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1.gif)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2.gif)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3.gif)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4.gif)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06ce5c15b92f2e85a3c9e1c986df5f6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
当前,传播与性别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关注。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51届国际传播协会年会上,有关性别研究的议题达到了20个,议题总数在全部11个议题中名列第五。同年12月27~28日,“大众传媒与妇女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众多政府要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此外,200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卫的新作《媒体与性别》一书出版。尽管该书是一本论文集,并非是一本专著,写作时间上也有着6年的跨度,但毕竟是国内第一部集中研究性别与媒体关系的书籍,因而受到瞩目。在媒体与性别研究中,对女性传播者本体的关注及研究仍然十分有限。以“大众传媒与妇女发展研讨会”为例,大会共收到论文130余篇,但关于女性传播者的研究“在传媒与性别研究中并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1]少量已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制媒者的性别意识及其对媒体的影响方面。对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的总体研究在1994年曾经开展了一次,当时是为了配合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而进行的,到今天已时隔8年。而媒体的热度和影响力则是有增无减,公众对媒体的接近程度和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截至2000年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2.08%和93.41%,覆盖人口10亿。”[2]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对女性传播者本体进行研究,从传播环节的源头——“把关人”的研究导入,有助于媒体生产出平衡的、公正的资讯,从而使媒体不仅有效地为男性受众服务,还能为女性受众服务,应当是有意义的。本文以女性传播者所遭遇的困境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理论层面、认识层面进行梳理,从性别与传播关系的多重角度进行分析,以揭示表象背后或明显或不为人注意的原因与关系。本文所指的媒体职业女性主要是指,在中国大陆新闻机构从事记者、编辑、播音员和主持人等专业工作的女性传播者。一核心与边缘——媒体职业女性在传媒实践中的困境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媒体行业中,女性从业人数占到了媒体从业人员总数的1/3。[3]尽管如此,如同任何其他体面、受尊敬的职业领域一样,媒体行业仍然是非常明显的男性占优势的领域。从性别关系的视角来看,媒体行业中男女两性的关系仍可以算作“核心”与“边缘”的关系。对于边缘一词,女性问题研究者李小江曾作过如下阐释:所谓边缘,即意味着,“从政治上看,弱势的、无权势的;从经济上看,落后的、不发达的;从文化上看,少数的、可以被忽略的。”[4]延伸至媒体边缘则意味着劣势的、非核心的以及非专业性的。女性传播者的这种边缘状态反映在媒体实践的各个方面:1.从属与服从:媒体职业女性的地位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媒体职业女性当中,具有大专或大学学历以上者占80%以上。然而,媒体高级、中级决策层中的女性比例则分别占4.4%和9.6%。[5]女性决策者的人数与其占有总数1/3的庞大数量相比,比例悬殊。该比例意味着传播者作为“把关人”所拥有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仍牢牢地掌握在男性手中。这种由某一性别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权力构成形式,对媒体的议题设定、内容遴选、重要性排列、架构提供,以及叙事方式、对女性的再现方式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行为构成影响。负载在媒体中的传播功能表达的是传播者对世界的理解,而这种权力结构则意味着这种理解是从男性视角出发并以男性的观点为基准的。对于身处决策层的女性来说,由于是边缘的少数群体,女性的视角和观点在媒体组织中常常受到忽视、冷遇、排斥甚至歧视;对于绝大多数非决策层的女性而言,男性在媒体中的优势主导地位造成了女性在媒体职业中的低层次与从属地位。2.软性与低层:媒体职业女性的专业特征按照传播内容的性质划分,媒体所报道的新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分野。所谓“硬新闻”,主要是指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级的严肃新闻;而“软新闻”,则以休闲、娱乐、时尚、消费等被视为家庭及由社会分配给女性的照顾、养育、博爱等特性延伸的领域的新闻报道为特征。与男性在“硬新闻”领域中所占的统治地位相比,大部分媒体职业女性从事的是“软新闻”的产制及相关工作。由于全球媒体的新闻路线一直以追逐严肃新闻为目标,将以男性为主的“硬新闻”领域视为真正的媒体精神与内涵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凡是有深度有社会意义的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几乎被男性所垄断。与此相反,“软新闻”则被视为是低价值的,然而却是女性所适合的。如果将媒体所产制的节目比作金字塔,那些深刻的有影响力的节目,即服务于社会阶层中上层人士的塔顶部分历来是属于男性的天地与空间,而广大中下阶层的塔底部分,才是向女性开放的。在此,核心与边缘的分野在于作为媒体主流的男性,既控制着“硬新闻”的领域,也可从事“软新闻”领域的工作,而女性传播者与“硬新闻”领域工作之间间隔的“玻璃天花板”境遇再一次得到印证。3.失语与无语:媒体职业女性的话语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传播界雇用形态报告》指出,在欧美,女性学生占新闻系、传播系学生人数的比例已达50%。[6]在中国,虽然未获得全部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系女生比例的调查数据,但从人大、复旦、广院等实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大学情况来看,就读新闻、传播系的性别比例与欧美国家的情况大体相当。众多女生看好传媒业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女性天性上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又是信息传播的核心组成部分。的确,正如美国著名女性主义传播理论家朱丽亚·彭尼洛普(JuliaPenelope)曾指出的那样,语言是所有人类体验与社会的核心。[7]然而,研究媒体中话语的概念,注重的不仅是其中的语言、书面语言甚至非语言的形式,更为注重的则是话语的信息结构、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力。因为透过媒体的放大,话语的效力经过传播得以扩张与增强。但是,女性与媒体话语在关联程度上并不存在优势。从话语分析中可以看出,使用媒体话语遵从的是传播者从自身视角出发采用的原则,媒体的男性视角和男性的优势地位使得媒体话语通常是以规范的男性话语取向为标准。话语的取向性很难做到意识形态的完全中立,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中性语言。尽管在各类媒体中存在着女性的高出稿率、出镜率及出音率,但仔细分析起来,女性对话语权利的操作与掌控仍然十分有限,常常处于“失语”或“无语”的陪衬境地。以电视媒体为例,目前,许多女性担纲节目或栏目主持人,成为话语的主体。但是,细究起来,未必可以真正发挥话语掌门人的作用。在电视媒体中,一类女性(或者说大多数)被安排在音乐、娱乐、综艺性栏目中,发挥的仅仅是串场和描述等编导的传声筒的作用;另一类担任访谈或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话题多以聊天、生活、情感为主,女性作为谈话者主要展现的是母性以及所延伸的“私领域”的人文关照;还有一类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少数女性主持人,谈话对象多为男性的权威、专家或官员,由于对主题研究的浅表、对谈话对象的崇拜、对激辩争论的畏惧,以及对规范语言使用的不自然,大多只能作为倾听者而非话语的组织者而存在,很难有大的作为;还有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即一个节目有2~3位主持人,或一男一女,或二男一女,或二女一男,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女性一方几乎全部以陪衬物和点缀的姿态出现,在此类节目中,男性是话语的控制者,女性的功能不是作为说话的主角,而只是一种符号、象征和被欣赏的“物”。极少成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话语的来源者和使用者。4.弱势与游离:媒体职业女性的关系特征“所谓关系,是指建立在传播双方相互作用的方式基础上各自对对方行为的一组期望。”[8]关系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受制于社会总体环境,是社会总体关系的写照。媒体内部的环境与关系的性质,主要由成员之间的交流所限定,媒体组织的成员在交流的同时也在定位着相互的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相互作用,由于在媒体所依存的社会背景以及媒体组织内部,男性价值观被奉为主流文化,男性的语言成为规范语言,加上男性所占有的专业地位和领导地位,与社会总体关系相类似,女性在媒体内部性别关系中的群体弱势地位不言自明。男性在决策领域、专业领域的整体绝对优势地位,通常使得男性形成以性别和阶层为分野的人际网络和圈子,这种将女性排斥在外的关系形式的存在,使得男性优势的文化和地位进一步加强。女性既游离于男性的关系网络之外,又难以形成自己所属的性别网络的现实,既有性别偏见的原因,也有女性自身的实际困难。统计表明,在当今中国,85%的家务劳动仍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羁绊,人类再生产功能的牵制,使得媒体职业女性分身乏术,从而对这种游离状态多少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二困惑与迷失——媒体职业女性寻求理论依据的困境1.传播理论中性别研究的长期缺位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老资格的学科相比,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传播学仅仅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传播学的学科基础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传播加以研究,加之传播本身的复杂性,因此传播理论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也是流派众多、各成体系。然而,无论是传播理论中的哪种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性别角度的研究一直处于“缺席”的位置。许多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对性别问题甚至只字未提。理论的作用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并分析传播过程,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性别理论的缺失使得在实践中本来就处于边缘地位的媒体职业女性无法寻求到关于自身的哲学观点,从而无力摆脱边缘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播学领域中性别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大众传播学通论》的作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在“1983年第一版只字未提‘妇女’、‘性别’、‘性别歧视主义’以及其他女性主义关心的论题,但在1987年第二版中,增加了有关女性主义内容分析的信息。”[9]直至今天,尽管媒体与性别研究在传播学中变得流行起来,但系统的科学的女性传播学或传播女性学仍未形成。2.女性主义研究的缺陷与纷争在传播理论中,女性主义研究被归入批判理论。批判理论常常使自己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利益发生密切联系,质疑现行社会的合理性,并发起挑战。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目的,就是挑战这个按性别划分的世界的力量,并指出其局限性。与女性在媒体中的边缘地位相类似,在传播理论中,女性主义理论仍处于边缘地位。女性主义研究在传播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无声群体理论和男权的全域理论。这两个理论揭示了导致压迫的潜在结构和语言规范,并提出了积极变革的方向。然而这两个理论的建构作用和影响力都是远远不够的,与其他著名理论,如“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涵化理论等相比,女性媒体从业人士,甚至女性媒体研究人士对传播理论的女性主义研究了解极其有限。而且,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流派之间批评之风盛行,各流派还缺乏一个统一的主题,这种情况导致女性主义者提出的观点常常是对立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主义的接受与影响力。3.媒体职业女性在理论把握上的困难现有女性传播理论的缺失与矛盾,给实践活动中的女性传播者造成了理论困境,使女性传播者只有认同已形成共识的主流理论,而不能寻求到符合自己情况的专门理论。而且,在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中,传授的也主要是主流理论。然而对于女性这一特殊群体,主流理论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由主流理论培育出的媒体女性,对性别意识的忽视,甚至与男性一道表露出性别偏见的倾向,是不足为奇的。三同化与异化——媒体职业女性的性别与职业角色认知的困境1.女性性别认知中同与异的矛盾中国女性对于性别的认知与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消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措施,提倡“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一样能做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等等先进理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妇女性别的认知以及妇女对自身性别的认知一直在以各种方式被修正、重塑着。但有些修正却回到了传统落后的思路上去。当前,“女人味”和“女性气质”及“女性魅力”俨然成为成功、时尚、现代女性的标准和代名词,而这种标准的背后,是女性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再次以男性的视角和价值取向为坐标。对女性性别身份的数度冲击,对女性性别认知两种价值体系的并存,导致女性对自身性别认识存在着割裂甚至无所适从。那些接受“男女都一样”的趋同观点的女性,希望忽略两性差异,盼望职场上真正男女平等,但男女在现实媒体领域的巨大差异,使得这种平等的实现遥遥无期;那些认同男女有别,女人应有女人味的女性,则陷入男女差异—社会分工—女性不适宜公共领域的工作—女性应回归家庭的怪圈。无论哪种情况,都造成了媒体职业女性性别认知的困境,使得女性在媒体领域难有作为。2.女性双重角色认知中独善与兼顾的矛盾2002年8月6日,《信报》在“女性面试敏感问题妙答”一文中指出:“用人单位在考虑聘用女职员时,常担心婚姻和家庭会影响工作,所以面试时往往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因此,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关系到求职是否成功。”[10]这篇文章除了建议女性采取闪烁其词的方式,开出的妙方还包括给予聘方工作至上、推迟生育、乐于从事服务性工作等明确答复。职业女性的这种尴尬处境是超出任何一个职业男性认识范畴的。因为社会对男性的价值规范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好的职业男性同时意味着是好丈夫和好父亲;对于女性而言,好女人和好职业女性的标准是割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传媒界,成功的职业女性意味着以男性标准为自己的标准,其结果往往是以牺牲婚姻、家庭为代价;而在男性那里,事业、家庭却是可以两全的。传统的衡量女性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是个人的成就,而是她的美貌、丈夫的地位以及儿子的成就。“每个女人都知道,无论她在其他方面有何成就,如果她长得不美,她就是个失败者。”[11]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着媒体铺天盖地的将女性物化并作为欣赏对象,女性不仅可以容忍、认同,甚至本身就是内容的制造者的原因。希望两者兼顾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双色版 第3版) 课件 第1章 创新与创新能力
- 2025至2031年中国在线培训考试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金融资产》课件2
- 2025至2031年中国IPOD连接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纤维刷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04骨连结幻灯片
- 《项目融资的组织》课件
- 【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水污染练习试题及答案
- 《贯通测量》课件2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设立登记通知书
- 不吃路边摊精品课件
- 2022医学课件前列腺炎指南模板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 心理评估与诊断简介
- 五十铃、丰田全球化研究
- 新公务员体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