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_第1页
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_第2页
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_第3页
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_第4页
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政策需求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离不开城市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宏观支持,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在经济方面,着重向国家申请产业、环境、物流对外经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产业支持政策产业的高度发展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北京市要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北京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展是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北京市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国家重点支持,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金融发展政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极其重要阶段。金融业的充分发展是城市演化为世界城市的必要条件。北京应积极借鉴纽约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经验,在严格规范金融监管体制的前提下,使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符合国际惯例。发挥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北京建设成为有特色、创新性的国际金融中心。(1)率先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争取国家率先给予北京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的政策,给予外资同等国民待遇,降低外资金融机构进驻北京金融核心区的门槛,减少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首都金融核心区的行政性审批限制,缩短决策和审批链条,并加强对入驻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商务机构的信息服务,为其经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保障;设立全球证券市场交易所代表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本国企业,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2)率先推出负向清单监管方式争取国家支持北京率先推出负向清单监管方式,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改变现行监管模式,鼓励业务创新。我国金融监管采用的是正向清单方式,即“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而英美法系在监管上采取的是负向清单方式,即“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负向监管模式更有利于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因此,争取在北京金融市场上率先推出负向清单监管方式,鼓励交易创新,使一流的金融机构和人才有“用武之地”。(3)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一国或地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能刺激本国、本地区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对于经济实力较强、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展之前,为实施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一种过渡性的办法,即可以借助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初步建立起本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还有助于消除国家对金融资本的垄断,刺激储蓄的形成和在国际上的聚集,鼓励资金在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4)加强与天津的金融跨区合作大量金融总部的集聚是北京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但是总部机构往往出于经营稳健性的考虑而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而天津滨海新区则可以利用政策的倾斜,进行金融创新,突破一些不合理的束缚,降低北京总部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加大与天津的金融跨区合作力度,允许北京利用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优惠政策,促进京津金融一体化。(5)率先建立金融合作监管信息平台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制度,支持北京金融行业的各监管方率先建立起合作监管的信息平台,把各自掌握的企业信息置于该平台上共享,提高监管部门的综合分析能力,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的平等和高效,既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进行交易创新的积极性,又能吸引更多国外的金融企业来京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要尽可能符合国际惯例,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措施尽量接轨,这样做既保障了市场的高效运行,又能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北京金融市场的交易。(6)大力推进非银行金融业发展争取国家支持北京改进和优化金融组织与金融行业的内部结构,推进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一是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业。大力培育证券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化股权结构;培育和引进一批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基金管理公司,大力发展基金产业;规范发展期货业,引进一批中外资期货公司,并适时推出金融期货新品种。二是大力发展保险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中外资保险机构进驻,拓展本地保险市场和增加保费收入;培育壮大一批本地保险公司,并支持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的结合,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保险经纪、代理和评估等中介机构与中介业务。三是积极发展信托、租赁和担保等行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功能互补型的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典当行业,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的联合重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7)积极吸引和培育金融人才争取国家支持北京通过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来吸引和聚集大量国内外金融人才来京落户。具体措施包括推行金融人才战略,通过多渠道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编制金融人才专项规划,明确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类型和规模,制定金融稀缺人才和高级人才培养、引进与交流的具体计划;构筑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培养金融、证券、保险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实施金融人才引进工程,建立健全金融人才流动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此外,社会生活的公正透明和包容性也是吸引金融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2.会展业发展政策会展业既是生产性服务业,又是生活性服务业,既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又涵盖了现代服务业诸多领域。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引擎,也是现代世界城市必须发展的产业。北京应该在国家的支持下,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包括在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中心。(1)率先制定和完善会展业法律法规鉴于目前全国性会展业法规建设滞后,国家要支持北京率先制定和完善会展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会展业法规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先行先试,为全国会展业法规的完善积累经验。北京要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会展业法规和规章体系,如《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会展市场准入条例》等,对行业主体及市场准入、展览项目审查的协调机制、展览活动的市场监管、对外合作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以鼓励有序竞争、规范办展,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2)制定推动会展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北京进一步开放会展业,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有序进入会展业、投资建设大型会展场馆,以及在国际性重大会展项目申办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建立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以用于对品牌展会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或政策性补贴、重大会展项目申办、城市营销以及会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三是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建立会展业“绿色通道”,推动目前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向地域性行业管理过渡,加强北京市与中央单位之间,以及北京市商务、公安、交通、工商、海关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3)创建世界知名会展品牌尽管近年来北京的会展业务增速较快,会展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有中国国际机床展、纺织机械展、制冷展、医疗仪器展、印刷展等18个经UFI认证的展会,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还不多。“品牌”之于会展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决定展会规模、影响力以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创建世界知名会展品牌,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北京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著名会展公司在北京投资办展,在做大做强原有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北京国际汽车展等精品展会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逐步打造一些名牌专业展会,进一步提高北京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4)完善会展业市场准入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完善会展业市场准入机制,具体包括三方面:其一是对主办单位的资质认定,抬高进入市场的“门槛”,强化对主办单位的资质审核及动态跟踪管理,淘汰劣质展览的经营主体,提高会展主体的整体素质;其二是对会展项目的等级认证,对品牌展会的名称、标识等知识产权进行登记注册,予以保护;其三是对会展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会展从业者的入职“门槛”。(5)加速展会专业化人才培养展会能否达到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还取决于是否拥有熟悉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从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国际会展之都”的发展历程看,它们几乎都走过了一条“软件与硬件同步发展”的轨迹。而北京会展业仍面临着“软件跛足”的尴尬情况。为了缩短北京会展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会展业水平的距离,要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加速会展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支持北京大中专院校设置会展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加速培养一批既有创新和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展会服务水平。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城市真正建成世界城市的关键。作为一个有着800多年建都史、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北京要积极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创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要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完善和修订《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调整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支持北京逐渐放开原来的“限制”领域,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2)加大对创意研发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文化创意技术转让、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前抵扣、企业研发仪器设备折旧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创意单位设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3)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北京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规模。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回和后期奖励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改制上市,为文化创意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创造条件。(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建立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国际交易中心,构建版权授权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将自主创新成果及时申请专利、注册相关权利。保护和推广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著名商标,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创意著名商标名录。(5)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争取国家积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活动,教育部门要对文化创意人才海外培训、海外专家和大学生来京研习予以资助。人事部门要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对于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的文化创意企业,可参照《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予以奖励。上述人才中的京外人才,可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申请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二)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世界城市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其产业结构的明显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在80%以上,北京尚未达到这个水平。创建世界城市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的重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和制造业是相辅相成的,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北京正处在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高附加值现代制造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利用制造业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市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北京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选择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七大产业作为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决定》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北京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支持北京发展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率先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研发示范基地争取国家支持北京率先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研发示范基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示范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要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建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研发示范基地,在促进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2.率先建设战略性新兴产品市场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决定》的精神以及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申请国家支持北京率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市场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北京率先实施以“扩大计划免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医保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工程”,以扩大太阳能应用、推广普及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家园工程”以及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村村通工程”。争取国家支持北京鼓励市场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导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延伸服务业态,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电池租赁、专业化环保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3.率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北京率先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体系,简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有针对性地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准入门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研发战略性新兴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简化项目的审批手续,加快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节奏。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认证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的产品、服务认证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和服务,简化认证手续,让产品尽快进入市场。4.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市场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完善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所得税减免为主要内容的所得税激励政策。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研发费用比例较高的问题,研究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发挥知识资源要素的创造作用。积极优化北京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环境,争取扩大北京市政府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处于成长早期的创新型企业发展。积极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创造空间和条件。运用财税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发展适合创新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5.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从事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能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给予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经营人才期权、技术入股、股权等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权激励。二环境发展支持政策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经历了由商业中心到工业中心到国际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变化过程。生态城市是高级的城市发展形态,在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城市是高效利用物质、能量、信息的城市,它将改变以往城市“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恶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使城市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变,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地尽其力、物尽其用。发展低碳经济,是提高城市生态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必须要未雨绸缪,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首都,北京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城市的条件。从长远来看,应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给予北京各方面支持,尤其要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上支持北京先行先试,鼓励北京探索出一条通往世界城市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一)申请国家级低碳经济试点,培育国际性碳交易平台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我国国情。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央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国家各部委正在酝酿出台一系列措施,以推动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并设立专项基金进行扶持。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3.2%),并且聚集了一批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低碳产业,具备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应积极申请中央政府支持北京成为国家级低碳经济试点。在财政政策上,减少相关行业税收或进行财政补贴,鼓励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改造及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在金融政策上,拓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融资渠道。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即推行碳交易。要掌握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主动权,不仅要创新低碳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更要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统一的碳交易平台。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国际性的交易平台。要申请中央政府将北京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设立碳基金,并为其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有计划地将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平台,2015年争取碳交易金额达到200亿美元。(二)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生产过程低碳化、产品输出绿色化来提升服务业发展品质,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都市绿色农业,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加快落实低碳项目,重点支持一批效益明显的环保示范项目。目前,我国政府已确定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将给予其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北京已建立生态涵养发展区。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服务型产业,加大高端产业的引进扶持力度。申请国家支持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产业发展。一是可以在该区域设立“低碳生态科技园”;二是为培育总部经济及高新技术研发、后台服务、文化创意等低碳高端产业提供政策与资金方面的保证;三是完善餐饮、住宿、休闲、道路、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三)申请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当地企业研发低碳技术1.对低碳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贷款贴息及财政补贴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贷款贴息及财政补贴。这是因为,“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但相关的技术创新通常需要较大投入,没有财政扶持很难实现。鉴于环保产业投资回报率比较低,西方国家政府会对投资环保产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资金资助。如美国政府规定,对进行环保领域技术研究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通过给予财政补贴尤其是给予贷款贴息的方式对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进行支持,是一种较为妥当的方式,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盘活社会资金,并将财政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金的良性互动。2.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出口退税政策近年来,国家在出口退税方面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偏向低污染、低排放企业,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缩小出口退税范围、降低出口退税率。但出口退税政策仍有待进一步调整,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坚决取消出口退税或大幅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于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则要扩大出口退税范围并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从而在不影响税收总量的情况下,发挥结构调整的效应。今后,国家将对新能源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技术革新项目等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3.引导担保业为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其关键是技术进步及创新。技术进步及创新难度大、总体资金需求量很大。考虑到目前尝试新技术研发的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不大,资质不高,要想通过直接发行债券或股票、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较为困难。对此,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并引导担保业为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这种方案将政府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扶持目标。另外,可通过税收优惠尤其是税收减免对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直接扶持。需要明确的是,为了技术进步及创新而给予企业较大幅度的税收减免虽然短期内可能造成税收收入的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因为这项措施能带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带来新的、更多的税收来源。(四)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引导外资向绿色环保产业转移合理利用外资开发中国的低碳市场,引导外资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环节、新能源、低碳行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转移。外资企业往往在高端制造环节、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拥有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业运作模式,同时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碳排放相对较小,符合全球气候变化对产业发展的要求。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能给低碳产业注入大量资金,而且还可以带来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服务,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政府对外资进入低碳市场还有诸多限制,导致许多发达国家的绿色科技巨头很难进入中国绿色产品及服务市场。国家应该有针对性地降低外资进入低碳市场的门槛,放宽外资准入领域。特别是像北京这样产业布局比较合理,并且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低碳市场体系的地区,应逐步放宽对外资在其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限制,利用国际资金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最终为建设低碳经济城市服务。(五)加强国际合作,将北京打造成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示范区国际合作有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引进;有益于搭建投融资的平台,吸收更多资本;有利于提高地方的国际影响力。申请国家支持北京搭建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合作平台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中国通过这个平台可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低碳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首先,支持国际低碳企业、科研机构入驻北京,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与照顾;其次,申请由国家出面组织,每年定期在北京召开一次国际性的低碳经济论坛,力争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低碳经济会议之一;最后,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建立国家乃至国际级的低碳经济信息系统。三发展物流业相关政策发达的物流业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积极申请国家大力扶持北京的物流经济发展,并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一)推进区域物流合作确立北京全国制造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商贸物流中心地位,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辐射京津冀经济圈、全国乃至亚太的商贸物流中心。推进区域间口岸合作,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探索多式联运新模式,提升物流基地口岸服务功能。加强北京与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物流合作,搭建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实现京津冀快捷物流。重点发展公路集装箱和铁路集装箱运输,开发货物重量轻、附加值高的空中运输走廊。(二)申请国家支持,发展国际物流仿照上海浦东机场,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为综合保税区,大力扶持首都国际机场开展国际物流业务。建立集海关监管、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推动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三)加快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土地供应指标,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批准利用等方面统筹考虑,适时制定和完善符合物流发展要求的土地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其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扶持北京重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对具有示范效应、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提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予以支持。(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培育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集团,通过优化整合、培育典型,打造现代物流品牌主体,努力建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和服务品牌。支持大型外资跨国物流、货代企业落户北京,建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调整北京物流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关联度强、贡献率大、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物流行业。重点发展航空快递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和国际货代等业务。(五)提高物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物流科技攻关工程,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北京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管理水平。支持北京建立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引导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支持出台引进和培养物流学科带头人、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技术应用人才的优惠政策,为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六)发展绿色物流制定现代物流环保标准,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包装管理、绿色流通加工。推动北京完善静脉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废弃物回收技术,推动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管理方式走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效率。(七)建立公共物流应急体系规划建设应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的物流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应急物流预案,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应急物流保障系统,优化物流应急作业组织和程序。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提高危机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四支持对外经济发展政策世界城市必须具有高度的经济外向性,其城市功能是在充分和广泛地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引领周边地区形成了区域分工网络,并参与全球经济循环,发挥着全球经济节点和桥梁的作用。目前,北京市的经济外向度还不高,对本区域以及全球的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还比较弱,连通区域和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同时,在政策导向和城市定位上,尽管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尽管北京在经济发展基础、信息资源和城市吸引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北京的对外开放区域政策尚不够宽松。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日益提高,京津冀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城市已是大势所趋。为此,未来必须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加大北京的对外开放力度,从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和配套体系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使得北京在不断扩大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建成世界城市。(一)争取国家支持北京发展高端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交往的基本形式,世界城市往往是全球的贸易中心。为把北京打造成为京津冀、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贸易中心,要争取中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支持。1.积极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的外向度对于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生产制造企业,要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企业和产品品牌以及增强营销水平等手段,增强它的出口竞争力,推动它走向国际市场。尤其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制造行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为此,要争取中央政府在资金使用上,尤其是在中央外贸发展资金的使用上,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设立北京建设世界贸易中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扩大北京生产制造企业的外向化程度。2.逐步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壮大金融服务、商贸商务服务、新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等行业,提高其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周边地区、亚太地区以及全球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世界城市作为管理中心和控制中心,是通过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其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相当于城市的辐射带动范围。为拓宽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服务的地域范围,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必须争取国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予以支持。从硬件方面看,加强通信信息网络、交通网络、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在相关规划和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从软件方面看,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制度环境:第一,争取搭建国家级的服务贸易平台,如金融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碳交易中心、出口创新基地等,聚集和整合国家的政治、经济资源,强化北京的城市服务职能。第二,争取实施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导向政策,对于重点服务贸易行业和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政策优惠等措施。3.提升贸易便利度只有实现各种经济要素、商品和服务跨地区、跨境自由流动才能称得上是世界贸易中心,要通过进一步提升北京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把北京建设成为各种经济要素的聚集和扩散地。为此,必须建立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的进出口贸易口岸,争取在国家的支持下将首都机场、朝阳陆路口岸和天津海港建设成“三港”合一(空港、陆港和海港)的综合口岸体系,建立世界城市口岸协调委员会,创新体制机制,统一协调三港的发展运转。4.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发挥北京作为首都及地处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科技信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贸易主体云集的优势,建设国家级的专业化市场交易中心和采购中心,链接京津冀地区,吸引各类商品、服务在北京汇聚交易,发展转口贸易。为此,要争取国家进一步协助打破地区壁垒,畅通各类商品货物的流转,形成统一的国内外市场体系。(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全球商品链延伸、形成加工基地的基础上,中国的区域中心城市开始吸引全球商品链“中端”乃至“高端”部分的转移,满足对全面生产服务的需求,成为全球商品链的服务节点。为建设成为世界城市,未来北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形成更有利的利用外资环境,另一方面在引资方式、方向和领域上都要予以调整。1.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对于投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项目,继续给予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在北京行政区域内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享受等同投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国家在公布地区产业指导目录时,将北京定位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2.向外资开放更多的服务业领域对于投资北京金融、保险等一些重点服务业领域的外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拓展经营方式、延长土地使用时限。3.鼓励跨国公司设立高端功能机构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对符合规定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