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广东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
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限时:55分钟,正答率:—/240
基础
1.(2022海南,1,3分)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
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
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
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
答案B
2.(2021辽宁,1,3分)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等级秩序的确立
答案C
3.(2017上海单科1,2分)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
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
第1页共36页
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
答案A
4.(2016上海单科22分)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答案C
5.(2019上海单科,1,2分)学者认为夏已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
A.文献记载B.甲骨卜辞
C.口述史料D.青铜铭文
答案A
6.(2020江苏单科,1,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耙、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
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
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C
7.(2022北京海淀二模,1)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在城内发现了宫殿
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
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
第2页共36页
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
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
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
答案D
8.(2020海南,1,2分)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
此举()
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答案A
9.(2015江苏单科」,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昨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10.(2018浙江11月选考,28,2分)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
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答案A
重难
第3页共36页
11.(2020上海,1,2分)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民开始()
A.聚族定居B.建立国家
C.冶炼青铜D.创造文字
答案B
12.(2019天津文综,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
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13.(2021珠海二模,1)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可知,商王朝中央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
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族尹等基层行政官吏。这说
明商朝()
A.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
第4页共36页
答案A
14.(2019课标I,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
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15.(2022广东二模,1)启征伐有扈氏时称"天用剿绝其命"启己"共(恭)行天之罚";而武王灭商时
说,"(纣王)俾暴虐于百姓",所以降下大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材料反映出()
A.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扩大
B.天意是军事征伐的理由
C.西周治国理念更重人事
D.天命神学观已经被摒弃
答案C
16.(2022梅州二模,1)西周各诸侯国的统治区域有"国"与"野"之别.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和"野
人"。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事项,国君会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主要是指被
征服地区传统居民,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但身份不同于奴隶。材料反映出西周各诸侯国()
A.带有集体统治和部族色彩
B.未真正实施宗法制、分封制
C.使西周政权趋于松散状态
D.民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
第5页共36页
答案A
17.(2019课标III,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f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
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答案A
18.(2018浙江4月选考,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
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19.(2021深圳二模,1)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
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说明君主专制极大强化
C.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答案C
20.(2021浙江1月选考,1,2分)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答案B
第6页共36页
21.(2019北京文综,12,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综合
22.(2022百师联盟4月联考,1)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归纳起来包括德、行、艺、仪,即道德伦理、行为规
范、知识技能、个性修为四个方面,具体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称为“六艺"。由此可
见,西周时期的教育()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促使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
C有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
D.为统治阶层培养治国人才
答案D
23.(2022深圳罗湖区一模,1)下列两幅图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水
第7页共36页
图1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战国形势图
A.疆域开拓推动华夏文明传播B.郡县制全面推行到全国
C.长城修筑阻挡了匈奴的袭扰D.各国都城商贸往来频繁
答案C
24.(2016江苏单科,24C,10分)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
第8页共36页
材料二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
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
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
主要技术手段。(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分)
答案⑴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技术手段:测定。
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
(2)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
起源。
考点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限时:55分钟,正答率:—/16。
基础
1.(2021福建福州适应性测试,1)辅佐商王成汤的伊尹,在西周时期作为良臣受到推崇。到了东周时期,伊
尹又具有了庖厨、媵臣、间谍、谏臣、帝师等多种形象。这种变化()
A.源于伊尹自身的复杂经历B.开启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C.折射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DJI质应新兴阶级的争霸需要
答案C
2.(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
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第9页共36页
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
C生产技术的进步D.土地兼并的加剧
答案C
3.(2020北京,1,3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
肉食珍废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答案C
4.(2022广东,1,3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结论
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镶(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答案B
重难
5.(2021全国乙,24,4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
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
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第10页共36页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答案D
6.(2022北京海淀二模,2)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
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粟六万":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这说明春秋时期()
A.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B."卿室崛起"现象较普遍
C.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D.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7.(2022广州一模,1)阅读下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并将晋国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魏国大败
公元前303年齐、魏、韩联合讨楚.楚国请得秦国救兵,三国方才退兵
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
上述历史事件()
A.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B.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
D.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
答案C
8.(2019课标11,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
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第11页共36页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9.(2022辽宁丹东一模,1)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般是指中原华夏部族居住地,周边则是被视为"蛮夷戎
狄"的"四夷"。当时的齐国、楚国、吴国、越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大国,却往往被视作"蛮夷",被排除
在“中国"文化圈之外。据此分析,当时"中国”的划分()
A.明确"中国"是天下之都
B.更多按地域和文化礼仪
C.进一步巩固了西周分封制
D.体现出了华夏认同观念
答案B
10.(2022江门一模,2)下表反映了不同时期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这体现了()
价值维度主要代表观点
"富强王治"法家《商君书》《韩非子》
"富国强邦"(近代)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
"阶级服务"(新中国,主张变法1质应了经济变革要求
A.历史认识的阶级性B.历史评价的时代性
C.历史解释的主观性D.史料实证的复杂性
答案B
11.(2022广东测试二,1)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权力通过层层分封分散在各级贵族
中,贵族享有世袭特权。因此,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贵族世袭特权.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取消
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
第12页共36页
A.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
B.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C.催生了分散的小农经济
D.推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
答案D
12.(2022广东六校联考二,1)《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
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答案C
综合
13.(2017课标H,24,4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
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14.(2021茂名二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第13页共36页
材料一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互相兼并,到后来,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
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
赵、智两氏较强,韩、魏两氏只有团结起来,在赵、智二氏之中作一选择,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公元前455
年,智伯又胁迫韩、魏和他合兵攻赵。到城快要攻破时,韩、魏突然和赵氏勾结起来,捉住了智伯瑶,杀了
智氏全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公室的土地和人民也都瓜分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分晋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的原因,并据此说明影
响史书编纂的因素。(8分)
答案⑴影响:晋国名存实亡;周王室威望下降;分封制进一步遭到破坏。(6分)
(2)原因:司马光本人强调政治正统、尊君抑臣,坚持传统秩序;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理学的
兴起。(4分)
因素: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等主观因素。(4分)
15.(2022全国乙,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
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
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
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
第14页共36页
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
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答案参考答案⑴原因:从儒家立场出发,批评法家实践(或荀子信奉儒家思想,而商鞅信奉法家思想或
两个学派不同,立场不同);(3分)严刑峻法,无礼义教化(或轻教化);(3分)军人、军队以逐利为目标,杀人夺
地,而非除暴安民(或尚功利)。(3分)
(2)评价:打击了贵族势力(或打破贵族对爵位的垄断或打破世卿世禄制);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军事能力(或
有利于提高士兵的士气、勇气,英勇作战);为击败六国军队和促成秦朝统一奠定基础(或统治区域扩大,
维护统治不给分);(任意一点2分,两点满分4分)以功赏为驱动,杀戮过甚,造成民众对秦国的仇恨(或引起
百姓及他国对秦国的不满)。(为秦国灭亡埋下隐患,社会矛盾,扩大军队不给分)
16.(2022惠州期末,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第15页共36页
战国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示例
主题: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动。(2分)
说明: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走向崩溃,封建制生产关
系产生并逐步发展,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面对社会变革,各诸侯国纷纷实施变法,变法主要围绕废除旧土
地制度,鼓励小农经济发展;选贤任能,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加强对地方管理,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等方面
进行。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才是升了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的发展。(8分)
总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各国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2分)
考点三先秦时期的文化
限时:50分钟,正答率:/180
第16页共36页
基础
1.(2021广东,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
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答案D
2.(2021海南,1,2分)《论语・子罕》有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答案C
3.(2020江苏单科,2,3分)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
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答案B
4.(2022山东.1,3分)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
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外儒内法D.崇德重法
答案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一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主张与特点,二是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信息.
三是要把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第17页共36页
5.(2022广东七校联考三,1)从甲骨文形体图来看,德字左边是"彳",表示行走;右边眼睛上有直线,表示
"行正、目正"."德"字发展为金文后,右边眼睛下加了一颗心,即要"心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独混t灌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A.中国文字结构发展一脉相承
B.早期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发展
C儒家重德尚贤观点影响深远
D.心理认同是华夏文明的内核
答案B
重难
6.(2022八省八校T8联考,1)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等编著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如下"春
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O文化圈北方文化1«
:曾文化序
电质文化图
您文化网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
A.源远流长B.多元包容
C.泾渭分明D.争霸称雄
答案B
第18页共36页
7.(2022湖南,1,3分)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
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C
8.(2021天津,1,3分)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
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答案C
9.(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10.(2014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相,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
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第19页共36页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A
11.(2022惠州调研.1)《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
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门弟子从不谈及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因此后世没
有流传。据此推断.孟子意在()
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
C重构舂秋争霸历史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
答案B
12.(2021浙江1月选考22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
在社会关系方面3虽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D
13.(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第20页共36页
14.(2022深圳二模,1)荀子认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
伪","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他旨在强调()
A.克己复礼的价值
B.尊贤尚能的主张
C隆礼重法的必要
D.人性本恶的观念
答案C
15.(2021山东,1,3分)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
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
答案B
16.(2022全国甲,24,4分)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
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
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答案B
综合
17.(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21页共36页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
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
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
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
答案⑴背景:①礼乐传统;(2分)②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③思想活跃。(2分)
⑵主张:①重建礼制社会(2分)②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③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
分)④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
18.(2022华大联盟4月质量测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
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沉暮与新生
第22页共36页
上表是选取了由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的目录名称倍B分),对应中国古代史相应
历史时期。请选择其中一个目录名称,运用具体史实对目录名称予以阐述并指出其对应时期。(要求:论
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目录名称: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2分)
阐述: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确立,促使阶级
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旧的贵族等级体系逐步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
的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儒家提倡以德治国、实施“仁政"、以民为本;道家希望无为而
治,崇尚逍遥自由;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
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各国统治者出于兼并战争的需要,礼贤下士,
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各学派各自提出了对政治、
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破此论战辩驳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但各家学说的中心和归宿,
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及理想的人生道路。(8分)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是大变革时代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而
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分)
易混易与昔
1.易错:认识史料的价值与应用(2021福建,1,3分)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第23页共36页
答案D
2.易错:史料价值及推理(2013浙江文综,13,4分同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
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答案D
3.易错:对分封制的理解(2017课标I,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4.易错:对先秦时期田制的理解(2020天津,1,3分)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
社成员的份地由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答案D
第24页共36页
5.易错:题干材料误导(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
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
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A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被表面现象迷惑.材料中的"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
饰"不等于礼崩乐坏.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6.易混:辨析先秦时期的制度(2020课标1,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
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
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题型模板
题型一推理、推断类选择题
题型特征:推理、推断类选择题是指可以通过推理、推断得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
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常用设问词是"据此可
知""可推断"等。
第25页共36页
备考策略: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逻辑关系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
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常用的逻辑推理关系有现象与本质关系、因果关系、局
部与整体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谙熟逻辑关系并掌握运用。
典型题型
1.(2021湖南,1,3分)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西周初年颂天
《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
《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
《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
答案C
变式题型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的变式具体到试题情境中多表现为题干主旨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设问词
是“由此可见""据此判断""反映了(出)”等,有些设问词未明确指出的,大多在备选项中有“导
致""阻碍""促进"等词。
第26页共36页
2.(2022重庆一诊,1)夏商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商代对神和祖宗的崇拜到了无以复
加的地步,商王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受年""观黍""求晴雨"等活动都由商王主持。从中可知
()
A.商通过继承获得夏的王位B.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C.已建立了完整的祭祀体系D.国家大事皆通过占卜决定
答案D
3.(2015全国I,24,4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
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C
4.R022武钢三中T8联考(二)』]"阴阳中和"从而实现和谐平衡的观念,是见诸先秦诸子多个学派的一
个重要内容,不仅道家和儒家都视其为必须遵守的法则,其源头甚至可推于上古。由此可见()
A.诸子的学说多植根于传统文化
B.儒学中的中庸之道源自道家
C."阴阳中和"是诸子学派的共识
D.阴阳五行是儒学的重要构成
答案A
5.(2016浙江4月选考,2,2分)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
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第27页共36页
答案B
强化练习
6.(2017江苏单科.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
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7.(2018课标山,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
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8.(2022福建福州一模,1)下表为战国晚期各国间以"会"为标志的主要外交活动简表。
时间会盟国会盟地点时间会盟国会盟地点
公元前秦一魏临晋(今陕公元前秦一楚鄢(今河南
第28页共36页
310年西大荔东)283年;累河西)
公元前公元前两周间(今
秦一韩临晋外—秦
308年282年河南洛阳)
公元前黄棘(今河公元前濯池(今河
秦一楚赵一秦
304年南南阳南)279年南濯池西)
公元前中阳(今山公元前襄陵(今河
秦一赵秦一楚
285年西中阳)278年南睢县)
据此可知,当时()
A.秦国东进态势显现B.齐国势力退出争霸行列
C结盟弭兵成为主流D."驰道”交通路线发达
答案A
9.(2022广东肇庆二模,1)下表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据表中内容可知,新兴的士阶
层借助周公()
典籍记载
《墨子贵义》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孟子离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具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
娄下》以待旦
A.重建礼乐秩序B.构建理想政治
C倡导重儒风尚D.恢复贵族政治
答案B
题型二史料实证类试题
第29页共36页
题型特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
证类试题往往要求考生准确解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其常用设问词是"说明""说明(分析、指出)……
对研究……的史料价值"等。
备考策略:解答这类题可采用二重证据法(文献和考古相互印证)、求源法(通过史料来源确定其真实性和
价值),通过必要的逻辑判断和论证,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在平时备考中,考生要通过阅读多种类
型的史料,概括、凝练史料的不同维度信息,进而明确史料的立场;通过多种史料的对比、勘验,对史料进
行适当取舍:再通过对多种类型史料的辨析与判断,体悟"孤证不立”内涵,逐渐形成求真求实的历史证
据意识。
典型题型
1.(2018课标11,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
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变式题型
变式分类题型特征解题关键
表现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不同史料相互参证
形式口述史料、图像史料
判断
史料
史料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价值更高
价值
类型
形成
有意史料、无意史料许多小说是“无意史料”
过程
第30页共36页
史书
"正史,,"野史""野史"部分有真实性
种类
辨析史料
史料价值判断和比较论从史出
价值
论从史出.
史料推论根据史料提取历史结论
求真求实
题干为结论.
观点论证以史论证
选项为史实
史料实证类试题的变式除了表现在判断史料类型、辨析史料价值、史料推论和观点论证的差异外,
还表现在设问语句的差异,如"表明""反映""可见”"解读正确的"等,虽然变式题型多样,但大方
向不变,都是要辨别史料真伪,分析其来源和价值,用历史证据说话,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夸父追日英语课件
- 欢乐亲子活动课件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羽毛球-9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舞龙舞狮14
-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概述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资金计划表模板
- 脑栓塞取栓的护理
- 《技术价格与税收》课件
- 手术患者术前交接
- 烟草专卖许可证新办申请表(国)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
- 安全隐患排查台账(附排查表)
-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 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
- 小学二年级期中家长会课件
- 第六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初赛笔试试题
- 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英语作业纸打印版
- 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课件
- LTE与5G移动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