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统计学》统计报告:大学生缺课情况分析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与班级: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小组全体成员签名:提交日期:本承诺本报告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所用数据与资料均已注明其来源,如使用了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分析结果或观点均已进行了规范引用,特此声明。小组成员1姓名与签字:小组成员2姓名与签字:小组成员3姓名与签字:小组成员4姓名与签字:目录TOC\o"1-2"\h\z\u承诺II正文11.确定研究问题11.1背景分析11.2确定研究问题1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22.1问卷设计22.2问卷内容22.3选择处理软件23.收集样本数据24.数据分析24.1初步分析24.2男女生平均缺课次数相等的假设分析64.3年级与缺课次数的相关分析84.4学生缺课原因分析94.5年级与缺课原因直接的可重复双因素分析94.6上课环境对上课意愿的影响分析95.总结与建议126.调查优缺点分析137.参考文献148.附录14正文通过一个学期对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利用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确定了以"学生缺课情况与原因分析"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小组这次调查分析的研究流程:1、确定研究问题1.1背景分析大学是一个培养人综合能力的地方,进大学相当于初步迈入社会。大学生活,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大学里有很多组织、社团等,学生会、团总支一类的是为学生服务,加入可以锻炼个人能力;还有许多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的社团;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让你可以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有埋头苦读的充实;偶尔勤工俭学,外出打工,体验生活;不能总想着玩,大学阶段是完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阶段……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有丰富的课程、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校外的缤纷生活、网罗天下的网络世界……"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学生活里最核心的元素。但是,作为离开父母的监督独立生活的第一站,大学里,学生们总是平衡不了学习和课余生活的关系,自主的管理生活反而使大学生们感到迷茫。1.2确定研究问题大学生学习与课余生活最明显的冲突表现在"大学生缺课"这一环节,缺课的原因有很多种:社团活动、校外实习、课程设置、教室环境……我小组将就该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学生缺课情况与原因,从而为大学生平衡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提供帮助。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2.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由要分析的数据出发,并结合实际,设计出一系列与该课题有关的问题。然后,在网上找到模板,设计出了一份问卷样本。接着,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就问卷的问题用语、提问顺序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最终拟定出我们要的调查问卷。2.2问卷内容此次小组问卷的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包括问题1和问题2。这部分涉及的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身份和性别。获得的数据主要是为了与后两阶段的数据一起做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为大学生缺课现状,即问题3缺课次数。第三部分为相关原因调查,包括问题4到最后一问。这部分涉及的信息,便是被调查者缺课的各种原因,包括缺课原因、课程、缺课时间、地点、教师环境设施。这部分的数据,用于最终分析。2.3选择处理软件这次的数据处理,我们采用了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3:收集样本数据本次问卷发放,采用了面访式为主,辅以采访的发放方式。我们分别派出三支队伍分别在休闲地,教学楼和宿舍楼发放问卷,总共发放了130份问卷,回收128,其中有效问卷101份,废卷27中,有效率达到了77.7%,其中男生40份,女生61份。4:数据分析4.1初步分析4.1.1:性别分布在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中,男生有40人,女生有60人,具体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14.1.2:被调查人群分布在身份调查中,我们对所有的人群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本校各个年级的本科生。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图24.1.3:总体缺课次数分布在缺课的频繁度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都集中在每周缺一次到两次课之间,可见校内同学的出勤情况还是不错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被调查人群每周缺课节数在5节以上。而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这部分人群以男生为主。具体的分布如图所示:图34.1.4.缺课原因分布在缺课原因这一项调查中,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发现课程无聊是调查人群缺课的主要因素因素。其中,也有21人因纯主观的想法而缺课,19人因为社团活动而缺课,在调查人群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图44.1.5.最不想去的课的类型分布在最不想去的课的类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不想去的是思想政治类的课,而缺课最少的是专业课。具体结果如图:图54.1.6.最可能缺课时间段分布在最可能缺课时间段分布调查中,我们发现缺课最多的时间段分别是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以及晚上的课程。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此时间段不能按时起床。具体结果如图:图64.1.7:在上课地点对上课愿意的影响中,有44%的人认为有影响,56%则不然,具体比例如下图7:上课地点与上课意愿关系4.1.8:同样在上课教室的环境及设备条件对上课意愿的调查分析中,有40%的人认为有影响,60%认为没影响,并且我们在观察问卷时可以发现,认为上课地点对上课意愿有影响的人大部分都认为上课教室环境对上课意愿有影响,我们可以猜测这一部分人在生活中比较关注外部环境,下面会进行分析,具体的比例如图8所示:图8:上课环境与上课意愿关系4.2:男女生平均缺课次数相等的假设分析以下是男女生缺课次数的统计与平均缺课次数。男从来没有每周1~2节每周3~4节每周四到五节及以上大一21大二4944大三3641大四2女从来没有每周1~2节每周3~4节每周四到五节及以上大一3大二122421大三554大四121注:在求平均值时均取中间值,如每周1~2节取1.5节,每周4到5节及以上均取4.5节平均每周缺课次数/节男2.0625女1.3333建立假设:性别对男女生缺课次数没有影响,即男女生每周平均缺课次数相等H0H1在这里男生样本数为40,女生样本数为60,总体方差未知,且没有理由判定σ12与σ22相等,故认为σ12≠σ样本近似服从自由度为f的t分布。实际分析如下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变量1变量2平均2.06251.333333方差2.156251.285311观测值4060假设平均差0df69tStat2.656735P<T<=t>单尾0.004897t单尾临界1.667239P<T<=t>双尾0.009794t双尾临界1.994945我们知道P<T<=t>单尾0.004897小于а,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性别对缺课次数有影响,并且在调查中发现男生平均缺课次数明显多于女生平均缺课次数,可以认为男生普遍缺课较女生多。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令"从来不缺课"=0,"每周1-2节"=1.5,"每周3-4节"=3.5,"每周4-5节以上"=4.5提出如下假设:H0:U1=U2=……=UK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H1:Ui〔i=12…k不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由Excel求得如下表格因为F=8.33>F0.05〔1,96=3.94,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学生的性别对缺课次数有显著影响。4.3年级与缺课次数的分析学生所在年级对缺课次数是否有显著影响:令"从来不缺课"0,"每周1-2节"=1.5,"每周3-4节"=3.5,"每周4-5节以上"=4.5提出如下假设:H0:U1=U2=……=UK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H1:Ui〔i=12…k不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由Excel求得如下表格因为F=0.235<F0.05〔3,97=2.698,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学生所在年级对缺课次数没有显著影响。4.4学生缺课原因分析在得出了男生缺课普遍比女生多的结论的情况下,我们不禁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缺课,什么又是男生平均缺课次数比女生多的原因,在对问卷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信息人数社团活动校外工作或实习课程无聊纯主观不想去男生缺课原因58178女生缺课原因145215观察上面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导致男生缺课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课程无聊,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在女生中,社团活动和课程的趣味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们缺课。但是,由于此次问卷的对象大都是大二学生占主体,大三次之,因此得出这个课程无聊是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这个结论似乎有些失真。为此,我们又进行了年级与缺课原因之间的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因为此次问卷发放较少,这也是本次报告的不足之一,我们在进行年纪与缺课原因分析中注意到大一大二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无聊和社团活动,大三大四的主要原因在于校外实习或工作,因此我们在此将大一大二归为一类,大三大四归为一类。4.5:年级与缺课原因之间的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分析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生缺课原因对学生缺课次数之间的影响:首先对两个因素分别提出假设行因素:H0:U1=U2=U3=U4=U5所在年级对缺课次数没有显著影响H1:Ui〔i=1,2…k不全相等所在年级对缺课次数有显著影响列因素:H0:U1=U2=U3=U4=U5缺课原因对缺课次数没有显著影响H1:Ui〔i=1,2…k不全相等缺课原因对缺课次数有显著影响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表:用Excel计算得结果如下:因为所有的P值均大于α=0.05,所以不拒绝原假设,没有证据证明这四种缺课原因和学生所在年级的交互作用对行车时间有显著影响。然而,根据我们在交大学习的两年时间中积累的实际经验,我们知道,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的同学确实因参加社团活动导致的缺课次数明显会比其他年级多;同样,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同学因参加校外工作或实习导致的缺课次数也会明显比其他年级多。这种样本数据和实际背离的现象的产生,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我们组的问卷在设计上有不足,在询问被调查者缺课次数的问题中,选项太过笼统,导致统计结果不明确;另外,我组发放的问卷数量不足,导致分析某些问题的数据不够,同时也使得调查结果存在很大的随机误差。综合以上原因,我组在这一问题上的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背离。4.6上课环境对上课意愿的影响分析4.6.1男同学中,上课意愿受到教室环境影响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N=40Zα/2=1.96P=14/40=35%由p±Zα/2[P1-P/N]=35%±1.96*[35%*1-35%可得,男同学中,上课意愿受到教室环境影响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为〔27.46%,42.54%。4.6.2女同学中,上课意愿受到教室环境影响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N=61Zα/2=1.96P=26/61=42.6%由p±Zα/2[P1-P/N]=42.6%±1.96*[42.6%*1-42.6%可得,女同学中,上课意愿受到教室环境影响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为〔36.27%,48.93%。所以在选取多个原本中,有95%的男女生上课受教室环境影响的比例真值会落在上述两个置信区间中,并且女生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5:总结与建议通过以上我们小组的分析,以及结合我们对人群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1\*GB3①男生平均缺课次数比女生多。=2\*GB3②在男生的缺课原因统计中,主要的因素是觉得课程太无聊,去不去都无所谓,而在女生的缺课原因分析中,社团活动和课程关系导致的缺课都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似乎大学的生活中主客颠倒了。社团活动和玩代替了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似乎也应该反思,怎么样能把课上的更有趣点,能够寓教于乐,一个真正的好的老师绝对不会是靠点名把学生留住的,而应该靠你的学识,你的人格魅力来留住学生。对于学生: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毕竟我们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整天待着寝室里玩游戏,或者通宵看电影。=3\*GB3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关注外部性,在上课环境和上课地点对上课意愿的影响中,约40%的人认为会有影响,而其中又以女生居多。针对以上的几点结论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无论男女生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以学业为主,无论课程好坏,那都是我们吸取知识的地方,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有选择的吸取,这无可厚非,但在专业课上,我们都应认真对待,既然你选择了它,它就是你以后就业的一个基础,也是你从业的大致方向,所以现在就应该重视,而不应该看的课程的趣味性,既然你当初选择了,那么你就应该为自己负责2对于女生来说,似乎应该更加注意自己在社团活动时间上的安排,男生应该主要休闲时间的安排。3老师可以适当考虑自己的上课方式,尽可能用让学生能够介绍的方式来留住学生。6:调查方案优缺点分析对于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来说,这次的调查方案完全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后来慢慢理顺问卷主题;从发问卷时的辛酸苦辣,到最后看着自己报告成果时的欣慰。当然其中也不乏犯错的地方,但也正是在这一个个的错误的学习和总结中,我们的方案也开始不断地完善。总结这次方案来说,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GB2⑴问卷设计条理不够清晰虽然已有先前的初投放,但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中仍然发现,本次问卷的问题的条例不够清晰。有部分被调查者在做问卷过程中都产生了疑问。有些废卷的产生和问卷的问题设置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本问卷中的第三题的选项设置中,数据的跨度太小,且太模糊,而这个问题又恰好是后面数据分析的大头!这样就给后面的分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问卷中也有很多被调查人员提出疑问,感觉不知道选A还是选B。有些人干脆那道就空着,这样就产生了废卷。=2\*GB2⑵问卷内容不够合理有一些问题没有配套的问题辅助,例如本问卷中第十题本来是想在第七题的前提下分析具体上课对缺课的影响的,但是在数据分析的时候才考虑到很多人上课地点的不同就决定了他缺课地点不同,例如很多大一的学生在主区上课就少,这样他们在主区教学楼缺课的次数就少。同样,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东区几乎就没有课,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东区缺课,而我们若基于问卷进行分析显然是不合理的。=3\*GB2⑶调查数量太少,由于能力有限在加上老师说过数据少些没事,主要看重的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这次只派发了130份问卷〔其中废卷加失卷29份,但是在时候分析中我们才发现,样本量的缺乏给我们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我们在对问卷统计过程中直观感觉就发现大三学生缺课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或实习,但是由于问卷太少以及调查时人群分布的不合理使得我们大三学生的数据少的可怜,最后在对年级与缺课原因的可重复双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两者无显著关系的相悖结论=4\*GB2⑷调查人群分布不够合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大二学生身上,结果就像上面说的,给我们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然,我们也有出彩的地方。=1\*GB2⑴选题贴近大学生进大学一来,发现学生跷课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事了,所以在本次调查中选取了缺课这个话题。在我们小组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报告,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我们真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这次调查活动和采访,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回归我们的本来生活。=2\*GB2⑵本次问卷设计简单明了,轻重有序,并且问卷不存在敏感性问题,我们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还是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卷的,这也让我们高效率的完成了数据采集的过程。七:参考文献:[1]贾俊平,2009,《统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陈佳雯,于峰,李建坤,刘祥男,李星梅,王召,庞先凤,关于大学生本科生月生活开支调查报告[3]李雪梅,《应用统计学》研究性教学载体指导书[4]李仁意等,统计学方案设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八:附录附录1大学生缺课情况调差问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缺课情况及其原因,从而为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大学学习生活与课余生活的同学们提供帮助。为此,我们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请在你自己认为符合自己的选项上打"√"或〔上写上相应的答案。1.您的性别是______A.男B.女2.您的年级是_______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您缺过课吗?_______A.从来没有B.每周1、2节C.每周3、4节D.每周4、5节及以上4.导致您缺课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A.社团活动B.校外工作或实习C.课程无聊,去不去都可以D.纯主观的不想去5.您最有可能不想去的课是哪类的?________A.专业课B.思想政治课C.体育课D.选修课6.您最有可能缺课的时间段是_______A.上午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