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第1页
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第2页
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第3页
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第4页
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2016年黑龙江散文的创作所取得的成就已有目共睹。张抗抗的散文集《张抗抗经典散文》、潘永翔的《旧时光里的花瓣》、韩秀媛的《心中有座百草园》、高艳的《黑龙江上》、张玉秋的《南风晚拂》、高淑霞的《醉月》荣获中国散文成就的最高奖项——冰心散文奖,黑龙江省冰雪画家于志学的散文《三舅、四婶和小山东》还获得作为业内散文水准标尺的中国散文年会奖一等奖。阿成的《雨中的我和乞丐》、于志学的《三舅、四婶和小山东》、迟子建的《谁说春色不忧伤》荣登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在笔者写这篇文情报告时,案头还堆放着厚厚的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以及这一年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单篇散文,其中包括:迟子建的五卷本散文系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光明于低头的一瞬》《云烟过客》《锁在深处的蜜》《我的世界下雪了》;张抗抗的《北方》《有女如云》;阿成的《放松》;姜淑梅的《俺男人》;王鸿达的《恍惚》;赵国春的《赵国春散文新作》;庞威的《生命中的那些美丽》;张爱玲的《来自伊春的雪》;等等。另外还有以黑龙江中青年作家为主力军的“野草莓丛书”第三辑,其中包括王若楠的散文集《自言自语》和吕天林散文集《肆意妖娆》;黑龙江老作家丛书“晚华文萃”10卷本,其中散文集4卷——王忠瑜的《新世纪文集》、屈兴岐的《歌·号子·酒》、鲁秀珍的《假如北方没有雪》、门瑞瑜的《桑榆暮景集》……这些散文的作者既有全国著名作家,又有来自黑龙江省各地市的普通作者,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个性,借助自由洒脱、心到笔随、短小精悍的散文文体表达独特的精神追求,其文风或轻灵飘逸或朴实温厚,或平和冲淡或泼辣浑雄,或温情唯美或忧伤清寂……他们以“形散而神聚”之功力呈现“小视野大气象”之华章,这些作品似沐浴着春风的花朵率性生长,它们姿态万千、生机缭绕,如姹紫嫣红盛放文坛。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境界则成高格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萦绕作家心头的哲学思考,更是散文文体热衷的主题,以景寓情,体悟生命的意义是散文作家自觉的追求,无论是山川河流的宏大景致,还是鸟语花香的小巧景观,都是生命的有机体,人物情感的参与方使景色有了动人心魄的生命力,因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综观2016年黑龙江散文,借景抒怀的作品不在少数,总体感觉异域风采不如本地写生,这固然因为黑土地、大森林、冰天雪地等粗犷的自然景观所呈现的原始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美,另外也因为作家吾土吾民的身份感,以及身处现场的参与感,使他们对东北皑皑白雪、滔滔江河、森林树木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翻腾涌动的情愫,落到笔下则变成了充满生命张力与灵性的文字。唯一往情深才真实感人,这些蕴含着作者浓烈情绪和深厚情感的景色描写已经达到可以评赏的“境界”,非一般借游山玩水写小情小调的作品可比。如王国维批评所示:“境界”不仅仅是评赏诗词的基准,散文作家也在努力“造境”“写境”,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无论是“优美”还是“宏壮”,皆非单指景物而言,亦兼内心感情,然非“意境”二字所能指代,“唯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具备的六识之功能而感知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受,才能被称为境界”,“故能写真景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不以大小分优劣。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2016年的散文作品通过融情入境的笔法,通过审美意向的营造来提升作品境界。作者笔下的春风、白雪、树木、花朵、太阳、月光、马儿、狗儿等均是作者的情怀写意,自然景观都化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建构起一个个丰富而充满诗意的意象世界,表似写景,实则抒情,“客观景物成为主客观相融合之景,有情之景,显得情深意浓,达到了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的融合”,构成悠然惬意的境界,传递着暖心的温情。散文是一种语言驰骋空间最大也最自由的文体,表达的明快和直接奠定了散文繁荣的基础。2016年黑龙江的许多散文作家将自己多年的散文作品精选后结集出版,形成了一个作品集出版的小高峰,也为研究者厘清散文创作基本风貌、发展脉络,演进特点提供了参照。当然也有一些散文新作刮来一股清新之风。迟子建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但是迟子建也热爱散文,她说自己“常常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2016年9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迟子建亲自选编、审定的五卷本散文系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光明于低头的一瞬》《云烟过客》《锁在深处的蜜》《我的世界下雪了》。她以北方黑土地里扎扎实实长出来的既有质感而又有灵气的语言讲述北国民俗风情、追忆童年往事、赞美自然山川河流、怀念消逝的生命、为身边的人物塑像、畅谈个人的创作感悟……褪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文学大奖获得者这些光环,这个北方女作家将其原生心性通过散文和随笔传达给读者。作者的散文中不乏对经历的轻描淡写,行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感叹与哀伤,“伤怀之美”奠定了作品的美学基调,引领读者进入一片广袤洁白却又凛冽冷艳的雪原,得到与失去的细腻感怀犹如雪花缓缓飘落,淡淡的惆怅在一片平和中重归宁静,化作一种温暖悄然滋生……也许正如舒婷所言,“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迟子建以细腻饱满、温暖深情的笔触,描绘北方白山黑水间令人痴迷的乡土味道,聚焦于普通人朴实宁静又充满温情的生活,以悲悯意识探索生命价值与意义,因此她的作品在诗意中多了几分庄重,宿命中多了几分坚持。作者的文学思维和对人生的思考与日常琐碎紧密相连,她希望自己“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精神清冽,内心温暖”大概是对作者特质的最好描述吧。真挚情感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迟子建的散文就是洗涤尘世的清风流水。张抗抗的《北方》是一部按照叙述时间顺序收录篇目的散文集,展现了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想,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味岁月的悠长。作品中不仅写北方的美景、美食、动植物,也写作者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丰富多彩又生动有趣、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城市、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作品语言清新明丽,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作品风格轻松洒脱,用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情真意切的记忆。二乡愁情浓:不可复制的民俗每一位作家心里都有一幅活色生香的故乡图景,图景中不仅蕴含着那一方水土的养育之恩,更有历史风俗、人情世故、文化传统的浸染,这些构成了作家文化心理的积淀层,乡情眷恋成为他们独特的气质。尽管文化复合趋同成为文化演替主流,活态的民俗文化脆弱不堪,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不断发生嬗变甚至消亡,但是作家没有选择遗忘,而是将其化作心中牢固的根,用心血将其滋养。这也成为散文作家笔下最为动情的篇章,乡愁情浓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一。“民俗是一种具有地方性、传承性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民间的精神生活,从而构成特定的地域民族的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精神历史。在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乡土小说作家虽然离开乡土居住和生活在标示现代文明中心的大都市,然而他们所经历的乡土生活和这种生活给他们所带来的情感和记忆并不会因为来到了城市而消失,乡风民俗已经深深地在他们的心中扎了根,当他们目击了现代工业的发展给城市文明带来的负面消极因素之后,更加重了对乡土的情感怀恋,对记忆中精神家园的向往。”民俗的不可复制性及其嬗变性使得作家笔下的“黑土地风情画”充满了魅力,无论是选材还是人文景观的展示,以及作品中浓厚地域特色的象征和比喻,均切入了东北的文化“原型”,描绘出黑土地文化的民俗美,倾诉着对乡土的眷恋和文化重构的愿望,表达出对故乡人命运的关注。有的散文作品在地域文化传统上沿袭了东北作家群对东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选取贴近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题材,对世俗、对乡村有着自己的体察与感悟。作者选取描写底层“小人物”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大都以“我”的眼光为叙述视角,不断地描写一些濒临消失的人情风俗,有意保持一种古朴。有的散文极具东北特质,尽显黑土地文化所赋予的豪爽与真诚。通过对故乡生活的体验,对事物审美的转变和升华,小心而完美地让那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黑龙江地域风情展现在读者眼前。有的作品集中笔墨绘制东北黑土地文化的风俗画,寄托对故乡昔日生活的深切怀恋,以深挚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熟悉的独特的东北乡风民情:暮色中缥缈的炊烟升起,一锅热腾腾的黏豆包上桌;阳光在森林中投下斑驳的树影,伐木工人唱起高亢的号子;春天的山里长满了蘑菇和浆果,采山的人们挎筐走进林子;一场露天电影,人们仨一群,俩一伙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广场;秋天孩子们在野地烧毛豆,压板子打麻雀;女人们浆洗被褥,捶乌拉草;杀年猪、贴年画、扭秧歌、跳大神、贴福字汇成了浓得化不开的年味……这一切寄寓了作家浓厚的恋土情结,给读者以陌生感和新奇感,“在这些琐碎平常的世俗生活中,体现了作家崇尚自然、崇尚民间、崇尚和谐的审美追求,蕴藉着厚重的生命价值”。赵国春这位“北大荒黑土地上的土著”作者,多年以来他怀着对这片厚土的热爱之情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10本散文集,他以平实的叙述笔法和真挚的情感描绘北大荒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曾荣获丁玲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2016年他又出版了《赵国春散文新作》,文风依旧朴实自然,以生活化的语言娓娓讲述生活的点点滴滴——十八岁轻叩文学创作之门经历,心心念念北大荒的情怀,激情澎湃的《北大荒人的歌》情结,对“无法弥补的过失”的遗憾,对父母早逝的痛楚,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如身边朋友般的作者形象,其坚韧、乐观、豁达的性格影响着读者的心境。他又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丁聪、马季、梁晓声、丁玲、郭小川、濮存昕等著名人物在北大荒的生活轶事,以乡情乡音为题讲述北大荒的变迁,真情实感使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有了温度。所以平实真挚是一种力量。在网络上搜寻其他作家对王鸿达的评价,大多会说他“憨厚质朴、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讷”,但他的文章却是细腻绵长的,遣词用句平易近人,让人心生好奇,到底是“文如其人”,还是“文异于人”?尽管王鸿达长于小说创作,但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都写了不少,《恍惚》就是他的一本散文集。全书共收录77篇散文和一篇后记,除了几篇游记和少数讲述他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经历的散文外,几乎整本书的重点都放在了写黑龙江这片深沉又不失人情味的土地上。他写黑龙江的山水和森林,写家乡的阳光和风雪,但他写得最多的是家乡的人,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甚至是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热情助人的林间工队、善于捕猎的“没鼻子”猎手、渴望回到城里的乡村代课教师……他写的都是平凡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生活大多庸常琐碎。王鸿达的作品,语言平实,用词朴实简单,东北地方特色浓重,以平静的语调自然而然地讲述平凡的人生,但那平和从容之下,是作者澎湃的内心。他会因为家乡的发展而欣喜,会因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而愤怒,会因为见到久违的亲朋、久违的景色而雀跃得像个孩子,也会因为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而流泪喟叹。他在数篇文章中都感慨过,他的家乡明明是最有灵性的地方,明明最该出人才,却总是留不住人。他就像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那些长辈,心心念念的都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面对着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一边感慨赞叹一边努力跟上这进步着的社会,却总会在夜深人静时流露出一些不适。有人曾经评价,王鸿达的作品是平和冲淡风格的。我们也许没有机会接触王鸿达其人,但其品性从他的文字中或许可以窥探一二。“风格即是个人”,其作品风格形成的根源或许就在于,他本就是个性情温和、淡泊安稳的人吧。三人物刻画:红尘中绽放的生命人物刻画并非散文的特长,但是由于许多散文作家本身又是小说家,所以他们将刻画人物手法用来为身边人塑像,使红尘中绽放的生命充满了真实的魅力,也让散文更加出彩。有的散文关注现实,取材多是小人物的辛酸,表现的是市井小民的命运和生存,作者清醒地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经历了更多的艰难困苦,更多的世态炎凉,所以更加懂得生活的真滋味,这种关注提升了作品的亲切感。(一)传奇奶奶笔下的传奇故事:《俺男人》能称得上“传奇”的人或事迹总是能吊人胃口、博人眼球,1937年出生的“传奇奶奶”姜淑梅就是如此。她60岁学习写作,76岁出版处女作,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俺男人》得到马瑞芳、纪连海、金山、冯克力的联袂推荐,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读者》、《新周刊》都对姜淑梅及此书做过专题报道。所以,给姜淑梅冠名“传奇奶奶”是如此的合理而又贴切。她的第四本大作《俺男人》也像她一样留有岁月的陈香,值得品读。本书把作者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且以新老照片为线索进行展开,用简洁朴实的文字叙述、复活了她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时代变迁,都被她用大白话写成了普通人的生活,但于我们而言,这些看似普通人的生活何尝不是个人或家族的传奇呢?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著作也差不多就是文字清浅简练的著作。”笔者认为,姜淑梅奶奶就做到了这一点。她的散文就是原生态的民间叙事。她的散文平实,却又让人感觉到和蔼亲切,她从不故意雕饰文字,也不板着面孔摆架子,语言虽直白,但能一语中的,干净利落,有时候读着、读着,竟能被感动到鼻子一酸。所以,有时候朴实的东西最感人。《俺男人》这部散文集的主体按故事发生的地域可分为山东传奇和东北传奇。山东传奇中故事的发生地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这里也是姜淑梅的出生地。东北传奇中故事的发生地在黑龙江、沈阳、辽宁及内蒙古隶属于东北区域的部分,形象地说她的书是写“山东棒子”和“臭糜子”的故事,“山东棒子”和“臭糜子”是一对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词——“臭糜子”是移民东北的山东人对当地东北人的称呼,因为东北人把“黄米”叫作“糜子”,而且爱用糜子面发酵后包的豆包做主食,所以山东人用这种酸臭发酵味道指代东北人,谑称其为“臭糜子”。东北人的“回敬”是称山东人为“山东棒子”,因为山东人将玉米叫作“棒子”,山东人又爱喝“棒子面粥”、吃“棒子面窝窝头”,而在东北人看来糜子是细粮,玉米是粗粮,所以棒子在东北人看来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所以在东北“山东棒子”不仅仅有了歧视的含义,而且包含着对抢占自己生活资源的外来人的不满情绪。但是在姜淑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山东和东北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种混合文化已经成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底色。(二)将平凡与雅致拿捏到极致:阿成《放松》作家阿成是一位既有平民意识又有人文情怀的作家,他有过这样一段自述:“出生于黑龙江的张广才岭,生长、生活在有‘教堂之国’之称的哈尔滨市。因为体格好,才念上市郊的交通职业学校。这座学校基本是半工半读。半读讲求实用,学汽车、无线电车驾驶、修理;半工是到公共电车、汽车上当售票员。学生不给工资,白干。这期间的前前后后,做过酱油、醋,编筐、装卸工、售货员、夜大的教员等有趣的工作。也卖过一阵‘自己钓的鱼’。”经历是一笔不可复制粘贴的精神财富,它作为基调和底色参与作家的审美心理建构过程,由此奠定了阿成散文作品独一无二的品格,他擅长从日常小事着眼,用精练而又雅致的语言挖掘人生的真谛,可谓将平凡与雅致拿捏到了极致。《放松》是阿成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共计3辑46个短篇,这里有他对往事及情感的回忆,有对北疆城市人文风情的速写,也有走出国门后对异域文化的认知及比较。经历的滋养伴随着行走的从容,他将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热爱亲切而自然地铺展开,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放松”二字显然是针对“紧张”而言的,如阿成自己所言:“世界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失败,均来自紧张和过度的疲劳。而放松,则是通往成功彼岸的一夜悠然的小舟。”这是阿成的生活感悟以及对待生命态度,其中暗含的悲悯情怀像心理暗示一样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雨夜中的我和乞丐》有着电影画面般的质感,阿成的文字语言像电影镜头摇过雨夜中的西式旧楼,略过雨中行色匆匆的人,定格在门洞中“像落魄摇滚歌手”的乞丐身上,他“憔悴的脸”“漏神的眼”呼应着身着玄色风衣、头戴烟色礼帽有如外国侦探的“我”,“一道闪电将我和那个乞丐变成了两尊雕像”,闪过头脑的还有关乎纯粹生活的种种思绪,以及被生活裹挟的并非情愿的道路……阿成用精短而富有理趣的语言将生活的底蕴与人物灵魂勾勒出来,耐人寻味,再次印证了其作品平凡与雅致的风格。阿成散文笔道简练而老辣,既有古诗词优美的写意,又有朴实的对话和即时感想的真情流露,让人感觉这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既高雅的让人钦佩,也朴拙的让人亲切。“把他对生活的熟悉和理解表述的极为准确和到位,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那片鲜活活、毛茸茸、似乎触手的生活。”(三)从女性视角透视生活:张抗抗的《有女如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是《诗经》中男子表达忠贞不渝爱情观念的诗句,张抗抗选取“有女如云”一句作为散文集的书名,意在强调女性视角、女性世界的本我、女性生活镜像、女性心灵感悟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有女如云》是“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书系之一,正如文学评论人、“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书系主编闫纯德教授所言,这部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系是“女人的文学,属于女作家心灵筑就的作品”。她们不是宣示性别对抗,也不是对男性文化的解构,它只不过是以性别标识表达对两性共有的世界的看法。《有女如云》以“女忆”、“女行”、“女书”、“女声”、“女友”和“女思”六部分精心建构了68篇散文佳作,从女性视角以及女性直观感受对生活做散点透视,这里有女性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对“和悦静穆”的女性的由衷赞赏,也有以“思想悦己”的意愿表达,当然还有关于女性心灵化叙事创作的解读,以及对“女性观”的重申。作者以抒情化主观情感介入作品,表达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深切认知,强调女性的心灵感悟和思想意愿,探求女性生存最佳状态。冰心曾在《关于女人》中这样表述,“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笔者深以为然。四大家经典与个性书写获奖并非好作品的唯一评判标准,但获奖确实是作品引起文艺评论者关注的要素,而且获奖促使作品受众激增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综观2016年散文获奖作品,似乎可从“大家经典”与“个性写作”这两点进行阐述。(一)大家经典“大家经典”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荣耀标签,只是表明作者及其作品在业界受到了普遍肯定,笔者以此为“小标题”其实源自山东文艺出版社散文丛书的策划理念,而刚好“大家经典系列”中的《张抗抗经典散文》又获得了2016年冰心散文奖。巡检张抗抗的创作之路,翻阅张抗抗已发表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其小说创作与散文写作几乎同时进行,二者篇幅总量也几乎相等,其影响力也是旗鼓相当。作者自述:“我们并不总是生活在小说的情境里,也不可能生活在电视连续剧里,更不可能生活在电影里。日子很平常,大多数时候,没有情节。让生活的步子停一停,让紧张的节奏慢一慢。我们需要悠然看一看四周,需要安静想一想自己。那样的心境下,就有了散文和随笔。”《张抗抗经典散文》收录作者50篇精选作品,以“行走”“阅读”“感悟”“追思”为题将其分为四辑,并附有7帧照片、1幅手迹、1份创作年表。在第一辑“行走”中,“却把他乡作故乡”的张抗抗对漂泊、乡愁有着深切而独特的感受,那是随性而动,因情而生的“精神的家园”,“随遇而安,落地生根;即来则安,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牧民,一群永无归宿的浪漫移民”,因而一个可以安放感情的地方就是“故乡”。所以,她边走边播撒“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于是她的游记便是开放在原野上绚丽的寄托情感的花儿。第二辑“阅读”是最能体现张抗抗“学者”风范的部分,然而因为本身就从事写作,她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比起学者来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她品读名著、为同道作家作序、点教青年习作、在哈佛大学中美作家论坛上讲演、关注知青历史研究……她集中思考人踪史迹与文化密码的相关问题,用“今天”拷问“昨天”以期“明天”,对文学与社会互动、乌托邦臆想、人性化的历史书写等问题都有深入的思考与解读。第三辑“感悟”,她借牡丹孤傲清高的品性,昭示欣赏失落、享受意外的审美理念,启示从容、机智和达观地应对生活的心态;她借生日为自己招魂,感恩那些支撑生命的挚爱,述说对关怀的感悟;她将贫穷与时间的压力揉在一碗稀粥中,折射世情沧桑;她用理性的反思抚慰“无法抚慰的岁月”;当面临地震、SARS等生命拷问时,她呼唤公民意识、社会公德……从个人情感到世道人心,作者的感悟汇聚成一缕缕忧思。第四辑“追思”,以深情的笔法怀念追忆那些在生活中留下深深浅浅足迹的人,向他们在作者生命中的引领和帮助致谢。《张抗抗散文经典》以优美的文体与语言向年轻人传递出深切的社会关怀、人文关怀和人类关怀。如作者所言:“我依然向往着散文所深含的真知灼见。为着这苦痛而迷茫的人生。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笔下,散文才会散滋和弥漫着思想的魅力。还会继续写散文。是日后还能拆下重盖新屋的那种。慰藉我,也慰藉你。”(二)个性书写2016年获奖的单篇作品从某种角度代表着这些作家近期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对他们散文创作的肯定。从“创作个性”角度而言,这些作品又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外化,体现了作家独特的精神追求,他们以各自的生命体验、各自的见识与眼界、各自的视角与才情,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思考。其文风或“刚性书写”或“柔情写意”;或凝重深沉或泼辣浑雄;或平和冲淡或华丽诡奇;或朴实温厚或忧伤清寂、或温情唯美……构成极具个性化的美学风格。不久前电台广播曾流行一种以“时光”为主题的歌——《当你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很多人被打动,听后潸然泪下,歌曲中有难免的哀伤,但是潘永翔的《旧时光里的花瓣》也是写旧时光,他的旧时光却让人心生暖意,在他的笔下“旧时光”是跟在“回忆”老人身后的孩子,在这个孩子身上总能找到许许多多的感动和温暖,让人有了继续向前的决心和面对一切的勇气。他用安静、淡雅、宁静的文字寻找亲情的轮廓,述说曾经的美好,世道人心和人间情怀就在这不经意的“家常”叙事中弥漫开来,成为朴素而具感染力的情怀,温暖人间。不同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的荒凉,韩秀媛的“百草园”洒满阳光,那里花儿芬芳、蔬果飘香。父亲、母亲说笑的声音,走动的影子,以及刨食的公鸡、打盹的狗……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情韵各色的景致,生活的画面立体而生动。在这里一个少年的田园梦,读书的梦,写作的梦悄然滋长,“就在那个院子里,我坐在门口的雨搭下,听着花草拔节的声音,屋檐滴水的声音。读着母亲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一颗小小的心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飘到很远的地方”。散文《心中有座百草园》应该属于小我叙事范畴,记录了作者人生的起步和成长以及对写作的热爱。韩秀媛说:“写作是内心神圣的表达,是作家心灵的自我救赎,是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入观察与书写。由此,我惶恐地写作,虔诚地表达,如同蜗牛,在文学之路上缓慢爬行,一字一步,字斟句酌地向着我的梦想前进。”高艳的《黑龙江上》写的是对一条江的初次看望与流连,但这并不是一篇游记,而是一篇深沉内敛具有家国情怀的精神抒写。滔滔黑龙江水在日落辉映的逆光中不动声色,游走如龙,江水所背负的隐痛与创伤却在作者的心中泛起层层波澜。作者以充满张力的语言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向读者讲述这条中俄界河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黑龙江将军奕山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这对历史人物精神的比照,让人明辨并认定历史节点的真实,揭示国家意识决定国家命运的至关重要性。于是河流成为一种隐喻,背负着国家的屈辱与民族的悲苦,河流也成为时间的代言,引发思考、唤醒觉悟。正如孙牧青所评价的,高艳的“语言的选择,叙述视角与叙述节奏,精神指向,以及对整个文章氛围的把握等,均十分到位。尤其是她的语言有吞纳万里山河之气势,飞逸浩荡大漠孤烟之悲壮。气息饱满流畅,长吟短调,相谐成韵,内在的旋律,一以贯之,不枯亦不僵,不偏亦不绕,不滞亦不腻,明艳敞亮,逶迤挺拔,把语言修炼到如此高度的写家,实不多见”。如果说高艳的散文是“刚性书写”的话,那么高淑霞的散文就是在“柔美写意”。《醉月》以阴柔之美的月亮意象比喻人间亲情,在温情的回忆中叙写成长,强化母爱的柔情与奉献,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并以诗性与温情提升了这篇散文的意境与格调,不仅作者陶醉其中而且也让读者产生共鸣与其一起陶醉。高淑霞的作品长于以灵动的思维和细腻的笔致抒发情感,她善于从女性视角观察问题,作品呈现最为典型的女性写作风格。正如赵宪臣所评价的:高淑霞通过《醉月》完成了一次个人的情感释放,流溢的柔情、丰沛的联想、清新的语言、细密的编织、有层次的推进,组成了她散文的精品路数。读张玉秋的《南风晚拂》,让人真正体会到了散文“散”的精髓,她截取的生活场景片段以及人物对话的只言片语,并没有经过精心的结构性安排,亦不突出其故事性,却以作者的情绪流贯穿始终,意境突出,“真情”尽显,也许这就是散文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吧,所以散文的“散”是一种自由和洒脱,是一种心到笔随的写法。《南风晚拂》呈忧伤清寂的风格,以轻灵飘逸而不乏真实的语言细嚼江南的孤独,“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空旷与寂寥,是在一程又一程山山水水面前,那种既真实又空幻两者不能相容的感觉,也是一种欣喜后的落寞”。而后作者感叹留恋的不是南风晚拂的秀美景色,而是这座城有让人想念的人,如那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五雪松的气质与野草莓的芬芳黑龙江省作协在2016年做了两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是为黑龙江老作家策划出版了“晚华文萃”十卷本丛书;二是为黑龙江中青年作家策划出版“野草莓丛书”第三辑。作协主席迟子建将黑龙江老作家比喻为北方苍穹下披着银色月光的雪松,他们庄严大气,沉凝雄厚,在天地间书写历史、现实和未来;而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则像北方森林原野上的多年生草本野草莓一样,充满生命力地茁壮生长,其成果兼具观赏性与价值。雪松的气质与野草莓的芬芳构成白山黑水间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极具文学传承精神。“晚华文萃”是一套题材、体裁各异的丛书,由老作家自编自选,其中散文集四卷本,分别是王忠瑜的《新世纪文集》、屈兴岐的《歌·号子·酒》、鲁秀珍的《假如北方没有雪》、门瑞瑜的《桑榆暮景集》。他们是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们的文字字字如珍珠串起岁月的精华,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精神感召,可以品读民族情怀,在商业化的文学时代,他们具有独特的气质。鲁秀珍是位“为他人作嫁衣还搭上布料”的编辑,她在《北方文学》工作了一辈子,经她辅佐的众多作家已经成为专业作家行列的中坚力量,甚至领衔当今文坛,这本散文集中许多篇章都是关于她编辑生涯的回顾,从中可以窥见许多作家成名作或代表作的创作经历,她对事业的执着,对作者的关爱让人感佩不已。这本集子里的每一篇散文她都进行了认真修订,从标注的最后定稿日期上可以判定这是她人生最后阶段认真做的一件事,这个认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编辑习惯”使然,这是她对人生的态度。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犹如那篇极具悲壮气质的《假如北方没有雪》,让人在这个无雪的夏天深深怀念如雪的鲁老师。跟随屈兴岐文字走进“处女林”、走进“大楞场”、走进“小屯”,看见旗丁站丁、“响儿窑”……原始的风景就这样扑面而来,耳畔响起“森林号子”,远处飘来“高粱烧”的醇香;蒸黏豆包、捶乌拉草、浆洗被褥、野地烧毛豆、压板子打麻雀、跳大神、杀年猪……它们像老电影最具烟火气的场景;“老板儿”“劳金”“工夫”“胡子”“老把式”“跑腿子”时而登场,构成一幅旧时东北寻常岁月的生活图景;“马架子”“光腚房”“拉合辫”“地窨子”……有些词儿现在还真得加个注解,没有人生的经历和岁月的积淀是写不出来的。王忠瑜被喻为“英雄的歌者”,他是“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脊梁写传”的作家,《鹰击长空》《赵尚志》《李兆麟传——烽火辽东》《中国的夏伯阳》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016年出版的“晚华文萃”系列中的《新世纪文集》能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他的精神追求、人生品格、创作理念。这里有他的多部作品的创作后记,借此可以了解他的创作人生,还有多篇他为别人作品作的序,既体现着他人对王忠瑜的敬意,也体现着王忠瑜对同道的关爱,而他对一些作品的品读,反映了他的真知灼见,所思所想。附辑中收录了媒体采访、同道点评、学者研究等相关文章,使人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了解王忠瑜的创作风格。门瑞瑜,黑龙江散文创作委员会会长,他以语言精练、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美文见长,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共百余万字,曾获冰心散文奖。“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他2016年出版的这部散文集以《桑榆暮景集》为题,其中写的大多是追忆怀念的文章,这大概是人到暮年的一个常态吧,与自己情谊深厚的人,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自己敬仰的人……都是常常萦绕于心、最难忘怀的人,还是迟子建那句话说得最好:“那北方的夕阳,无论在森林、原野还是江河之上,西沉时分,总是高昂着头,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山水之间。让山披上彩衣,让河扎上金腰带,让树成为燃烧的蜡烛,让江河中往来的船只,成为水上的华丽宫殿。”由黑龙江省作协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