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尔夫教学法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_第1页
从奥尔夫教学法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_第2页
从奥尔夫教学法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奥尔夫教学法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从奥尔夫教学法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

一、理性回归之元素性

“元素性音乐〞一词是由奥尔夫本人提出的,不少学者将他译为“原始的〞“原本的〞“根本的〞,还可以理解为“回到人的原本的〞。

〔一〕音乐本体的回归

新课标指出“突出音乐特点〞。这是由于近些年广阔教师和人民没能充沛把握音乐特点,盲目进行学科综合现象进行的一次强调:音乐课要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艺术内容、文化为内容。

奥尔夫运用声势练习,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同时口唱旋律身体做动作其实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而我国的音乐一般是以单线条进行,我们会发现当观赏一首歌曲时,其实大家关注的是歌词,而不是音乐。古典声势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通过将旋律和身体动作不同节奏的结合,使各声部间产生了互补,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由于身体动作和音乐情绪相吻合,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这种古典声势练习不仅丰盛了学生对节奏型的掌握,而且让学生在相对小的年龄就开始纵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音乐根底,也防止了“歌表演〞等非音乐因素,使音乐得到了本体的回归。

〔二〕生活的回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曾一直是我们秉承的教学观念,总是把老师当做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其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功夫也在“师外〞。

原本的音乐应该接近生活的土壤,贴近生活的教育才称得上好的教育。就笔者本科实习的地方说起,是在中国大西北偏远的山村里,第一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当让学生自我介绍,说到爱好时,大家会说:“我的爱好是拖地〞“我的爱好是帮爷爷做饭〞“我的爱好是放羊〞……在这些朴实的话语之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好总是和生活息息相关,也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学,才最合乎儿童天性、最自然、最富有生命力。因此,在音乐的课堂上我们应竭力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奥尔夫教学体系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大到童谣、古诗,小到人的姓名、瓜果蔬菜的名称,都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节奏以及多声部训练。而且在奥尔夫教学中总是用生活中很普遍的用品做道具,这就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使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

〔三〕实践的回归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

奥尔夫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当孩子在做动作时会关注音乐,同时他们也感觉到音乐的长度、乐句、力度等等。而且在做动作时,不只通过耳朵,而通过肢体来感受音乐,也使音乐更深刻。只靠听,孩子会听好多遍才能理解,但边听边走,使你有个空间想象音乐的长度,而且把音乐具象化,这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通过去做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调动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乐〔yue〕〞即是“乐〔le〕〞,奥尔夫音乐体系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在玩乐中懂得音乐,在音乐中获得高兴,使音乐教学回到了源头。

二、理性回归之发明性

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开展的今天,人类开展和进步最关键的动力在于发明力。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之所以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其发明性。

〔一〕即兴动作的回归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根据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会给孩子们带来些压力,因为一个小组的人要在短时间内决定做什么动作。大家在兴奋中绞尽脑汁地想,而恰恰在这兴奋的过程中,你的能量就被释放出来,加之不同的人各抒己见,产生了思维碰撞,你就会有新的灵感。当你非常想要做某事时,你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学生很少会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音乐使得学生不得不去做,而且也一定能做好。

其实,音乐的诞生又何尝不是从即兴开始的,人们在自然劳动中即兴地产生了音乐。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即兴动作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发明力,也使音乐回归到自然。

〔二〕教育观念的回归

我国的教育往往注重“传承性〞,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教育不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教育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取向。

我国的教育着眼点往往都注重科学家的培养,但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明白:每个人的天资和悟性是不同的将来会成为音乐家的学生毕竟少数,长大后更多的应该是听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多为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学生着想,使他们能够积极,热情地加入音乐活动,并能主动和有一定水平的观赏音乐,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并能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奥尔夫教学法没有把目光只盯着这条路的尽头――教学结果,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引领孩子一起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这种教学法使教育观念得到理性的回归。

三、理性回归之包容性

〔一〕民族传统的回归

“民间歌曲虽然短小,但经过无数代的历史积淀,浓缩着一个民族的才智与情感。能流传至今的民歌,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应是一个民族弥足宝贵的艺术精品,具有永恒价值的瑰宝。它们简单中蕴含深刻,质朴里凝聚真情〞。

奥尔夫运用质朴的民歌和古老童谣,也广泛采用当地民间乐器,防止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生疏感。短小的童谣让学生倍感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这也更合乎我国版图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

同时课标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通过学习民间歌曲,也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而幼儿时代的情感,很有可能影响终生。

〔二〕人本的回归

就拿音乐观赏课为例,当观赏一些弥撒之类带有宗教色彩的作品,再配之神圣的画面,不得不说其观赏的过程就是神圣与净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这是因为宗教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异化,是主观审美对客观对象的理想。在观赏中,由于审美的介入,人的本质得到了肯定与赞扬。人们是通过审美的观赏活动,从感情的角度反映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其实,学习音乐还在无意中塑造了我们很多方面的品质。示例:坚韧、专注和责任感。没有坚持和忍耐,基本叙述不好一首曲子。学生要忍耐练习的孤独,忍耐不断失败的打击,坚持不放弃;没有一个成功的音乐家能边练琴,边东张西望、胡思乱想,这绝对在浪费光阴和精力。乐谱上的音符、节奏、符号、速度、格调,每每需要全情投入,而且每一次都竭力追求更完美的诠释;当在集体的合唱、合奏中,没有责任感是绝对不行的,它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关怀来到达和谐的声音。

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是人的教育〞。坚韧、专注和责任感也是做任何一件事所必备的条件。可以想象,能学好音乐的人,在别的方面一定也不会差。因为音乐带给我们的绝对大于音乐本身,它是一种人本的回归,也是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