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生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生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生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生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生理学——第一章绪论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答案】A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炎热环境下出汗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A.体液性调节B.自身调节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C.正反馈调节【答案】A9.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D.负反馈调节B.减压反射E.前馈C.分娩A.感受器【答案】DD.血液凝固B.受体2.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CE.排便反射C.神经中枢【答案】BD.靶组织或靶器官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收缩反应E.效应器【答案】AB.分泌一、问答题C.神经冲动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D.电位变化点?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E.离子运动答: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答案】D7.可兴奋细胞包括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A.神经细胞、肌细胞D.反应B.神经细胞、腺细胞E.阈值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答案】C【答案】E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C.神经冲动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B.造成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答案】DC.造成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A.K+内流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E.造成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Cl-外流机体或细胞对有效刺激发生的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兴奋则是指由相对静止变化为活动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兴奋性是活组织具有的生理特性,而兴奋是有兴奋性的组织对刺激发生的一种反应的形式变化。【答案】DC.Na+内流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D.Na+外流A.Na+E.K+外流B.K+【答案】EC.Ca2+6.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单纯扩散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D.Cl-E.Mg2+B.易化作用【答案】CC.主动转运3.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D.出胞作用A.极化E.被动转运②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B.超极化【答案】BC.反极化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腺体分泌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D.复极化E.去极化B.腺体分泌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答案】AC.产生神经冲动D.产生动作电位E.产生局部电位【答案】D4.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易化扩散的结果8.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质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阈电位是指D.膜上Na+-K+泵的作用B.蛋白质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膜上Na+-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C.糖类D.核酸B.易化扩散16.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E.糖蛋白C.主动转运【答案】BD.出胞A.相对不应期9.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E.入胞B.绝对不应期【答案】DC.超常期B.细肌丝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阈电位D.低常期C.肌纤维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答案】BD.粗肌丝B.锋电位E.肌小节C.负后电位1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答案】ED.正后电位1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使Ca2+通道开放【答案】CE.局部电位B.ATP酶【答案】BC.腺苷酸环化酶14.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答案】DD.胆碱酯酶E.脂肪酶【答案】D1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答案】B11.葡萄糖进放红细胞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1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C.易化扩散D.入胞B.阈强度E.吞饮C.刺激的时间19.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A.箭毒【答案】C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刺激的频率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A.单纯扩散B.阿托品【答案】BC.四乙基胺D.异搏定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故静息电位的水平,即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内发生的一次迅速的、可逆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它在图线上其形成机制是:去极化,形成终板局部电位。通过总和及电紧张扩布,在肌细胞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过程。④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多余的迅速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活性。E.河豚毒素【答案】E20.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运动神经末梢的一次兴奋产生只能引起一次兴奋的传递,并发挥作用。而机体内运动神经的冲动多为连续冲动,故骨骼肌收缩表现为持续强直收缩。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酶D.乙酰胆碱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内流。故上升相即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4.试述前负荷与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作用E.5-羟色胺答:肌肉收缩前加在肌肉上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其作用在于改变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初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后负荷越大,肌肉若要克服后负荷,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就越大,但肌肉缩短的速度会减慢,且缩短的长度减小。【答案】D一、问答题②由于Na+通道的失活,使活跃的K+通道又显现出K+外流形成。③由于细胞膜内Na+浓度升高,膜外K+浓度升高,使膜上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正常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充分的准备。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1.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答: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①载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地与某种物质作特异性结合;②具有饱和现象。膜上有关的载体数量或载体上能与该物质结合的位点数目有限,如超过限度,即使再增加待转运物质的浓度,也不能使转运量增加;③竞争性抑制,即结构相近的物质可争夺占有同一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答:跨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①细胞膜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对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5.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答:局部电位与动作用电位的主要区别有:①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此处兴奋传递过程是①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入前膜,促使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②局部电位可以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③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扩布,影响范围很小,而动答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的传导;④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②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出胞方式,量子式地释放到接头间隙,并向后膜扩散;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受体转发信息,使终板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一、单选题1.血液的pH值约为A.7.15~7.25B.7.25~7.35C.7.35~7.45D.7.45~7.55E.7.55~7.65【答案】CE.血小板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答案】E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答案】BA.4LB.5L9.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的反应C.6L是D.7LA.红细胞叠连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E.8LB.红细胞聚集【答案】AC.血液凝固B.凝集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雌激素D.红细胞凝集C.凝固E.红细胞沉淀D.血沉加快B.肾素【答案】DE.出血时延长【答案】DC.甲状腺素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答案】BD.生长素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A.无机盐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EB.葡萄糖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Ⅹ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C.白蛋白D.纤维蛋白E.血细胞1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答案】C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血型是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答案】B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B.单核细胞8.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答案】AD.女性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10mmE.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答案】CB.血浆12.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B.血小板3因子和Ⅴ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D.Ca2+C.血清D.细胞外液1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A.铁和维生素B12E.体液【答案】CB.维生素B12和叶酸C.蛋白质和钙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A.ⅣE.磷脂【答案】AD.蛋白质和铁B.Ⅷ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答案】DC.ⅢD.ⅫB.与血管容积之比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答案】BE.Ⅱ、Ⅶ、Ⅸ、Ⅹ【答案】A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答案】E21.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值的是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血细胞比容D.血液渗透压E.血红蛋白含量【答案】C14.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18.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亚铁离子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DB.蛋白质2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答案】D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15.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0%~50%B.凝血时间为5~10minC.白细胞数目为4.0×109/ml~10.0×109/mlE.维生素D3【答案】C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23.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影响内环境稳态由于细胞内液和外液中血管壁两侧分别内晶体物质几乎相等,故为血浆,外为组织临床常用液。正常情况下,活,由于参与的因子少,且路径简单,故比内源性途径启动的凝血过程快得多。A.钙离子B.球蛋白3.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C.白蛋白血浆中蛋白质含水答: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止血过程:①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可使血管快速封闭;D.凝集素液,以保持血细胞形态量高于组织液中蛋和功能。若血浆渗透压白质含量,以维持高,则红细胞皱缩血浆血容量。若血浆胶渗透压低,则红细胞膨体渗透有变化,则影响物质交换,造成组织液生成增E.纤维蛋白原【答案】E24.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②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处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A.ⅤB.Ⅸ③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和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浆中凝血因子,使局部迅速出现血凝块。由于凝血系统的活动构成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④止血后,在血小板的作用修复血管内皮,使之平滑完整。C.Ⅹ多、回流障碍,形D.Ⅺ成水肿。E.Ⅻ源性途径的区别。【答案】E二、问答题4.交叉配血与输血原则。答: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Ⅹa、Ⅴ、PF3、Ca2+)↓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答: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不同答: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主侧;再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次侧;称为交叉配血试验。比较血浆胶体渗透压临床上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作为能否输血的依据。主要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凝集(主侧不凝集原则),此时血液可相输。交叉配血结果:主侧、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则血型相配,输血最理想;主侧凝集,无论次侧是否凝集,则血型不配,均不能相输;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以少量,缓慢的输入,并及时观察。凝血酶原--→凝血酶无机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血↓纤维蛋白原体,网罗红细胞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同点在于起动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系统由因子Ⅻ被触发激活开始,逐步使因子Ⅹ激活,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系统依靠组织释放的因子Ⅲ到血液中参与因子Ⅹ的激生理功能和意义维持细胞膜内外水的平维持血管内外水的衡以保持血细胞的形态平衡以保持血容量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C.等容舒张期8.血浆蛋白明显减少A.组织液生成减少B.有效滤过压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中心静脉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一、单选题D.充盈期1.心室肌细胞0期的主要机理是E.心房收缩期A.Na+内流【答案】AB.Ca2+内流5.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C.Cl-内流A.等容收缩期D.K+外流B.射血期【答案】CE.离子泵活动C.等容舒张期9.心室肌细胞复极化3期的形成机制是A.K+缓慢外流【答案】AD.充盈期2.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E.心房收缩期B.Cl-迅速内流A.窦房结【答案】BC.K+迅速内流B.房室交界6.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D.K+迅速外流C.房室束A.每搏输出量E.Na+迅速内流D.左右束支B.循环血量【答案】DE.浦肯野纤维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内离子活动是A.单纯扩散【答案】ED.心率3.反映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的是E.外周阻力B.易化扩散A.P波【答案】CC.主动转运B.QRS波群7.D.出胞作用C.T波为E.入胞作用D.P-R间期A.收缩压【答案】BE.S-T段B.舒张压1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肌节律性兴奋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答案】BC.脉压4.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D.平均动脉压E.体循环充盈压【答案】B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E.使心肌同步收缩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C.血液的重力作用D.骨骼肌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作用E.动脉血压对心肌的后负荷作用【答案】B19.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答案】D12.心室内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B.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A.心室射血C.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B.心室充盈D.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显著加大E.收缩压与脉压均无变化C.瓣膜开放16.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A.主动脉D.心房舒缩【答案】BE.心室舒缩B.小动脉20.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舒张压升高主要是【答案】EC.毛细血管由于13.比较大的阈上刺激才能使心室肌再次兴奋发生D.小静脉A.心率加快在E.腔静脉B.大动脉弹性增加C.循环血量增加A.绝对不应期【答案】CB.相对不应期17.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滞性D.血液粘滞性增大E.外周阻力增加C.局部反应期D.有效不应期B.微静脉的口径【答案】EE.超常期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2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A.心脏的射血动力B.外周血管阻力【答案】B14.第一心音发生在A.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B.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C.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室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E.室缩期末,标志心室收缩的终结【答案】CE.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答案】CC.大动脉管壁弹性D.心率18.安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等于A.(收缩压+舒张压)/2B.(收缩压+脉压)/2C.收缩压+1/3脉压D.舒张压+1/3脉压E.舒张压+1/2脉压【答案】DE.足够的循环血量【答案】E22.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接动力是A.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压差B.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差C.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15.心室血液充盈主要靠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收缩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E.主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差【答案】EA.使心输出量增加缓慢内流和期是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Na+和Ca2+泵出细胞外,同时将K+摄回细胞内,使膜内外离子浓度恢复正常的过程。B.使外周阻力增加C.使血管容量增加23.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周期性开闭,主要取决于A.交感神经D.使心率加快E.使心肌收缩力增强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B.肾上腺素【答案】B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本身收缩能力和心率。前三项主要影响搏出量的改变。①心肌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越大,心室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增加,故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但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心室舒张末形成搏出量先少后多的现象。C.去甲肾上腺素27.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血压稳定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B.参与体温调节【答案】EC.实现物质交换24.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DD.促进血液回流E.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答案】B28.血管紧张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血管收缩,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B.血管舒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D.血管舒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答案】C③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决定心肌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心肌本身功能状态。它受神经、体液以及一些药物的调节。在同在的前负荷条件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多。25.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④心率。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故在一定160反之,减少。C.乙酰胆碱一、问答题D.5-羟色胺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几个时期?试述各期的主要离子活动基础。E.γ-氨基丁酸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答案】C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期。去极化0期由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复极化1期是Na+内流停止和K+外流引起;2期平台期是Ca2+答:心血管系统中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心肌收缩射血推动血流前行的动力和血液向外周流动时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根本因26.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做为形成动脉血压的辅助条件,可以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使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β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房攻心室收缩力加强。这些作用分别称为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M收缩减弱、传导速度减慢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②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可使整个心室同步收缩。其生理意义是使心室同共产生合胞体式收缩,收缩力强,利于射血。凡是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各种因素,均可使血压改变。主要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匹配、大动脉管壁的弹性。①每搏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故脉压增大。反之,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少。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②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减小。反之,脉压加大。生理学——第五章呼吸一、单选题1.机体与环境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称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纤维单一支配。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膜上α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纤维保持一定的电紧张性,以维持血管一定收缩状态。当其兴奋时,使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上升。5.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途径及其特点。答:心脏的兴奋是通过心内特殊传导系统传布给工作细胞,使心房、心室兴奋后,产生收缩活动。其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途径是:A.外呼吸B.内呼吸C.呼吸③外周阻力增大,主要影响的是舒张压,使之明显升高,故脉压减小。反之,脉压增大。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D.肺通气E.肺换气【答案】C使脉压增大。但老年人大动脉硬化的同时,常伴有小动脉硬化,口径变小,外周阻力也增大,则舒张压也会升高。2.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肺内压B.大气压-肺表面张力C.肺内压-肺回缩力D.大气压-非弹性阻力E.胸内压-肺回缩力【答案】C窦房结产生兴奋→心房内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被舒血管物质作用而舒张,血管容量增加,此时都会使血压下降。↓心房肌4.描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答: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自脊髓胸段发出换元后,节后纤维支配心脏的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心室肌3.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分压差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①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产生房室延搁。其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先收缩,心室再收缩,利于心室的血液充盈,以保证足够的射血量。B.气体分子量C.气体溶解度D.呼吸膜的厚度E.温度差A.气体分压大小【答案】E【答案】AB.肺内压的变化11.血中氧分压降低导致呼吸加强的原因是直接兴4.C.胸内压变化奋现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答案】EA.延髓呼吸中枢A.浅而快B.呼吸调整中枢B.深而慢C.外周化学感受器C.深而快8.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能提高肺的顺应性D.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E.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酯【答案】AD.中枢化学感受器D.浅而慢E.肺牵张感受器E.停止【答案】C【答案】B一、问答题5.维持与调节机体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1.什么是呼吸?呼吸过程需经过哪些环节。O2和CO2A.脊髓和延髓B.延髓和脑桥呼吸。C.中脑和脑桥9.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于A.潮气量D.大脑皮质肺换气又合称为外呼吸,而组织换气与组织对氧的利用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2.简述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E.脊髓和脑桥B.补呼气量【答案】BC.功能余气量6.D.补吸气量标是E.余气量A.潮气量【答案】E答:胸内压指胸膜腔内压力。随呼吸运动,胸内压也发生波动,但无论吸气或呼气都小于大气压,故也称之为胸膜腔负压。正常人胸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吸气末为-0.7~-1.3kPa(-5~-10mmHg),呼气末为-0.4~-0.7kPa(-3~-5mmHg)。B.肺活量10.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静脉血、肺泡、组织细胞B.静脉血、组织细胞、肺泡C.肺泡、组织细胞、静脉血D.组织细胞、肺泡、静脉血E.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C.肺通气量D.肺泡通气量E.时间肺活量【答案】D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7.肺通气的根本(原)动力是①胸膜腔为一个固有密闭腔隙,它是形成胸内压的前提条件;非弹性阻力以气道阻力为主。气道阻力即气体在呼吸道内流动时对管壁的摩擦力。浅而快呼吸分6000ml250ml2400ml24次/②胸膜脏层可接受两个相反的力的作用,是形成负压的根本原因。胸膜脏层可受引起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和肺弹性组织自身产生引志肺回缩的肺回缩力。因肺内压是围绕大气压波动的,故可认为它等于大气压。若将大气压规定为零,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故胸内压永远是一个负值。气管阻力受气道口径和气流速度的影响,其中气道4.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和调节途径。通过计算得出,在不同条件下,肺通气量相等,但肺泡通气量明显不同。其中深而慢的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最大,故以深而慢的呼吸做运动后的调整最利于机体气体交换,利于体力恢复。是在呼吸调节中经常起作用的生理性化液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但超出一定限度,则产生麻醉效应。CO2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两条途径实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中枢化学CO2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碳酸酐酶的作用下,与H2O结合生成不稳定解离出HCO3-和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②有利于腔静脉和胸导管的扩张,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一、单选题1.胃液成分中,能使蛋白质易于水解的物质是A.盐酸3.肺通气阻力由什么组成,影响因素有哪些?答: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其中弹性阻力约占70%。B.胃蛋白酶原C.盐酸和胃蛋白酶D.粘液5.假设某人正常时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吸调整,哪个更好些。弹性阻力指弹性组织(肺和胸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E.内因子【答案】C来自于肺和胸廓弹性组织自身来自于肺泡内液体层产生的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的回缩力。答:从调整呼吸,加大换气的角度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2.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口腔潮气量呼吸频B.胃在肺泡上皮层有肺泡Ⅱ型细胞,可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渗透于肺泡表示液体层内,其主要生理作用是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有利于肮的扩张;率量肺通气C.十二指肠和空肠D.回肠肺泡通气量正常呼吸500ml12E.大肠分6000ml深而慢呼吸6000ml4200ml750ml4800ml【答案】C②减弱表面张力对肺泡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阻止了液体进入肺泡,防止肺水肿的发生。8次/3.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分B.集团蠕动7.由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B.甘油和氨基酸C.氨基酸和葡萄糖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答案】AE.蛋白质>糖>脂肪C.容受性舒张【答案】AD.紧张性收缩一、问答题E.分节运动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答案】E4.使消化管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紧张性收缩E.集团蠕动【答案】D8.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A.无机盐②在十二指肠处,已有胰液、胆汁等重要的消化酶水解大分子物质,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B.胆盐C.胆固醇③小肠粘膜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肠壁与小分子物质的接触面,使吸收面积增大;④小肠粘膜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小分子物质渗入吸收。D.胆色素5.在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种不含消化酶A.唾液E.卵磷脂【答案】BB.胆汁9.胃蛋白酶的作用是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B.促进胃酸分泌C.中和胃酸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答:胃内由胃粘膜的泌酸腺壁细胞分泌胃酸、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胃液成分的作用C.胃液D.胰液E.小肠液【答案】BD.促进胃运动1)胃酸的作用6.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E.促进胃粘膜增生【答案】A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pH环境;B.胃液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A.糖>蛋白质>脂肪B.糖>脂肪>蛋白质C.脂肪>糖>蛋白质D.脂肪>蛋白质>糖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易于水解;③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C.胰液D.胆汁④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E.小肠液【答案】C2)内因子它能与从食物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送至回肠,复合物解离,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若内B12红细胞不易成熟而停留于幼稚状态,无功能,造成巨幼性红细胞贫血。酶具有活性。蛋白质在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的单一作用下,水解为月示或胨,而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将直接、彻底被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④胰肽酶将多肽水解为氨基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无机盐酸。【答案】A4.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HCl的作用下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pH为2),水解为月示和胨。散热方式是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A.辐射散热一、单选题B.传导散热4)粘液的作用被消化腺分泌出的粘液,在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具有润滑、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粘液-HCO3-屏障”,防止胃酸中的H+和胃蛋白酶侵蚀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C.对流散热贮存和利用称为A.能量代谢D.蒸发散热E.传导和对流散热B.能量代谢率C.基础状态【答案】D5.1克食物氧化进所释放的热量称为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D.基础代谢A.食物的卡价消化提供中性偏碱的环境外,还含有能把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重要酶。E.基础代谢率【答案】AB.氧热价C.呼吸商2.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寒冷D.非蛋白呼吸商①胰淀粉酶将各种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E.能量代谢②胰脂肪酶在胆盐的协助下,将脂肪微粒水解为甘油、脂肪酸或甘油一酯。B.高温【答案】AC.肌肉活动6.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最多的物质是③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水解蛋白质的酶,一般都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出来,没有活性。它们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才能起作用。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激活其本身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水解蛋白的D.精神活动A.糖E.进食B.脂肪【答案】CC.蛋白质D.混合食物E.维生素3.营养物质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糖【答案】C2.什么是体温。体温有哪些的生理变异?答:体温是指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需条件。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它们的正常平均值分别约为36.1℃-37.1℃、36.6℃-37.6℃、36.9℃-37.9℃。E.皮肤7.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A.体重【答案】A2.葡萄糖的重吸收与下列哪项有密切联系A.Na+的被动重吸收B.身高C.体表面积B.Na+的主动重吸收D.环境温度C.K+的主动重吸收E.进食量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有以下变异:D.Cl-的被动重吸收【答案】C①昼夜变化体渐在一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清晨2-61-6过1℃。E.Ca2+的主动重吸收【答案】B一、问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A.入球小动脉血压答:肌肉活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率。剧烈运动或劳动因做功更多,故影响更明显。②性别差异女性基础体温略高于男性。女性常因孕激素水平及其产热作用的影响,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回升到较高水平,并可维持一段时间。③年龄新生儿体温易波动,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而体温略偏低。B.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动脉压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降低人感到寒冷时,机体就会发生寒战和骨骼肌张力增高等现象,使能量代谢率增高;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使体内生化反应速度加快,汗腺分泌旺盛和呼吸循环机能增强,以至产热量升高。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在进食后1-8小时左右,机体即使处于安静状态,其产热量也会比进食前提高。这种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蛋白质为最强,一般可以产生30%额外热量。脂肪和糖类增加的热量约为4-6%。精神活动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由于骨骼肌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可产热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释放,使能量代谢可显著提高。D.全身平均动脉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答案】E④其它能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体温。相关链接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每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D.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终尿的总量【答案】B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一、单选题1.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A.肾B.肝5.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利尿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肺D.消化道C.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降低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CD.肾小球细胞9.肾脏疾病时,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A.滤过膜通透性增加B.滤过膜面积增多E.肾小管上皮细胞【答案】A【答案】B13.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的部位是6.C.滤过膜面积减少A.肾小球是D.肾小管重吸收量减少E.肾小管排泄功能增强【答案】AB.近曲小管A.近球小管C.髓袢B.髓袢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髓袢升支10.大失血时,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下降C.滤过膜面积减少E.肾小囊D.远曲小管【答案】DE.集合管一、问答题【答案】A1.大量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时,尿量会有什么改7.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D.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上升E.滤过膜通透性下降【答案】B变?原因何在?素是答:若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及腹泻时,因水份丢失A.醛固酮多,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使晶体渗透压感受器B.肾素11.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A.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兴奋;若大量失血,可使血容量下降,容量感受器抑制。C.皮质醇这两种刺激均可使下丘脑、神经垂体兴奋,反射性的引D.血管升压素起ADH合成、释放增多,引起尿量减少。E.血管紧张素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答案】E具体过程如下【答案】D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时8.保持肾小球滤过率不变的因素A.肾小球血浆流量的变化B.滤过膜面积的改变C.全身平均动脉压在10.7~24.0kPa之间波动D.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E.肾小囊囊内压改变↓刺激血浆晶体渗透压↑12.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近球细胞↓血浆晶体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周围)↓B.致密斑C.间质细胞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垂体(+)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主要取决于全身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出、入球小动脉的口径。若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变化不大,有效滤过压变化也不大;但当超出自身调节范围,如大出血性休克,全身动脉血压低于10.7kPa时,有效滤过压降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B.房水C.晶状体↓合成、分泌D.玻璃体抗利尿激素(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E.睫状体【答案】C2.夜盲症的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D缺乏B.维生素K缺乏C.维生素A缺乏D.视紫红质合成增多E.视紫蓝质合成减少【答案】C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当静脉内大量输入晶体物质液体,可稀释血液,特别是相对的使胶体渗透压下降;又如严重营养不良而使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时,也可使胶体渗透压下降;则均可使有效滤过压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尿量↓2.试述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区别?答:试述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区别?渗透性利尿作用部位水利尿近球小③囊内压囊内压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但当肿瘤或结石,压迫或引起尿路阻塞时,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3.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B.晶状体凸度变小C.角膜不光滑管度用小管液中溶质浓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渗透作管壁对水的通透性产生原因产生原理肾小球血浆流量此因素主要靠入肾的小动脉和微动脉的舒缩来调节血浆流量。小动脉的舒缩主要靠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动脉收缩,口径缩小,血浆流量减少,滤过作用减弱,尿量减少。D.睫状肌松弛E.眼球前、后径变短【答案】A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答: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三项。滤过膜的有效面积和通透性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滤相关链接4.正常人的颜色视野,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红、绿、蓝、白B.蓝、白、红、绿C.绿、红、蓝、白D.绿、蓝、白、红E.白、绿、红、蓝【答案】C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可出现蛋白质,即蛋白尿。甚至出现血细胞,即血尿。若某些炎症使滤过膜有效面积减少,则出现少尿。一、单选题您的姓名:1.视觉器官中,可调节折光力的折光体是A.角膜有效滤过压的变化5.正常人声波通过气传导的主要途径是A.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B.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卵圆窗→内耳C.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D.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咽鼓管E.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答案】A答: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编码作用。E.复极化【答案】B4.兴奋通过突触传递时电传布的速度变慢的现象是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A.单向传导一、单选题B.总和C.易疲劳性通透性增加D.突触延搁6.听觉感受器位于A.Na+E.兴奋节律改变【答案】DA.前庭器官B.K+B.半规管C.Ca2+5.第一体感区在大脑皮质的A.中央前回C.耳蜗D.Mg2+D.椭圆囊E.Cl-B.中央后回E.球囊【答案】CC.枕叶距状裂D.颞叶颞上回E.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答案】B【答案】C2.一、问答题离子通透性增加1.比较感光系统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分布与A.Na+功能。答: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B.K+6.A.脊休克C.Ca2+D.Mg2+B.昏睡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在中央凹处高度密集,光敏感性较差,主要感受似白昼的强光刺激,视觉分辨力强,产生清晰物像层次,并可产生色觉。能在弱光刺激下兴奋,常在昏暗环境中引起视觉,但视2.试述感觉器的生理特性。E.Cl-C.共济失调【答案】ED.死亡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后膜产生的电变化为E.去大脑僵直【答案】E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7.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是A.股紧张反射B.对侧屈肌反射C.伸展反射A.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B.具有非条件反射E.肾上腺素D.腱反射【答案】CE.骚扒反射C.具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D.具有第一信号系统E.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答案】E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瞳孔缩小【答案】A8.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12.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A.对刺激性质分辨能力强B.对电刺激敏感C.枕叶皮层D.颞叶皮层【答案】DE.大脑皮层内侧面【答案】A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D.定位不精确16.锥体系的作用A.发动随意运动B.协调随意运动C.调节内脏活动D.调节肌紧张9.参与应急反应的是A.上行激动系统B.特异性投射系统C.非特异性投射系统D.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E.迷走-胰岛素系统【答案】DE.必有牵涉痛【答案】D13.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