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荣生:课文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三)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不是靠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的发挥,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而是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两个方面——教什么、怎么教,其中又细分为四个要点。王荣生老师在《语文建设》杂志撰文探讨了课文教学设计的这四个要点。我们将分四次推送,与您一同学习、思考。本期说说第三个要点:选择教学内容。
写在前面
课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主要的教学模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两个方面,四个要点。
第一个方面,教什么。“教什么”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后面我会用“教学点”这个词来代替),就是这篇课文学生要理解哪些词语,理解哪些语句,理解哪些段落,理解和感受哪些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后面我会用“知识点”这个词来代替),就是要使学生理解这些词语、语句、语段,学生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学会什么。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去解决那些教学点的问题,去理解他们原本可能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方面,怎么教。“怎么教”实际上也有两个问题:一是纵向的安排,也就是学生先学到哪里,再学到哪里,是先后的次序问题,我们通常把它叫作教学环节;二是在一个环节里面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等要点。
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可以叫“知识点”。“知识点”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单元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更有用的知识。关键是哪些知识,学生学了这些知识干什么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解决教学点的问题。学生学习和运用了所学的语文知识,对课文中原来读不明白的能够读明白,对课文中原来难以理解和感受的能有更丰厚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过去长期有一个疑惑:要不要教语文知识,教哪些语文知识?讨论得很多,但是对于基准一直没能说明白。在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讲过:语文知识要“随文而教”“因文而教”。这个方向是对的,但研究还不到位,“随文而教”“因文而教”说得还不够明白。接下来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志公先生讲六字方针:“精要、好懂、有用”。其中关键是“有用”。什么是“有用”呢?判断“有用”的基准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讲到语文知识的时候,纠正了之前课标中“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那句话,明确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要“随文而教”。应该说这句话还是没有说到位,至少在表达上说得还不够明白。“随文而教”随的是什么?就是随教学点。教一篇课文要教哪些语文知识呢?就是教学生为解决这个教学点的问题,需要知道、需要运用的语文知识。什么叫“有用”呢?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点的问题,就是有用。可以看看我在前面讲过的一些例子。比如,学生学《再别康桥》《雨巷》《长相思》,在解决那些教学点的问题时,所学习和运用的语文知识,就是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要不要教,教哪些语文知识”这个问题,离开了教学点,离开了教学目标,是没有办法讨论的,或者说是讨论不下去、讨论不清楚的。课文教学主要是阅读教学。对于阅读来说,“语文知识”主要是指阅读的方法、策略。
(这里主要讲“阅读方法”,关于“阅读策略”,可参看我的《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一文)阅读中的“看”,与其说是眼睛在看,不如说是大脑在“看”。“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视线,一条是(眼睛)生理性的外部视线,一条是(大脑)心理性的内部视线。”因此,阅读中的“理解”问题,可以看成“注视点”和“意识点”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眼睛的“注视点”,应该看到语句和语篇的关键点,“注视点”要与“意识点”同步。从“眼——脑”的角度,具体语篇的阅读过程大致可以归结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要点:(1)眼睛“看到”(注视)语篇的关键点。(2)大脑“看出”(理解)关键点的意义。(1)是看这篇课文的什么地方,取决于课文的语篇类型;(2)就是从这个关键点——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等,看出什么东西来,或者说,怎么看出东西来。“阅读方法”简单讲就是这两件事。眼睛看什么地方,之前我们讲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身在何方?心在哪儿?”,眼睛要看这两个关键的字眼。那么从“身”“心”这两个字眼,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我们看出了关联上下阕的“身”“心”的冲突和矛盾。这就是我们讲的阅读方法(见下图)。举个例子下面举一个诗歌教学的课例,是郭初阳老师上的一堂课。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是顾城的一首诗,《远和近》。郭初阳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发给学生这样一张纸,没有标题,也没有出示作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两处是要派上用场的。我在前面讲过,教学的成效取决于课前的备课,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我也提到过,诗词的教学可能一般不需要预习,所以郭老师现场发给学生这张纸——这首诗不是教材里的课文。第一个环节:多读几遍,尽快把它背下来。这是第一个环节中的主要学习活动。看起来只是学生在读、在背,但是教师在备课时,一定知道通过“多读几遍,尽快把它背下来”可以让学生学会。我经常说,好的老师、好的课,几乎每一招都是对的,尽管上课的老师不一定能讲出其中的道理,但是研究者可以从中分析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广大的语文教师,使更多的教师在能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去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在现场评课的时候,我对这个环节作了很多分析。第一个方面,朗读和背诵是诗歌的理解方式。阅读分为默读和朗读,诗歌的理解方式是朗读。而有些文章,比如实用文章,它的阅读方式是默读。一些教师拿到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齐声朗读,这就不对。因为新闻不是朗读,新闻是播报,它有独特的语速、语气、语调。这是第一个方面,朗读、背诵本来就是诗歌的理解方式。第二个方面,易记易诵正是这首诗的特点——关键点。一首诗要写得让读的人看一眼就能记住,读一遍就能背诵,这是很高的成就。千万不要小看这六行字,经典名篇,流芳百世。经典在何处?其中之一,就是看一眼就会记住,读一遍就能背诵。第三个方面,教学的起点通常是从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感受开始的。“多读几遍,尽快把它背下来”,如果我们用理论性的话语来“翻译”这个环节,即学生借助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能力,自主理解和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把这堂课与王崧舟老师的那堂课联系起来,就会看出教学的起点都是从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感受。但很显然,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原有的理解和经验上,而是要跨越前面讲的落差。第二个环节:这首诗涉及你、我、云三个方面,假如要画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三个方面会画成什么样的三角形呢?这是学习活动。所谓学习活动,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习、运用某些语文知识,去解决教学点的问题——你、我、云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三个意象之间的关联,从而对这首诗的语义有较透彻的理解。郭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宝塔形,“云”在最上端,“你”和“我”在下面,“你”和“我”这两条线画得很短。学生画的这个三角形,表达了他对这首诗传达的意思和意味的理解与感受。郭老师很有教学经验,他没有问这个学生,而是问其他同学:这位同学画的宝塔形,为什么这个“云”画得这么高呢?马上有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他画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呢?他的意思是那个宝塔尖画得还不够高,于是他上来再画了一次,把那个宝塔尖画到了黑板的顶上。郭老师说,其实那个尖还不够高,它要穿破屋顶。也就是说,“云”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么“你”和“我”这两条线为什么画得这么短呢?同学们看出来了:因为两个人挨得很近。你怎么知道这两个人挨得很近呢?在诗的下半段:“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你”的一举一动,“你”的每一个神情,“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所以这两个人应该挨得很近。那么,第二个环节的教学点是什么呢?对这首诗涉及的三个方面、三个意象之间关系的理解,开始深入这首诗所传达的意蕴。第三个环节,给这首诗拟标题。郭老师说:“我给大家复印的这首诗没有标题,我相信同学们凭借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一定会取一个比作者更精彩的标题。每个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拟出你们小组认为最精彩的标题。”这个班级有九个小组,拟出了九个标题。然后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所拟的标题,介绍并解释为什么会拟这个标题。这是一首朦胧诗,现代诗的一个流派,代表诗人有顾城、舒婷等。所谓朦胧诗,就是看起来大白话一样的诗句,却意蕴无限。意蕴要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所以郭初阳老师在这里选择的一个学习方式是分小组讨论、拟标题。拟标题的效果就是打开了这首诗的种种侧面。我们来看学生通过拟标题这个学习活动,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学会了读一首诗应该看哪些地方。有两组学生拟的标题是《距离》。老师问,为什么你们的标题是“距离”呢?学生讲,刚才画的那个宝塔尖一样的三角形是真实的距离,我们讲的“距离”是心灵的距离。学生看出来了,此时如果在教学中再延展一点,可能会更好些:诗歌的前一段讲的是现实——“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诗歌的后一段讲的是心灵的感受。两段中间有一个空行。诗歌的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讲,文学作品的形式往往就是它的内容。那么现实和心灵的感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两段中间那一个空行,可以看成是一道鸿沟。这首诗歌,如果两段合并在一起,语义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其实,差别大了,我相信顾城绝不会同意把两段捏合在一起。因为这里的空行,是他要表达意蕴的关键点:现实和心灵的感受之间,有一道鸿沟,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第一组,读出了心灵的距离,现实的距离和心灵的距离,诗歌上下段的强烈反差。第二组取的标题是《障碍》。老师问,为什么你们这组取“障碍”这个标题呢?学生说:“老师,这两个人有问题。”障碍、阻碍,说明这两个人之间有问题。郭老师显然在备课时作了充分的准备,他问:“这两个人是谁啊?是两个男生,两个女生,还是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学生猜测:“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诗中的那个“我”,是男生还是女生啊?那个同学回答得很肯定:“男生。”这就是朦胧诗,不同的人,理解也会不同。老师接着问,那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男生呢?他不是问这个同学,而是问全体同学。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交流讨论的是什么呢?是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抒情诗有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句话似乎很抽象,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可以看出来的。同学们纷纷议论:“我”是一个很细心、很内向、很腼腆的人,等等。他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就是教学内容,这就是语文知识。读一首抒情诗,要去感受从语义、情调、情味中凸显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接下来有一个小组,取了一个很长的标题。因为学生第一次给诗歌拟标题,所以他们不知道诗歌的标题有哪些讲究,这就是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他们拟的标题是《看起来很近其实很遥远》。虽然题目很长,但是抓住了这首诗的要义。顾城的原诗标题就是《远和近》,远和近的关系,远和近在人生中的那种情味、意味、意蕴。后面两组拟的标题很有意思。一组拟的是《自然》。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会取名“自然”呢?这看起来不搭嘛。我在前面讲过,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尤其是对于诗歌,哪怕有的时候看起来很离谱,都是基于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语文经验的。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原有经验,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点拨、要引申、要延展,教给学生如何来读诗歌的一些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这组学生讲了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这首诗看起来很自然”。他说的“自然”,意思是“朴素”,这首诗看起来很自然、很朴素。学生看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对这首诗,很多老师教不好、不会教。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知的关于诗歌的知识,比如,诗歌是精粹的语言,诗歌是词语的舞蹈等,一个都对应不上。而学生凭借朴素的语感一眼就看出了这首诗歌“看起来很朴素”。学生的第二个理由,“猜测这首诗是在大自然中写的”。老师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会判断他是在大自然中写的?因为学生没有写诗的经验,或许他们以为写诗像写记叙文一样,写所见所闻。学生描述道:两个人静静地看云而不被打扰,说明这一定是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而很偏僻的地方,学生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推测,一定是风景很优美的地方,所以学生猜测这首诗是在风景优美的大自然里写就的。请注意学生所说的:两个人静静地看云,不被打扰,大自然,风景很优美的地方。学生描述的是他读诗时所唤起的感性的形象和想象,这其实就是读诗的方法。读诗不是在记文字,而是把诗歌的文字转化成形象来感受,或者借助诗歌的文字、声音、形式,来想象诗人所表达的那种诗情画意。最后一组拟的标题叫《优美》。好像不太搭,所以老师就问,为什么你们会取名“优美”呢?学生回答的第一个理由:这首诗读起来很优美。这就是语音的感觉,声音和节奏的感觉。如果这首诗歌的教学,面对的是年龄再大一点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老师可能需要展开一点,怎么读出优美?“你”这里停顿还是不停顿?停顿多久?这就是朦胧诗。这首诗没有标点,并不是作者不会用标点,它一定有意味,顾城一定想传达什么,一定想通过没有标点来营造某种情调和意味。第二个理由:这首诗的意境很优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主动用一个很准确的术语来表达内心所感受到的,这往往就是较高语文水平的一个表现。我想要强调的是,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去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另一方面,最终学生要形成一些很准确的术语来表达自己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前面讲到诗歌的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间战略合作框架合同3篇
- 2024年度柑橘产业扶持与发展合同
- 《动物学名词解释》课件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合同价款支付与结算
- 《实盘看盘步骤》课件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合同协议书2篇
- 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2024届第二学期统一检测试题高三数学试题
- 《土方工程小结》课件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3
- 消防员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梁分层浇筑施工工法(附图丰富)_secret(2)
- 《老师》歌词林妙可
- 《我的理想》(课堂PPT)
- 课程设计-正文张紧轮支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
- 混凝土支撑拆除施工方案
- 种子品质检验
- 传染病学案例分析
- 清洁检查标准及扣分标准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上单词默写
- 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