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_第1页
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_第2页
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_第3页
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_第4页
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媒为何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呢?小编觉得德国人的思维还是过于固定,单单从产品收益角度去分析共享单车的成功与否是完全不正确的,这就和当年美团滴滴大战,疯狂砸钱抢占市场是一个道理,同时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并不局限于每次一块钱的使用成本。同样以摩拜为例,摩拜一辆车的成本固然很高,根据德国人的分析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然而摩拜自行车当初的设计就是依据皮实耐用为标准的,因此设计了没有链条,实心轮胎的自行车,并没有考虑一年内收回成本,整个产品的周期可能更长。而更加便宜的OFO整个制造的初期成本和维护成本就更低。摩拜用户产生了数据将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个时代是个数据的时代,摩拜掌握着用户的出行数据,这对于日后电商的精准营销等领域是至关重要,最为宝贵的,所以这也是美团愿意以此巨资把摩拜给买下来。同时美团买下摩拜就完成了从酒店,餐饮到出行的闭环,这对于美团的整个生态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摩拜用户的押金也是摩拜减少运营成本的关键,摩拜投入500万辆车,用户超过一个亿,也就是说每一辆车绑定有20个人,结合每个用户的租金,已经基本覆盖每辆车的成本,同时押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得到一个客观的收益。最后就是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这是也德国人并没有考虑进去的。86评论铅笔道铅笔道官方帐号11-2010:24564赞踩这个报道很久以前就看过了,德媒主要是根据成本收益计算的,得出的结论是以摩拜为例,每辆车价值250欧元(约合人民币1978元),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所以所有的共享单车行业都在赔钱,并且将长期赔钱下去。这个提议无疑是给中国风生水起的共享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上面一些回答中也说出了共享经济的可能盈利方向,包括数据变现,押金金融,用户画像构建大数据格局等等。这些方向也说明共享单车是一个有延展想象力的行业,而不能只以单车的押金以及相应的收益来判断整个行业是否有前景。但德国经济学家的评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参考网约车平台,滴滴一家独大后很快培养了用户用手机叫车的习惯,于是盈利模式就此成立,补贴只是一时的想法。但是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单车需要的维护成本要远远高于网约车,而且虽然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需求的痛点,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为这个痛点愿意付费的价格敏感度仍然需要检验,且自行车有其天然的劣势,例如冷天或热点,雨天,雪天,大风天,雾霾天等极端天气中,用户都宁愿选择走路或者乘坐有遮蔽的交通工具,来避免因此出现安全事故,这都成为共享单车巨头在占据市场后需要提升体验和运营能力的方向。而且最近酷骑和小蓝单车接连倒闭,用户押金有无法收回的风险这样的状况也确实说明了,共享单车是一个危险的风口,对于想要快速盈利并且还是大笔盈利的企业,并不是一个上佳选择。381评论范范范俊杰科技问答专家12-2422:0494赞踩如果按照那种核算方式,当然是白痴经济。但显然这里面计算有问题。单车的成本分为研发和制造,研发是大头,是被长期摊薄的。制造是小头,是日常生产支出。研发这件事从长期来看,边际收益会越来越高,会不断被摊薄(即使需要不断研发新一代车和技术)。所以早期摩拜的单车成本确实很高,因为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高,生产的车又少。但随着车的产量变大,研发成本被不断摊薄,再加上costdown,一辆车的成本就没那么高了。这是摩拜。ofo的成本更低,因为锁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另外,我去德国慕尼黑和法兰克福时发现,德国的自行车保有量也是挺高的。德国人也喜欢骑自行车,而且德国街头也有政府投放的共享单车。这种共享单车成本很高,利用率低,因为大家都骑自己的车。我猜测这可能是德国媒体计算我们共享单车成本的依据。共享单车整体上确实不赚钱,加上摩拜和ofo合并的传言尘嚣日上,大家都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疑问。有投资人跟我私下说过,现在行业里的主要担心就是怕共享单车崩了。但这不意味着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之前ofo宣布日订单量突破3000万单,我们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打个33折,平均全国1000万单总有吧?1000万*0.5元,每天的流水就是500万人民币,也是个很可观的数字。就是没看到账目,不知道能不能cover运营成本。另外,收取的押金拿去做金融,也能产生可观收益。其实对共享单车最不利的是监管。目前比较危险的是1)禁止增加车辆投放,2)冻结押金。只要监管的手不要伸得太长,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这么高,其实可以有很多玩法。哦对了,现在是冬天,北京大街小巷很少看到骑车的了,所以共享单车一年只有三个季度的运营时间。39评论墨执08-2511:3624赞踩你把飞机放到没有石油的古代,古人也会认为这种设计很

白痴,这么庞然大物怎么可能飞起来,还是做个翅膀装在手上的好。2评论自行自然04-0813:283赞踩德媒的评价对了一半,确实是白痴经济,但是却是投资人用单车做羊头,将普通人卷入作为站台工具的狗肉和白痴,然后上市圈钱的一种经济。最后帮着吆喝的,白痴的都是老老实实的普通人,其实这是一种“缺德经济”。评论闪科技头条号图集作者11-2417:5815赞踩德媒这一论断是在不了解中国互联网国情的情况下做出的,欧洲没有大型互联网公司,因此对互联网公司用户价值的判定缺少,仅仅基于共享单车的成本和回收周期进行判断,有些片面,目前ofo和摩拜两大领先品牌均未公布共享单车的损毁率和成本回收周期,从目前已经的大体情况来看,两家均无法做到回收单车成本,短期重点也没有放在回收成本和盈利上,而是重复着打车市场的玩法,占领市场作为了第一要务,从ofo开始实行免费月卡到摩拜的跟进,目前免费使用状态的共享单车已经超过了3个月,双方可以说3个月几乎没有依靠骑行入账收入。占领市场,培养成功用户需求,结束补贴式竞争后,这一市场才有了变现周期的理性判断标准,就目前而言,一二线城市的部分用户已经培养了共享单车的使用习惯,从公司到地铁站,从家到地铁站几乎成为了刚需,结束非理性竞争后,判断一辆车的生命周期能够产生多少使用,即可得出硬件方面的投资回报率。在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后,用户运营的价值也凸显出来,APP广告,可精准区域的车体广告,配送服务等多种变现形式都成为了可能,对于欧洲而言,因为国家众多,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态差距大,难以形成大一统的互联网公司,这给了美国和中国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不少机会,正如亚马逊和facebook都是以面向世界为目标出发,国内互联网巨头出海抢夺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实力2.0的写照,或许不久的将来,ai世界有百度与谷歌对决,电商业务阿里与亚马逊PK,社交领域wechat与facebook不分上下。45评论etgwb08-1306:3011赞踩共享单车我不提倡,首先,在一个一二线城市站稳脚的人不会连辆单车也买不起,二,共享单车只能短距离,综合一二,这样问题就来了,那就是刚来的新人用,但新人路又不熟,那还骑个屁,三,现在人买房都买电梯房,为什么,那是步梯难爬,有轿车,有摩托车,电单车,谁骑单车,大热天的,反正我认为局限性太大,直接上轿车更妥。别浪费资源。9评论而知而行历史问答达人04-1510:275赞踩德国媒体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前景堪忧,只能说明德国人的思想过于古板和僵化,还在用传统的经济收益分析比还考量项目,对互联网经济缺乏认知。德国的4.0工业概念不错,他们的精益求精的产品思维也不错,可是国情不同,甚至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能理解现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京东商城亏了9年,188亿,可是依然活的很好,依然是国内最大的网上商城之一。德国人说共享单车不行,可是创始人胡炜炜已经套现15亿离场,而且多数人还认为她拿的少了。(胡炜炜)这些都属于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信息的同步链接,运营成本降低,才可以让商业模式成为规模经济,从而实现价值和盈利。所以,你看,共享单车提倡的是绿色出行,多少个城市都由政府出面组织过类似的公益项目,兴建大量的维修点,配备管理人员,很多志愿者参与,还匹配了IC卡,是真的做成了自行车租赁公司,结果很多城市都是一开始规划的极好,落到实处时候发现各种问题,最终不了了之。共享单车的出现,用市场的手段,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现手法,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做成了很多城市想做而没做成的事。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因素:规模。世界上能理解这个词的只有美国和中国,未来可能还会加上印度。(工业4.0)互联网经济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必然要以扩大规模来实现大面积覆盖达到盈利,而规模的获得不仅仅是人多就可以,同时还需要很多的软硬件配套。比如,国民中的网民比例,网民素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等。当然了,人多是第一要素。所以,很多在外国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经济模式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不是那些投资人傻到分不清好歹,而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商业模式的成功几率要比国外大的多。比如网店,英国人报道说网店的发展会造成街道经济的破坏,甚至还上升到了一个店主背后的家庭等社会稳定的高度,所以英国不发展电子商务。这是完全因循守旧的说法,说英国人保守一点也不过分。英国那么个小国家,全国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电子商务所需要的规模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的需求,都不十分紧迫。但是中国这么大个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物流不发达,发展不均衡等各种问题,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虽然有一些弊端,但是对于消除信息壁垒有极大的好处。如果企业主还在吃信息不对等的老本,企业主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发更好的产品,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怎么能实现?!欧洲国家,大多数都是中国一个省的规模,他们的社经济发现的早,财富存量比较多,人类发展指数高,就拿低地国家来说,自行车出行成为他们的首选出行方式,为啥?国家太小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几部自行车,对他们来说,自行车是生活必备品,而且严重饱和,已经失去了交换和共享的价值。可是他们如果来到中国的城市就会发现,中国太大了,城市太拥堵了,房价太高了,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太少了。城市白领们急匆匆的上班,拼命三郎一样,房间面积有限,也没办法安置一辆自行车,城市里小偷太多,自行车买不胜偷…这些问题都成了痛点。现在再说经济收益,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吗?胡炜炜当初说过,如果这件事做不成就当作做了一场公益吧。很多人并不清楚一开始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想的太明白也大可不必,因为当你想明白了,市场上早就出现了独角兽了。那么,赔钱了怎么办?有人说腾讯,因为做社交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在这样的基础上,插根扁担都能开花,这就是规模的力量。共享单车在别的国家可能行不通,可是在中国就行得通了。(互联网经济)盈利模式是什么?大数据?金融?还是嫁接到其他的什么模式,比如嫁接运动品牌?中国的商人不傻,单单说金融,就是一个很容易获得资本青睐的盈利点。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都盛赞共享经济是新的四大发明之一,还对国内抱有期望,希望自己国家也能有这样的共享经济。可见,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得到了便利和实惠。可是如德国媒体所说,商人考虑到收益,他们做不来共享经济。唯外国媒体专业和权威的时代过去了,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个阶段,中国的事情他们理解不了,因为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认知和经验的范畴了。2评论洋杨大观08-0115:00135赞踩大观君回答问题的习惯,是先说的结论,关于今天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共享经济应该不是“白痴经济”,但泡沫经济肯定是“白痴经济”德国《经济周刊》29日表《白痴经济:中国的共享泡沫》<是白痴经济>一文,认为中国中国发展迅速的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是白痴基尼,前景堪忧。杂志引述专家的话说,共享的繁荣最终可能破灭。德国专家为什么会认为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无异于白痴经济呢,他们专家的算法是这样的:每辆摩拜单车价值250欧元,相对而言,其每小时12欧分的价格也太便宜。理论上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车,以此推算,摩拜单车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成本,遑论盈利。在聪明的国人面前,德国的“专家“立马变成“砖家“。德国人是否知道一个单车平均可以捆绑十个注册用户,每个用户押金299.就3000元沉淀资金。中国私募债年化收益率10%计算,每年资金收益就有300元。每个车子每天平均被使用3次,收入三元。一年是1000元收入。按照投入产出计算,只要一个车子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就是赚钱的,这个还说摩拜的价格高的。如果小黄车,一个车子成本不会超过150元,如何行不通?还不说这些平台积累客户之后的大数据,智慧交通,轨迹分析,用户画像,精准营销,车身广告,金融服务,运动产品推荐……无数可能的盈利点,德国人是不是想不出来?这位网友的算法,无疑代表了大多数创业者、投资人和从业者的梦想,从逻辑上说,好像不错,但是,我们不妨就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推演下去:小黄车看见小橙车的商业模式很好,于是也去圈钱融资,复制并改进这一商业模式;然后、小蓝车、小灰车、小绿车、小紫车一拥而上。你是299的押金,我只要99,;你是1元享骑,我是0元畅骑。总之,各种竞争手段都用上了。最后的结果,骑行的平均单次价,可能会从0.12欧元,下降到0.06、甚至0.03欧元;每辆单车的日均骑行数,可能会从5次,下降到3次、2次。即便如此,聪明人会说:没事,我还有押金收益。但是,由于竞争的加剧,每辆单车平均捆绑的用户数,会从20个,降到10个、5个,甚至2个;对应的资金收益,也会从每年的300元,下降到100元、50元、30元。而且押金是需要对应一定比例单车投入的,如果这个比例降低到一定幅度,有可能会出现负值。比如说,今年投入1个亿买车,但回收押金只有5000万,资金收益就会是负数。即便如此,聪明人会说:没事,我还有数据收益、用户画像,进军金融服务。这就说到问题的实质了,每一个共享经济的投资者,都有一个金融梦。所以,无论是做平台、做电商、做外卖的,做打车软件的,都想着大数据、资金池、互联网金融,如今,这些梦想家换了一个“共享经济“的马甲,又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