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微点练一、单项选择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下图为昌都地区水系及主要峡谷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98°E1•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原与草甸C.亚热带草原C.亚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干热河谷”的成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热岛效应D.焚风效应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所以D项正确。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该地理兴趣小组一直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到达目的地后,GPS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据此完成3〜4题。3•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A.降水量分布B.地下水分布C.地势的高低D.气温的分布C据材料可知,考察地位于温带地区,故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B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该地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沿考察路线,森林呈条带状分布,说明沿考察路线水源较充足,故B项正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C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D由材料可知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而形成了非地带性植被天然白桦林。故选D。读图,完成14〜15题。50°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D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地方性因素。C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2020年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9一10题。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咼,热量不足B.海拔更咼,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D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C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因为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某些月份,“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图(下左图)和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从分布位置考虑,保和岛的植被类型为()A.针叶林B.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有()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稀少到该岛观赏“巧克力山”最佳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A.5月B.8月C.11月D.2月B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应为热带季雨林,B正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的亚寒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CD错误。故选B。A材料信息表明,巧克力山为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坡度较大,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因此“只长草不长树”,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这些巧克力山高度仅为40-120米,地势不高,热量条件与森林分布区差异不大,因此地势不是“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题意表明,当地森林茂密,森林破坏不严重,且巧克力山上满是草,水土流失应不严重,排除C;该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因此气候并不干旱,排除D。故选A。A题意表明,每年某些月份,“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季节变化不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草堆”干枯主要是降水少、水分条件差所致,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岛3—5月份降水最少,随着旱季的持续,到5月份,巧克力山“草堆”干枯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到该岛观赏“巧克力山”最佳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5月,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8月、11月、2月降水相对较多,处于雨季或雨季后期,当地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出现在巧克力山“草堆”干枯的可能性小,排除BCD。故选A。
40洋流120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50°30°no*14.与②地相比,③地()图例琼40洋流120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50°30°no*14.与②地相比,③地()图例琼m山脉河流A.夏季气温较低夏季水源紧缺C•森林覆盖率较高冬季气温更低15.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A.出现缺失B.发生改变C.分布受限D.东西展宽B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部地区,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③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水源紧缺,故B项正确。C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东西方向的分布受限,故C项正确。67(经典高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N16.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加勒比海66。67(经典高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N16.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加勒比海66。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流量甲河较乙河大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根据经纬网可判断方位,图示山脉的走向基本与河流流向相垂直,图示河流多南北方向,山脉走向基本呈东西走向。B正确。D结合图示的纬度位置,该地区主要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而图示西南部地区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图示东北侧坡度缓,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慢;图示东北侧形成热带雨林,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小,流量甲河较乙河大。D正确。A甲河流位岛屿北部,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所以A正确。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19〜20题。甲乙(I8O45,IV,72O49,E)(20°29^.85°52fE)0340680I0201360km坐①业②如③图中③植被形成的原因是()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B③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
D①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读我国祁连山山麓绿洲分布示意图,完成21〜22题。图例介山脉D铁路•绿洲沙漠o城市21•影响图中绿洲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水源B.光照C.地形D.土壤22•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一阴坡),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一阳坡)。造成“阴脸”林木葱郁的主要原因是()“阴脸”为东南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阴脸”光照强,热量充沛“阴脸”为缓坡,土层厚,土壤肥力高“阴脸”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A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祁连山麓地带,该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山麓地带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充足,从而促使绿洲的形成,因此图中绿洲的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水源。D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有热量和水分,祁连山位于西北内陆,降水较少,阳坡光照强,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差,适合耐旱的草类生长;阴坡太阳光照较少,蒸发较弱,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发育了森林植被。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一灌木一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成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23〜24题。450043001KJO39003700350033003100290027002500甲2300西岸(阴坡)2100暖温蒂半干早-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冰带寒丛甸亚雪岛灌草寒温带暗针叶林带高寒灌丛草何带甲东岸(阳坡}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450043001KJO39003700350033003100290027002500甲2300西岸(阴坡)2100暖温蒂半干早-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冰带寒丛甸亚雪岛灌草寒温带暗针叶林带高寒灌丛草何带甲东岸(阳坡}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金沙江该地金沙江畔的自然植被可能是()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D.高山草甸横断山区金沙江(28°N)两岸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热量不足A.海拔高,热量不足B.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C.谷底河畔风力强劲,蒸发旺盛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C根据材料,横断山区出现植被逆向分布情况,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一灌木一草甸。读图可知,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下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此为灌丛和针叶林的过渡地带,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谷底金沙江河畔温度更高、水分更少,分布的自然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C正确,A、B、D错。B金沙江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A错;横断山区金沙江畔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山高谷深,山地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气候干旱,B正确;该地谷底河畔地形封闭,风力小,C错误;横断山区距离印度洋较近,D错。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5〜26题。92°88°植被分界线U)朮域上〜河流图示区域植被类型的分布为()①东侧是热带雨林②西侧是热带荒漠③东侧是热带季雨林④西侧是热带草原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造成该地东、西两侧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海陆位置C.地形D.土壤C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中美洲地区。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草原。C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图示地区中部为山地。图示东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图示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A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A。巴塔哥尼亚高原,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内,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沙漠直抵东海岸,其自然环境独特,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完成下面小题。从纬度位置来看,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属于()A.热带荒漠B.温带荒漠C.寒带荒漠D.高寒荒漠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山脉阻挡西风,气流下沉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副热带高压带的常年控制D.长期过度地焚耕开垦B从纬度分布可知,地处温带,属温带荒漠,排除A、C,B正确;高寒荒漠是从地形地势分布而言的,排除D。故选B。A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其成因主要是西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致使山脉以东地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A正确;受副热带高压常年控制的为热带荒漠,C错误;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属原生沙漠,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长期过度地焚耕开垦等人为因素应当排除,B、D错误。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1〜32题。
图例•落叶林+针叶林囲荒漠必草甸7000等高线(米)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B读图分析,山脉西侧山麓为落叶林,说明该山地位于温带地区。东侧山麓地带为荒漠,说明该地降水稀少,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综上分析,故选B。D读图分析,山脉西侧山麓为落叶林,东侧山麓为荒漠,故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D。圉例琢热洁雨林主要分布区圉例琢热洁雨林主要分布区非洲热带雨林没有覆盖整个赤道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类活动B.洋流C.地势D.海陆位置为促进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C.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D.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C赤道东部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草原,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C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故B项错误;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林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它们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如图是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东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南界通常在北纬56。左右,而我国的泰加林却达到了北纬50°左右。其关联性最大的是()A.地形B.降水C.光照D.土壤在大兴安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分布着全年常绿的低矮灌木一一偃松。研究者观测到,冬季晚上偃松枝叶全部倒伏,次日上午9、10点钟蜷缩的枝叶如睡醒一般挺立起来。其原因最可能是()A.山脊处地形陡峭,土层稀薄B.夜晚吹山风,为抵御强劲的山风C.枝叶油脂含量高,易被冻伤D.减少与空气接触面积,聚集保暖.A从图中可知,泰加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和西北的阿尔泰山,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地区更加寒冷,适合泰加林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D晚上倒伏白天挺立是偃松为了抵御寒冷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与地形陡峭,土层瘠薄无关,山脊上冬季风都强盛,枝叶油脂含量高利于保暖,不易冻伤,夜晚更寒冷,倒伏可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聚集保暖。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侧为西侧。读图回答37〜39题。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气流影响同一自然带的高度M侧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差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图中非地带性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海陆分布D.降水CM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1月均温最高,且雨热不同期,故M地区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图中山地M侧面临海洋,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高。A该区域受西风影响显著,图中非地带性荒漠虽然离海不远,但该荒漠位于西风的雨影地带,降水量小,即地形是形成图中非地带性荒漠的主导因素。读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