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_第1页
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_第2页
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_第3页
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_第4页
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分析与展望

2020年世界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急剧衰退,国际政治中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地缘政治复杂性凸显,安全风险上升,周边形势随之改变,但未发生根本逆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主流。一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基本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互动频繁,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合作日益加深,共同开创共赢共享新局面。(一)周边伙伴关系网络构建进入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原则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不断丰富伙伴关系内涵,周边伙伴关系网络逐步形成。中俄关系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俄互为邻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走向对世界发展趋势具有很大影响。这几年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已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树立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的典范。2020年面对复杂的全球疫情形势,中俄相互援助,联手抗击疫情,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考验,以实际行动深化了两国战略协作关系。俄罗斯明确反对美国对中国的污名化和无理指责,两国元首多次通话就遏制世界疫情蔓延、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合作,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局面。在世界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俄合作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与绝大多数中亚国家已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亚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之一。哈萨克斯坦以“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对接,积极与中国进行深度经济合作。其他中亚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亚国家经济整体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亚国家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抗疫,显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中国与南亚国家伙伴关系稳步提升。中国和南亚各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国与大部分南亚国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实走深。中国与尼泊尔、孟加拉国关系提升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7月,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召开视频会议,体现了各方加强地区抗疫合作、实现合作发展的强烈意愿。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抗疫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深化了南亚伙伴关系网络。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曲折中迎来发展机遇。中韩关系是构成东北亚和平繁荣的关键要素。中韩是友好邻邦。2016年受“萨德问题”影响,中韩关系走低。文在寅总统上台后,积极调整对华政策,两国关系开始回暖。2020年为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韩率先成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彼此沟通协调,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经验共享,为彼此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合作抗疫增进了中韩战略互信和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提升,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提质升级。2018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发布《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推动双方关系稳健发展。2020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和《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进一步深化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周边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更具全局视野,更注重立体布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周边伙伴关系网络构建进入新阶段。(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持续加深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同周边国家毗邻而居,开展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1]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实现普遍安全。中国与邻国边境安全合作不断规范化、机制化。比如,2019年6月,中国和老挝在边境地区开展第二届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其间两军举行首次反恐联合演练,增进了彼此信任,有助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2020年1月,中缅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同意继续用好中缅外交国防“2+2”高级别磋商机制,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繁荣。此外,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中国与次区域国家不断深化地区安全合作。2017年12月,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简称“澜湄执法中心”)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正式启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澜湄执法中心是打造“平安澜湄”安全走廊的重要保障。2020年2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就流域内非传统安全合作达成共识。据统计,从2011年到2020年,中老缅泰四国坚持发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共同完成100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不断深化拓展区域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有力遏制了跨国犯罪猖獗态势,有效保障了国际航运安全,为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与东盟海上安全合作稳步推进。2018年10月,中国与东盟举行首次海上联合军演。2019年4月,中国与东盟国家举行“海上联演-2019”。两次演习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军事协作水平,而且有助于维护南海海域和平稳定。上海合作组织(后文简称“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提质增效。近年来,伴随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周边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安全合作,反恐合作进入法制化轨道。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定期举行双边和多边反恐演习,大大提升地区安全合作效能。2020年11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等重大倡议,丰富了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内涵,指引了共同行动的方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2020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抗击疫情取得了积极成效。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保持高层沟通和往来,增进彼此抗疫信心,传递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抗疫、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和深情厚谊,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中国与周边国家积极构建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2020年4月,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召开抗疫特别会议,决定加强针对大流行病及其他传染病的地区性早期预警机制建设,从制度层面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疫情联防联控的效率。中国派遣医疗团队前往周边协助抗疫。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陆续派出10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前往巴基斯坦、老挝、菲律宾、缅甸、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协助抗疫。在联合研制疫苗方面,中国积极与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合作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共同进行抗疫科学攻关。(三)中国与周边国家努力走向共同繁荣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格局逐步形成。疫情下中俄经贸合作韧性十足。2020年,中俄经贸合作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双方合作互补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中俄贸易额同比仅下降2.9%,但依然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在俄外贸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连续11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0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5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跃升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中俄地方合作走实走深。2020年中国稳居俄远东、西伯利亚、乌拉尔、西北等联邦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9月,中俄修订《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两国地方积极开展线上对接洽谈,推动贸易往来和复工复产。[2]2020年12月,中俄总理发布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指出,双方愿巩固良好合作势头,努力尽早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合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此,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经贸和投资合作,签署《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努力优化结构,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进一步优化贸易和投资营商环境,实现扩大贸易规模的发展目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中俄经贸关系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双边贸易有望尽快实现恢复性增长。中日贸易保持稳定发展,展现出经贸合作的活力。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0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75.38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74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据日本财务省初步统计结果,2020年日本出口额比上年减少11.1%。但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实现复苏,日本非铁金属、汽车及塑料对华出口显著增长,拉动日本全年对华出口增长2.7%。日本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例升至22%,中国再次成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国。[3]中日经贸合作经受住疫情考验,促进两国关系向好发展。中印经贸合作持续推进。2020年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据印度商务部相关数据,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777亿美元,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印度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降至759亿美元。[4]中印经贸合作发展再次证明,两国在经贸合作上存在巨大潜力,合作共赢才是两国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与周边区域合作多点开花,成绩突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中国-东盟开启数字经济合作年。合作年以“集智聚力共战疫互利共赢同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持续完善沟通机制,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增长超过预期。2020年,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为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为促进区域内经济恢复增长、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5]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贸易合作大幅度萎缩,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推进,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达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6]2020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增强周边国家经济恢复的信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在周边地区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开创周边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不仅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而且也是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亚太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破解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风险?”[7]“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8]中国在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全程参与RCEP谈判,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在谈判陷入困境时,中国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斡旋,协调各方立场,提出中国方案,促进谈判达成共识。2020年11月,RCEP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将有助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将推动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尽快生效实施,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促进中国与新加坡、中国与韩国等现有自贸协定的优化升级[9],逐步形成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新格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为跨境经济合作新亮点。2017年澜湄合作跨境经济合作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推动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经贸交流、深化各方经贸合作。2017~2019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额不断攀升。2017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额为2239.6亿美元,2019年达到2858亿美元,增长9.3%,年均增幅将近13%。[10]此外,2020年,澜湄合作框架下重大基建项目有序推进。万象至万荣高速公路项目复工复产,助力老挝经济快速复苏。暹粒新国际机场总规划获柬埔寨政府批准,将为柬埔寨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中越合作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稳定运行,极大地缓解了越南供电紧缺的局面。[11](四)中国与周边国家营造包容互鉴新气象在抗击疫情背景下,中国与周边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加强。2020年8月,中俄启动科技创新年。“2020~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是两国从战略高度擘画科技合作的重大举措,为中俄各领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9月,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体育合作分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双方就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冬季运动和足球合作、国际体育事务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11月,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有力夯实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础。中日人文交流不断涵养两国关系发展。2020年,中日民间交流助力两国携手抗疫共渡难关。11月,中日双边商务等必要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正式开通,加快了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夯实了中日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中韩关系在两国人文交流滋润下逐步恢复发展。2020年8月,“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中韩合作抗疫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此次活动展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友好情谊,增进了中韩民心相通,促进了两国关系进一步向好发展。中国与蒙古国互赠物资,携手抗疫。2020年,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蒙古国向中国人民捐赠3万只羊。为表感谢,中国向蒙方捐赠包括PCR检测仪、3万人份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和青砖茶、红茶等湖北名茶等物资。“羊来茶往”谱写了邻国间合作抗疫新篇章,体现了中蒙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中国与中亚开展人文交流,共享抗疫经验。2020年,中国与中亚国家除相互支援抗疫物资外,还积极加强医疗机构、高校、实验室之间抗疫经验交流,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为早日战胜疫情凝心聚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持续升温。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文交流带来前所未有的阻碍和挑战,然而2020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势头不减,双方在危机中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利用数字技术突破疫情阻隔,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云端沟通”已成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新方式。中国与东盟国家快速发展的数字合作将助力双方人文交流深度发展。2020年7月,“我们的视界”首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启动,这是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推进人文交流的成功尝试。在媒体交流合作方面,习近平主席强调,“媒体作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12]。2020年10月,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目前,中国和东盟媒体全面开展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已形成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的良好局面。(五)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打造美丽周边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不仅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环境合作。中日韩环境合作走向成熟。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是东北亚次区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三国轮流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1届。三国在大气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上合组织统筹谋划环保合作的顶层设计。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明确了各成员国开展生态环保合作目标、原则和方向,有助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9年6月,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通过了《2019~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落实措施计划》,为成员国环保合作规划了具体路径。此外,中国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广泛认可。上合组织成员国家积极与中国开展环保合作。例如,中俄正积极拓展固废领域合作,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借鉴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希望中国帮助其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高度重视环境合作的战略对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明确了双方要加强环保、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方面合作。2019年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中国-东盟绿色创新和生态产业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中国与东盟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中国-东盟中心推动“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理念在东南亚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二中国周边国际环境面临的挑战伴随国际格局加速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周边国际环境面临多重挑战。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破坏中国周边和平稳定发展大局。(一)美国深度介入中国周边,掣肘中国和平发展自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以来,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至亚太地区,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尤其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加紧在周边“投子布局”,推行“印太战略”,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印太战略报告》,强调印太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在导弹防御系统部署等方面协同行动,加强由美国主导、盟国和安全伙伴参与的印太地区国防建设和军事能力,应对所谓“挑战国”的军事威慑和战争准备。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但美国并未停止“印太战略”的实施。4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为中美“超级大国马拉松”做准备》研究报告,毫不避讳地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6月,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高票通过总额7405亿美元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单列“太平洋威慑倡议”基金,在2021财年拨付16亿美元,并在2022~2026财年再投资184.6亿美元;通过总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提升驻太平洋地区美军的导弹防御能力、增强印太地区美军的前沿部署态势和加强与印太盟国、伙伴的关系,提升美军与伙伴国武装力量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信息支援能力。[13]由此可见,美国将不断崛起的中国视为安全威胁,不断增加“印太”军事投入,强化与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军事合作,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和威慑。在经济上,美国推出“蓝点网络”(BlueDotNetwork)计划,期望在中国周边打造“美国版经济合作倡议”,对冲“一带一路”的地区影响力。2019年11月,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宣布启动“蓝点网络”计划。该计划将“基于所谓的公认原则和标准,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促进印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透明的且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很显然,美国实施“蓝点网络”计划,意在加强与印太盟友和伙伴的经济合作,掣肘“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大国在周边的互动成为左右周边形势的主要因素。美国深度介入周边,强化对周边事务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塑造力,搅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大局,很可能会恶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美国对华政策和亚太战略调整空间有限,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二)周边国家局势不稳和地区热点问题,威胁地缘政治安全近年来,部分周边国家政局和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一些国家政治转型的风险增高,尤其体现在权力交接和运行方面。国家政局动荡,将导致街头政治频发,暴力犯罪、宗教极端主义等乘虚而入,社会秩序陷于混乱。近期,西亚恐怖势力大有向中国周边蔓延的态势。比如,一些“伊斯兰国”成员已进入阿富汗,制造恐怖袭击。2020年11月,阿富汗喀布尔大学遭武装分子袭击,“伊斯兰国”宣称对袭击负责。加之,塔利班分子持续在阿富汗发动恐怖袭击,阿富汗安全局势趋于恶化。进入2020年以来,阿富汗的恐怖主义袭击波及了其34个省中的24个。在截至2020年6月12日发生的83起恐怖袭击事件中,首都喀布尔的发生频率最高,占到了38.6%。[14]2021年2月,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参谋部参谋长阿纳托利·西多罗夫表示,阿富汗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正试图控制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接壤地区,并将其作为向中亚国家进行渗透和攻击的基地。[15]目前,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尚未彻底根除,一旦“伊斯兰国”潜入中亚,中亚国家将面临较大反恐压力。周边国家安全局势恶化将势必对中国乃至整个地区的安全构成严重挑战。周边热点问题呈现长期化趋势。地区热点问题长期存在威胁中国地缘政治安全。比如,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印巴冲突等周边热点问题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朝核问题转机中又陷僵局。2018年朝美领导人第一次会晤,朝核问题出现转机,但2019年朝美领导人第二次会谈无果而终,朝核问题再度陷入僵局,这增加了东北亚安全的不确定性。阿富汗安全局势依然严峻,和解进程不容乐观。尽管2020年2月美国和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阿富汗问题的解决。2020年阿富汗安全局势趋于恶化,政治和解进展缓慢,矛盾重重。大国协调是持续推动阿富汗民族和解进程的关键。印巴冲突时有发生。2019年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沿控制线爆发多次冲突,双方冲突时断时续,加剧了南亚安全局势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总之,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安全局势恶化以及地区热点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三)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尚未彻底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始终是困扰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敏感因素之一。尽管中印两国经贸关系有所改善,但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基础依然薄弱,印度对中国长期坚持“竞争、防范、制衡”的政策原则。近年来,印度屡次进入中印边境实控线中方一侧,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现状,导致中印边境摩擦不断,例如,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等。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中印在班公湖持续数月对峙。中印举行了多轮军长级会晤,双方坚持通过对话磋商妥处分歧,管控事态,缓和局势,但尚未达成建设性成果。中印要彻底解决边界问题,还需要继续坚持对话协商。妥善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赋予两国的时代责任。任何一方单方面行动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印边界问题呈现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或将长期制约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海洋领域,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争端依然存在,表现最为突出、最为复杂的是南海问题。目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全面有效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稳步推进。2017年8月,第50届东盟外长会议正式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2018年8月,“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形成。2020年11月,在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视频会议上,东盟各国积极评价“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重要进展,支持早日达成有效并有实质意义的“南海行为准则”,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目前美国搅动南海局势,从“幕后”走向“前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唆使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挑战中国南海权益;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直接干涉南海事务,公开与中国展开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力,2020年7月美国发表了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完全改变了此前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表达立场的态度,明确对中国施加压力。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逼迫中国执行“南海仲裁案裁决”,二是明确否认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美国还加大在南海所谓“自由航行”的力度,美国军舰擅入南海地区的频度和强度增大,经常搞双母舰联合军事演习,如2020年7月17日,美国的两艘航空母舰闯入南海地区,举行军事演习。7月25日,中国军方在雷州半岛举行军事演习,回击美国的军事挑衅。美国军机对我国沿海地区实施抵边侦察,甚至冒充民航飞机机型冒险抵边侦察。(四)“中国威胁论”在周边仍有“生存空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国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强调,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中国决不走追逐霸权、“国强必霸”的老路。无论将来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但总有少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大多数人是由于认知上的误读,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16]。目前,周边国家关于中国“国强必霸”的错误认知依然存在,甚至个别周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快速发展,极力掩盖中国发展给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渲染“中国威胁论”。例如,2020年印度封杀了中国200多个App,指责这些应用程序对印度领土及主权安全构成威胁。印度还反对中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7月印度高级官员声称,不考虑加入任何由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2020年日本发布的《防卫白皮书》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假想敌”,渲染“中国威胁论”。日本期望借助炒作“中国威胁论”,为自身发展军力、扩充军备寻找借口。这些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不是源于偏见就是别有用心。同时,周边国家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也受到美国等域外大国的影响。在域外大国的挑唆和鼓吹下,部分周边国家加重对中国的疑虑和不安,不利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三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布局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周边形势随之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周边国际环境面临一些挑战。为此,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17]。(一)推进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习近平主席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18]面对国际和周边形势的演变和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19]。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更加突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领导人在周边外交中秉持平等协商、相互理解和互利合作的原则,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进周边外交。在构建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中国强调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中国始终坚持协商一致原则,推进区域合作稳步发展。“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所有国家都是适用的,我们主张各国不论贫富、强弱、大小一律平等,这不仅是指权益上的平等,也是指在国际规则上的平等。”[20]“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20]“中国真诚愿意同地区国家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和谐亚太、繁荣亚太。”[20]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更加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安全的周边。塑造和平稳定的周边不仅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也是周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1]中国倡导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营造共同安全的周边。“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22]针对周边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杂音以及对中国的战略忧惧情绪,“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争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23]。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重视编织更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惠及周边各国。习近平主席“秉承中华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针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4]。中国周边外交始终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周边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努力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发展。中国继续倡导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同各国的双向投资,打造合作新亮点。中国将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实现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多点开花。此外,中国推进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与域外大国在周边的关系。随着美国不断介入周边事务,中美在周边将会产生更多交集。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这个选择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普遍愿望”[2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需要各自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规则,需要开展平等的对话协商。(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推进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增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旨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6]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我们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27]。“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的重要方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区域互利共赢的新格局,维护周边地区稳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真心诚意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发展,还能够弥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信任赤字,增进战略互信。2013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12月,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邻国达到16个。[28]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与周边国家不断深化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金融合作关系,大大拓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融资渠道。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认同。[29]总体来看,过去几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30]。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31]共建“一带一路”,坚持普惠共赢,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形成开放型经济。“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强海关、税收、审计监管等领域合作,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加快推广‘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合作。”[32]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创新驱动。习近平主席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中国将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同各方一道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大举措。”[33]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均衡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34]共建“一带一路”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利益关切,增强周边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35](三)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新时代,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也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周边和国际局面。为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36]。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37]。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38]。“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38]。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新实践。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推进安全、经济、人文、生态等方面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原则,构建更加紧密的周边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主席指出,“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39]“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40]。“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41]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42]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43]。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44]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坚持绿色低碳,加强生态治理合作。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45]“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46]四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主要发展趋势2020年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为标志,注定是极其特殊的一年,2021年也会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在这一年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点与面。(一)合作抗疫依然是2021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选择2021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将继续共同携手同心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胁”。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47]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召开抗疫特别会议,加强针对大流行病及其他传染病的地区合作性早期预警机制建设。随后,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迅速开展抗疫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协作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在抗疫过程中,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构建合作共赢的周边伙伴关系网络,进一步深化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解和认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携手抗疫依然是2021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方面。2021年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抗疫合作中将会更加注重疫苗接种领域的合作。在疫苗研制成功后,中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全球共享疫苗,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与各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已经为巴基斯坦和蒙古国等提供了疫苗。2021年中国还将为周边一些国家提供疫苗,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在合作抗疫中,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周边国家人心。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将会在卫生健康合作基础上,全面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二)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并不能阻断中国与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中国积极开通与周边国家的“快捷通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助力双边重大项目持续推进。2020年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逆势上行再次证明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真情实意。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随着中国和周边国家信任度上升,周边既有伙伴关系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发展,伙伴关系网络将加速升级和扩展。周边区域经济合作迎来新契机。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克服疫情影响,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双方经贸合作持续推进,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将大大提升周边国家恢复经济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在疫情之后,全球主义有可能会在一定时期让位于区域主义,周边国家可能更倾向于加强区域层面的合作,恢复自身经济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自贸协定的谈判和升级。2021年RCEP有望得到各国核准,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在中国周边地区是存在的,它是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引发的次生危机。抗疫需要合作,恢复经济和发展经济更需要紧密的经济合作和协同。面对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方案不是在中国的封闭的环境下实施的,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而周边地区是中国在“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重点合作地区。2021年中国与周边地区需要在新的战略思路下谋求深度合作的路径和协作样式。(三)中国与周边国家会更加重视安全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可能成为双边乃至地区层面合作的优先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局势正发生深层次变化,恐怖主义威胁、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问题盘根错节,地缘战略竞争引发的安全风险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安全问题将长期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使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领域都受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