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融合教育绘本指导课教学设计10(化龙镇中心小学朱小露)_第1页
《看不见》融合教育绘本指导课教学设计10(化龙镇中心小学朱小露)_第2页
《看不见》融合教育绘本指导课教学设计10(化龙镇中心小学朱小露)_第3页
《看不见》融合教育绘本指导课教学设计10(化龙镇中心小学朱小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合教育绘本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校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活动对象小学一年(4)班活动主题看不见授课老师朱小露活动时长40分钟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一课时绘本分析一般人的生活中,视觉活动约占70%,然而,当今天我们“看不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看不见》就是让孩子们体验视障者感受的绘本。作者蔡兆伦以黑、白色调为主,用简单却有着强烈对比的线条勾勒出图像,描述了一个“看不见”的男孩,戴着眼罩从家里走到公园,路途中遇到各种困难,最终走到目的地的故事。这个过程中,小男孩虽然“看不见“,但是用其他感官感知着外界,他的独白道出了看不见的种种感受,也激发了读者共鸣,反转的结局更是让读者震撼感受“看得见”的珍贵。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新生处于幼小衔接的适应期,对于校园生活充满新鲜与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亲师性较强。同时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为主导,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难以做到持久专心听讲。至今入学两个个多月,一年级学生课堂意识仍需加强管理,由于识字量水平有限,倾向于以图像辅助理解。故此需要多加强调课堂意识,通过课堂约定,丰富活动设计来提高学生专注度。设计理念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不仅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校园,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一个普通人去尊重、理解、接纳、包容和平等对待所有人。本次心理辅导基于融合教育的理念,尝试把融合教育绘本《看不见》运用于心理课堂。引领学生通过绘本故事的人物、情节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连接,并在课前、课后开展主题系列化的共读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学习尊重、理解盲人,学习同伴之间的积极范例,学会接纳、包容盲人。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故事内容,了解盲人“不一样”的日常生活。2、情感目标:在课前及课上感受盲人的内心世界,在体验中学会尊重、理解盲人。3、能力目标:能尝试用言语等行动,在实际生活中接纳、包容盲人。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在课前及课堂上感受盲人的心理历程。2、活动难点:在体验中学会尊重、理解盲人。活动策略故事讲授法、情境创设法、互动体验法、小组竞赛法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视频《厦门盲童梦想钢琴家》、绘本《看不见》、板书、反馈表、爱心贴纸、课前视频、眼罩、地标线、路障标识、举手牌等道具活动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暖身阶段(5分钟)激趣导入热身活动课前准备:1)课堂约定: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专心听;小嘴巴,会发言;小小手,会鼓励。2)学生随机分为6个小组(各6-7人)3)友爱榜简介2、热身游戏“闪亮小眼睛”:据图线索,快问快答式消消乐。例:这是什么活动(升旗仪式)、这是什么塔(广州塔)、香蕉皮是什么垃圾(餐厨垃圾)、什么灯亮过马路(绿灯)、哪些人可以坐爱心专座(老弱病残),答题完成,显示图示“赞”(背景音)。3、衔接:同学们的小眼睛真闪亮!有了眼睛,我们可以看见那么色彩缤纷的世界,懂得那么多的指引。(顺势板书左眼及“看见”)4、导入:可有个小男孩,他只能看到黑色。为什么呢?(生答)(板书“不”及右眼)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1、课前团队约定,既利于课堂规则建立,也便于形成场效应。2、热身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度,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彩色照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形成视觉反差体验。3、板书采用图标式,形象直观地告知学生理解明眼人与盲人的视觉差异。二、转换阶段(10分钟)听说故事1、观看绘本视频《看不见》,学生聆听故事及观察绘本故事画面。2、师提示:其实,小男孩不是真的看不见,而是戴着眼罩在(玩游戏)。他模仿的是?(盲人)1)你记得,小男孩戴着眼罩从家里走到(公园),遇到了哪些困难?a、图示:鞋子、楼梯、门口前等,他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2)盲人在黑暗中的感受是怎样的?a、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全体学生听声体验(街市混音剪辑),转一圈,3秒内回到座位。学生自由分享感受。b、结合绘本小结:小男孩也一样,他在走楼梯、过马路时,感觉真让人(可怕/恐惧)。当他找不着方向的时候,就像(走迷宫)一样。而这幅图里,小男孩低着头一个人站在(地球/宇宙中),感觉很(孤单/孤独)。c、师小结:是的,盲人在黑暗中也许会感到(害怕、找不到方向/迷茫、孤独……)。3)既然盲人看不见,那他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什么呢?a、先提问,再图示:后环衬页(自身的工具辅助:人、狗、拐杖)、三个小朋友画面(他人帮助),学生自由分享。1、教师引领共读绘本,结合小组进行课堂表现即时反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与参与度。2、设置核心问题,穿插学生集体的体验活动,同时呈现原图,突破绘本隐喻画面的理解难点,协助低龄段学生了解整体故事。三、工作阶段(20分钟)体验活动“学一学”师衔接:同学们都想到了很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专门的设施及工具来帮助盲人。看看下面的盲人密码中,你知道哪一些?(教师读一遍:盲杖、导盲犬、盲道、盲文)1、由绘本的体验活动转入对盲人真实生活的介绍,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盲人群体。三、工作阶段(20分钟)体验活动“学一学”1、活动一:好学小达人1)翻牌互动,宣导盲杖(动态图,亦可展示实物)、导盲犬(导盲犬带领盲人乘坐地铁视频)、盲道(广州地铁的盲道照片)、盲文(盲文视频+扑克牌实物触摸体验)等。2)衔接:如果盲人们没有了这些辅助工具,他也会需要他人的帮助。这里就有个盲孩子小A,他想去图书馆,但是学校里没有盲道,大家愿意帮帮他吗?可以怎样帮忙呢?(学生自主发言)2、活动二:爱心小天使1)规则:两人一组,一人扮演盲孩子小A,一人扮演小天使。小天使要将小A从起点,安全地送至图书馆。途中设置道具障碍物及路线。a、学生组别讨论商定爱心线索后,教师结合“眼、耳、口、手”的约定,补充提醒学生关注点。B、随机抽取1组开展活动,其余学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对爱心行动的感受。C、师依次采访现场观众、爱心小天使以及盲孩子扮演者的感受,小结及赞赏爱心行动,即时反馈课堂表现。2、通过多媒体翻牌互动,激发学生探索,增加对于盲人的理解。3、模拟绘本设置障碍游戏,通过商讨及实践爱心行动,采访观众、小天使以及盲孩子扮演者,让学生们从同伴的积极范例中学会如何帮助盲人。4、持续关注课堂表现的即时反馈,保持学生专注度。四、结束阶段(5分钟)友好互助“悟一悟”1、师生自由分享本课的收获与感受。2、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读了绘本故事《看不见》,体验了盲人的黑暗世界,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帮助盲人,也让我们的沟通更顺畅,感受更美好的世界。课后小结让学生自主表达内心感受,激发对于盲人群体的积极关注,升华主题。延伸活动课前互动:亲子观看视频《厦门盲童梦想钢琴家》。课后活动:请把《看不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故事。亲子共读扩大受众。板书设计看不见爱心榜123456辅导反思本课时主要以学生体验与分享为主线,以尽可能丰富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来深化学生了解盲人,感受盲人的世界,结合亲子课前课后活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