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上)第5单元 21《梦回繁华》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5单元 21《梦回繁华》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5单元 21《梦回繁华》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5单元 21《梦回繁华》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5单元 21《梦回繁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21

梦回繁华1课时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课堂小结07跟踪检测08积累拓展09课后作业10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难点)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重点)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对,是《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新知导入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选取中外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绘画作品,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资料翔实,语言深入浅出。《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生动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既是当年繁荣的见证,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知识链接助学资料汴京()题跋()绢本()翰林()田畴()料峭()簇拥()漕运()舳舻()沉檀()摄取()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biànbájuànhànchóuqiàocùzhúlúcáotánshèqiúzhǒngyì······学习字词预习思考工:善于,擅长。设色:(绘画)涂色,着色。田畴:田地,田野。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孔道:必经之道。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理解词义预习思考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理解词义预习思考速读课文思考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思考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思考问题预习思考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1.读课文,讲述你心中的汴梁城。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为下文介绍画作的内容和价值做铺垫。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5):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划分层次初读课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自主探究初读课文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自主探究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②然后再介绍画卷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将其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分析讨论精读课文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题《梦回繁华》的深层含义。《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是真实的,“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画作完成于北宋覆灭前夕,在后来南渡的北宋遗民眼中画中的一切意义非同一般,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有一定的历史内涵。课文探究精读课文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了画作的内容、艺术特性及历史价值。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作的基本信息。介绍画作的内容时详写了漕船准备驶过拱桥这一幕,略写了其他部分的内容。详写画作内容,略写绘画技巧等,是为了突出“梦回繁华”的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深层意义;详写画作的艺术特性和历史价值能突出其历史价值;详写漕船准备驶过拱桥这一幕是因为这是全画的一个高潮。这样安排详略,使文章中心和重点更加突出。课文探究精读课文本文介绍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手法等,详细描摹了画作所呈现的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突出了其所反映的“梦回繁华”的主题,并且充分肯定了这一国宝级画作重要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梦回繁华高超技艺宝贵史料《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铺垫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基本信息——略主体内容——详艺术特性、历史价值——详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从说明方法的运用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上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跟踪检测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宛如飞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汴河上拱桥的形状,突出了它的宏伟。跟踪检测结合本文的学习,练习就一幅绘画进行有文采的说明。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积累拓展

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积累拓展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积累拓展积累拓展/video/av80600419/积累拓展/video/BV1CW411T75K/积累拓展课文是怎么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你对“繁华”有怎样的理解?【第一问】①从创作背景上看,北宋时期,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商业繁盛,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②从画作整体上看,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③从具体局部看,画面开卷处,赶集的乡人、众仆簇拥的轿乘队伍、长途跋涉的行旅已初显繁华景象;画面中段,汴河中繁忙的酒船、拱桥上的各色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