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_第1页
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_第2页
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_第3页
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_第4页
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红色文化的战略高度作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决策,先后颁布实施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培育,红色旅游已成为中国特色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推动地区发展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的重要增长点。新县红色文化旅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新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新县地处河南省南端,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六县结合部,东与商城县接壤,南、西面分别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大悟县及本省罗山县毗邻,北与光山县接连,京九铁路、312国道和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六大水系,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鲜明的地域特征、奇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新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油茶发展100个重点县”“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2012年,新县又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2012中国最佳休闲小城”称号,为新县的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底蕴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新县红色资源遍布,境内有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2处,市级7处,县级61处,革命历史纪念地365处。这里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发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走出了许世友、郑维山等43位开国将军和55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全省唯一的“将军县”。作为全国和河南省红色旅游开发重点县,新县被列入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新县就有4个。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都是人们参观旅游的优秀景区。其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60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新县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新县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二是丰富多彩的绿色文化资源。新县地跨江淮,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华中、华东、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处,林木覆盖率达72%,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1.4万个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新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境内有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潭风景区、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天台山、江淮岭生态园等。由于物产丰富,盛产林果、茶叶、中药材等,其中板栗、银杏、茶叶、野生猕猴桃品质量、产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银杏之乡”。三是古朴生动的伴生文化资源。新县不但拥有红色旅游资源,与其相生相伴的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人文遗迹与自然环境,它们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新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又一大特色。新县境内既有南礅龙山文化遗址、天亮寺新石器遗址、艾洼和大庙冲商周文化遗址、窑岗战国墓、北宋摩崖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又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豫南古民居建筑——刘家大院和周河的毛铺、八里畈的丁李湾、沙窝的卜店等古村落,还有金兰寺、佛尔寺、玉佛寺等多处道观庙宇,尤其是古寨众多,现存古寨30多处,古关8座,素有“九里十八寨”之说。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中,豫南古民居的主体建筑群落与风貌奇迹般地保存下来,闪现着人类千百年来生存活动磨砺出的璀璨光彩。二新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当前,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全国主题性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县发展战略整体旅游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县是红色老区,又是绿色宝库,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新县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千里跃进、红色首府、将军故里”为主题,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辉映”的指导思想,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极大地提升了老区的区位形象和知名度,旅游发展前景充满勃勃生机。2004年,《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县尝试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始。2008年,新县抢抓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牢固树立“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理念,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试验区,当年接待游客113万人次,相关收入2.94亿元,占全县GDP的6.2%。2009年,新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新县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的通知,提出“做大做强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实现文化强县、旅游立县目标”。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成为新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新县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新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自驾游持续升温,拉动农家乐火爆发展。新县集中打造豫风楚韵农家乐品牌,制定《新县豫风楚韵农家乐品牌考评办法》和《新县豫风楚韵农家乐品牌考评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农家乐进行考察评比,实行动态管理,各景点景区、旅游交通沿线农家乐宾馆饭店近300家。[1]2010年,新县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8.5%、23.5%。[2]2011年,新县紧扣国家“1231”红色旅游工程,坚持旅游兴县战略,全力推进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对境内12个红色革命景点进行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红色精品景点,为该县红色旅游产业从点到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刊发宣传稿件380余篇,旅游专版5个,在相关媒体网站上链接了“新县旅游宣传片”视频,在武汉、郑州、南京等周边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11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打造出“红色首府、将军故里、绿海新县”旅游品牌,经典红歌《送郎当红军》代表河南省登上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暨红色旅游文化周”舞台,全面放大了红色效应;建成鑫海湾、帝泊森两个四星级酒店;制定出台了《新县旅游定点饭店服务标准及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2011年,新县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旅游相关收入5.1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5倍。[3]2012年,新县以“七大提升”为工作要点,将旅游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继续与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方式宣传新县旅游,强力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当地根据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工作部署,提出了打造“一园两区”的构想,即红色文化产业园、江淮生态旅游区、豫南民居民俗民歌区。红色文化产业园重点是打造一座山(将军山)、唱响一台戏(将军之声)、贯通一条线(红色旅游线)、扮靓一座城(红城)、兴起一个业(旅游服务业)等。目前,已完成将军山的规划设计、将军山登山步道建设、将军广场拆迁摸底等工作;邀请北京天人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信阳大型实景人物传记《许世友》”演出策划书(框架稿),邀请河南省歌舞剧院策划完成了“大型情景诗画”《大别山魂》(初稿);投资2.12亿元,新建、改建旅游公路272.08公里,将各主要景区(点)连成一体,大大提升了景区(点)的可通达性;投资300万元栽植香樟、银杏等大型名贵花木,投资2100万元修建潢河1号、2号橡胶坝,投资480多万元对部分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建设;建成新县宾馆等大中型宾馆13家,创建三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2家,日接待能力5000余人;对全县287家农家饭庄实行分区、编号、挂牌集中管理;开发了蒸青茶、山野菜、食用菌、蜂蜜、茶油等大别山土特产品新品种20多个,新增品上品、九驾岭、同信等旅游购物商场13家。2012年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5亿元,分别增长10.5%、26.4%。[4]2013年,新县累计投资40多亿元,整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博物馆、烈士陵园景点为红色首府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成立连康山国家级资源保护区管理局,整合江淮生态旅游区的资源,全面负责景区建设管理;修复完善道教圣地普济寺、金兰山道观等,新增景点5处。按计划分步骤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的“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周河乡毛铺村楼上湾、城关的刘家大院(分局旧址)和沙窝镇宋冲等明清古民居群,建设独具豫南风情品味的文化园区;重点建设红色首府文化产业核心区,发展田铺—泗店将军文化产业组团、大别山绿色生态文化产业组团、箭厂河红色文化产业组团、山乡休憩民俗文化产业组团,打造新县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厚重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绿色资源、朴实的民俗风情,红色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据统计,新县2013年已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次,相关收入6亿多元,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实现了红色与绿色和谐共鸣、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5]三新县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形成了具有新县发展特色的成功经验。第一,准确定位发展形象,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被确立为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后,为了“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把发展形象定位为“鄂豫皖红色胜地·大别山休憩家园”,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试验区。围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定位,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载体,重点打造“两区两山一湖”精品景区(即红色首府景区、许世友将军故里景区、将军山、金兰山和香山湖),积极推进将军广场拆迁改造,推进大别山地质公园、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大别山植物博览园建设;加快中晟卡莱顿国际大酒店、香山湖凯旋庄园国际度假中心和水上乐园建设;做好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7个红色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争取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全面完成将军故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全力推进载体建设,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机制。一是坚持政策推动,完善投入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县财政累计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减免税费500多万元,协调金融贷款8000多万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旅结合。新县依托资源优势,建成万亩杭白菊特色产业示范园、万亩油菜观光带、20万亩生态茶园、16万亩油茶园、百里板栗银杏长廊等10个农业园区,打造了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许世友将军故里等11个旅游精品景区,建成休闲农业观光基地18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全县直接、间接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30%以上的农民从中受益。三是坚持多部门通力协作,在农业、旅游、文化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新县顺利通过省、市主管部门审核和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2012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再添一块国字号奖牌。第三,积极培育旅游品牌,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新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了以香山湖、金兰山、江淮岭为主线的绿色旅游精品区,形成了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江淮岭生态园等众多景区,是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大园区”,即以县城为中心,以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游为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博览园、生态休闲园和农家体验园,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豫风楚韵”农家乐示范工程,积极培植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开发具有新县特色的根雕、竹编、将军菜、红军装等旅游产品;围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餐饮、运输、娱乐等服务业,培育发展旅游服务龙头企业,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第四,用心策划旅游活动,加大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推进政企、校企联动合作;整合县域、区域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形象包装;综合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节会,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举办各类文化赛事活动,巩固扩大周边客源市场,深度开发武汉、郑州、合肥等市场,积极开拓北京、广东等远程市场。县政府每年投入100余万元旅游宣传经费,组织人员在郑州、武汉进行旅游专题推介,在周边10余个地市电视台进行2个月广告宣传;成功协办第五届中国旅游电视周活动,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和电视媒体代表200多人先后到新县红色首府、许世友将军故里、金兰山等景区进行了采风,取得较好宣传效果。第五,持续推出旅游亮点,实现文化旅游要素联动。新县地处豫南边陲,是镶嵌在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的璀璨明珠,是大别山区耳熟能详的革命红城,也是典型的青山绿水山区县城。在红色旅游龙头的带动下,新县绿色休闲游、民俗文化游、休闲生态游也蓬勃兴起。游客在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穿行,在清新怡人的青山绿水中徜徉,在气息浓郁的豫南风情中流连忘返,新县的文化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特色景区游客爆满,客源结构稳中有变,假日旅游红红火火,旅游收入直线上升。2010~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数据,非常直观地说明文化旅游给新县带来的巨大变化。自2012年国家出台国庆节期间7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和郑武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新县文化旅游中的自助游主要表现为自驾游,长线游主要指来自北京、郑州、武汉、合肥、上海、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的游客。2012年长线游客约占总游客的30%,其中一日游占40%,二日游占50%,三日游占10%;2013年长线游客约占总游客的20%,其中一日游占50%,二日游占40%,三日游占10%。从表1显示的数据来看,新县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客源结构稳中有变,旅游接待能力日渐增强,但与陕西延安、江西瑞金、湖南湘潭等大型红色旅游景区相比,主要还是依靠来自驻马店、周口、开封、黄冈、六安、九江等周边地市短线游客的拉动,长线游客和旅游内涵都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表12010~2013年“十一”黄金周新县旅游情况四新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启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2004年之前新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严重制约着新县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了走出困境,新县县委、县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起来,将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豫南风情,转化成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其成功经验对相关地区很有启示意义。首先,要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总体发展规划。红色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旅游中得到体现。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坚持规划领先的原则,编制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主题鲜明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行业专家的智库作用,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实施持续、有序的开发和建设。其次,要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脱颖而出的文化旅游精品。信阳是鄂豫皖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是河南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区之一。但与瑞金、延安、井冈山等主要红色旅游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还需要学习瑞金、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旅游发达地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