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_第1页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_第2页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_第3页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_第4页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研究基于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模型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则贯穿于文化传媒产业的新兴业态发展和新商业模式之中,“三网融合”“自媒体”“移动互联”等热词也昭示着文化传媒产业的裂变与跃升,促使着新的文化载体的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也催生着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从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兴起,都是文化载体巨大的进步与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传媒产业也日益成为国家重点关注以及各地区着力推动发展的产业之一,是具有投资前景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家也在不断地深入文化体制的改革,市场上受群众欢迎的文化种类繁多,文化传媒产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文化传媒产业也已经紧密联系居民生活,成为彰显城市创意活力的重要载体。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充满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开展综合实力评价研究,一方面为了帮助投资者对目前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有一个较好的把握,给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便于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对影响综合实力的因素进行剖析,在推动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创新发展上起了有益的探索作用,促使上市公司不断进行改善,更有针对性地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从以往研究来看,目前已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评价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对文化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研究。由于不同行业的差异,针对文化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依然缺乏一个较好的评价体系。基于以上这一点,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参考部分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文化传媒行业39家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以上市公司的2013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作为依据,对39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的状况,同时结合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二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考虑到建立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尊重历史惯例、可比性等原则,参考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十四个评价指标来构建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体系(见表1)。表1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体系三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综合实力的应用研究(一)数据收集和处理本文结合实际,首先在东方财富网上搜到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分类下的所有上市公司,现有文化传媒行业分类下的所有的44家上市公司根据选取的14个指标,在网易财经网上搜集到需要的样本数据。由于山水文化公司的数据不全,因此搜集到的原始数据为43家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笔者首先需要对这43家公司进行处理,由于数据异常,为了得到较好的分析结果,因此剔除了四家公司:浙报传媒、蓝色光标、金亚科技、中文传媒。剩下39家上市公司,对其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通过累积方差贡献率(共同度)可以看出,各指标对总体方差贡献率均大于0.8。接着进行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如图1所示,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验证了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图1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解方程,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将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将14个评价指标归结为4个主因子,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将4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企业规模效益因子、企业盈利能力因子、企业偿债能力因子、企业资产增长能力因子。因子载荷矩阵和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如图2所示,旋转后的总方差分解及因子的经济含义如表2所示。图2因子载荷矩阵和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旋转后的总方差分解及因子的经济含义最后,为考察变量对因子的重要程度以及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因子得分。为了使计算结果误差最小,本文采用回归法(Regression)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3)。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文化传媒行业3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值F及综合排名,计算公式为:F=(42.944%F1+20.886%F2+14.828%F3+13.667%F4)÷92.325%表3综合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排名续表(三)结果讨论通过各上市公司各因子得分的综合比较,对文化传媒行业3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评价如下。(1)根据表3可以发现,只有17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为正值,而剩下22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均为负值,表明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就企业而言,综合实力排前五名的公司是:中南传媒、凤凰传媒、中文传媒、蓝色光标、电广传媒。平均综合得分为:0.923。综合实力排名后五位的上市公司为:申科股份、长城影视、当代东方、齐心集团、新华传媒。其平均综合得分为-0.849。比较平均得分发现,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与综合能力较弱的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呈两极分化趋势。综合得分最高的两家企业为中南传媒和凤凰传媒,它们的综合得分均超过了1分,比综合得分排第四的蓝色光标高出0.3分多,比综合得分排名最后的申科股份高出2分多。比较得分最好的中南传媒和得分最差的申科股份发现,中南传媒的各项指标都高于申科股份,可见对于处于下游的企业,其仍然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综合得分相接近的企业有:中南传媒和凤凰传媒;蓝色光标、电广传媒、华谊兄弟和华闻传媒,浙报传媒和皖新传媒,省广股份和粤传媒,长江传媒、光线传媒和博瑞传媒等等,分析比较这些得分相近的公司,发现这些公司的能力各有千秋。(2)从第一个主因子企业规模效益因子来看,企业规模效益得分在前五位的公司是:中南传媒、凤凰传媒、中文传媒、电广传媒、华闻传媒;企业规模效益得分排在后五位的公司是:思美传媒、视觉中国、长城影视、腾信股份、当代东方。排名第一的中南传媒规模效益得分为3.1286,排名最后的当代东方规模效益得分为-1.1855,两者相差4.2分。可见虽然它们同为上市公司,但是企业规模效益仍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的规模效益得分大于0,其他23家公司的规模效益得分为负,即有超过1/2的公司规模效益有待改善。但是同时这些差距也说明了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企业规模效益差距较大,行业优势资源只是集中在小部分的公司中。并且,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那些规模效益好的公司其综合实力往往也是较好的,比如中南传媒、凤凰传媒、中文传媒等。(3)从第二个主因子企业盈利能力来看,企业盈利能力最好的公司是腾信股份。企业盈利能力得分排在前五位的公司是:腾信股份、省广股份、光线传媒、华闻传媒、华策影视;企业盈利能力得分排在后五位的是:齐心集团、长城影视、新华传媒、电广传媒、申科股份。盈利能力最好的公司腾信股份在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上比盈利能力较差的申科股份具有绝对优势。(4)从第三个主因子企业偿债能力来看,企业偿债能力较好的是:华录百纳、视觉中国、粤传媒、华策影视、天舟文化;企业偿债能力较差的是:乐视网、吉视传媒、湖北广电、长城影视、当代东方。在偿债能力较差的企业中,比如华闻传媒和华谊兄弟,虽然其综合实力得分排名分别为第7和第6,但是其偿债能力较差(排名分别为第32和第30),其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均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的不足,对于这些企业应该提高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提高企业偿债能力。而虽然视觉中国的企业偿债能力得分较高,但是其综合排名却为第27。因而发现企业偿债能力虽然不是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却是在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时需考虑的重要指标。(5)分析第四个主因子企业资产增长能力。资产增长能力排名前五位的是:蓝色光标、浙报传媒、华数传媒、电广传媒、华谊兄弟;资产增长能力排在后五位的是:省广股份、皖新传媒、中视传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得分大于0的只有10家上市公司,而剩下的得分都为负,除了蓝色光标和浙报传媒资产增长能力得分超过3,华数传媒、电广传媒、华谊兄弟得分超过1,其他34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增长能力得分均在-1~1之间。可见除了少数几家公司,其他公司的资产增长能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对于规模效益较大的公司,比如电广传媒等,该公司的资产增长能力依然靠前,它的综合实力也较强。而分析得分排前三的三家公司,发现其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远远大于其他的公司,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凤凰传媒和中南传媒,虽然它们的资产增长能力分别排在最后两名,但是其综合实力却排在前两名,资产增长能力虽然反映企业的成长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其并不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文化传媒行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趋势是:那些规模效益较好的企业,在综合实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四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综合实力的应用研究聚类分析[11]就是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对所研究的对象分类,可以从给定的数据中搜索数据之间有价值的联系,基本准则是将有较大相似性的个体归为一类,而将差异较大的个体归入不同类,即先定义一个合适的度量,然后计算任意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样本之间的欧式距离小于某个阈值时,这两个样本就属于同一类,反之则分为不同类。据第三节因子分析得到的综合得分,本文对3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进行了系统聚类,采用Word法,选择四个聚类点,对39家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比较,得出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聚类结果第一类包括15家公司,这些公司处在文化传媒行业中下游。这些公司有的是在某一方面能力较好,而其他几个方面能力较差,有的则是成绩平平,因此这些公司应该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善,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第二类包括6家公司,这些公司处在文化传媒行业中上游。这些公司虽然规模效益处于中等,但是它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因此这些企业,应该继续发扬其优势,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得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平衡增加。第三类包括10家公司,它们处于文化传媒行业上游。这些公司的规模效益较好,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比如凤凰卫视和中南传媒,其公司资产增长能力很差,但是鉴于其规模效益较好,因此综合实力仍然排在前两名。而该类有些公司不仅总体规模效益较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好,比如华闻传媒,规模效益排第五,同时盈利能力排第四,电广传媒规模效益排第四,同时资产增长能力排第四。而对于其他的公司,虽然规模效益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因此仍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保持在文化传媒行业的领军地位。第四类包括8家公司,它们是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中综合实力最差的企业。这些公司的规模效益处于行业中下游,它们的盈利能力也较弱,这些企业,应该不断增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五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和数据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促进着新一轮的传播变革,传媒产业、IT产业、通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新业态的融合交叉与创新发展,“大文化传媒业”成为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交汇、知识传播的重要生产者和传播者。然而,目前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府过多干预、欠缺核心竞争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国际传播与文化贸易能力较弱等,这些因素阻碍着文化传媒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文第三四节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一)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创新政策法规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对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增强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构建有效的文化传媒市场机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行政力量建立文化传媒产业行业市场机制,消解产业和地区间的垄断,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第二,摸准行业发展的市场规律,出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政策措施。第三,政府服务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例如公共咨询服务、公共后勤服务、公共信息服务。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都应立足于产业并促进产业合作深化发展,带动文化传媒产业的政策创新,政府应采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引导。(二)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实现媒体资源整合文化传媒产业一直是文化产业中独具活力的一部分,它的健康发展有益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价值生成。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应以我国文化底蕴和自身特点为立足点,形成文化传媒产业的文化裂变。文化传媒企业的深化发展需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通过对整个业务链上的分工合作,在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群,同时应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探索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特色,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定位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应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输出能力,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提升产业内容,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公司的业态融合。通过多种媒体资源整合拓展,实现不同形态媒介的跨界合作,实现双赢互利,加快文化传媒产业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三)融合文化科技资源,实现创新价值转化文化科技融合代表了文化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文化传媒产业的必要途径。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深入开发、整合、创新、拓展,提高文化传媒产业的增值效应和科技创新效率,形成新的产业内容和业务增长点,推动文化传媒产业的形态、结构、内容以及运作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和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将信息人才、传播介质、传统文化等产业要素进行优化发掘和融合再造,形成独具创意的特色产品,进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资源创新价值的转化。(四)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培养创新复合人才创意人才的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本,文化传媒类企业应注重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并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批具有融合创新能力的文化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队伍。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引进创新型复合人才,通过“培养”和“引进”两个手段来构筑高端人才储备基地,同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加大吸引力,最大限度发挥创意人才的潜质,建立起切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系统。(五)整合产业链,促进媒介融合创新文化传媒类产业要延伸产业链,在战略思维层面上需要整合相关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竞争机遇。面对复杂纷呈的经济环境和文化市场,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化解经营风险。文化传媒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的多元化推广,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多样化的动态产业链,促进新兴业态的融合创新,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整个文化传媒产业的经济结构转变,同时彰显了文化传媒产业的延伸性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