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2021年度清淤工程建设单位(盖章):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人民政府编制日期:202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2021年度清淤工程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葛瑞发联系方设地点黑龙江省(自治区)牡丹江市西安县(区)海南乡(街道)海南罐区地理坐标(129度20分15秒,44度30分33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中的“其他”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27.8354m2/15.189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黑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黑水办发【2021】25号总投资(万元)216.48环保投资(万元)23环保投资占比(%)10.6施工工期2021年6月-2021年8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1产业政策符合行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2019年29号令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2019年第29号令)中第一类“鼓励类”“二、水利”第6条“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项目,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是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的。1.2“三线一单”符合行分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2021年01月26日发布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黑政发〔2020〕14号中指出到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区管控措施包括划分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分区管控要求。根据黑龙江省管控单元分布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属于重点管控单元,环境本项目运营后,在严格采取报告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各项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项目所在位置项目所在位置图1-2-1黑龙江省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本项目建设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详见下表1-2-1。表1-2-1“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一览表类别项目与“三线一单”文件相符性分析符合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本项目选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地、文物保护区、蓄滞供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根据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年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所在地牡丹江市为达标区;项目废气、废水、噪声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符合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属于河湖整治类项目,施工期所用的资源主要为水资源、电能、土地资源,项目施工期较短,项目用水及用电不会达到资源利用上限。因此,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属于河湖治理类项目,不属于生态环境负面清单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环境准入要求。符合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2.1地理位置海南乡灌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海林市海林镇,牡丹江支流海浪河下游。位于东经129°20′15″~129°30′40″,北纬44°30′33″~44°33′51″之间。灌区始建于日伪时期,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灌区总耕地面积4.61万亩,原设计水田灌溉面积4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2.86万亩。本项目地处牡丹江市海南乡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中心坐标东经129°27′29.792″、北纬44°32′39.851″,本项目为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清淤工程,清淤长度15.189km,清淤工程量共计27.8354万m3,项目具体位置详见附图。项目组成及规模2.2.1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见表2-2-1。表2-2-1本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清淤工程清淤面积1.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工程部分为现有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河底、沟底及渠底最低点高程为基准,依据地形向下开挖0.3m至0.8m,在距边坡2米范围内以1:2坡比放坡。2.河道河岸利用部分清淤料回填整形部分为回填现有河岸岸顶宽度为3米,依据地形向下以1:2坡比放坡。清淤工程量清淤工程量1.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部分涉及工程地点17处,总长度15.189km,清淤工程量共计27.8354万m3。2.河道河岸利用部分清淤料回填整形部分涉及工程地点3处,总长度1.552km,回填整形工程量共计1.8554万m3。清淤工艺清淤工艺采用挖掘机开挖。辅助工程淤积泥沙干化本项目使用自然蒸发去除底泥中水。淤积泥沙堆场本项目设置3处堆场,采取就近原则,分别为:北干渠堆放场地,面积为8000m2;拉南、南拉古堆放场地,面积为9000m2;1泡子沟、红旗堆放场地面积为12000m2。底泥在临时堆放场进行自然晾干,晾晒周期依据天气而定。底泥晾干后部分回填整形,其余泥沙外售,底泥全部清运后,对临时堆放场地进行生态恢复。机械维修方案本项目施工不设施工机械维修点,需维修的机械设备外协解决。公用工程供水依托周围原有居民点给水井。排水施工人员共20人,不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至可移动式环保厕所,统一清掏,外运堆肥。供电依托周围原有居民点供电设施。环保工程淤积泥沙处置淤积泥沙自然蒸发晾干,堆放至临时堆放场,泥沙部分用于回填整形,其余泥沙外售。生态修复临时堆放场使用完成后,地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或复垦措施。其他环保措施施工期配备洒水车,洒水降尘;施工期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干化淤泥沙合理利用;防止水土流失,竣工后临时占地恢复原有的土地使用功能等。工程占地临时占地29000m2。2.2.2清淤工程建设内容及范围表2-2-2清淤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序号工程清淤地点工程清淤长度(km)清淤工程量(万m3)1红旗沟(0+000-0+852)0.8520.37862红旗西沟(0+012-0+467)0.4550.04723北干渠(0+051-1+859)1.8080.67994南干渠上游(0+000-1+821)1.8211.13015南干渠下游(0+000-1+783)1.7830.15996泡子沟(0+000-0+300)0.30.24097拉南倒虹吸下游干渠(0+302-0+989)0.6870.09238拉南沟(0+200-2+016)1.8160.08479红旗村倒虹吸上游(0+000-0+200)0.20.028610石头沟(0+027-1+550)(2+880-5+129)1.6081.84411长沟(0+007-0+440)(1+440-3+142)0.4430.114412海浪河1号滩地左岸(0+000-0+589)0.5896.105813海浪河1号滩地右岸(0+578-1+015)0.4371.412414海浪河2号滩地左岸(0+000-0+325)0.3254.243515海浪河2号滩地右岸(0+000-0+243)0.2430.549216海浪河河夹村滩地(0+000-0+513)0.5134.224417海浪河备河(0+000-1+309)1.3096.4995合计15.18927.8354表2-2-3河岸整形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序号河岸整形地点河岸整形长度(km)回填工程量(万m3)1海浪河1号河岸右岸(0+000-0+839)0.8391.01862海浪河2号河岸左岸(0+000-0+200)0.20.37993海浪河河夹村河岸右岸(0+000-0+513)0.5130.4569合计1.5521.8554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本项目在《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2021年度清淤实施方案》确定的清淤区域内进行清淤等作业,临时砂石堆场为滩地,不占用草原、林地、河堤,符合河道管理相关要求。清淤区距离居民区较远,项目建设对居民生活影响小。总图布置是根据清淤作业工艺流程进行布置,满足项目实施及运输要求,施工期间各类污染物排放有限,对环境质量影响小。综上,本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是合理的。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施工布置:临时堆场设置在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距离敏感目标较远。施工方案2.4施工方案2.4.1施工工艺本次清淤工程设计主要参考历年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工程实际情况,特别是清淤深度和清淤断面。同时对海浪河河道清淤依据《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中第8.4节疏挖工程相关规定,不改变项目区设计清淤段的海浪河河道现有河道布局和河道治导线。清淤河道开挖中心线与主流方向一致,清淤横断面为梯形,清淤横断面边坡距现状河道边坡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持河道边坡稳定。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工程部分为现有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河底、沟底及渠底最低点高程为基准,依据地形向下开挖0.3m至0.8m,在距边坡2米范围内以1:2坡比放坡。河道河岸利用部分清淤料回填整形部分为回填现有河岸岸顶宽度为3米,依据地形向下以1:2坡比放坡。清淤的弃土和泥沙采用机械直接下河、沟、渠作业,分部分段进行疏浚,挖机配合转土。河道清淤按照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首先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河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装载车上,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淤泥清出河道后需用密闭的罐车运送至淤泥堆场。清淤的弃土和泥沙集中堆放在指定堆放区域(共三处),采取就近原则,分别为:北干渠堆放场地129°27′21″,44°33′55″;拉南、南拉古堆放场地129°30′4″,44°31′54″;泡子沟、红旗堆放场地129°24′36″,44°32′5″。待相应职能部门认定后,外售。其施工工艺及产物节点如图2-4-1。图2-4-1清淤施工工艺流程图2.4.2施工工期本项目施工工期为2021年7月-2021年8月。2.4.3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施工人数为20人,实行二班工作制。7月~8月为清淤作业期,作业天数60天。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3.1.1黑龙江主体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三篇省域主体功能区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三篇省域主体功能区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中“第二节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第二节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提出,本项目位于牡丹江西安区,牡丹江西安区功能定位全省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省沿边开放带建设先导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经贸科技合作区域、进出口商贸物流中心、进出口产品加工区,国际著名旅游度假城市。生态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扩大生态空间,建设宜居城市。加强对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加强牡丹江的水环境保护。本项目为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项目,主要目的为减少对河道岸边土地的侵蚀,保证该河段正常行洪,与《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符。主体功能区分布见图3-1-1。本项目位置本项目位置图3-1-1主体功能区分布图3.1.2生态功能定位3.1.2.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属于长白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国东北长白山脉地区,纵贯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东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包含2个功能区: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千山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区主要涉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哈尔滨,吉林省的延边、白山、吉林、通化,辽宁省的铁岭、抚顺、本溪、丹东、辽阳、鞍山、营口、大连,面积为186900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复杂,丘陵、山地、台地和谷地相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有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岳桦矮曲林等,属于“长白植物区系”的中心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数量多,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天然林采伐程度高,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森林破坏导致生境改变,威胁多种动植物物种生存与繁衍;局部地区地质灾害较严重。生态保护主要措施:加强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力度;禁止森林砍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对已受到破坏的低效林和新迹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发展林果业、中草药、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具体见图3-2-1。本项目位置本项目位置图3-1-2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图3.1.2.2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根据《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全省有6个生态区(一级区)、13个生态亚区(二级区)、45个生态功能区(三级区),牡丹江市西安区属于I-4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针阔混交林生态区中I-4-2张广才岭山地阔叶混交林与农业生态亚区,I-4-2-1海浪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水源涵养、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本项目区生态功能区划见表3-1-1、图3-1-1。表3-1-1本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表项目区生态功能分区单元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I-4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针阔混交林生态区I-4-2张广才岭山地阔叶混交林与农业生态亚区I-4-2-1海浪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减轻对水体的污染,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3.1.3生态环境现状1、环境敏感性概述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保护区,不涉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生态敏感区,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水源地。本项目距离最近的居民区0.1km,本项目拟占用的土地不涉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及水源地等,地表植被均为当地常见草本植物。项目周边除居民点外,为大面积草地及面积广、连通度高的农田景观。2、陆生动、植物评价区内植物种类单一,以当地常见草本植被为主,均为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广布种,无濒危或珍稀植物。项目周边没有野生珍稀兽类、鸟类动物栖息,无大型兽类出没,以鼠类等小型兽类和雀形目鸟类为主。3、水土流失现状评价区内地势平坦,大部分地表为耕作物所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3.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牡丹江市2020年环境质量公报,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情况见表:表3-1-2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96015.00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234057.50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17072.85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13588.57达标COCO-95%1100400027.5达标O3O3-8h-90%10416066达标由表3-4-1可知,2020年牡丹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2.1%。市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一氧化碳日均值及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0年牡丹江市区全年监测天数为366天,达标天数为337天,占全年总监测天数的92.1%,其中优200天,良137天,轻度污染28天,中度污染1天。2020年牡丹江市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31μg/m3,51μg/m3,9μg/m3,23μg/m3。牡丹江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域。3.1.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黑龙江省),该段水体(海浪河)类别为Ⅲ类水体,根据2020年水污染防治考核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75%,达到年度考核目标(75%)。与2019年同期相比,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相同,达标断面相同。牡丹江流域平均水质为良好。各断面年平均水质均能达到水功能区区划要求,并具有一定环境容量。3.1.6声环境质量现状2020年牡丹江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声环境质量为一般。2020年牡丹江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6分贝,声环境质量为较好。2020年牡丹江市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1类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超出国家相应的标准,2、3、4类功能区噪声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夜间3、4类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超出国家相应的标准,1、2类功能区噪声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表3-1-3功能区环境噪声的监测结果单位:分贝功能区类别昼间等效声级标准值2019年监测值超标分贝2020年监测值超标分贝变化趋势15555.70.757.22.2上升26059.4——54.3——下降36561.8——60.6——下降47067.6——67.8——上升功能区类别夜间等效声级标准值2019年监测值超标分贝2020年监测值超标分贝变化趋势14548.53.544.8——下降25050.0——46.5——下降35552.4——55.40.4上升45561.46.460.55.5下降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项目为河道清淤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重要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无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距离本项目最近的保护区是位于本项目西侧250m的牡丹江市市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详见附图。表3-2-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xy海林市129°24′2.975″44°33′26.886″村屯居民保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二类区清淤处西北侧250红旗村129°26′6.648″44°31′11.007″村屯居民二类区清淤处西侧20拉南村129°27′31.505″44°30′50.652″村屯居民二类区清淤处南侧20河夹村129°25′48.070″44°33′42.779″村屯居民二类区清淤处西侧250海南朝鲜族乡129°29′17.102″44°33′44.479″村屯居民二类区清淤处东侧400中兴村129°25′12.962″44°32′15.972″村屯居民二类区堆场东侧420表3-2-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类别环境敏感目标位置关系距离环境保护目标1地表水海浪河及区域水环境清淤处0保护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2生态环境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和灌溉渠道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结构稳定,不降低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表3-2-3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序号保护对象保护对象保护内容方位环境功能相对厂界距离/m声环境1红旗村居民人群西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202拉南村居民人群南侧20评价标准3.3评价标准3.3.1环境质量标准3.3.1.1环境空气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详见下表。表3-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μg/N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单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NOX年平均5024小时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3.3.1.2地表水环境海浪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见下表。表3-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标准摘录污染物Ⅲ类标准值污染物Ⅲ类标准值pH6~9(无量钢)BOD5≤4mg/LDO≥5mg/L氨氮≤1.0mg/L高锰酸盐指数≤6mg/L总磷≤0.2mg/LCOD≤20mg/L总氮≤1.0mg/L3.3.1.3声环境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15190-2014),本项目所在地及周边为2类声功能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具体噪声标准限值见下表。表3-3-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摘录类别昼间夜间2类区60503.3.2排放标准3.3.2.1废气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期无废气排放,施工期场地扬尘、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淤泥沙臭气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厂界浓度限值,见表3-3-4。表3-3-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标准名称污染源污染物标准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相应标准无组织排放源颗粒物边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淤泥沙臭气浓度厂界浓度限值20无量纲NH41.5mg/m3H2S0.06mg/m33.3.2.2噪声本项目为河湖整治类项目,运营期没有工程设施,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3-3-5。表3-3-5噪声排放标准相关部分控制项目标准名称标准值(dB(A))昼间夜间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55其他3.4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属于河湖治理类项目,项目不涉及总量指标。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工程占地本项目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共290000m2,临时便道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增临时便道,不设施工营地。(2)堆场环境影响本项目堆场位于滩地,主要影响是水土流失,并影响周围景观。工程结束后,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植被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3)水土流失清淤淤积泥沙运送至堆场,在风力和降水条件下,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4)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海浪河清淤会引起局部水域浑浊,改变施工区域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此阶段水体的水生生物会迁移至远处。伴随施工期结束,影响也将消失。(5)对动物影响施工期间,人为活动增加以及机械振动、噪声影响的主要是栖息于上述环境中的两栖类、小型兽类、鸟类。4.1.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2.1对陆生植物影响分析清淤工程在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实施,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海南灌区,陆域影响范围为施工运输道路、淤泥沙临时堆放占地等。本次工程施工运输道路全部利用现有道路。本项目淤泥沙临时堆场选址为施工场地附近荒地,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因此清淤工程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4.1.2.2对陆生动物影响分析对陆生动物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本项目临时占地实施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占地范围内原有的动物生境。临时占地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伴随施工期结束影响也将消失,不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生境,对陆生生物影响较小。其二,施工生产活动及施工噪声对动物产生驱赶影响,使动物不在施工现场周围活动,迁移别处。具体分析如下:兽类: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沿岸人类活动频繁、隐蔽条件差,常见的动物多为小型啮齿类。由于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噪声及施工现场生境的改变,动物会远离施工现场,对动物将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后影响将消失。鸟类: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沿岸鸟类以农田、森林生境种类为主,常见有鹌鹑、雉鸡、喜鹊、树麻雀、家燕、大山雀、沼泽山雀、燕雀、长尾雀、普通䴓、栗耳鹀等,这些鸟类大部分是与人为活功伴生种类,工程施工对这些鸟类影响不大。两栖爬行类:在工程影响区(施工区)偶尔可以见到的两栖动物有林蛙等,两栖动物主要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施工活动使其向非影响区迁移,对其生存产生影响较小。总之,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主要影响是使动物远离施工现场,影响范围基本限于评价区;影响强度是惊扰动物的栖息活动,对保护动物的种类、数量不会造成影响:影响时间主要为施工期,在落实保护措施条件下,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影响是可以接受的。4.1.2.3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拟建项目临时占地290000m2,占地类型为荒地,待淤泥沙清除后运出堆场外用于道路建设,因此对土地利用影响限于淤泥沙临时堆放期。施工结束后恢复原占地类型,影响较小。4.1.2.4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淤泥沙堆放期,如果堆场防护不利,可能造成淤泥沙流失,引起水土流失。4.1.2.4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淤积泥沙清除施工活动搅动水体,使水中悬浮物增加,水体变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在施工区域、施工时间悬浮物能达到2000mg/L左右,受影响范围基本在30m之内,距施工点10m处悬浮增加值不超过50mg/L,30m处不超过10mg/L,但施工期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在施工作业将使沉积的淤泥沙沙泛起,致使水中悬浮物增加,引起水的透明度降低。水的透明度降低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藻类,因它们是依赖光合作用产生营养,通过营养积累而进行生长、繁殖行为。由于水的透光性降低使藻类和生物量大为减少,藻类的减少将会导致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底栖功物和某些鱼类摄食不足:其种类和数量也会随之减少。海浪河河面现状污泥较多,污染较重,影响时期主要为施工期2021年6月-2021年7月。清淤工程对海浪河的水文情势基本上没有影响,施工结束后浮游生物将逐渐恢复原来的状态。2、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悬浮物颗粒会直接影响软体动物、虾类等腮滤食和呼吸功能,水中悬浮颗粒达到一定浓度时能致使这些动物窒息死亡。据有关资料,当水中悬浮物浓度小于200mg/L时,大型水生生物(鱼、虾、蟹、软体动物)不会直接引起死亡,但会对这些生物的幼体产生明显影响。如水中悬浮物浓度达到250mg/L则是鱼类和软体动物的幼体的致死浓度,浓度达到400mg/L则是虾类幼体的致死浓度。悬浮物浓度为125mg/L时将会对以上动物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摄食减退、游动迟钝。另外,由于施工致使水体底质改变,会使以淤泥沙生存的底栖动物种类减少,以砾石生存的底栖动物种类会增加。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工程部分为现有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河底、沟底及渠底最低点高程为基准,依据地形向下开挖0.3m至0.8m,在距边坡2米范围内以1:2坡比放坡。影响范围是局部,影响时间主要为施工期,由于部分淤泥沙被消除,在其生存的底栖动物也随之消失:因此清淤工程对底栖动物影响较大,一股情况下需要1-2年才能使底栖动物生态群落趋于稳定:底质现状被淤泥沙覆盖,清淤后底质变为以石砾为主,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将发生变化,污染种类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等数量将减少,清洁种类水生昆虫类数量将增加。总之,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的清淤工程相对海浪河面积的一部分,清淤部分的底栖生物影响较大,影响时间较短,主要负面影响为施工期底栖动物数量减少,使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发生一些变化,但对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影响不大。3、对鱼类的影响(1)悬浮物对鱼类的影响施工作业引起水中悬浮物的增加,降低了水的透光率,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过高,使鱼类的腮腺积聚泥沙微粒,损害腮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不同的鱼类对悬浮物质含量商低的耐受范围有所区别。据有关的实验数据,悬浮物含量水平为8×104mg/L时,鱼类最多只能存活一天:含量水平为6000mg/L时,最多能存活一周:若每天做短时间搅拌,使沉淀的淤泥沙泛起,保持悬浮物达到2300mgL,则鱼类能存活3~4周。一般认为,在悬浮颗粒物质含量为200mg/L的水体中鱼类等水产生物不会直接死亡,而悬浮物浓度大于125mg/L时会对生物幼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受影响范围基本在施工地点周围30m之内。(2)噪声和人为活动对鱼类的影响施工噪声和人为频繁活动,使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发生的改变,对鱼类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将会择水而迁,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延续生命的活动,表现为鱼类的“驱避效应”。工程施工对鱼类的影响主要限于施工区域,影响范围、时间有限。(3)对海浪河鱼类的影响清淤工程对鱼类影响范围主要限于海浪河:影响时间主要是施工期(6-7月),施工结束后海浪河鱼类将逐步恢复,本次清淤为海浪河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海浪河河道是连通的,施工前可采取驱鱼措施,鱼类可溯游至海浪河非清淤区,尽量减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就海浪河整体而言,清淤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4.1.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污染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废气以及淤泥恶臭。4.1.2.1施工期扬尘污染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车辆在施工便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便道的路面积尘数量与湿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近地面风速有关,此外风速和风向还直接影响道路扬尘的污染范围。根据同类交通工程施工期车辆扬尘监测结果,在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施工道路洒水降尘实验结果,通过对路面定时洒水,可以有效抑制扬尘,道路扬尘可减少70%以上。本项目设置有淤泥堆场,堆存的土方容易受扰动而起尘。但通过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土方堆放扬尘,使堆场装卸和堆存的扬尘量减少70%。此外,对土方堆垛采取遮盖防风措施也能有效避免起尘。为最大程度的减轻扬尘污染,施工单位应做到以下措施:(1)装运土方时控制车内土方低于车厢挡板,限制车速,减少途中洒落,对施工现场抛洒的淤泥等物料应及时清扫,淤积泥沙堆场、施工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2)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严禁进行土方开挖、回填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施工,同时覆网防尘在采取相关措施后,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产生的影响可接受。4.1.2.2施工机械废气本项目施工车辆废气为无组织排放。施工车辆具有流动性大、分布分散、数量少的特点,废物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限。在采取选用符合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和燃料、加强日常机械设备保养养护(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养护不在施工场地内进行)的情况下,施工车辆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被接受。4.1.2.3淤泥恶臭河道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在河道底部厌氧分解会产生一些具有臭味的物质(如硫化氢、氨等),当疏浚过程中河道底泥被请出后,这些具有臭味的物质会挥发进入大气,影响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恶臭影响主要来自淤泥晾晒过程。淤泥挖出后立即运送至淤积泥沙堆放场,进行自然晾晒脱水。根据资料类比分析,河道清淤过程中在该河道岸边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有轻微的臭味,80m之外基本无气味。淤泥堆放至淤积泥沙堆放场堆放,自然晾晒。但由于施工时间有限,且本项目与枯水期施工,淤泥堆放于淤积泥沙堆场,有利于恶臭污染物扩散,随着施工结束恶臭影响将会消失。因此,在合理规划范围内进行晾晒,淤泥晾晒恶臭影响可被接受。项目施工期污染物厂界达到相关标准限值。经以上措施,施工期对施工场地周边以及运输沿线的环境空气影响是短暂可逆的,其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4.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4.1.3.1噪声源强(1)固定噪声源影响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规模及场地布置方式,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机械噪声,主要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4-1-3。表4-1-3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声源强度声源类型噪声限值1挖掘机110点源昼夜3推土机85线源70554装载机85线源5自卸汽车85线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确定固定点源噪声源计算公式为:LA(r)=LWA-20lgr-8式中:LA(r)——距声源r(m)处的A声级(dB);LWA——距声源r0(m)处的A声级(dB);r—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用声能迭加求出预测点的噪声级:式中:L——预测声级(dB);Li——各迭加声级(dB);n—n个声压级。工程固定声源主要为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本工程主要固定设备噪声源强及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距离声源不同距离时的噪声预测值,见表4-1-4。表4-1-4施工区连续噪声点源预测声源源强不同距离预测值达标距离标准20m50m100m150m200m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挖掘机1107668625856472337055拖拉机8551.043.037.033.531.0213装载机8551.043.037.033.531.0213自卸汽车8551.043.037.033.531.0213叠加110.276.268.262.258.556.247236由上表可知,施工机械全部施工时昼间噪声衰减到限定值的距离为47m,夜间为236m,居民区(距离项目20m)噪声预测最大值为76.2dB,由于本工程线性工程,施工存在分散性,不存在所有机械同时施工的情况,所以昼间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但为了避免噪声对施工沿线较近居民区的影响,可适当设置隔声屏障。夜间为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夜间22点以后应停止施工。(2)流动噪声源影响分析车辆运行形成流动噪声源,流动声源的噪声强弱与车流量、车型、车速、道路状况等有关。本工程施工过程。采用流动噪声源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模型如下:根据实际情况将上式简化为下式:式中:N——车流量,白天取40辆/h,夜间取30辆/h;V——车速,白天取40km/h,夜间取30km/h;r——预测点与声距离(m)L——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预测结果见表4-1-5。表4-1-5流动声源噪声预测与声源距离102050100120150200300声压级昼间67.164.160.157.156.355.454.152.3dB夜间62.159.155.152.151.350.449.147.3由于本工程主要建筑材料都来自项目周边区域,运输过程中必然穿越居民区。因此,其运输车辆噪声将对道路两侧,尤其是对距运输道路50m以内的办公楼及居民生活区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车辆在经过这些区域时,应限速行驶,禁止鸣笛,控制噪声。车辆夜间在居民区行驶时车速要控制在30km/h。4.1.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4.1.4.1生活垃圾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排放量按0.5kg/人日计算,施工人员以50人计,日排放量约为25kg/d。生活垃圾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4.1.4.2淤泥沙根据本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淤泥量为27.8354万m3,清淤的泥沙中粗粒料护砌到河道河岸冲刷严重区域进行回填整形,回填整形淤泥量为1.8554万m3。剩余的淤泥运送至淤积泥沙堆场内,自然晾干后,外售。在采取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处理,处理率100%,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4.1.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4.1.5.1清淤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清淤工程部分为现有河道、坡洪沟及灌溉渠道河底、沟底及渠底最低点高程为基准,依据地形向下开挖0.3m至0.8m,在距边坡2米范围内以1:2坡比放坡。清淤、挖掘淤积泥沙等过程中会搅动海浪河中的部分淤积泥沙,使其中的污染物散发,使局部区域的SS、总磷、总氮浓度升高。本项目施工时间较短,对海浪河水体水质影响较小。4.1.5.2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不设施工机械维修点,需维修的机械设备外协解决。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4.1.5.3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场地设可移动式环保厕所,统一清掏,外运堆肥,不会对海浪河水质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间不向海浪河排放生活污水,同时,清理淤泥沙即产即清至临时堆场,远离水体,对海浪河水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道整治,项目投产后无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产生,故本次环评不涉及营运期工程分析。通过本次工程施工,可达到防洪设计标准,改善区域的引排水条件,减少河道冲刷淤积减少,增加河坡防护面积,河道水系沟通顺畅,河岸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沿线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4.3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1)清淤河段本项目拟清淤河段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施工期较短,且施工期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清淤泥沙堆场本项目清淤泥沙堆场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乡。本项目与保护区位置图见附图。工程清淤泥沙堆场为2352m2,临时占地现状为荒地,不涉及砍伐林木,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增临时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短期内将产生水土流失,并影响周围景观,施工期结束后,经平整、削坡后,恢复植被,与周围地形和荒地景观保持一致。综上,淤泥沙堆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堆场选址合理。(3)施工营地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为周边村屯居民,无新增临时占地。综上,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选址合理。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5.1.1.1植物保护措施(1)土地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在临时占地范围内,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所有临时占地必须利用退耕尚未恢复地表植被地带,减缓对土地的影响。(2)及时处理固体废物如生活垃圾、施工物料和施工垃圾等。(3)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规划,不得随意扩大作业面,不得滥采滥伐。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高噪声施工,减少对于周边动物的扰动:同时,做好车辆及各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减小噪声以减轻对周边活动的动物影响。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鸟类、兽类、鱼等野生动物。在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撤离,应及时清除碎石等影响植物生存和影响区域景观美学的施工杂物,恢复景观斑块的连通性,以利于植物生长。(4)施工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对于临时占用的施工场地恢复原状。5.1.1.2动物保护措施(1)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使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评价范围内的保护物种。(2)施工后及时清除场地,并运出现场。工程施工及施工后植被恢复期间,尽量保持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尤其要保持积水的坑、塘、沟及低洼湿地的原始状态,不应填平,以保护两栖类动物生存、繁殖的生境。5.1.1.3水保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组织计划所确定的顺序进行施工,减少物料堆放时间、地表裸露时间。在物料堆放场覆盖苫布。严格控制临时占地范围,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施工期避开雨季和大风天气;及时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临时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淤泥沙堆场周围设置填土草袋围埝临时防护。避免淤积泥沙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对海浪河水质的影响。5.1.1.4水生生物动物保护措施(1)加强科学管理,在确保施工质量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施工机械泄漏石油类物质以及建筑材料散落物等。(2)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不允许直接排放或抛弃,应设立临时厕所与垃圾箱,设专人定期清理,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3)不得随意丢弃淤泥沙和施工垃圾,要集中收集堆放。(4)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中标单位、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炸鱼、电鱼、用小眼网捕捞野生鱼类,造成鱼类资源的破坏。(5)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施工时间,以减小水中施工活动对鱼类的影响。(6)淤泥堆场的淤泥沙干化后外售。5.1.1.5淤积泥沙堆场生态恢复措施本项目淤积泥沙堆存在堆场内,3座淤积泥沙堆场位于海南乡的荒地内,项目结束后,经平整、削坡后,恢复植被,与周围地形和荒地景观保持一致。5.1.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燃油废气控制措施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应定期检修与保养,确保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执行定期检查维护制度:承包商所有燃油机械和车辆使用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必须配置消烟除尘设备,尾气达标排放;推行机械车辆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对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及时更新。(2)防尘措施a.施工场地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b.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c.施工便道利用村路。d.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e.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恢复植被,防止产生扬尘和水土流失。(3)恶臭防治措施本项目恶臭影响主要来自淤泥晾晒过程,淤泥清运至淤积泥沙堆场晾晒,采取自然晾晒,淤积泥沙堆场空间开阔,有利于恶臭污染物扩散,随着项目结束晒干后的泥沙外售,恶臭影响将会消失。因此,在合理规划范围内进行晾晒,淤泥晾晒恶臭影响可被接受。5.1.3施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该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多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来减轻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措施有: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求施工区域采用施工围挡。禁止夜间施工,控制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夜间作业。②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对空压机等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③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尽量降低噪声源强。④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超出2类噪声标准,一般可采取变动施工方法措施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时间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⑤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并采取利用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声措施。⑥运输车辆要限速行驶并且尽量避免鸣笛,减轻对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仅在红旗沟、拉南沟、石头沟和长沟清淤段面50m范围内存在居民,最近距离为20m,由于清淤过程使用设备较少,且工期较短,因此,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最周围居民影响可接受。综上,施工期噪声属于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自然消失。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5.1.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清淤工程产生的淤积泥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淤积泥沙淤积泥沙为一般固体废物,清淤的泥沙中粗粒料护砌到河道河岸冲刷严重区域进行回填整形,剩余的淤泥运送至淤积泥沙堆场内,自然晾干后,外售。(2)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为一般固体废物,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垃圾桶需经常喷洒消毒药水,防止蚊蝇等传染疾病。5.1.5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在施工期会产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工程对海浪河河道、防洪沟及灌溉渠道水质造成扰动,可能会对地表水产生一定影响,运行期不产生废水污染物。因此,只对施工期提出以下水环境环保措施。(1)淤积泥沙扰动影响范围控制措施为减轻因机械扰动造成局部水域淤积泥沙中污染物的扩散,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趋鱼措施,减少施工对鱼类的影响。设置拦污栅,最大限度控制施工对水质的影响。(2)施工期处理措施车辆、设备定期送往附近的专业公司维修、保养,不在施工场地进行。对施工车辆和设备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漏油等污染事故。(3)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可移动式环保厕所,定期清掏,外运堆肥。(4)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尽量保持场地平整,土石方堆放坡面应平整,以减少土石方等进入河道。雨天禁止疏挖淤泥沙沙。(5)施工期暴雨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间应关注气象,一旦预报有暴雨出现,施工单位应停止施工。(6)水生生态减缓措施海南乡清淤工程对生态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时对水中鱼类进行驱鱼措施,减少对鱼类的影响,严禁将垃圾丢弃水体,采取以上措施,基本不会对地表水产生较大影响,待清淤结束后,对水体扰动结束后,施工区域的水生生物会重新出现,评价范围内流域无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三场”分布,采取防治措施后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小。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的实施将减少对河道岸边土地的侵蚀,保证该河段正常行洪,建议建设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海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产权合同 翻译合同
- 五金产品采购合同
- 2025代理合同代缴社保文档模板
- 智能健身器材生产销售合同
- 房屋租赁合同附清单
- 软件开发买卖合同书
- 2025北京市房屋出租代理合同版样书
- 2025解除合同的相关问题有些
- 单位房屋装修合同
-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货服务方案
- 2024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客服制度
- 医美面部抗衰老注射项目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