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B.“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C.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2.(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3.(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社戏》——鲁迅——中国现代——小说B.《核舟记》——魏学洢——中国明代——说明文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英国——游记散文D.《卖炭翁》——白居易——中国唐代——古体诗4.(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C.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D.在学习上,我们不仅要听老师的,更要有自我思考的意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②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③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④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⑤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A.③①⑤②④ B.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③①⑤6.(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B.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D.联欢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活动。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①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②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③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④。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⑤。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⑥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⑦,故无荐者。(注释)①刻意:潜心致志。②声:声望。③国子司业:古代学官名。黄隐,人名。子,这里指女儿。④约无饰华侈: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协力承亲欢:要共同孝敬父母。受室:拜堂成亲。⑤部使者欲绳以法: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⑥费钜:花费了巨额钱财。⑦干进:谋求仕进,即求人升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笔/辄千百言B.江阴尉/贫且病C.他庙/非典祀D.则毁/而惩其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属(______)(2)妻(______)(3)直(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2)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4.张汝明为什么二十年来在仕途上没有得到提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8、(3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7分)(1)将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补充完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依据课文填空。①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③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④_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3)根据提示默写。①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夸张手法,生动表现边塞白天戒备森严、形势危急,将士们严阵以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联想到天下寒士的博大宽广济世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现代文阅读理解令人喜爱的小蒜段吉雄①正月才过,风还嚣张地在田野上撒野的时候,农人用粗手往地上一摊,底层深处的温度就顺着喷张的脉搏,传到了蓄势待发的地面上。树丛中,田埂边,万籁俱寂。地下深处,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②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蹁跹而至,滴在僵硬的土地上,顺着地缝就滑到地层深处,雷声把大地彻底从沉睡中催醒,声音掠过山峰,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叶般粗细。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A)③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B)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④春雨旺盛的时候,小蒜散发出的气味让飞鸟虫兽避之不及。因此,小蒜很少受动物侵衾,无论是生长在荒山野岭,还是田间院落,它都亭亭玉立,完整无损。(C)⑤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有大人,也有小孩、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刨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⑥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喷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撒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⑦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头兰、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D)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4.29,有删改)1.“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略语,多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请你根据语境解说第②段加点词“沧桑”与第③段加点词“沧桑”分别是什么含义。2.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3.结合语境品味语言。(1)“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这种不合常理的想法反映了农人什么生活状态?)4.选文第⑦段写“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头兰、奶浆草此起彼伏”,提到这些野菜对描写“小蒜”有什么作用呢?5.课文《一棵小桃树》叙述了一棵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经历。下面两处描写的句子分别出自课文和选文,请分析作者对“小桃树”和“小蒜”的不同情感。①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②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6.下面这句话放到文中ABCD的哪一处最合适?“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7.诗作中,作者常常借物抒情,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就是借植物的品性歌颂赞美人的品质。11、(15分)感知母爱①我对于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我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②我记得有一回,我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我画完后欢叫道。“喔,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上的活儿.。“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的手触摸画的每一部分。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③她不是用眼晴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脸,摸我想让她看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虽然我知道没有人用手“看”东西。④我记得她给我梳头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头顶,然后用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头发。她总是把我的头发梳得很整齐。我嬉戏时,跌了跟头,弄破了膝盖,哭着跑回家。她用双手轻柔地洗净我的伤口,然后灵巧地进行包扎。⑤我曾经低估计过她的能力。一天,我看到餐桌上有一盘刚出护的甜饼,我偷偷地拿起一个。我想只要不用手摸,她是不会知道我在赶什么的。可是,我没有意识到,她可以听到我嚼甜饼的声音。当我从她身边走过时,她拽住了我的胳膊。“下次,想吃就跟我说,”她说,“你可以吃掉所有的甜饼,但要跟我说一声。”⑥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的。一天,哥哥带回一条流浪狗,悄悄地把它弄到了楼上的卧室里。不一会儿,母亲就上了楼,走进卧室说,狗窝可以安在院子里,但绝不能安在卧室里。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她是怎么发觉的。⑦还有一回,我一个人在起居室一面做作业一面看电视,她走进来说:“凯丽,不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我赶紧关掉电视,继续做作业。我始终搞不明白,她怎么知道看电视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后来,我问她这个问题,“孩子,”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即使你不说话,你还要呼吸呀,我听出来的。”⑧那年,我17岁了。我站在镜子前一面打扮,一面问母亲:“妈妈,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母亲答道:“我当然知道,从你出生后护士将你放在我怀里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你的模样。我抚摸了你细柔的头发,抚摸了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我知道你很善良,因为你爱你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有爱心,因为你从来没有为有我这样一个盲人母亲而流露出自卑。所以,孩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在我看来,你非常漂亮。”⑨十年过去了,我也成了一个母亲。当护士将我的儿子放在我怀里时,我和我的母亲当年一样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用我的眼睛。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选自《环球时报》第1648期,文章有改动)1.“我”对于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为什么?2.文中的母亲总是能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主要体现在哪三件事上?3.文中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请结合语境回答。

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4.文章结尾写道:“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①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②“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③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④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⑤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中“一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整部名著说说最后保尔取得什么成就?3.请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春意盎然”的理解。4.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保尔的形象特征。13、(5分)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和”为形声字,原作“龢”,古字形由“龠”(yuè,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和“禾”构成,前者表意,后者表声。请依据“和”字字形的构成,判断以下哪一项词义为“和”的本义。()A.调和五味 B.天气暖和 C.古代军队的营门 D.古乐器2.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天人合一”,饱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请将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3.下面文字选自总书记对“和”的境界的解读,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的正确选项是()“和”是__________,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__________,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的最大障碍;“和”是,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A.包容、平等、和谐 B.和谐、平等、包容 C.平等、和谐、包容4.芳菲四月,春光明媚。请写一段话,描绘春日美景,并用一个含有“和”字的成语或四字短语。(不少于50字)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一段诗歌,根据要求作文。你这疲惫的路人/云正低,风正冷/这个冬天来得迅雷不及掩耳/雨已冰封你的来路/雪正掩埋你的前途/我不能留你/注定了我只能是你路途中的一个过客/紧紧衣,紧紧帽/你还得行走在这个冬天的路上/路的尽头鲜花盛开。请以“路的尽头鲜花盛开”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B“他说道:”冒号改逗号;C“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问号改为逗号;D等和省略号重复,去掉其中一个。2、D【解析】

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3、C【解析】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英国——游记散文”改为“《登勃朗峰》——马克•吐温——美国——游记散文”。故选C。4、C【解析】

C.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来试题,适用对象错误。故答案为C。5、C【解析】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是此段文字的中心句,先说知识的“记忆”,紧接第③句,排除BD,①句“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是在第③句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记忆”要求,⑤句“如要再进一步……”更进一步来说,②句和④句相比,④句是在③①⑤句基础上的比喻,②句是“文章内容”方面的说明。排在段末。排除A,故选C。6、B【解析】

A.“循序渐进”意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用在此处语义重复。C.“首当其冲”意为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上蹿下跳”意为人形容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含贬义。B.“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符合语境。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C2.撰写;嫁给……为妻;通“值”,付钱3.(1)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的伤口上把病治好了。(2)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4.一是官场黑暗,统治者没有据实考察官吏,没有论功升迁;二是张汝明不会主动谋求仕进,不会求人来给自己升官。【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阿鲁图等年代:元参考译文: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C项不正确,应改为:他/庙非典祀。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直:通“值”,付钱。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更:换。德:感激。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张汝明二十年来在仕途上没有得到提升,主要原因是:一是官场黑暗,统治者没有据实考察官吏,没有论功升迁。二是张汝明不会主动谋求仕进,不会求人来给自己升官。8、1.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迷乱了诗人的眼睛,马蹄在新生的嫩草里时隐时现,诗人信马由缰,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2.通过描绘西湖秀美的初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景物“乱花”“浅草”的特点。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钱塘湖春行》写于庆三、四年间春天,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曾益其所不能猛浪若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虽有至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禅、抟、摧、鳞、厦、庇、俱”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第②段指大地在冬季的贫瘠景象,缺乏绿色;第③段是指小蒜从地层深处带来的泥土气息(或所具有的文化厚重感)。2.小蒜在生长的过程中汲取了土地、风、雷的力量。它所有的气味、味道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在食用小蒜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泽。3.(1)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失去水分、颜色暗沉的辣椒形象地描述为人面色缺乏红润和水分。形象地体现了冬天食物缺乏,辣椒也干枯的单调状态。(2)反映了初春时节地少粮缺、农人惜地如金的生活状态或等着麦子下锅的缺粮状况。4.对写小蒜的生长特点起到烘托作用。小蒜在春始时,独自给大地和人们的餐桌带来改变。当一茬接一茬野菜开始蓬勃起来时,它却淡出人们的视野,继续倔强地生长。表现小蒜生命力旺盛,质朴、独立、不献媚、不流俗。5.对小桃树的情感:同情、爱怜、怜悯;对小蒜的情感:喜爱、欣赏、敬佩。6.B7.立根原在破岩中【解析】1.考查词语的含义。词语的含义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答题。表层含义已给,只需要结合原文答出深层含义。本义: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深层含义可以分析真实义、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考虑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主旨、人物的关系。“沧桑”多形容世事变化很大,②段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蹁跹而至,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表面写由冬到初春,大地的变化很大。深层含义是大地在冬季,缺乏绿色的点缀;第③段小蒜,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小草经历了冬天的蛰伏,偷偷钻出了地面,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2.考查内容理解。小蒜是桌上面的美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汲取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人们从饭食里品尝到了自然的气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小蒜它所有的气味、味道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在食用小蒜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泽。3.考查赏析词语。赏析句子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赏析词语可以考虑修辞、表达效果、内容、主题等。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话运用。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从修辞角度析句子,具体解时可表为,运用了某某修辞,生动传神表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等(特征)。“面色寡淡”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冬天食物缺乏,辣椒也干枯的单调状态。(2)初春的农村面临冬粮已缺、新粮未到的境地,寻找食物是初春农村的的重点。所以人们恨不得把麦子种在锅台下。这也是反映了农民缺粮的生活状态。4.考查写作手法——烘托。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把二者进行对比,进而衬托小蒜的品格:不献媚、不流俗。文章最后一句: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对小蒜强强昂扬向上精神品质进行的简美。5.考查理解文章感情。《一颗小桃树》中全文体现了对小桃树的同情、爱怜。所给句子中:孤孤地开在墙角。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体现了可怜的处境。本文最后一句: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对小蒜强强昂扬向上精神品质进行的简美,体现了对小蒜的喜爱、欣赏、敬佩。6.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说明人们对小草的忽视进而人们无法故意发现小草。B处人们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和这一处相呼应,所以放在B处。7.考查句子默写。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的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1、1.“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是通过母亲的手感知到了母爱,所以“我”对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意思对即可)2.①发现”我”偷吃甜饼;②发现哥哥把流浪狗带进卧室;③发现“我”边看电视边做作业.3.通过母亲略带夸张的表扬,说明了母亲善于鼓励孩子。4.“我”通过触觉、嗅觉、听觉来感知孩子,传递了‘我”对孩子”的爱,也更深刻地感知了母亲对“我”的爱。【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从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找到相关内容,稍加整理即可作为答案。“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是通过母亲的手感知到了母爱,所以“我”对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文中的母亲总是能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主要体现在哪三件事上”,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发现“我”偷吃甜饼(第⑤段);现哥哥把流浪狗带进卧室(第⑥段);发现“我”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第⑦段)三个角度进行概括。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来回答。“惊呼”一词的意思是吃惊地叫喊。“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这句话里“惊呼”一词写出了母亲赞美“我”的画时略带夸张的表扬,表明母亲是一个善于鼓励孩子的人。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结尾句的理解。理解句子要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所以本题要联系上文内容来分析。结尾句往往有深化主题、升华人物情感的作用。回答此题还要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人物的情感,“我”通过触觉、嗅觉、听觉来感知孩子,传递了“我”对孩子的爱,也更深刻地感知了母亲对“我”的爱。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奥斯特洛夫斯基2.文学创作;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3.“春意盎然”写出了窗外的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色,也写出了保尔战胜困难,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4.“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表现保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表现保尔乐观、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积累。作者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在遭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保尔考虑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长短,而是如何尽快重返战斗岗位。终于他找到了以笔代刀的战斗途径,实现了日思夜盼的重新归队的理想。文中“一条道路”,就是指以笔代刀的战斗道路。在母亲和一位邻居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生活的铁环已被彻底粉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3.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春意盎然”在这里一语双关,首先“冬天过去了”,说明春天来了,深层含义是:保尔战胜了病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对生活充满希望。据此作答。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可见他很顽强;“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可见他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3、1.D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B4.注意几点要求,[0-9]{1,}.(9分)[0-9]{1,}.(9分)[0-9]{1,}.(9分)【解析】1.从“和”的形旁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和”原作“龢”,形旁是“龠”,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即可推断出“和”的本义是“古乐器”,其它几项都是引申义。故选D。2.要求写出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实际上是在考查理解性(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此题要注意“篱”与“悠”的书写。3.选词填空。“交流互鉴”是一种“和谐”;“傲慢与偏见”正好与“平等”相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是一种“包容”。故选B。4.要求写一段话,内容是描绘春日美景。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运用含有“和”字的词语。如: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完美的词语诗句来形容和赞美春天。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它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使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色,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我爱这迷人的春天。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