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1.gif)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2.gif)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3.gif)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4.gif)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d10ea6d93b5f5098ac5476c796b0d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证研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意义探索
文化孕育价值,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孕育着具有超越意义,兼具完整性与高尚性的道德价值,它提倡君子要修养德性,培养理想人格;与他人交往则需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的道德准则;于社会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的道德担当;于自然要有“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和谐意识。就本质而言,道德价值就是维持个人内心和谐、社会规范有序的精神法则。星移斗转,历史的时空几经变幻,早已步入多元文化的话语时代,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俨然已经成为惯性,然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非但没有褪色,还因为其超越性的价值理念实现了历史传承与现实诉求的合理交集,融入了国人的精神世界,也被世界奉为圭臬。本章以实证研究方法尝试探寻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普世性可能。6.1“仁”“礼”“信”的传统道德价值: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普世性资源6.1.1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经验表明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最为复杂,不仅要时时回应“道德是否可教”的质疑,还要准确把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合理衔接道德教育的现实诉求与传统道德价值的及时转换问题。其中,传统道德价值作为抵御多元文化视域下价值相对主义侵扰,谋得心灵净土的宝贵资源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例如,在美国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通识教育就源源不断地从美利坚传统道德价值观中汲取养分。从亚洲到欧洲、美洲,凡关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开始向自身的传统道德价值索取智慧和养分,成为世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大趋势。而我国的传统道德价值也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频繁交流、人员互访、学术探索以及孔子学院的世界延伸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知、熟悉、接纳和转化,尤其是在解决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政治危机、道德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总能以超越的道德智慧予以突破,令世界折服。2013年,法国诺贝尔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被问到应该看什么书才能成功时,他回答说:“读什么书都会让你有所收获,但你若想成功,与其读成功学,不如去读老子、孔子的书籍,他们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3]也许勒·克莱齐奥的回答能够说明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道德价值如此受人追捧。其实,早在“1989年包括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西方学者曾郑重宣告: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4]这一表述也以共识的形式表达了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尊崇,得到世界认可的道德价值必然有深邃的学理和强大的现实功效,对指导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普遍意义,这种传统道德价值如若不作为大学生德育的文化资源着实是对其宝贵价值的无情漠视和巨大浪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是对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度凝练,内容丰富饱满,难以一一评述,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可从如下几方面审视。其一,对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我国传统道德价值对大学生的道德启发莫过于追求道德理想,建构具有道德制高点的理想人格。君子“立己”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5],面对物质财富时提醒自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当具备了这些道德素养后就去“治国,平天下”,担当社会道义责任。多元文化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形式、内涵各不相同的价值相对主义滋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价值世界里丧失道德理想早已不是某种可能,而是频繁发生的事实。从我国大学生作弊、违约欠贷到美国大学生的校园枪击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的道德失范事件总在提醒我们大学生拥有道德理想,具有责任意识,乐于奉献是多么的重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6]的道德理想可以作为世界大学生道德追求的指引。其二,突显日常生活中伦理纲常的实践德性。从精神境界而言,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中不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共产党人夏明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慷慨陈词以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但更多的着力点还是放在了平实的生活伦理纲常之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孝悌、敬业、奉公都是日常生活中安身立命、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超越的精神境界,实践德性的意图从不隐晦,这恰恰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参照,赋予他们生活中道德价值的真谛。必须清晰地看到,多元文化只是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表征,隐匿于后的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物质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的隐性杀伤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全力应对的时代挑战,在这场持久拉锯战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精英群体,他们既是文化产品的享用者和价值观的传播者,也是应对挑战的文化先锋,对他们进行道德价值引导是迫切的历史任务。而我国传统道德价值可以为世界各国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养分和文化产品,指引他们抵制个人主义的欲望偏颇,弥补工具主义带来的道德疏离,消解享乐主义所致的精神匮乏,抵御价值相对主义造成的责任缺失。其三,面向集体责任的内在超越。“支配世界只表示我们的意志力能破除外界之一切阻碍,而支配自己则表示我们能主宰自身以破除外界一切阻碍意志力本身。”[7]言下之意,支配自我便是最大超越,尤其是摆脱物欲束缚和功名拖累,面向集体奉献自我则是难上加难。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以个体为中心,社会根基在于个体与政府的契约关系,公民视个人权利为自由的象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加速形成,西方社会的个体主义开始滑向极端的个人主义,损公肥私、自私自利、道德滑坡、人情冷漠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也难以独善其身,物质享乐、功名虚荣成了追捧对象,美德却备受冷落。相比西方以个体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鼓励放弃与集体利益相左的“不义”欲望,实现自我超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这种难能可贵的道义精神对于扭转当前社会物欲横流的道德颓势无疑具有绝对意义,也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注入了清新活力。总体而言,我国的传统道德价值因为其超越性的价值理念而受到世界的景仰和认同,讲授传统道德文化的孔子学院受到越来越多海外高校的欢迎,也能从当前国际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印证它的道德绝对价值,在其中,仁、礼、信是颇具代表性的道德观念,可以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核心资源。6.1.2“仁”之根本中西文化差异甚多,“仁”的价值理念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仁”为根本的道德哲学文化,西方文化以自由正义和权利为中心,截然不同的文化根基延展出差异迥然的文化风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是核心道德价值,在学理上拓展出对己贵生、对人谦和、对社会负责担当、对自然“天人合一”的仁爱精神,达到大美无声的至高境界。所以,我国传统文化也被视为“仁”的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的优势在于以“仁”化解个体对社会、国家的不满,在心理层面实现自我疏导,由此减少矛盾的发生。而西方文化尊重自由正义和个人权利,人们可能一方面会在利益冲突、人己矛盾加剧时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又因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对竞争的需求而使社会成员的功利意识膨胀,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缺少关爱,最终会使“人”的主体价值走向异化,社会缺乏爱的精神而变得冰冷,整体凝聚力难以有效形成,因此,作为文化精英群体的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价值理念大有裨益。第一,“仁”者为人。儒家何以界定人的概念?孔子言简意赅却又不乏精辟地回答说:“仁者,人也。”[9]孟子亦说:“夫仁,天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10]顾名思义,有仁爱之心才能被称为人,缺乏“仁”心的人只有兽性而无人性,为人唾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11],“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苟纵其心而知反,则亦禽兽而已”。[12]那么,要造就自我的道德理想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心向“仁”,让“仁”成为道德人格发展之必需,如同水、火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一样,须臾不可分离,所以孔子才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13]当君子有了仁爱之心后,别人也会爱戴他,人己关系因为“仁”而变得牢不可破,人际关系的长久和谐才有了可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4]就此一点,与基督教所提倡的“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反观被价值相对主义肢解到体无完肤的人性,被物质主义毒化的道德良知,被无穷竞争压抑的生存空间,已经很难体系化、制度化、长期化地感受到令人温馨无比的仁爱之情。与之对照,我国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则给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社会时时吹来温暖的“东风”,诸如“最美大学生”“最美警官”“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孝心少年”等“最美的人”不断涌现也是传统仁爱文化结出的当代果实。由此可知,无论中西文化差异有多大,有着鲜活生命和灵动思维的大学生对“仁”的道德需求都是源自人的本性,具有形成共识的可能性。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仁”完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充裕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道德发展需要。第二,由“仁”贵生。曾有学者撰文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是奴役人性、漠视生命的道德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尊重生命,追求幸福、和谐生活的道德文明建设格格不入,应该予以彻底改造。客观地说,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确有消极因素,曾被封建帝王拿来维护集权政体,但由此便认为传统道德文化就是奴役人性、吞噬生命的文化未免偏颇,有矫枉过正之嫌。事实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儒家“仁”学思想中一直充盈着“贵生”的积极思想,这是质朴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原型。儒家就倡导“天地之性,人为贵”[15],天和地是无限尊崇的神秘对象,而人是立于天地之间,仅居其次的伟大创造,天、地、人三者之间息息相通,生命相融,漠视生命也是对天地和谐的大不敬。更重要的是,人与禽兽虽然都有生命,但人有“仁”心,可以创造,禽兽则只有兽心,不能改造。荀子就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16]由此展开,连身体发肤都受之于父母,残害生命更是天理难容,所以从价值旨趣上判断,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并无“害生”的主观动机,正相反,积极入世的“贵生”观念始终是最高目标,这对大学生而言是宝贵的生命教育资源。由于频频袭来的社会压力,愈发加速的生活节奏,多元欲望的诱惑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精神负荷,心理健康状况也是红灯频闪,自杀事件已经不再是大学校园里的新闻,且大学生自杀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令人扼腕痛惜。更有甚者,对昔日同窗痛下杀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复旦大学硕士林森浩等。在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也接连发生,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贵生”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是何等重要,对于建构一个“有爱”的大学校园和社会,颇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贵生”思想是可以借鉴的资源。第三,“仁”者爱人。将“仁”贵生的观念延伸后就是“仁”者爱人,不但爱自己,还要爱家人,爱社会上的一切人,这便是爱的最高境界。“大爱无疆”,恰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受人追捧的原因所在。费尔巴哈指出:“如果人的本质就是人所以认为的至高本质,那么,在实践上,最高的和首要的基则,也必须是人对人的爱。”[17]这段话以西方哲学家的语言精辟地分析了“仁”对“爱人”的必需意义。我国儒家“仁”的实施起点在于家人和亲属,“仁者人也,亲亲为大”。[18]孟子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19]这无疑是一步妙棋,因为家人、亲属都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相互的认同有先天优势,成为首选施爱对象理所当然,避免了因为起点太高可能造成的虚假仁义,在家人、亲属中又首选父母作为施爱对象,以“孝”代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0]向父母尽孝是最能展现“仁”心的方式,孔子说“孝悌也者,为人之本欤!”[21]所以,自古至今,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凡夫俗子的平民,无论贫富,社会地位多么悬殊,对父母“孝”的道德要求都是一以贯之的,如此道德标准俨然已经是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血统,也给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些许启发。“孝”并不是仁爱的终点,而是由“孝”把爱推及家人,如夫妻、兄弟、子女,最后由家庭中建立的仁爱关系向社会层面延伸,表现出对社会之爱,对国家之爱,让“爱人”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情感纽带。但在当下道德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仁”爱教育还明显不足,整体社会的文化心理环境也没有完全向着“有爱”的方向阔步迈进。大学生虽然有着强烈的被关爱欲求,但向他人施以仁爱的努力明显不够,“爱,归根到底是与个人人格的责任及决断有关的,而在现代的实践世界中,爱得到锻炼的机会都减少了”。[22]我们当然乐见大学生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义无反顾的仁爱之举,欣赏他们在世界各地出现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姿,感叹他们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气概,一桩桩让人肃然起敬的义举体现了他们的仁爱境界。必须看到的是,这些大学生的义举虽然高尚,但多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的表现,鉴于这些事件的偶发性,大学生表现仁爱精神的行为也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平日里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评估。所以,还需在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中增强仁爱、同情教育,让他们了解爱的层次,为什么要施以仁爱以及如何去爱别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仁”爱精神不失为一个难得的范例。第四,“天人合一”下的和谐共生。与西方文化视域下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自然是人征服、利用的对象明显区别的是,我国强调由“仁”延伸出对自然的无限敬畏和热爱,追求“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以“天”为代表的大自然不仅供给人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质,而且与人性交相呼应,是人们难以割舍的审美对象,人们不是去征服它,而是要与其和谐共生,这是另一种视角下对“仁”的价值的合理运用。王阳明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23]所以人与自然原本就心心相印,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一来一回里始终都有对大自然的恻隐之心、“仁”爱之情。这种由“仁”演化而来的朴素和谐生态意识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无疑具有超越性的借鉴意义。正是因为“仁”演化成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无限的爱,发挥了砥砺自我的道德品性,缓和社会矛盾的道德功效,所以孔子对“仁”赋予不可替代的社会地位,认为它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石。“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4]哲学家库阿(Cua)也认为,在“最理想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卓越的普遍意义上看,仁是儒家伦理学的核心思想”。[25]“仁”的道德意蕴和社会功能得到越来越多文化学者的认同和政界的赏识,开始走入制度设计与社会管理的运作层面,例如,我国近年大量涌现的社会公益基金,专门帮扶各类弱势群体,提高伤残人员抚恤金,减免农村儿童学杂费,提高最低工资保障,连续十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大学生纳入失业保险范畴,给他们提供大学生创业基金。在国外,加大对富裕阶层的征税力度,重点帮扶失业人员、流浪人员、单亲大学生,设立更多救助站。联合国则主导发达国家减免贫困国家的贷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鼓励富人、名人发起爱心捐款,比尔·盖茨、巴菲特“裸捐”,向非洲提供巨额资金防范艾滋病,向贫困大学生无偿赞助等。这些都体现着“仁”的道德精神。所以,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仁”的道德价值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需的文化自觉。6.1.3“礼”之风貌“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与“仁”相对应的道德范畴,“仁”是道德核心,是内在美德之本,“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和系统的道德规范,体现了外在的社会功用。二者之间是美德与规范相互统一的文化关系,钱穆先生对此总结:“无仁则礼不兴,无礼则仁道不见,故仁道必以爱礼为重。”[26]所以,小到待人接物、与人相处,大到国家邦交、礼尚往来,都需要在“礼”的范畴内进行,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各得其位不逾矩,社会和谐有了内化于心的道德规范尺度,实际功效不亚于严苛的法律。正是看到了它独特的社会约束功能,古代先哲们便赋予“礼”以崇高的社会地位,“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27]国家不守礼,国运衰;民众不守礼,如同不仁的禽兽,反遭其乱。“礼”已经远远超出文化的层面,成为具有强大社会功能的道德约束力量,无论是德行高妙的君子士人,还是民间草莽都必须遵礼而行,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义务,“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8]康德言下“心中的道德律令”也就不外乎此。可以说,正是由于对“礼”的不懈追求和淋漓尽致的巧妙运用让我国得到了“礼仪之邦”的美誉。西方学者中也不乏对“礼”文化的赞誉,“对于礼节的关注并非中国所独有。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有与此类似的概念……但是对我们来说,礼节却没有被发挥到如此细致之极的程度,也没有被视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29]而在经济全球化整合世界、多元文化大放异彩的当代,“礼”文化的生存境遇却每况愈下。即使在大学生这样一些文化精英群体眼中,“礼”的意义也是百味杂陈,有些大学生认为“礼”是过时的文化产品,后现代社会要的是“利”而不是“礼”;有些人则视“礼”为外在干涉物,阻碍了价值观选择的自由;还有些大学生则模棱两可,认为其可有可无。大学生既已如此,何求他人超越?客观地评价,我国传统“礼”文化并非完美无瑕,更不可能替代现代法律,但其约束人心的文化功能不可小觑,若配合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其服务社会的价值功效就会成倍增长。依此判断,对大学生进行“礼”文化的教育既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大学生道德发展需要的满足。道德行为规范无疑是“礼”文化最为显著的社会功能。“礼者,人之规范。守礼,所以立身也。安礼而和乐,斯为盛德矣。”[30]同时,我国传统“礼”文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礼”是与天理人情相关联的,与西方“礼”文化建立在法理基础上显著不同。“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31]如此一来,守礼成了日常生活之事,融于血亲之间,又与神秘权威“天理”相关联,易于接受且心生敬畏,此时的“礼”更容易从外在行为约束转化成内在道德需要,人人必学,否则难以立足社会,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32]那么,对“礼”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3]在生活细节上都应遵循“礼”的要求,才能保证自我道德修行的水准和基本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34]这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无疑具有参考意义。比如,深受我国儒家道德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就保持着领先水准,从家庭至小学、中学、大学,礼仪一直都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如不乱丢烟头、不踩踏草坪、公众场合保持安静、尊老爱幼、礼让三先,在这些看似平常又琐碎的生活小事上,韩日大学生表现出的道德水准较好地表现了儒家“礼”文化的价值特征。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新加坡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也是可圈可点,印证了儒家“礼”文化的当代意义。另一方面,还需以“礼”养德。在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礼”是深入衣食住行、个体心理、社会风俗、制度架构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它与“仁”相伴而生。行为是否符合“礼”的具体要求是衡量“仁”心的标准,继而延伸为是否具有德性的客观外在标准,如果无“礼”,就等同于无“仁”爱之心,是一个毫无德性的禽兽,“圣人作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35]那么,君子要砥砺自我以养德性就必须从学礼、行礼开始,而学礼之首在于合理控制欲望,懂得“礼”的真谛源发于对欲望的合理管控。荀子曾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判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36]如同荀子所言,礼是对物质和欲望的合理调剂,当面对难以抗拒的功利诱惑时,心中坚守“礼”的信念,才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37]君子的德性就在克服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美德与规范由此实现了统一。必须指出的是,以“礼”养德的本旨在于实现“仁”,促成社会的整体和谐,就像孔子说的那样“人而不仁,如礼何?”[38]这是学礼行礼的至美境界,但在后世“仁”的本义被统治阶层抽离,只有“礼”制的空壳,演化成了控制人心的精神枷锁,名曰“礼教”,已与原先的道德本旨南辕北辙,受到以鲁迅为代表的学者深刻批判,也给“礼”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有鉴于此,需要把我国“礼”文化中的道德价值精髓传授给大学生,使他们能更好地明其义、鉴其行,培养道德行动力,同时也要改进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评估方法和体制,使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道德礼仪水准,为进一步道德教育改革积累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改革领域展开了“礼”文化教育,例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都有明确的文明守礼教育要求。为了展现礼仪之邦的风范,外交部还每年举办“全国高校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目前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中央媒体也通过大量“文明礼仪”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尊重、爱人、互助、礼让、和谐的礼仪文化,取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在营造社会尚德文化氛围的征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礼”还有经事的社会功效。“礼”具有内化于心的隐形约束力,是名副其实的道德行为准则,程颐就认为“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谈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中礼得之”。[39]所以,以“礼”经事大有裨益。“礼”对个体来说已经是君子身份的文化标签,孔子对此十分重视。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40]那么,君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运用“礼”来表达心愿才符合君子身份,不致乱其所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41]于他人,礼可以很好地处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经事交往关系;对国家而言,“礼”的经事功效在于教化民众,治理社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2]民众懂得了“礼”背后的“仁”心指向,便会在行礼时带着尊敬、仁爱之情,就不是单纯的为“礼”而“礼”,这样的“礼”对个人的内心和谐与社会人际关系和谐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礼之用,和为贵”[43]的大美境界得以展示。以“礼”经事的价值观念在当下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还没有充分植入,从目前失范的道德行为来看,大学生的确还存在不知礼、不敬礼、不行礼的现象。由“无礼”引发的宿舍矛盾、同学矛盾、师生矛盾也屡见不鲜,这与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差距很大,需要从传统“礼”文化中提取积极有益的道德成分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去。大学应在课程设计和制度安排上为学生提供合理、丰富的以“礼”经事的情境和途径,例如课堂中情境角色扮演,礼仪大赛的内容展播,参与社会文明形象大使选拔和训练,以生活的亲和面目传授“礼”文化,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不仅了解“礼”的内容,还需进一步践行“礼”的规范,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而我国传统“礼”文化显然能够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6.1.4“信”之魅力与“仁”“礼”相同,“信”位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44]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孔子就把“信”列为培养君子人格的四大主要内容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45]如果君子不讲“信”就是伪君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6]孔子由此延伸出一套察人经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47]他认为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每日必做的事情就是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信”的道德精神,“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8]正是由于儒家的不懈努力,“信”才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道德内容之一,而“信”的育人治世功能也发挥到了极致,“信顺者,天地之正道也;诈逆者,天地之邪路也。……盖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诸侯秉信而境内以和,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故祸莫大于无信”。[49]傅玄一语道出了“信”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夫妻关系、治世关系和自然关系中独特的社会功用。应该说,“信”“礼”“仁”都是处理社会不同层面关系的可鉴资源,但在其中“信”最难能可贵,大学生应该成为“信”文化的“忠实粉丝”,积累弥足珍贵的“道德资本”。为此,在2001年,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和“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各大高校随即展开了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时至2014年,国家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诚信教育思潮。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同,本轮教育特别突显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目的是“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50]“信”的道德魅力在当代中国再次得到重视和重塑。从社会功能而言,大学生可以从理想人格的铸造与和谐人际关系的视角汲取“信”的营养价值。其一,“信”与大学生道德理想人格的铸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道德理想人格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信”就是其一。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51]这就很好地说明,“信”已经是君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庸》也谈到“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那些貌似忠信、实则虚伪的作假者,孔子斥其为“德之贼”[52],必须清除以释放诚信的正能量。他还举例说,拥有诚信美德的君子忠厚老实,诚信无欺,即使身处蛮荒之地,所为之事也畅通无阻,反之,就算身处家乡故居也举步维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51]这就是诚信的魅力所在。如何才能具备诚信的美德呢?儒家提出要听其言、观其行,荀子还在《大略》中阐述言行一致作为“信”的意义,他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显然,言行不一只能祸国殃民,更何谈君子美德?立志修身养德的君子不但要言行一致,而且要以行为先,“敏于事而慎于言”[5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54],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55]。长此以往,“信”就会由行为内化为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又保证行为始终在“信”的范畴内活动,君子理想人格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传统“信”文化对当下大学生道德理想人格的建构有着同样的促动作用,由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都已经进入了深水阶段,不同利益阶层都在改革中调整着自身的利益诉求,为了得到一己私利而有违诚信的事件不时出现,从社会的整体道德认知到家庭的价值观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学生也难以置身事外。在学习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箴言早已抛在脑后,考试作弊频频发生,2014年1月哈尔滨理工大学MBA硕士入学考试的作弊事件震惊全国;在生活上,谎言已经变得不再陌生;在就业上,造假的求职简历早已不是新闻。种种失信于己、失信于人的行为都在告诉我们,大力倡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信”不过时、不落伍,现实社会中诚信的缺位正是“信”文化新生的开始,《左传·成公十七年》所云“人之所以立,信、智、勇也”,依然是当下所需,大学生需要以此为价值资源培育自己的道德理想,让诚信成为最傲人的道德资本。其二,“信”与大学生的和谐人际交往。多元文化的新时代也是人才、文化、价值观流通交往的时代,人是交往的主体,交往期间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必须面对守信和信任他人的问题。交往行为需要建立在“信”观念上成为交往主体的共同道德诉求,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信”价值观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给出了合理的答案,孔子提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6]孟子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57]朋友被置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位”关系中考察,突显诚信交友在道德品性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君子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足见古人对“信”的重视程度,“信之于人重矣”。[58]对那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狂妄自大、背信弃义的人,儒家则态度鲜明地反对,“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59]希望君子“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60]不难看出,儒家的“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守信,其二是信任,“守信”即与人交往过程中保持诚恳不欺的态度,诚实待人,做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61]休谟也印证说:“当一个人许诺任何事情时,他实际上就表示了他意欲完成那件事情的决心,如果他失约的话,就使自己会受到不被人信任的处罚。”[62]否则就成了“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的让人唾弃的人物;“信任”则是要对他人言行抱有积极态度,解除自我心理防御,乐于和他人深度交流沟通,这对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而言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中,“诚信”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内容逐步出现在德育课堂中,但由于尚未形成体系化,致使诚信教育的缺口还很大,更多表现出补充性、阶段性特征,例如依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进行大学生诚信行为评估、制度建设依然缺位,还没有和大学生就业、贷款、申办签证等社会行为联动起来,很难从评估上来促进诚信水平提升,大学生的“守信”之路还很漫长。另外,尽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已经颁布,为在社会范围内建立相互联动、奖惩一体的诚信体系开了个好头,可是相关配套法律体系尚未运作,不能立即扭转失信于人的社会风气,大学内部诚信教育改革也未完成,大学生信赖他人的心理环境完善尚需时日,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必须正视的是,传统“信”文化给予我们的道德启示在于,“信”的价值固然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撑,但绝不等于所有法律、制度框架都完善后,“信”才能起到作用,它的价值真谛在于法律、制度尚未全面运作时就已经开始了匡扶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艰难征程,这也是道德理想建构的征程。所以,即使在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依然锲而不舍地坚守“诚信”的交往准则,终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瑰宝。时至多元文化时代,“只信自己,勿信他人”似乎成了大学生的人生信条,网络交往更是难守诚信之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大肆助长了失信于人的风气,面对诚信渐失的严峻现实,大学生要培养“守信”的道德定力和鼓足信任他人的道德勇气,向积淀已久的中国传统“信”文化探求是可期的途径。“仁”“礼”“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观念,因为其价值的超越性,不但是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亦可作为世界共享的道德价值瑰宝。下文以实证研究方法尝试求证美国大学生能否对此也有认同,从而探寻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普世性可能。6.2问卷编制6.2.1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词语的收集与排序本书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比较研究,问卷编制过程中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并结合德育专家、德育教师、大学生访谈收集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词语,内容为:您认为大学生认同的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有哪些?请您列举其中的5个核心价值词语。该调查在我国4所高校进行,调查对象为在读本科生,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300份,当场回收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见表6-1。表6-1开放式问卷发放情况1(N=286)学校名称性别发放问卷(N)回收有效问卷(N)有效率(%)中山大学男403792.5女403997.5北京师范大学男403895.0女403997.5新疆师范大学男353394.3女353394.3长沙师范学院男353394.3女353497.1合计男15014194.0女15014596.7表6-1开放式问卷发放情况1(N=286)经过筛选,得到有效价值词语共计56个,依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10个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词语,见表6-2。表6-2核心价值词语排序序号核心价值词语出现次数1孝敬2542勤劳2313诚信2104善良1985爱国1776谦逊1417文明守礼1388勇敢1259团结9910尊重93表6-2核心价值词语排序从排序结果可以判断,大学生对我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的认同主要聚焦在“仁”“礼”“信”的道德范畴内。6.2.2以道德核心价值词语为基本维度编制初始问卷得到10个核心价值词后,在不同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中发放开放式问卷240份,男女人数各一半,要求大学生在每个价值词语后罗列5种对应的道德行为,如:我认为经常陪父母聊天是大学生孝敬父母的表现。当场回收问卷,剔除作答不全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89.2%,见表6-3。表6-3开放式问卷发放情况2(N=214)学校名称性别发放问卷(N)有效问卷(N)有效率(%)北京师范大学男302686.7女302996.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男302583.3女302893.3新疆师范大学男302686.7女302790.0长沙师范学院男302790.0女302686.7合计男12010486.7女12011091.7表6-3开放式问卷发放情况2(N=214)问卷回收后,对每一个道德核心价值词下对应的道德行为做统计,取含义相近、出现频率最多的前5种行为编制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初始问卷,每个道德核心价值词就是一个基本维度,对应5种道德行为,即5个小题,10个价值词共计50题。将不同道德维度的题目交叉排列,用李克特5级记分法记分,其中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并设定反向题目,形成初始问卷,见表6-4。表6-4初始问卷价值维度及题目分布序号价值维度对应题目序号1孝敬1、12、23、25、282勤劳2、13、14、353诚信3、15、22、24、36、42、494善良16、29、41、46、50、45爱国5、17、33、37、436谦逊18、47、487文明守礼7、26、30、39、45、68勇敢8、19、38、40、44、109团结9、20、27、3210尊重11、21、31、34表6-4初始问卷价值维度及题目分布6.2.3信度、效度的检验与正式问卷的编制利用初始问卷进行预测验,验证信度和效度,测验对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在读本科生,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发放问卷100份,由笔者担当主试,施测时间约为30分钟,当场回收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6份,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见表6-5。表6-5初始测量(N=86)学校性别发放问卷(N)有效问卷(N)有效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男252184.0女252392.0中山大学男252080.0女252288.0合计男504182.0女504590.0表6-5初始测量(N=86)(1)信度检验在信度上,采用克龙巴赫α(Cronbach’sAlpha)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Spear-Brown)分半信度检测所有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视其为信度指标,如表6-6所示。表6-6问卷信度Cronbach'sAlphaSpear-BrownNofItems0.8170.70650表6-6问卷信度由于Cronbach’sAlpha≥0.70时为高信度,表6-6显示Cron-bach’sAlpha值为0.817,分半信度为0.706,所以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2)效度检验由于本问卷的施测项目来自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开放式问卷、访谈的调查结果,并请德育专家、一线德育教师对各个项目进行了反复评估校正,所以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以KMO(Kaiser-Meyer-Olkim)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求证初始问卷的结构效度,如表6-7所示。表6-7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MeasureofSample830巴特利特球形检验Approx.Chi-Square1140.653df830sig0.000表6-7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依据测量统计的要求,KMO值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问卷也就有了结构效度,原有变量就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6-7所示,KMO=0.830,p<0.01,说明初始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因子分析在已知初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后进行因子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est),依据因素负荷情况,去除区分度不佳的相关题目,统计后可知T7、T10、T14、T15、T18、T21、T22、T24、T30、T31、T38、T40、T44、T50的p>0.05,说明区分度不佳,予以删除,对剩余36道题目进行描述统计(DescriptiveStatistics)分析的结果如表6-8所示。表6-8描述统计MeanStd.DeviationAnalysisNT14.29070.7335186T24.41860.7430586T34.24420.7811986T43.57651.0887386T54.56980.5432186T63.52331.0258686T84.71760.4755686T94.18820.7895586T114.04650.8103386T124.19770.7642086T132.98820.9639986T164.04650.9318886T174.06980.8372386T194.24420.6849086T203.95350.8388686T234.31400.6904786T253.94190.9375186T264.04710.7179486T273.77910.8174786T284.16280.8658386T293.95350.8932086T322.90701.0586186T333.78820.9590986T344.27060.5399086T354.27910.8210686T364.01160.7745186T373.36470.9560686T393.58141.0112986T414.19770.7165286T424.10470.6864986T433.25580.8143786T452.95351.0279386T463.97670.7666186T474.01160.6596686T482.84881.1221686T493.58140.8466686表6-8描述统计为了能够从剩余问卷题目中确定因子的维度,还需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选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选取表征值大于1的因素作为维度,且用最大变异数法[RotatedComponentMatrix(a)]做正交旋转,确定旋转后的因子贡献,如表6-9所示。表6-9提取因子结果InitialEigenvaluesExtrac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ComponentTotal%ofvarianceCumulative%Total%ofVarianceCumulative%16.88719.13119.1311.88719.13119.13122.3736.59225.7232.3736.59225.72332.3356.48632.2092.3356.48632.20942.0375.65737.8662.0375.65737.86651.7474.85242.7181.7474.85242.71861.5854.40347.1201.5854.40347.12071.4954.15351.2731.4954.15351.27381.4704.08255.3561.4704.08255.35691.3433.73162.0871.3433.73162.087101.2243.40071.4871.2243.40071.487111.1933.31477.8011.1933.31477.801121.0742.98581.7851.0742.98581.785130.9512.64271.427140.9432.62074.048150.8212.28176.329160.7962.21278.541170.7362.04580.586180.7212.00382.589190.6621.83984.428200.5981.66086.088210.5671.57487.662220.5161.43489.097230.4891.35990.456240.4451.23791.693250.4211.16992.861260.3871.07593.936270.3661.01794.954280.3210.89095.844290.2880.80196.645300.2580.71797.362310.2140.59497.955320.2020.56298.518330.1710.47598.993340.1490.41399.406350.1240.34499.750360.0900.344100.00表6-9提取因子结果基于过程内取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由表6-9可知,1~12的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可以说明这12个主成分能够概括大部分信息,继续用碎石图(ScreePlot)作如下分析。图6-1碎石图分析图6-1表明前面12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变化显著,从第13个因子开始特征值变化趋于平稳,所以提取前12个对原变量的描述有明显作用的公共因子。为了便于对公共因子作解释,可以进行正交旋转,结果见表6-10和表6-11。表6-10正交旋转结果123456789101112T360.766T260.697T80.545T350.514T420.511T40.790T130.771T30.749T460.737T160.647T430.629T320.568T190.767T120.616T50.555T11T20.764T90.727T270.519T340.655T200.612T370.603T290.778T280.736T10.517T23T48T390.816T250.579T450.701T410.535T330.529T6T470.790T49T170.566表6-10正交旋转结果表6-11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贡献RotationTotalSumsofSquared%ofVarianceLoadingscumulative%2.6937.4827.4822.6727.42414.9052.4746.87221.7772.2666.29528.0722.1716.03034.1022.1275.90840.0112.0065.57145.5821.7544.87253.4541.7334.81560.2691.7304.80771.0761.7014.72577.8031.4353.98581.785表6-11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贡献根据因子分析、区分度和主成分分析,经过旋转后对质量不佳的题目继续删除,最终保留特征值大于0.5,解释度较好的31道问卷题目,每个题目对应的因子负荷都大于0.5,累计解释变量为81.785%,再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原先的10个价值维度拟合成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尊重6个新的价值维度,见图6-2。图6-2道德价值维度模型为了求证该模型的优劣程度,继续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统计软件为Amos7.0,得到数据见表6-12。表6-1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χ2/dfGFIAGFIRMSEANFINNFICFIIFI321.9751461.9370.8650.8140.0410.710.8010.8130.826表6-1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适配的各项指标拟合指数均达到了统计测量标准,说明6个价值维度的模型具有可信度,符合“仁”“礼”“信”的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范畴,可以编制成正式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卷,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效度,适合对我国大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测量研究,该问卷价值维度及题目分布见表6-13。表6-13正式量表价值维度及题目分布序号价值维度对应题目序号1诚实守规36、26、8、35、422文明律己4、3、133仁爱17、16、46、43、19、5、12、324团结助人2、9、27、34、20、375孝敬29、28、1、39、256尊重47、45、41、33表6-13正式量表价值维度及题目分布6.3正式施测与结论分析6.3.1问题的提出“仁”“礼”“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范畴中的核心观念得到了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由于其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超越意义,也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本研究假设中国大学生认同的“仁”“礼”“信”道德核心价值美国大学生也能够认同,即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问卷测量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解读中美两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异同,探索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普世性可能。6.3.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对象为中美两国在读大学本科生,以兼顾地域、学校性质和性别为基本原则,在我国选取有效样本743人,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长沙师范学院、三峡大学、西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美国选取有效样本157人,高校包括伊利诺伊大学、福特汉姆大学、波士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见表6-14。表6-14中美大学生样本构成(N=900)国别调查学校(N)性别有效问卷(N)有效率(%)中国8男35488.5女38997.3美国4男8088.9女7785.5表6-14中美大学生样本构成(N=900)6.3.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卷,由于道德价值观是多维心理结构,所以本研究通过前期的预测验、因子分析并结合对德育专家、德育教师以及大学生的访谈意见把中国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分为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和尊重6个价值维度,满足“仁”“礼”“信”的道德核心价值范畴,共31个题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法记分,其中部分题目反向记分,以团体为单位进行施测,问卷回收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6.3.4正式施测6.3.4.1中国大学生样本测量正式完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卷编制后随即在北京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长沙师范学院、三峡大学、西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展开测量。共计发放问卷800份,男女生各400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教室内完成,施测时间约为30分钟,当场回收问卷,剔除作答不全问卷以及整份问卷同一性作答的,回收有效问卷743份,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1)信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检验所有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见表6-15。表6-15问卷信度Cronbach'sAlphaSpear-BrownNofItems0.8990.86731表6-15问卷信度(2)效度检验本问卷经过预测验、正式测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证明本问卷结构因素清晰,各项指标符合测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另外,依据心理测验理论,一个量表的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可作为检验结构效度的具体指标。如表6-16所示,各价值维度间相关性在小于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证明了本问卷拥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表6-16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743)总分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尊重总分1诚实守规0.713**1文明律己0.605**0.450**1仁爱0.911**0.576**0.467**1团结助人0.793**0.415**0.369**0.663**1孝敬0.758**0.515**0.323**0.661**0.454**1尊重0.645**0.326**0.404**0.458**0.531**0.375**1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16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743)(3)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在已知信度、效度良好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测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6-17。表6-17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NMinimumMaximumMeanStd.Deviation总分7432.714.904.0550.408诚实守规7432.405.004.2660.455文明律己7432.005.004.1920.538仁爱7432.135.003.9170.601团结助人7432.335.004.0440.514孝敬7431.605.004.1310.516尊重7432.505.003.8840.489Valid743表6-17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由表6-17可知,中国大学生在6个道德价值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孝敬、团结助人、仁爱和尊重。以性别分类的分组统计显示,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数高于女大学生,说明男生的价值观倾向更加明显(见表6-18)。表6-18中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1Sex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总分男3894.1000.3880.019女3544.0050.4230.022表6-18中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1而且,大学男生在6个道德价值维度上的得分也均高于女大学生(见表6-19)。表6-19中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2Sex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诚实守规男3894.3310.3990.020女3544.1950.5010.026文明律己男3894.2330.5070.025女3544.1460.5660.030仁爱男3893.9760.6050.030女3543.8520.5900.031团结助人男3894.0780.5000.025女3544.0060.5260.027孝敬男3894.1760.4850.024女3544.0810.5450.029尊重男3893.8970.4810.024女3543.8690.4970.026表6-19中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2继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中国男大学生在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孝敬4个道德价值维度上与中国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团结助人与尊重两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20所示。表6-20独立样本T检验SexTSig(2-tailed)总分男3.1960.001女3.1830.002诚实守规男4.1090.000女4.0650.000文明律己男2.2080.028女2.1970.028仁爱男2.8170.005女2.8200.005团结助人男1.9160.056女1.9110.056孝敬男2.4960.013女2.4820.013尊重男0.7920.429女0.7910.429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20独立样本T检验6.3.4.2美国大学生样本测量本研究也对美国在读大学本科生展开了样本测量,同样使用自编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福特汉姆大学、波士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4所高校发放问卷180份,男女各90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施测时间约为30分钟,剔除作答不全问卷以及整份问卷同一性作答的,回收有效问卷157份,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1)信度检验信度检验用克龙巴赫α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作为指标,见表6-21。表6-21问卷信度Cronbach'sAlphaSpear-BrownNofItems0.8570.84931表6-21问卷信度(2)效度检验本研究用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考察结构效度的指标,见表6-22。表6-22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157)总分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尊重总分1诚实守规0.712**1文明律己0.585**0.357**1仁爱0.822**0.468**0.361**1团结助人0.775**0.439**0.392**0.479**1孝敬0.732**0.468**0.324**0.534**0.506**1尊重0.522**0.417**0.274**0.338**0.252**0.195**1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22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157)由表6-22可知,各价值维度在小于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证明结构效度良好。(3)美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对美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测量后的描述统计见表6-23。表6-23美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NMinimumMaximumMeanStd.Deviation总分1572.914.744.0370.382诚实守规1573.005.004.2450.434文明律己1572.335.004.0890.604仁爱1572.135.004.0080.537团结助人1572.175.003.9100.615孝敬1572.805.004.0770.508尊重1572.755.003.9400.475Valid157表6-23美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由表6-23可知,美国大学在6个道德价值维度上的认同有所侧重,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孝敬、仁爱、尊重、团结助人。以性别分类的分组统计显示,美国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数高于女大学生,见表6-24。表6-24美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1Sex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总分男804.0430.4000.045女774.0360.3660.042表6-24美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1实验还表明,美国男大学生在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孝敬和尊重4个道德价值维度上得分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仁爱和团结助人两个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男大学生。表6-25美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2Sex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诚实守规男804.2830.3880.043女774.2180.4730.054文明律己男804.1290.5850.065女774.0400.6250.072仁爱男803.9800.6040.068女774.0510.4570.052团结助人男803.8690.6650.740女773.9500.5030.065孝敬男804.1100.4840.054女774.0550.5270.060尊重男803.9940.4500.050女773.8820.4990.057表6-25美国男女大学生分组统计2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美国男女大学生在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尊重6个道德价值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26。表6-26独立样本T检验TSig(2-tailed)总分0.1150.909诚实守规0.9280.355文明律己0.9260.356仁爱-0.8830.379团结助人-0.8170.415孝敬0.6760.500尊重1.4760.142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26独立样本T检验6.3.4.3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测量比较在完成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各自测量后进行差异性比较,可知两国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认同先后次序上有所不同,见表6-27。表6-27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维度认同排序道德价值维度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孝敬团结助人仁爱尊重中国大学生123456美国大学生123645表6-27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维度认同排序如表6-28所示,中国大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美国大学生,在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团结助人、孝敬道德价值维度的得分都高于美国大学生,而在仁爱和尊重两个维度上则低于美国大学生。表6-28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国家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总分美国1574.0380.3820.031中国7434.0550.4080.015诚实守规美国1574.2460.4350.035中国7434.2670.4560.017文明律己美国1574.0900.6040.048中国7434.1930.5380.020仁爱美国1574.0110.5380.043中国7433.9170.6020.022团结助人美国1573.9100.6160.019中国7434.0440.5140.049孝敬美国1574.0780.5080.041中国7434.1310.5170.019尊重美国1573.9400.4750.038中国7433.8840.4890.018表6-28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随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中美大学生在文明律己和团结助人两个道德价值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表6-29所示。表6-29独立样本T检验TSig(2-tailed)总分-0.5170.606诚实守规-0.5420.588文明律己-1.9730.050仁爱1.9360.054团结助人-2.5640.011孝敬-1.1990.232尊重1.3170.189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29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已有结果的准确性,依照等样本测量的思路,从743份中国大学生样本中随机抽取157份与美国157份大学生样本进行等样本统计分析,首先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1)信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和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检验所有项目的内部一致性,如表6-30所示。表6-30问卷信度Cronbach'sAlphaSpear-BrownNofItems0.9050.88731表6-30问卷信度(2)效度检验依据量表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结构效度,如表6-31所示。表6-31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157)总分诚实守规文明律己仁爱团结助人孝敬尊重总分1诚实守规0.747**1文明律己0.566**0.382**1仁爱0.934**0.652**0.433**1团结助人0.752**0.320**0.322**0.683**1孝敬0.808**0.684**0.307**0.768**0.390**1尊重0.629**0.401**0.498**0.387**0.514**0.366**1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31量表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N=157)如表6-31所示,各价值维度间相关性在小于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证实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等样本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由表6-32可知,在等样本测量中,尽管具体数值发生了变化,中国大学生的平均得分同样高于美国大学生,但在仁爱、尊重两个维度上中国大学生得分低于美国大学生,其余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美国大学生的测量结果并未发生实质变化。表6-32等样本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国家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总分美国1574.0380.3820.031中国1574.0990.4110.033诚实守规美国1574.2460.4350.035中国1574.3030.4170.033文明律己美国1574.0900.6040.048中国1574.2780.4790.038仁爱美国1574.0110.6160.049中国1573.9470.47020.038团结美国1573.9100.6160.049中国1574.1420.4700.038孝敬美国1574.0780.5080.041中国1574.0990.5090.041尊重美国1573.9510.4750.038中国1573.9400.5110.041表6-32等样本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状况(4)再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6-33可知,中美大学生在诚实守规、仁爱、孝敬、尊重4个价值维度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文明律己和团结助人2个维度上显著差异依然存在,由此证明等样本验证的结果与原先测量的结果相符,并无实质变化。表6-33独立样本T检验TSig(2-tailed)总分-1.3770.169诚实守规-1.1920.234文明律己-3.0640.002仁爱0.9460.345团结助人-3.7660.000孝敬-0.3780.706尊重-0.2000.841注:*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6-33独立样本T检验6.3.5实验结论分析经过实验可以知道,在“仁”“礼”“信”德性伦理范畴内,中美大学生在诚实守规、仁爱、孝敬、尊重4个道德价值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的认知差异,符合实验假设要求,证实了我国源发于传统文化的道德核心价值具有绝对意义,在文明律己、团结助人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了同异并存的价值观现状。6.3.5.1中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趋同之处(1)中美大学生对“仁”“礼”“信”的道德核心价值均有认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中美大学生在诚实守规、仁爱、孝敬、尊重上p>0.05,说明中美大学生在这4个道德价值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仁爱、孝敬、尊重、诚实守规4个维度归属于“仁”“礼”“信”的道德范畴,由此证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的绝对意义,世界各国完全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养分作为本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文化资源。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体,兼容墨家、道家、法家、佛家的道德文化,“道德”的精神不仅是国家层面治国理政的基本信念,也是社会个体层面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则,其中饱含天合于人的人道价值取向、情合于性的精神价值取向和利合于义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最佳文化设计。所以黑格尔才说:“中国纯粹建筑在道德的结合上……”[63]这种基于德性伦理的文化精神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1989年,包括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曾郑重宣告:“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64]时至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21世纪,多领域的“混乱”层出不穷,中国道德文化的现代价值更为凸显。从本次实验的结果中就不难看出,源发于传统文化的道德核心价值对中美两国大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广泛的,再次证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世界意义。事实上,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也与美国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存在交集,是人类道德价值的公共成果,满足了社会个体道德发展的基本精神需要。无论是中国“知”“仁”“勇”的“三达德”还是古希腊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的“四主德”,无疑都体现了中西道德文化的价值交集,而道德价值上的“同”正是对多元文化视域下价值相对主义造成的“异”的有力回击。中美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核心价值的认同也是在德性伦理的文化回归过程中实现的,这首先得益于两国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强化,中国开始以文化育人的思路破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长期低效,不仅塑造社会中崇德、尚德、行德的文化氛围,而且以传统道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色,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在美国高校,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孔子学院让大洋彼岸的大学生有了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难得机会,而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历经数次博弈最终确立的美利坚传统道德价值观教育也让美国大学生看到了它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最大交集”,中美大学生在道德价值上的相互认同水到渠成。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解决多元文化时代生态失衡、道德滑坡、人际冲突问题方面的独到功能增强了两国大学生对中国道德文化的信心。可以推断,两国大学生在这种价值认同的趋势上还有不断深化的可能。(2)中美大学生对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和孝敬的价值认同具有相同顺序中美大学生在诚实守规、文明律己和孝敬的价值认同上具有完全一致的先后顺序,充分证明诚实守规的诚信意识、文明律己的道德礼数和孝敬的仁爱精神是两国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诉求,再次证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具备消解文化藩篱的绝对价值。其中,诚实守规是两国大学生认同度最高的道德价值,究其原因,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道德水平的同步增长,反倒是价值相对主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对社会肌体的侵蚀日益严重,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事件不绝于耳,难免对大学生产生持久的心理冲击,考试作弊、借贷违约、简历作假等都出现在了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园里,让原本是道德高地、社会良心的大学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2 What's the elephant do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15《八角楼上》(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001
-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课时(1a-2d)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2
-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学看平面图》说课稿 山东版
- 2025三元区国有商品林采伐与销售权转让合同书
- Unit 5 Colours Lesson 2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
- 《环境管理学》教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冀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父母赠与子女农村土地协议书范本
- 《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联通H248技术规范
- 集团母子公司协议书
- DL-T-692-2018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