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2018新)_第1页
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2018新)_第2页
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2018新)_第3页
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2018新)_第4页
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2018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目录1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2RFID系统测试的规范3RFID系统测试的方法4RFID设备部署方案与系统构架的仿真5RFID测试中心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1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11)托盘级识别(palletlevel)托盘级识别指在每个托盘上贴上具有唯一编码的射频标签,用阅读器识别各个托盘。需要说明的是:在端口阅读模式中,静态阅读方式是指端口天线固定,由远及近调整托盘到端口的距离,当在某一位置上端口天线可以识别出射频标签时,端口天线到托盘的距离即为端口天线的阅读距离(ReadRange);而动态阅读方式则是指端口天线固定,以人工步行速度或者传送带上的可调速度通过端口时,端口天线对托盘的识别性能(如果可读,阅读距离也发生变化)。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12)包装箱级识别(caselevel)(1)单个包装箱识别:包装箱贴上具有唯一编码的射频标签,标签放置于托盘上面,用阅读器识别包装箱。其三种阅读模式均与托盘级识别相同。(2)多个包装箱识别:每个包装箱贴上具有唯一编码的标签,将多个包装箱同时放置于托盘上面,用阅读器识别各个包装箱。可以识别出的包装箱的数目占所有包装箱数目的百分数称为阅读率。在其三种阅读模式中,是通过测试包装箱的阅读率来衡量其性能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每种阅读模式下,通过改变各个包装箱的摆放位置,调整各个标签的摆放位置,可观测性能的变化。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12)包装箱级识别(caselevel)例如,在图7-30所示各种情况中,图(a)与图(b)相比,标签离托盘外沿的平均距离较远,而在图(c)中,两个包装箱上的标签相邻。在端口识别模式的静态识别中,端口天线固定,由远及近调整托盘到端口的距离,当在某一位置上端口天线对射频标签有100%的阅读率时,端口天线到托盘的距离即为端口天线的阅读距离。(b)旋转台阅读模式(c)人工阅读模式(a)端口阅读模式RFID系统测试的流程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13)单品级识别(itemlevel)在单品级识别情况下,托盘上有三种货品排列形式,即均匀的货品排列、复合的货品排列、异质的货品排列。这三种货品排列形式互补而又呈现复杂度上的递增。下面比较它们在各种测试情况下的阅读器的性能。均匀的货品排列。

复合的货品排列:同均匀的货品排列。异质的货品排列:同均匀的货品排列。RFID系统测试的规范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2在测试中需要对标签的测试、阅读器的测试、空中接口一致性的测试、协议一致性的测试、中间件的测试等进行规范。标准符合性测试可互操作性测试性能测试RFID系统测试的方法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3测试过程并不是自由的,对于不同产品的测试报告,其可比性是建立在相同的测试条件和测试程序基础上的。因此,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测试规范来控制整个测试过程。布置测试环境记录环境数据测试不同位置的读取率分析测试数据RFID设备部署方案与系统架构的仿真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4仿真测试平台提供图形化的组件及虚拟阅读器、标签、TCP/IP连接等各种组件,生成RFID部署方案和网络系统架构。在虚拟测试的基础上,对关键性能结点再进行场景实物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仿真测试平台内容包括:RFID阅读器、天线、标签及网络节点的仿真模型,图形化设备部署组态界面的开发、虚拟RFID环境的开发、RFID协议仿真的开发、RFID与传感网络、无线网络的仿真开发。RFID设备部署方案与系统架构的仿真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4第一步,采用RFID标签建模工具对电子标签单独建模,分析标签的各种属性(回波损耗、方向性等),选择部分最优设计待用。第二步,对RFID阅读器和天线建模,分析阅读器和天线的各种属性(读取范围、最快响应时间等),选择部分最优设计待用。第三步,建立RFID应用环境的仿真,通过测试和经验数据给出该环境下多种材质的电磁反射与吸收情况,给出应用所能使用的部分最佳布局。第四步,使用第三步所选择的布局在应用环境中部署第一、二步所选择出的RFID阅读器、天线和定义标签的参数(运动方向、速度、数量等)。第五步,建立网络模型和通信协议,使得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业务逻辑模块之间、业务逻辑模块与上层应用系统之间交互,完成对整个应用的仿真。第六步,对仿真进行分析,评价该应用模型的性能、效果、可能产生的瓶颈。仿真的基本步骤如下:RFID设备部署方案与系统架构的仿真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4仿真测试平台的基本单元包括以下几个:门禁测试单元:由RFID阅读器、可调整天线位置的门架等组成,可模拟物流的进库、出库、人员进出控制等场景。1传送带综合测试单元:由可调速传送带、传送带附属天线架、天线架屏蔽罩、配套控制软件系统等组成,可模拟生产领域的流水线、邮政的邮包分拣等所有涉及传送带的应用场景。2机械手测试单元:主要由机械手组成,可模拟各种标签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移动。3高速测试单元:主要由高速滑车组成,用于测试高速运动标签的读取性能,可模拟高速公路上的不停车收费等应用。4RFID测试中心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51.美国1)SUN的RFID测试中心SunMicrosystems公司在美国达拉斯设立的RFID测试中心面积达1581平方米,是Sun发现并解决诸如优化标签和后台数据整合之类问题的地方。Sun客户可通过该测试中心确保他们的产品达到RFID要求,同时也可在项目实施之前先对其进行测试。2)CAPESystems和OpenTerra的SouthPlainfieldRFID测试与整合中心CAPESystems是领先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提供包装设计、货盘优化、库存与仓库管理、供应链运作及订单实施等方面的软件。OpenTerra是领先的无线移动通信平台供应商。两家公司合作建成的SouthPlainfieldRFID测试与整合中心位于新泽西州,占地1395平方米。Intel公司作为其赞助商,要为RFID中心提供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个RFID中心的特色在于可以为领先的RFID技术供应商提供展示舞台。RFID测试中心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52.欧洲1)IBM的RFID测试中心IBM在欧洲成立的测试和互操作性实验室用来指导并提供RFID技术,这个位于法国尼斯的测试中心将测试RFID芯片、数据识别器和相关的应用软件以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2)InfineonTechnologiesRFID解决方案展示和测评中心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TechnologiesAG)于2004年在奥地利格拉兹成立了RFID解决方案展示和测评中心。该中心提供了有关英飞凌RFID系统解决方案的信息,包括软件和系统集成平台、基础设施、读取器和RFID标签。RFID系统实验室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应用演示,客户可以从这儿了解并熟悉B2B领域中针对不同领域应用的RFID物流过程;专用RFID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和验证中心,在这儿主要开发和测试针对特定领域的RFID物流解决方案;技术评估,确定RFID技术的性能和局限,从而保证RFID基础设施能够在优化的物流系统中正确发挥其功能;系统实验室培训中心(SystemLabTrainingCenter),主要面对潜在客户、合作伙伴和RFID服务人员。RFID测试中心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53.亚洲1)亚太RFID应用验测中心2005年10月26日,位于台湾省新竹市的工研院系统中心对外宣布启用“亚太RFID应用验测中心”,它依业务流程主要分为RFID静态性能测试、RFID动态性能测试及RFID产业应用实验场三大部分。该中心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标签最低开启功率与标签读取角度的测量、标签类型/标签贴附位置最佳化选用方案、输送带闸门容器附贴标签的动态读取率的量测、进出货闸门大型物箱或栈板贴附标签的动态读取率的量测、标签类型/标签贴附位置的最佳化选用建议、RFID系统架设最佳化方案设计、RFID应用平台技术导入及系统整合服务等。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RFID测试实验室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与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建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级RFID测试实验室,目的是通过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环境测试RFID关键技术的多项可靠性指标,最终总结出可靠性测试的评测体系,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本数据并引导其研发方向。目前实验室已经以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为出发点,建立了一个面向物流应用的测试环境,包括物流领域中的智能仓库、商品配送、运输管理等多个模拟环境。RFID测试中心RFID关键技术之四——RFID测试与部署053.亚洲3)Auto-ID中国实验室坐落在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