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1页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2页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3页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4页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认识广州民营制造业的主力地位(一)制造业是广州民营经济总量及市场主体结构的主力在广州民营经济总量中,制造业产值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以2016年为例,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4999.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25.6%,同比增长7.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358.85亿元,同比增长7.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而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292亿元,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2293亿元,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虽然增长的幅度比往年有所减弱,但制造业产值的体量在民营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力地位。同时,民营制造业的主力地位还体现在市场主体结构类型中所占的分量。据广州市金融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51家。课题组经过梳理发现,其中在A股上市的80多家企业中,民营制造业企业就占了近50%;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州市有16家企业上榜,其中制造业企业9家,占比接近57%。(二)民营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制造业被视为助推改革的主战场。广州市民营制造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倡导,主动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以此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这在广州民营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中有更为充分的体现。据金发科技、香雪制药、海大集团、佳都科技、珠江钢管、瑞松智能、白云电气等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年报显示,各公司根据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导向,积极调整生产结构,顺应需求端的变化,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并努力开拓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打通,促进各企业稳健发展。(三)制造业企业是技术研发创新的主力如果说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体系的主力,那么制造业就是这个主力中的主力。一直以来,广州的民营制造业也是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18332件,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市企业申请总量的98%,在全市专利申请量当年过百件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73%。同时,民营企业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7.5%、机器人企业的90%、生物医药企业的90%、大数据企业的90%、物联网企业的85%。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广州民营经济向高精尖制造领域跃迁趋势日益明显。而在技术研发依托的相关机构方面,民营企业也成了其中的主力。据介绍,广州市现有的13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超过70%是民营企业;90多家设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中,2/3是民营企业;在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占75%以上。此外,广州市还有多家民营企业如金发科技、立白集团、珠江钢管、广东海大等拥有院士工作站,在技术研发的层次和实力上,获得大力提升。技术研发力量增强的另一指标就是研发经费、人力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据工商联参与的问卷调查,近年来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比例达3%以上的企业约占总数的44%,这一比例与以往的调查数据相比,已增加约15个百分点。同时,在企业主营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来源中,调查显示有57.4%的民营企业靠自主研发,还有22.24%的企业表示依托产学研合作。如果将这两项比例合并分析可见,目前民营企业的主营产品和核心技术依靠研发投入的已经达到近八成。还有,在人力投入方面,各民营制造型企业在控制企业员工规模的同时,对研发队伍的投入却是连年加大。调查显示,在企业有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依靠力量选项中,50.7%的企业选择了依靠科技人才;在企业近三年招聘人才中,招聘研发人才和技术人员占比接近30%。技术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加上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较大,使民营制造业的研发队伍成为全市研发人才队伍的主力之一。以立白集团为例,仅在广州集团总部的研发团队技术人员就有700多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2%;此外,截至2017年,广东海大集团的研发队伍达700多人,国光电器的研发人员有600多人,研发队伍规模在广州企业中走在前列。(四)制造业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主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实施中,体制机制都比较灵活的民营企业更加踊跃投入,积极到国外投资,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和技术来源等,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加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广州民营企业认真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融入“走出去”战略,或利用国家和各级政府“走出去”发展的平台,或自己创造条件对外开拓商机,成为广州“走出去”发展的主力军,出现大型民营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广州市当年境外投资项目接近125个,投资额为220427万美元,这当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在“走出去”发展的民营企业中,先进制造业企业发挥了很好的龙头辐射作用。如金发科技近年来重点进行国际化布局,自2016年以来,印度金发、欧洲金发、美国金发相继投产,为公司实现新一轮发展开拓了多元化视野。珠江钢管更是依托其在制造用于1500米水深深海焊管方面的焊管技术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成为巴西石油的供应商。主攻无人机起家的亿航智能科技成立才三年多,就已在美国、德国设立分公司,进军欧美市场。此外,国光电器、香雪制药等企业还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抢占国际产业新技术的制高点。(五)制造业企业是社会贡献的主力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民营企业无疑是就业市场的主力。据有关方面统计的数据,目前,广州市全市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450万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5%,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数每年增长近25%。在这当中,民营制造业因其用工量大、产业周期长,而成为技术人员的就业大户。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中,不少企业员工队伍规模日益扩大,部分企业员工已逾万人,为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立白集团现已有包括广州集团总部及各外地生产基地的正式员工近万人,如再算上遍布全国各地经销网络的人员,总数超过两万人。中国水产饲料行业龙头企业海大集团目前全部员工也已超过两万人,公司的发展不仅为员工创造了工作舞台,更为广大养殖户和农户带来了可观效益,成为造福“三农”的重要力量。企业社会贡献的另一方面体现于税收的缴纳。据有关统计数据,2016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16.66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速高22.2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市税务部门公布的2016年广州市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录中,民营制造业企业占比逾50%,其中,金发科技等不少企业年均纳税过亿元。而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广州市民营企业更是表现出色。在一些突发性灾害及每年的省、市扶贫济困日捐助活动中,金发科技、立白集团、香雪制药、东凌国际、圣丰集团等制造业龙头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发挥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二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看到广州整体创新力不断增强和民营企业引领表现日益凸显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创新投入和竞争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内一些地区的民企创新竞争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客观上从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滑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压力及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等方面去分析,还应在主观上从广州人的商业文化传统,政府、社会、企业各领域,以及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各层面的思想、理念源头上去探究。(一)巨大体量企业欠缺,影响民营经济总体实力提升从整体来看,广州民营经济的增长靠的还是“量”的累加,而不是“质”的提升,因此在全国的总体实力中仍显不足,这在民营制造业当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虽然制造业企业在广州市上榜企业中占了主体,但是在前20强中只有雪松控股一家,且制造业还不属于雪松控股的主营业务。此外,排位最靠前的广东圣丰集团以营业收入373亿元仅排在第134名,而在整个榜单中排名第一的华为控股的营业收入为5215亿元,排名第15的美的集团营业收入为1598亿元,相比之下,广州民营制造业明显缺乏巨大体量的明星企业。广州被称为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地,但是,纵观广州民营经济发展大势,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不够,在全国范围内冒尖的民营企业偏少。这与广州经济总量排行全国第三和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2017年初,有15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的问卷调查显示,营业收入1亿~5亿元的企业只占12.8%,而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则只占1.2%,可见广州民营企业规模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民营制造业在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分量,但绝大部分企业基本为中小企业,其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都较为有限。而巨大体量企业的欠缺,使整个制造业缺乏龙头带动的辐射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二)创新理念先导意识欠缺,影响创新氛围的形成随着创新驱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其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企业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对创新驱动的重要性都已经有较深认识。但是,这并不代表创新驱动就已经转化为各界人士特别是企业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创新理念为先导的意识并不明显。表现为:一是对创新的使命感不够坚定。企业创新为了什么?这是创新策略能否实施成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家和员工对这一问题并没完全认清或一以贯之地执行。因为过于看重市场效益,他们对研发创新的追求会因为市场的风险而产生动摇。二是对创新的专题规划欠缺。很多企业虽然口号上常提创新,但对创新驱动并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去进行专题规划,或将其融入并体现于企业理念、使命等文化因素中,导致企业的创新驱动无章可循,缺乏统一、长远的目标和行动标准。三是对创新的实施执行力度欠缺。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或者理念引领,加上有的企业董事长或控股方负责人本身不从事技术研发,所以对技术创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贯彻执行缺乏力度,有些甚至存在研发部门与经营部门扯皮的现象,影响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三)技术人才及研发经费不足,影响创新驱动后劲的持续众所周知,技术研发需要足够的经费和人才投入,其中人才要素对企业创新驱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与以往的调查研究相比,广州市工商联最近参与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输入及政策扶持诉求上升为第一。问卷调查显示,在民营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调查反馈中,企业反映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乏”,占全部受访企业的比例为53.77%,在“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障碍”这一项中,有55.13%的企业反映是“技术人才短缺”,同样排第一。与此相应的是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最迫切的支撑服务是什么”的问项中,企业反映最多的还是“科技人才”,占比为50.74%。而在回答“企业技术创新最希望得到政府哪些帮助”时,也有过半企业回答是“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可见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渴求之强烈。由于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较高,因此,我们认为民营制造业的技术人才更为紧缺,需求更大。虽然广州拥有像广东海大、金发科技、立白集团、珠江钢管等这样凝聚强大科研队伍的民营企业,但绝大部分民营制造业企业由于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也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影响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研发经费。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正常情况下需占销售收入的3%~5%。如果一个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通常难以生存;低于3%,企业就缺乏市场竞争力;达到5%以上,企业才能具备技术和市场领先的优势。但据调查,广州市民营制造业企业中除金发科技、立白集团、珠江钢管、番禺电缆、白云电气等部分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有超过5%的外,有近一半企业的研发经费在3%以下,有些中小微企业研发经费还低于1%。(四)精神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乏力,影响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性研发投入既要有技术保障,也需要精神动力。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更多的是技术、产品研发攻关,更要讲精神激励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而事实上恰恰是这两方面的机制乏力,影响了研发创新的积极性。首先,在精神激励方面,一是激励创新的社会机制不够完善。由于众多的市场主体和大众消费者对产品和技术的科技含量认识不足,社会资本对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国外成熟的风投基金和公益扶持机制,不利于创新整体氛围的形成。二是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多,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技术研发、创新的激励制度,存在重市场轻研发、重营销轻品牌、重模仿轻原创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其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联动及惩罚机制力度不足,侵权现象仍普遍存在,给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了风险成本。“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说的就是企业创新重要,但创新投入风险成本很高。法制缺失以及执法不严,尤其是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较弱,企业维权成本较高等因素,导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经常发生。政府在对待假冒伪劣产品时,更多是以罚代法,惩治不力成为妨碍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广州金象工业公司生产的电焊机是省驰名商标,却屡遭假冒。为保护公司和消费者利益,公司花费不少人力财力展开打假行动和法律诉讼。但假冒金象产品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由于执法不力,造假分子仍然逍遥法外。这类现象导致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失去应有的热情和信心。(五)政策落实不力,影响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实际成效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最需要的是政策的支持。应该说,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启动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的重大政策利好背景下,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迎来最好的政策窗口期。但是,政策的制定出台只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关键的一环还要靠政策的执行落实。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就是政策的贯彻落实问题。这方面首先体现在民营企业对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甚了解。根据对广州市部分民营企业的有关调查,我们梳理后发现:不少受访企业在回答问卷时对一些政策性问题都表示“不清楚”。如在回答“民营企业享受政策是否公平”时有近49%的企业表示“不清楚”;回答“民间资本进入相关行业是否存在玻璃门”时,有近61%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回答“是否有意愿进入广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重点领域”时回答不清楚的也有46%;而在回答“对哪些政策比较了解”时,表示对“科技创新”政策比较了解的占比还不到37%。这么多的回答“不清楚”,当然有民营企业自身对政策了解掌握不够重视、不够及时的主观原因,但也与政府部门对政策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导致政策不能深入人心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政策文件的落地力度不足也是一大问题。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达20多个。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这一政策文件数量确实不少。加上国家、广东省推出的相关政策文件,民营企业可备用的政策文件更多。如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各级政府出台的文件中有很多相关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也是企业经常反映的老大难问题。还比如,广州市政府虽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但诸如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虽然对民间投资同样开放,但由于没有相关的实施方案,对民营企业投资没有指引,民营企业反映难以进入相关投资领域。具体到创新驱动的专项政策上,政府出台的政策往往面向现成的研发成果和团队,这样的政策倾向更有利于大型企业。事实上,技术创新的初创期和成长期恰恰是最需要资源或资金投入的。由于中小微企业力量薄弱、资源有限,研发初创期不可能有太大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现成的研发成果,也因此影响其通过政府公共平台申报政策资金扶持的成功率,最终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初始时举步维艰。所以,政府出台政策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分层指导的办法,使政策实施取得更好的实际成效。三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创新驱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实现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创新驱动的思想理念和动力机制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出台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对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依法保护企业家拓展创新空间,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终身追求,增强创新自信。”“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和合力。”我们认为,民营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不能光靠企业自身,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层面共同努力、协同创新,坚持以“全员创新”的理念为先导,建立“全员创新”的动力保障机制,真正形成“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一)树立“创新兴企”理念,构建以企业家为龙头的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勃发机制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作为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其创新行动更对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及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广州的民营制造业中,上规模的企业对研发创新都十分重视,但很多中小民企在研发的投入及研发团队的培育上则比较欠缺,造成研发人员和创新潜力明显不足。所以,民营企业无论从投资者到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乃至全体员工,都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企业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投资者要舍得在产品研发项目及研发团队的培育上加大经费和待遇投入,探索员工股权等方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全员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员工从研发人员到销售人员乃至全体职工都支持技术创新,消除“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使创新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中央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企业内部员工创新角色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对企业家,要求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二是对企业管理层,要求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三是对企业员工,要求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等创新形式。我们认为,这三个层面中,作为出资人的企业家应率先垂范、勇于创新,成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龙头,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动,带动企业形成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培养企业家队伍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鼓励支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可见,构建以企业家为龙头的创新内生动力勃发机制,正是贯彻中央意见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树立“创新干事”理念,构建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容错机制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民营企业创新驱动也应该深入贯彻这一精神,在研发团队中大力倡导“创新干事”的理念,特别是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核心作用,为其开展创新探索及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宽松环境及激励机制,鼓励其带动研发团队大胆创新实践,不怕出错、不怕吃亏,形成“创新干事”的良好风气。同时,企业要重视做好研发容错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是要求管理部门为技术研发做好服务保障,促进研发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要开展研发风险评估,做好技术研发的事前评估;三是要鼓励技术骨干树立担当意识,抓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推动技术骨干的思想教育,促其发挥创新先锋的示范作用,带领团队勇于开拓创新。(三)树立“服务创新”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政策引领保障机制推进创新驱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首先,政府要做好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目前,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广州市政府分别制订《广州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和《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这两个文件为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指引,并明确了不少相关扶持措施,可以说是民营制造业战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视,每年都召开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及“市长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017年9月召开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更是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民营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环境保障。具体到创新组织管理层面上,创新驱动战略的贯彻落实需要有对研发创新富有见识及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大部分企业都希望政府官员要敢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要有积极帮扶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一方面,政府本身要有明确的扶持工作机制,让官员在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没有顾虑,在制度上为官员处理好“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做好制度护航。特别是在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需要职能部门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充分利用专项奖励,对企业创新行为形成有力的质量激励机制。广州市政府现有的“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广州市保护知识产权市长奖”“广州市市长质量奖”等奖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形成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今后政府应充分发挥这些奖项评选的不同宗旨,引导民企找准研发方向,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激励机制,提高其在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积极性。(四)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构建以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研发创新联动机制对于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创新合作,中央及各级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