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0年明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9分)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文先生胡炎文先生很斯文,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往往有一个标志性的物件——眼镜。文先生的眼镜很普通,但是戴在他脸上,就使人显得特别儒雅.不过,这并不是文先生最突出的特征,文先生最突出的是头发,长长的一绺,盘绕在光亮的脑门上。文先生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理一下,理得纹丝不乱.文先生原在一家企业做宣传工作。这一点,小街上的人都知道。这条小街上的人多半没什么文化,也没多少钱,文先生在这里就显得鹤立鸡群了。这样一个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与菜贩子挂上钩。然而世事弄人,文先生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成了失业者。于是,在某个清晨,这个斯文人静静地坐在小街一侧,面前摆着一个蔬菜摊,手里捧着一本书,开始了卖菜的生涯.老罗头照例早起,背着手在小街上晃悠。他往这个斯文人身上扫了一眼,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走近前去,上下打量一番,突然一声惊呼,差点把文先生吓得跳起来.“嘿!文先生,是你呀!”文先生苍白地笑笑:“大伯早!”“咋回事,这是?”老罗头指着他的蔬菜摊。文先生苦笑一下,说:“企业垮了,混口饭吃。”老罗头将信将疑。他怀疑有怀疑的道理.即便文先生失业了,总该有些积蓄吧,何至于沦为小菜贩?文先生告诉他,自己是真穷。他离婚的妻子得了重病,以前的积蓄都接济她了。而老罗头记得很清楚,当年,文先生的妻子是跟一个有钱人跑了。“那个人玩弄了她,然后弃之如草芥。”文先生说了句文绉绉的话。老罗头把八字眉挑起来,说:“这样的女人你还接济,你缺心眼呀!”文先生理了理头发,叹了口气,不说话。老罗头知道自己的话触到了文先生的痛处,忙岔开话题,问文先生在看什么书。文先生听到“书",兴致顿时高了,把书皮一亮:“《水浒传》!这里面个个都是英雄,扶弱济困,除暴安良。"老罗头哈哈笑起来。这个读书人,原来是个穷书生;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偏偏崇拜英雄,真是可笑!老罗头一路笑着往回走.他觉得,这个文先生在他眼里原是高高在上的人,一下子渺小得像一只蝼蚁.小街人听了老罗头的活体广播后,都以为是开玩笑。然后,他们在文先生身边围成一个圈,确认了“玩笑”的真实性。这样也好,文先生不用揽客了。他的蔬菜洗得干净,水灵新鲜,很是惹眼,不多时,便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一抢而空。这样过了几天,小街人不再像看猴似的看待这个落魄的读书人了。但是,麻烦又来了。“生意不错嘛!”二眼子说。二眼子人高马大,站在文先生面前,像座黑塔。文先生不认识他,问:“您买菜?”二眼子叉着腰,虎着脸,朝旁边的摊位使了个眼色:“去打听打听,啥叫规矩。”文先生这才发现,旁边的摊贩都在盯着他。盯着他的,还有老罗头。老罗头朝他招招手,文先生走过去.老罗头的嘴贴在他的耳廓上,一团湿热的气流钻进了他的耳孔。文先生明白了,这条小街背后有一只手,二眼子是来收保护费的。“朗朗乾坤,岂容他胡作非为!”文先生义愤填膺了。老罗头赶紧捂他的嘴:“连警察都拿他没办法,你逞什么英雄?算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文先生不答话,回到摊前.二眼子伸出手,文先生不理,捧起《水浒传》来读.二眼子急眼了:“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不知道马王爷长了三只眼!”说着,一脚踹了蔬菜摊。文先生的目光还在书上,有点处乱不惊的气概。待二眼子走出几步,文先生把书放下,拿起秤砣,一声怒吼,砸在二眼子后脑勺上。一时,四周鸦雀无声。文先生的眼镜掉在了地上,被他情急中踩断了一条腿。他蹲下身摸索了一阵,找到眼镜,把这副断了腿的眼镜架在鼻梁上。文先生的头发垂了下来,看上去有几分滑稽。喘了几口气,文先生拿出手机,拨了“120",又拨了“110"。警察来的时候,二眼子已经坐起来了,后脑勺鼓了个包,却没见血.二眼子想跑,被警察摁住了。文先生拿起《水浒传》,朝众人看了一眼,竟然露出一丝微笑。走上警车时,他理了理头发,那绺垂落的长发,顿时纹丝不乱地回到了脑门上.(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和结尾写文先生的眼镜和头发,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又使小说首尾呼应。B.小说在前文交代文先生在小街显得鹤立鸡群,为后文小街人围观文先生卖菜的情节埋下了伏笔。C。小说中的老罗头心胸狭隘,欺软怕硬,但他对人也有热心的一面,可以说,他是小街人的代表。D.小说善于为人物画像,比如通过对二眼子的语言、行为、神态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个恶霸形象。5。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文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赵,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蔥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蔥,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用
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北:向北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因不愿再出去打仗,故称病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2)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②,消愁斗几千?[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原无题,后人取"风雨"为题,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也指诗人的现实处境.
B。颔联上下句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风雨中黄叶凋零的冷寂,青楼上管弦鸣奏的喧闹。
C.本诗重视炼字,颔联"仍""自"在转折后突出表现了权贵在青楼肆意享乐的丑态。
D.本诗首尾借用郭震和马周典故,虽处逆境,但诗人相信自己终能如二人一般得到赏识.
11。诗歌尾联写道“消愁斗几千",从全诗看,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四、默写题12.默写填空。(14分)(1)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户庭无尘杂,________。(2)曹操的《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时光倏忽、人生苦短之意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着墨具体形象,表现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状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以两个质朴的动词呈现出居处杂植花木,素淡与绚丽掩映成趣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红楼梦》中,林黛玉告诉香菱: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上孤烟”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里“________,________"两句。五、语言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3分)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更容易被人接受。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有着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__________。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1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拟人、夸张 B.排比、引用、对比 C.比喻、引用、对比 D.对偶、双关、引用14.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展现在你眼前的有着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1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话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5个字。(5分)(二)基础知识(15分)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现代诗歌的形式_①_是美的,是_②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③_诗歌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诗歌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诗歌”;在诗歌形式美的理论中,_④_应该有所谓“诗歌的音乐”。_⑤_音乐和诗歌不是一回事,_⑥_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诗歌都是靠节奏来表现的。①②③④⑤⑥A因为所以因此还/然而B之所以因为所以更即使/C即使也但也虽然可是D之所以因为故而也尽管但是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介于名山城市间,浮于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①形状是一个长岛②它四面环水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④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⑤橘子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⑥绵延数十里A。③②④①⑤⑥ B.②③⑥①④⑤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18。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要和他喝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B.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您的团队。"C。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只是畅所欲言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D.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家里挂这幅画,你的新居就能蓬荜生辉。”19。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指点江山(评论) 浪遏飞舟(阻止)B。百舸争流(大船)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C.峥嵘岁月(平凡,平常)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怅寥廓(宇宙的广阔)2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六、写作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中州有一只蜗牛,计划干一番事业。想向东去攀越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3000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需要3000多年的时间。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在旦暮之间,于是它不胜悲哀,最终枯死在蓬蒿杆上。树林中的小动物知道了,聚集在一起议论这件事。蚂蚁说:“呵呵,自不量力的小蜗牛,自作自受。”蜜蜂说:“脚踏实地最重要,不能好高骛远.”云雀悠然神往:“到泰山去,不错的注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梦想真是个好东西。”狐狸想:“这只小蜗牛,如果不自怨自艾,果真向东爬去,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1.A;2。C;3。B解析:1。B.“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错,原文第二段第二句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而且强加因果。C。“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错,原文第四段中认为这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D。“都是”的说法绝对化,由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话中“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可知结论错误.2。A。“从心所欲的自由”说法不全面,原文第五段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B。“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错,原文第五段提及的是“亲密的感觉”.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3。B。依据原文第七段第一句话“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可知选项B前半句错误,另外第五段信息也可佐证。2。答案:1。C2。通过描写周遭之静,写出了人们见到文先生用秤砣砸二眼子时惊呆的情态,烘托了文先生英勇的形象特点.3.①斯文儒雅。他言谈、举止斯文儒雅.②重情重义。他接济当初弃自己而去的妻子。③不畏强暴。他面对来收保护费的二眼子,毫不畏惧,甚至拿秤砣砸二眼子.解析:1.老罗头“欺软”错误,“欺软”一说于文无据,从老罗头对待文先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心胸的狭隘以及对人热心的一面;从对二眼子的态度来看,他怕硬,但是他没有“欺软”。故选C项。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概括该句的内容,即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再分析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一时,四周鸦雀无声”,“鸦雀无声”突出环境之静,结合上文来看,二眼子踹了文先生的蔬菜摊,而文先生“待二眼子走出几步……一声怒吼,砸在二眼子后脑勺上”,由此可知,四周的鸦雀无声意味着人们被文先生的举动给惊住了,而人们的震惊恰恰是对文先生的烘托,突出文先生的英勇形象。3。解答这类题,可先总说特点,再举例说明;也可以举出例子,再概括特点.本题中,首先看文先生的外貌,第一段说“文先生的眼镜很普通,但是戴在他脸上,就使人显得特别儒雅……文先生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理一下,理得纹丝不乱”,这些表现出文先生的斯文儒雅;然后看文先生对待前妻的态度,“他离婚的妻子得了重病,以前的积蓄都接济她了。而老罗头记得很清楚,当年,文先生的妻子是跟一个有钱人跑了",这说明文先生有情有义;最后看文先生对待二眼子的态度,“朗朗乾坤,岂容他胡作非为!"“二眼子伸出手,文先生不理"“文先生把书放下,拿起秤砣,一声怒吼,砸在二眼子后脑勺上”,这些内容都表现出文先生不畏强暴的特点。3。答案:1.C;2。B;3。(1)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又强迫李牧出来,让他领兵.(2)赵王让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
解析:1.败逃。
2.不是不愿,只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
3.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赵王只好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4.答案:1.D;2。①怀才不遇的不平:首句中“宝剑篇"的典故,借古剑尘埋托寓自己怀才不遇之的不平.②羁旅漂泊的怅然:首联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以及颔联的出句“黄叶仍风雨”,突出了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③人生穷年的落寞:“欲穷年”写出了凄凉羁泊生涯的穷愁潦倒及落寞。④对邪佞当权的愤恨: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不只是流露出诗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更是对时下邪佞当权的愤恨。⑤友人凋零的孤寂: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交代了“新知"遭受非难,“旧好"关系疏远,一“遭”一“隔”,更是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
解析:“但诗人相信自己终能如二人一般得到赏识”与主旨不合.5。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羁鸟恋旧林;虚室有余闲;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5.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解析:6.答案:1。C;2.①原文运用了比喻修辞,描绘出一幅早春细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②原文语言简约含蓄,淡雅自然.3.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似春雨,润物无声,更容易被人接受"“有着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运用了比喻,“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了引用,“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运用了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双关等手法在原文中没有使用。2。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原文中“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西湖美景;原文中“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与“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相配合,使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淡雅自然的特色。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补写的句子要突出与前者“统统呈现”“一览无余"不同的特点,即“简约省略,接近于无”。故此处可填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之类的句子。7。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应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之间关系的确定来判断应使用哪个词语。①②两处,从前后两句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应该是因果关系,并且是前果后因,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④处,通过分析前后句的关系会发现,分号前后语句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项.8.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介绍了橘子洲的相关情况.备组合的六句话中,有主语的句子是⑤和②,据此可以排除③开头的A。这六句话包括三层意思,③⑤介绍橘子洲的形成,①②⑥介绍橘子洲的形状,④为小结。据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在③⑤中,“也是……”句应在“是……"句之后,即③应在⑤后。在①②⑥中,②有主语“它”,应在①⑥之前,据此可以排除ABD。9.答案:D解析:“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此处用于说别人不得体。10.答案:C解析:“峥嵘”应释为“不平凡,不平常”.11。答案:B解析:B项,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应该关注文题中“展开联想”4个字。联想什么?当然是与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相对接。其次要注意到题中“自定角度",这暗示本题有多种入题角度,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实,小动物的对话揭示了写作的多元视角。最后必须扣住文题材料,从材料中选择立意角度,而不能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材料的主角是蜗牛,谈及的主要是蜗牛与梦想、梦想与现实、梦想与行动等的关系。
其实文题中蚂蚁、蜜蜂、云雀等的话,为确定作文的立意给出了思路.因此可以确定如下立意: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怎样面对困难等.
写作角度①:批评蜗牛说梦想
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国建筑合同范本
- 健身车外贸合同范本
- 代建租赁合同范本
- 冻库验收合同范本
- ipad制作合同范本
- 长宁区制作家具施工方案
- 使用保姆合同范本
- ppp 外贸合同范本
- 公寓租给酒店合同范本
- 仿古街建设合同范本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3 分草莓 北师大版(共14张PPT)
- 202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公共关系文书(《公共关系学》课件)
- 2023届高考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 高架桥梁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10级空乘《形体训练3》课程标准(共14页)
-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练习习题(直接打印)
- 范德堡测试方法与变温霍尔效应
- 皮带输送机检修及维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