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XX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七年八月PAGEI目录TOC\o"1-2"\h\z\u1规划概况 11.1规划范围 11.2规划内容 11.2.1线网规模 11.2.2车辆段及停车场 21.2.3规划供电方式、主变电所及控制中心 22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2.1大气环境状况 32.2声环境状况 32.3地表水环境状况 32.4海域环境状况 32.5电磁环境状况 42.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规划协调性分析 54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64.1土地承载能力分析 64.1.1基于城市发展适宜空间的人口规模分析 64.1.2轨道交通占用土地预测及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64.2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水量预测分析 64.3城市能源利用的承载能力分析 74.4环境容量 7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1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95.2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95.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05.4水环境影响分析 11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15.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115.7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26削减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及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146.1削减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146.2线网规划调整建议 157跟踪监测和评价 167.1线路选线及战场布局设计中跟踪监测和评价 167.2建筑景观设计跟踪监测和评价 167.3依法进行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168执行总结 171规划概况1.1规划范围XX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限定在XX市中心城市(金州及其南部地区)范围。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港区、金州区,总面积约为2568km2。XX市中心城市中的中心城区为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点研究区域,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248km2。1.2规划内容1.2.1线网规模规划XX市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模262.9km,2020年规划方案规模为193.1km。轨道线网规划分为中心城区骨干线路和组团间的快速线2个层次,并预留了发展线。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见图1。图1轨道线网分期建设规划图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2020年方案共规划104个车站。换乘枢纽1座,为南关岭火车站;换乘中心7座。2030年方案增加18个车站,增加换乘中心3座。1.2.2车辆段及停车场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景规划包括建设厂架修车辆基地、车辆段6处,停车场5处。2020年方案车辆基地、车辆段包括南关岭车辆综合基地、海湾车辆综合基地、前牧城驿车辆综合基地、张前路车辆段、九里车辆段。2030年方案增加石板桥车辆基地。2020年方案规划停车场4处,为2号线的胜达停车场、3号线金石滩停车场、4号线水师营停车场和5号线的老虎滩停车场,1号线停车场设在南关岭车辆段内。2030年方案增加黄泥川停车场。1.2.3规划供电方式、主变电所及控制中心近期建设规划供电方式采用外部电源集中供电。供电主变电所引入两回相互独立的66kV电源。中压网络采用牵引动力照明混合网络,中压网络电压等级35kV。受电系统采用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受电直流DC1500V接触网系统。近期建设规划共设置主变电所3座,分别位于东纬路站、西安路站和营城子站附近,2020年规划方案中增加水师营、前革主变电所,远景规划中增加设置黄泥川、毛茔子主变电所。近期建设规划中建设东纬路控制中心,初步选定在东纬路车站附近,是1、2、4、5号线合用控制中心,占地2.0万m2,建筑面积2.5万m2。既有3号线控制中心位于泉水站附近,负责3号线运营控制指挥及综合管理。2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005年,XX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交通噪声均值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与上年基本持平;电磁辐射监测值符合国家标准。XX市区内无大的河流,环境质量要素以大气环境、声环境、电磁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主。2.1大气环境状况2005年,XX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7天,占全年95.1%。全年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占81.4%;其次为二氧化硫,占18.6%。XX市区自然降尘年均值为15.7吨/(km2·月),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85mg/m3,二氧化硫年均值0.044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0.032mg/m3,一氧化碳年均值0.48mg/m3,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2声环境状况2005年,XX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5.9分贝,各功能区中0类、1类、2类、3类功能区噪声昼、夜间均值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昼间均值超标2.6分贝,夜间均值超标12.5分贝。2.3地表水环境状况大西山水库作为备用水源,目前部分水质未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氮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4海域环境状况XX湾除无机氮外,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标准。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一次值超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相应功能区海水标准。南部沿海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一次值超标,其他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相应功能区海水标准。大窑湾、小窑湾和营城子湾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相应功能区海水标准。2.5电磁环境状况XX市从2002年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监测区域为市内四区。2005年XX市区电磁辐射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环境电磁辐射监测值全部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2.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XX市土壤监测点位在市内四区每区各设4个点位,共计16个点位,每年采样1次。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市内四区土壤中的镉、汞、砷、铜、铅、铬、锌和镍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全部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3规划协调性分析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和建设规划是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XX市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建设“大XX”规划纲要》编制的,因此必然与上层位的总体发展规划有较好的相容性。与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思路相容。XX市轨道交通规划在规划目标、规划规模、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方面与上层位相关规划有较好的相容性。从同层位规划分析来看,轨道交通对支持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改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支持城市功能转变,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满足城市环境保护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与同层位的规划目标是相吻合的。4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4.1土地承载能力分析4.1.1基于城市发展适宜空间的人口规模分析从城市发展适宜空间的承载人口能力上看,XX市中心城市可承载人口极限值为646-861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容量为296-395万人,新市区为350-466万人,新市区人口发展空间较大。《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建设条件是中心城市现状总人口超过330万人,规划总人口达到480万,从城市发展适宜空间的承载人口能力上,XX市中心城市完全具备承载支撑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人口规模的能力。4.1.2轨道交通占用土地预测及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分析2005年XX市城市道路长度1498.32km,面积2213.9ha,《XX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4760ha,2020年快速轨道交通路网实施后,占用的地表土地资源为298.4ha,占现状城市道路总面积的13.5%,占规划城市道路广场用地面积的6.3%。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用地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通过类比并结合线网规划地域空间分布状况分析,中心城区内线路主要以地下线路为主,节约地面土地资源效果明显。组团间线路地上线占较大比例,尽管高架路段部分线路桥下地面为绿地和公路,使用功能基本未发生变化,这部分用地不纳入永久占地考虑,但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相比,节约地面土地资源效果不很显著。4.2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水量预测分析根据已规划项目可研、预可研报告,每个车站用水量约25m3/d,每个车辆段用水量约为500m3/d(生产用水约为300m3/d,生活用水约为200m3/d),每个停车场用水量约为100m3/d,每个控制中心用水量约为15m3/d,据此计算2020年规划实施后共需年用水量为200.9万m3/a。与XX市2020年供需总量比较,轨道交通规划对水资源的需求微不足道,XX市水资源供给对其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4.3城市能源利用的承载能力分析4.3.1XX市电力终端消费现状及及规划年供需分析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能源发展专项规划》,2005年XX市电力终端消费量为2.15Mtce,预计至2020年电力终端消费量为4.94Mtce。4.3.2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后能耗分析及对电力终端消费供需平衡的影响通过对XX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现状调查及综合分析XX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12)、XX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12)、XX市区至旅顺口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12),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线路进行类比,据此测算2020年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后耗电量为64178万kwh,折合标煤量为78875tce。2020年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后耗电量占规划年XX市电力终端消费量的1.6%。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对XX市能源规划中电力终端供需平衡不会构成带来显著影响。4.4环境容量4.4.1大气环境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方案)实施后,替代公汽可减少的汽车尾气CO、NO2、HC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064.31、327.35、454.35t/a。分别占2005年XX市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7.9%、0.6%、8.8%,相当于为城市释放了这些环境容量。同时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方案实施后耗电量为64178万kwh/a,考虑技术进步,假设到规划年平均供电煤耗将低于360g/kw,输电损率为7%,则轨道交通间接消耗能源量为248431tce。快速轨道交通运营因耗电间接导致了XX市或市外发电厂高架污染源排放量的增加,分别占2005年XX市二氧化硫(83806.4t/a)和烟尘(21812.0t/a)排放总量的0.2%、0.6%。4.4.2水环境容量根据XX市排水规划,轨道交通生产及生活基本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海,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至少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据此计算,2020年规划方案轨道交通污水排放最终入海COD排放量为97.8t/a。占XX市中心城市“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指标的0.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中心城区路段,由于主要采用地下线敷设方案,与地铁路段并行的几条主要城市道路由于公交车辆等的较少而使交通噪声有所降低。这就意味着交通线网不仅大大缓解了地而交通压力,还遏制了沿线主要道路交通噪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有利于与规划线网并行的主干道达到或接近交通噪声低于70dB目标要求,对改善城市道路两侧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2)高架列车运行噪声影响最为显著,在不考虑遮挡的情况下综合各线路高架区段达到2类区标准距离2020年为109~250m,2030年为135~380m。在采取声屏障降噪措施下,轨道交通沿线高架区段两侧满足声环境2类区标准的达标控制距离2020年为21~43m,2030年为25~90m。因此,高架线沿线应根据线路不同预留不同的噪声防护距离,轨道两侧噪声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建设声敏感建筑。。与高架线类似,在采取声屏障降噪措施下,轨道交通沿线地面区段两侧满足声环境2类区标准的达标控制距离为2020年为15~28m,2030年为19~40m。因此,地面线沿线应根据线路不同预留不同噪声防护距离,轨道两侧噪声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建设声敏感建筑。(3)在没有严格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风亭噪声最大防护距离达11.2m,冷却塔噪声最大防护距离达32.1m,考虑到最不利条件(冷却塔、风亭同时、同地产生影响,且影响区域执行I类区夜间45dB的标准限值)两者综合影响距离最大为33.5m左右。地下区段的排风亭和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降噪设计,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对周围昼间声环境影响不大。5.2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从本次环评工作预测结果来看,当隧道埋深10~30m时,轨道外轨中心线24m以外区域的地表振动可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两侧”、“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夜间标准要求。轨道外轨中心线44~34m以外区域的地表振动可满足“居民文教区”夜间标准要求。(2)隧道埋深10m,列车运行速度为60km/h时,对照昼间75dB、夜间72dB的“居民、文教区”标准,I类、Ⅱ类和Ⅲ类建筑室内满足标准的保护距离分别为8m、15m、21m。对照昼间70dB、夜间67dB的“居民、文教区”标准,I类、Ⅱ类和Ⅲ类建筑室内满足标准的保护距离分别为21.0m、30.0m、39.0m。(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在车站附近由于车速低,环境振动基本达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区间,距轨道外轨中心线10m范围之外,满足混合区标准。15m范围之外,道路红线外满足居民、文教区标准。(4)在保护建筑附近修建地铁时,建议将地铁隧道的埋深控制在20m以上。建议XX市轨道交通通过中山广场地段时除将隧道深度加深到20m外,还必须采用减震道床,弹性扣件,运行减速等措施。(5)规划为地下线路结构形式时,在隧道垂直上方地面两侧各20m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30m范围内的新建房屋应以基础良好的中、高层框架结构建筑为主,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距离要求的,必须采取严格的隔振降噪防护措施。(6)建议逐渐将距轨道交通线路两侧的陈旧、低矮的Ⅲ类建筑拆除,代之以基础良好的中、高层建筑,并尽量将沿线规划为结构良好的商业建筑,从建筑类型上减轻轨道交通对周围建筑物内人居环境的影响。5.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通过类比分析,风亭排放异味在下风向10~25m范围内达到嗅阈值,25m以远处已无影响。建议路网规划实施后地下车站排风亭的位置在选择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地面风亭通风口下缘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小于2.0m,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降低,但不宜小于0.5m。②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区,最小的距离控制为10m。若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控制距离要求的排风亭,应将排风亭位置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且排风口不面向居民住宅区,应在风亭通风道内壁贴瓷砖,粉刷抗菌涂料,防止细菌滋长,对风亭进行绿化覆盖,以消除风亭异味的影响。(2)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后,2020年方案替代公汽可减少的汽车尾气CO、NO2、HC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064.31、327.35、454.35t/a。轨道交通建设不但改变了交通结构,大大提高客运量,有利缓解地面交通紧张状况,较公汽舒适快捷,同时也可减少公汽运输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3)虽然快速轨道交通运营因耗电间接导致了XX市或市外发电厂高架污染源排放量的增加,但2020年方案增加量分别占2005年XX市二氧化硫(83806.4t/a)和烟尘(21812.0t/a)排放总量的0.2%、0.6%,而且电厂均为高架点源,扩散能力强,对市区环境空气造成的间接影响有限。5.4水环境影响分析该工程所排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的要求,随着市政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产生的废水将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轨道交通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无毒的生活垃圾,所有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存储,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轨道交通运营后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999-002-26),集中堆放在车辆段、车辆基地内,由生产厂家定期(每年1-2次)回收运回厂家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5.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1)地铁列车进出站、从站台通过及车厢内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乘客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2)主变电站工频电、磁场不会对距变电站围墙大于10m的附近居民或流动人群造成有害影响。(3)变电站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不会对附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造成影响。(4)轨道交通地面段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会使沿线各电视收看敏感点采用天线收看的电视用户信噪比下降,对电视信号造成遮挡反射影响,使图像质量变差。(5)电磁辐射对民用电视接受信号产生短时间轻微影响,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但是若线路经过周水子国际机场附近时,需要另外考虑到满足机场导航系统的电磁环境的特殊要求。5.7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规划线网通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区。在这些生态敏感区路段施工应尽量从生态保护角度优化施工方案,取弃土场尽量移出敏感区,施工营地工人活动加强管理,减少植被破坏,并在施工后期,采取措施对原有绿地、耕地进行绿化、复耕处理,在土壤侵蚀敏感度高地段构筑围堰等水土流失防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措施得力情况下,可认为施工期临时占地生态影响不大。(2)地铁施工过程中,部分地段需要采取地下水降水工艺,地下水形成漏斗区,此时地质条件改变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因此,优化选择对地质环境影响小的施工方法,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采取盾构法深挖隧道。施工期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为短期影响,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地铁建设对地下水影响在可以接受程度内。(3)规划轨道线网的永久占地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侵占了农田和绿地,会造成少量农田,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经过核算,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总额约占2004年XX市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0.003‰,因此,相对于工程社会经济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影响很小。(4)规划轨道2号线部分路段位于大西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区内,长度约1.7km,区内有张家换乘站,为高架车站,轨道线路距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为150m。该区域现有旅顺中路通过,混杂有居民,荒地及个别企事业单位。轨道线路沿旅顺中路西行,然后沿张前路折向北。四号线由家至牧城驿段经过牧城子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轨道与饮用水源水源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大于约35m,二级保护区内过境长度约1.3km,轨道线路敷设位置用地为大部分是山坡灌木林地、混杂有少量居民点用地。远景年(2030年)规划旅顺南线经过老座山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过境长度0.7km,轨道距离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约125m。轨道沿旅顺南路公路敷设,路段位置多为坡耕地和灌木混杂,另有少量农村居民点。规划轨道旅顺南线穿越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试验区,过境长度约3.2km,轨道线路距离保护区缓冲区与核心区最近距离分别为3.0km和3.5km。上述线路虽然穿过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试验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无冲突。只要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其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不存在明显制约作用。(5)规划轨道线网82.9%以上分布于优化或引导开发生态功能区,可以认为线网布局符合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要求,生态适应性较好。但旅顺南线51.1%分布于重点保护生态功能区,比重过大,其拉动作用对沿线重点保护生态功能区构成潜在威胁。而且从远景年各线单位客流量周转量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指标分析,旅顺南线远远高于其他各线。在远景规划的线网优化中应对该线路的交通通行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论证。6削减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及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6.1削减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1)高架地段、地面地段两侧列为城市规划区的地段,需预留声屏障设置的基础条件,目前已存在的声敏感建筑不能满足要求的,必须采取严格的隔声、隔振措施。应根据线路不同高架线沿线预留30~45m的噪声防护距离,地面线预留15~25m的噪声防护距离,轨道两侧该距离范围内不应建设声敏感建筑。(2)风亭选址时,应远离敏感点,且使风口背向敏感点,充分利用车站办公、设备及其它非敏感建筑的屏障作用,把风亭设置在该类建筑物前。综合考虑噪声、异味影响,风亭周围10m、冷却塔周围18.0m范围内不宜建设学校、医院、集中居民住宅等人群密集建筑。考虑最不利条件(冷却塔、风亭同时产生影响,且影响区域执行噪声Ⅰ类区夜间45dB(A)的标准限值),两者综合影响距离最大为33.5m左右。因此,风亭、冷却塔周边建筑应根据其不同的环境要求预留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3)地铁风亭与进出口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做到与周边街区风格协调统一、平面布局清晰、空间展开序列完整以及形体、色彩、质感处理协调,从而构建与环境相协调,激发美感的人工景观。新建出入口应当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优秀历史建筑相协调,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车站出入口设置时要考虑与保护建筑景观和体量上相协调。(4)根据电磁辐射环境预测,尽管主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一般不会超过相应标准,但在最终选址确定施工位置时仍应适当考虑心理影响,建议敏感建筑(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密集居民区等)距其应有30m防护距离,以尽量降低对这些重点敏感目标的影响,减轻人们的担忧。(5)由家、牧城驿、营城子、双台沟、长岭子、三涧堡车站及牧城驿车辆段若先于排水区内规划污水处理厂建成,则应考虑采取自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回用,不得外排。(6)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利用其控制性和速效性,减少工程建设期内水土流失,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治及植被措施,保护新生地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做到防护及时,恢复优先;要合理安排工期,加强施工期的防排水措施,以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需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实施补偿,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稳定。(8)地震断裂带可能造成施工及运营期岩层沉降风险,在经过地质断裂带时优化施工工艺,同时应作好沉降事故应急预案。6.2线网规划调整建议(1)2号线张家车辆段及张家车站位于大西山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在下阶段工程设计选线优化过程中建议对其位置加以调整,调出水源保护区。(2)4号线牧城驿车辆段的选址虽然不在牧城驿水库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但位于牧城驿水库水源准保护区内,建议将其选址调整,调出水源准保护区。(3)4号线经过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路段应以高架方案通过。(4)对于线网规划经过的生态功能区为重点保护区路段,应减少甚至取消车站设置,以避免轨道交通对这类区域开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