却偏爱将这种复
杂混乱的形态归纳出简单的结构和秩序。于
是,归纳出形式的基本形为方形、圆形和三
角形,形体的基本形为方体、球形、圆柱体和
圆锥体,它们是一切形式和形体的本源,共
同形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从我国
古代思想家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建筑的基本功
能性需求——
—空间。空间的形成依赖于物质
界面,物质界面的组合则形成了建筑的形
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语境,湖南大学建筑学
院营造工作室的主创人,现代主义的坚定继
承者魏春雨教授,把“类型”的概念与几何形
体紧密结合,他以立方体为基本元素,再在
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几何体的加法或减法
设计,得出一系列原型(图2 ̄3)。这些简单
的几何形状体现了魏春雨教授的理性精神。
他的这些探索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得到了
很好的体现(图4)。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现代主义在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出现,
然而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极简主义,忽视历
史与文脉,忽视人的感受,也是魏春雨教授
极力反对的。布罗德本特(G.Broadbent)研
究了索绪尔的《历时性语言学》中语言新形
式生成的几种途径,其中一种是以类型选择
为依据的类型学设计——
—即设计必须类似
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
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
适应。因此魏春雨教授认为,设计方法就是
在理性构图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脉及场所
感,注重形式和隐喻。在湖南大学法学院和
建筑学院的设计中,高大的密柱雄浑有力,
隐喻了法律的权威和严谨,而由取自本地砾
石做成的水刷石饰面延伸到室内及室外地
面,体现一种大地艺术,隐喻地上生长起来
的建筑(图5);在建筑学院咖啡厅中,在外墙
面的凹入处引入墨竹(图6),让人联想到岳
麓书院的竹庭,达到了形式与意义的统一。
湖南大学生物实验楼地处湖大一栋老建筑
旁边,位置非常敏感,建筑师在设计中引入
缝的概念,将结构与围护构件拉开,并用整
片的玻璃幕墙作软化处理,大大减小了建筑
的体量感,同时采用砖红色面砖饰面,体现
对历史的尊重,建成后得到一致好评(图4);
复临舍同样处于湖大老校区内,建筑师通过
复合界面的运用减轻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立面的处理让人联想起中国带有美人靠的
楼阁(图4、图7),而在湖大工商管理学院的
设计中,为了保留一棵古树而使建筑作了牺
牲,挖空古树所占建筑部分形成半开敞树
庭,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制品市场推广策略考核试卷
- 纺织面料色彩搭配技巧考核试卷
- 液化石油气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用考核试卷
- 碳排放减少与碳配额管理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项目管理中的团队沟通考核试卷
- 石材表面处理技术更新考核试卷
- 纺织品的可持续材料开发考核试卷
- 米、面制品消费行为分析考核试卷
- 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评估考核试卷
-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四明清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在网上交流信息教学设计 清华版
- 广西《疼痛综合评估规范》(材料)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11.1 杠杆 课件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 抢救工作制度课件
- LOGO更换普通夹板作业课件
- 2025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路径优化中的实践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