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_第1页
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_第2页
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_第3页
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_第4页
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

扬州市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体系稳步推进,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征缴基数统一、征缴方式统一、征缴管理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实现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覆盖城乡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1.各类人群各项保险基本覆盖加大社会保险扩面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利益诱导、依法驱导等途径,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在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础上,参保范围拓展到乡镇范围各类企业,参保对象扩大到灵活就业人群。截止到2011年9月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81.8万人(其中:市区34.9万),比年初净增加5.26万人(市区净增1.62万人)。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转参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从8月份启动以来快速推进,市区已发放“申报认定表”35237人,对已填写上报的12258人正在进行审核。医疗保险:着重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构建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位一体的全市城乡医疗保险格局。积极落实新医改要求,扎实推动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施。截止到2011年9月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13万人(市区79.41万人),其中:参保的城镇职工98.48万人(市区50.72万人),比年初净增加3.84万人(市区1.8万人);参保的城镇居民64.65万人(市区28.69万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大学生参保全面展开,实现了全覆盖。失业保险:着力建立起统筹城乡、涵盖全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失业保险体制。截止到2011年9月末,全市参保的职工56.09万人(市区30.37万人),比年初净增加0.24万人(市区0.1万人)。工伤保险: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达63.97万人(市区28.43万人),比年初净增加3.34万人(市区0.968万人)。生育保险:积极扩大覆盖范围,截止到2011年9月末,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45.69万人(市区22.19万人),比年初净增加1.1万人(市区0.2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体系,全市2011年9月末参保总数达到107.06万人,参保覆盖率98.85%,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率继续稳定在100%。2.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质量不断优化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规模大幅增加,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1~9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加9.49亿元,增长19.7%;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6.7亿元,同比增加7.52亿元,增长19.2%;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期结余10.89亿元(其中三季度增加3.63亿元),同比增加1.97亿元,增长22.1%(如表1、表2所示)。各项基金中,市区养老保险基金1~9月结余255万元,巩固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成果。全市新农保1~9月收入5.18亿元,其中,财政补助基础养老金3.25亿元;养老保险金支出3.64亿元,其中,基础养老金支出3.09亿元。市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从2011年3月调整缴费基数和比例后,单位月人均缴费641元(增加67元),个人月均缴费213.71元(增加78元),当月即扭转了收不抵支的状况,实现了2007年以来的首次结余。表12011年1~9月扬州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一)表22011年1~9月扬州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二)3.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在年初为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基础上,为2011年上半年新增的6663名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目前,人均养老金1433.5元,比上年末增加151.2元,增长11.79%。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特殊材料支付最高限额、住院床位费报销标准,扩大药品目录范围,建立二次补偿机制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将居民生育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提高居民医保报销最高额度与报销比例。目前,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保目录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0%、90%、60%,位居全省前列。将失业保险与物价指数挂钩,为失业人员发放物价补贴,并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全市失业人员月均失业金692元,同比增加120元,增长20.98%;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保女职工的孕前健康检查、围产期出生缺陷干预及生殖健康普查等纳入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4.服务管理能力得到改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率为99.9%,社会化管理档案接受率为100%,当期组织退休人员免费体检率达68.8%,2011年底有望完成“二轮体检”。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到2011年9月底,累计为沪扬两地1377多人次报销支付医疗费用323万元;同时,扬州与南京的双向结算已经实现,扬州市区参保人员可在南京部分定点医院持卡就医。公共电子服务有了新提高,社会保险“核心三版”系统已完成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目前运行正常;社会保险业务数据集中度达100%,市直机关实现了五大保险、三类数据和省联网数据上传,联网数据准确率达97%;涉及社会保险的12333电话呼入76370个,同比增长16.9%;电话接通率74.5%,超额完成目标。二扬州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创新扬州”的建设,扬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风险加大,公众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目前还没有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各类群体诉求增加,新老问题交错,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任务更加急迫。二是已经有了基本保障的群体,由于待遇差别而产生的攀比现象日趋普遍,调整难度加大。社会低收入群体“要社保不要低保”的呼声也很强烈。往往是解决一个问题,引发一片攀比。三是公众对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大量出现的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群众强烈要求改善公共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2.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对社会保障服务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精致扬州”的建设,扬州市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一体两翼”沿江都市区的打造,四个县市的加快发展,以及重点中心镇的发展、一般镇的整合提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2%。在此过程中,一些农民将转为市民或成为失地农民;同时,外来人员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频繁,对农村和城镇之间、本地和外地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挑战,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新农合”待遇标准的提高,对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标准以及城乡统筹的低保标准调整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3.参保机构与服务对象的变化,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幸福扬州”的建设,市民的个性将进一步彰显,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年均增长3.2%)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医疗新技术、医用新材料的应用,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的享受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形势将依然严峻。在社保公共服务上,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群体逐渐纳入社保体系,参保人数急剧增长,逐渐由制度全覆盖走向人员全覆盖;参保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位职工为主发展到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分散个体;参保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加快,服务对象由固定的单位向流动的个体转变。如果说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开启了城乡统筹之门,那么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管理结算的实施开启了社保流动之门。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在城乡不同群体间的衔接,经办管理服务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参保人群多元化,必然伴随利益诉求的个性化,这些都对社保公共服务理念、制度体系和经办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1.加快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险统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贯通城乡各类人群基本养老保险的连接通道,推进城镇被征地农民转参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稳步推进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力争扩大试点地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制度有效衔接机制;畅通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渠道,切实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形成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问题;加快实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实现市内参保人员在县域间就医结算的无缝衔接,完善参保人员赴省内、上海等地就医时诊疗费用的结算办法;开展结算方式改革的探索,推行总额预付、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按人头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结算方式;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引导“两定”单位建立医疗保险诚信体系,促进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用信息的公开。继续推进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的实施,力争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完善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强化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功能。逐步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在做好工伤认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伤预防的管理办法和以职业康复为重点的工伤康复工作,筹备建立扬州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帮助伤残职工恢复劳动能力,提高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比率。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办法。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2.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把社会保险覆盖面作为社会保险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健全扩面工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应收尽收”。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缴费时间、缴费基数相挂钩的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早参保、长参保、连续参保和多缴费。积极推动重点人群的参保,大力促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将城镇非从业居民全部纳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未参保的原小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将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应缴费用由失业保险金支付,全面完成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重视对低收入、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参保的帮扶救助,重点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多措并举,做好断保人员的续保缴费工作。3.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根据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结合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统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继续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合理确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注重向高龄人员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县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力争扩大医保目录范围,适度调整住院报销的起付标准,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努力降低参保人员住院报销自费的比例;探索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办法,建立与完善门诊统筹制度;稳步提高财政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水平与总体筹资水平,相应提高参保人员待遇;全面建立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的待遇水平;完善二次补偿机制,减轻重病大病困难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继续实施退休人员“新一轮体检”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为所有退休人员再进行一次体检,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健康档案。健全失业保险金的调整,完善失业保险动态物价补贴制度,使其与扬州市的最低工资、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等有效衔接。扩大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完善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规范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适当提高生育保险保障水平。4.逐步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根据省级统筹的部署与安排,落实政策规定、预算管理、基金征缴、信息系统、经办流程“五统一”的要求,推进与完善企业养老保险的市区统筹,进而实现升级统筹;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层次,按照省级管理的要求,做好经办管理工作;积极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市区统筹,实现市级统筹,为省级统筹做好准备;全面实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市级统筹,建立健全基金调剂制度,增强基金承受能力。5.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建立与完善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基金监管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与监督检查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支持、配合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强化行政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