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_第1页
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_第2页
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_第3页
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_第4页
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水是所有生命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水域具有特殊的景观价值,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依托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利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水是文明的摇篮,城市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从古代的防洪、灌溉、航运等功能,发展到现在增加了景观要素、审美对象、文化传承等功能。人与自然的交集,产生了文化;人与水发生关系,诞生了水文化;先人的治水实践,催生了水利文化。一个高品质的水利风景区,少不了文化的展示,文化是水利风景区的灵魂,加强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已成为业内同人的共识。一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内容2010年3月19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以水域及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是集中展现和弘扬水文化的最佳场所。”水利风景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展示水工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河湖水域的水生态文化、滨水空间的地方文化和城市精神。(一)彰显水工建筑物的文化品位水利风景区内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在满足其水利功能的同时,与水工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和文化内涵进行综合考虑,使设计出的产品,不仅有水利实用之美,而且有水工建筑物外在的轮廓之美和内在的文化内涵,突出水利风景区的水利特征。水利从业人员大都毕业于水利院校,虽然学习过水文、测量、水力学、水工建筑物、力学等专业知识,具备了水利工程方面的业务素养;但缺少对美学、生态、景观、水文化等社会与人文学科的学习。水工建筑物或拦河而建、垂直于河流,如节制闸、船闸、水电站等;或顺河流、堤防而建,如涵洞、泵站、引(排)水闸等。其体量大于堤防且高于河流,因此成为水利风景区重要的景观元素。传统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样式,既不符合《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中“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的规划理念,也没有呼应大众的审美需求。水利风景区的设计者,要在掌握水利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河流有关的审美、生态、景观、文化等知识,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综合考虑其水利功能与建筑设计,使其外观能展示工程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所在河流的水文化,成为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审美对象,体现水利风景区的特色。(二)展示河流的水生态文化内涵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指出:“要对应目标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等有关方面。”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物质层面上,就是要搭建城市河湖水生态文化展示平台,将水利风景区建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内很多城市都结合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水利风景区,展示水域的水生态文化内涵。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数量在6类水利风景区中位列第二(水库型位列第一),就是证明。2013~2015年,山东省在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创建了20多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总数为全国之首,吸引了全国水利风景区同行前去考察学习。一是对城市河流进行截污纳管,不让污水直排景区河流,保持水清、岸绿、流畅的河流基底,建设清洁的河。二是通过城市水系连通,将内河与外河,城市与郊区、农村的河流连接起来,构建区域循环水网,提供水动力,建设流动的河。三是根据河流底质特性,种植合适的沉水、挺水、浮水和陆生植物,配置鱼、蚌、螺蛳等水生动物,丰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充满活力的水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的河。四是将水生态理念运用到水景观建设中,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建设沿河步道、自行车道和亲水平台、栈道,将绿色植被景观与人工河岸景观相结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形态,满足群众的亲水需求和锻炼需要,建设繁华的河。滨水地区综合治理工程做到了上述诸点,就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基础。河道治理前后景观变化的强烈反差和水利风景区的建成,会给市民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把无形的精神层面的生态理念转化为有形的感官体验,这是水利风景区水生态文化教育和传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三)弘扬优秀地域历史文化城市滨水区域,承载着经济、生态、景观、文化等多种功能,由于人们天生的亲水、嬉水习性,滨水空间成为地域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之一。一是梳理景区河流的变迁史、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对滨水区造成的水灾等。二是总结景区河流的治理历史,包括治水技术、治水名人、治水经验与教训等。三是梳理河流两岸的风俗、传说、故事,历史名贤游历怀古时写下的诗词歌赋等。四是宣传河流保护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定等。在对上述地域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可提炼出文化分支和文化主题,用文化墙、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展示,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优秀地域历史文化的熏陶,加深对河流的了解,保护城市“母亲河”。(四)展现城市时代精神,建设当代优秀文化水利风景区的滨水区作为公共空间,应承担起展现城市时代精神的功能。一是宣传城市好市民,弘扬正能量。一些城市利用水利风景区的滨水公共空间,将当地评选出的“十佳好市民”“十佳见义勇为好市民”等用宣传牌、雕塑等形式进行展示,号召大众向自己身边的好市民学习。徐州云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湖东南的滨水区设立了“徐州市好市民”园,展示本市助人为乐、孝敬公婆、刻苦钻研、一心为公、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弘扬社会正能量,过往的市民和游人无不驻足流连。二是以滨水绿带为基底,建设符合当代城市精神的公共环境艺术品,是水利风景区传承地域文化、弘扬当代优秀文化的基本职能。可结合景区标示系统设计,沿河流修建步行、骑行、球类运动等雕塑,展示当代人热衷体育锻炼、重视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三是展示城市时代精神。一个城市需要有符合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对城市发展起引领作用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与品格。如北京的城市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民,了解城市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水利风景区的公共滨水区应当展示“城市精神”的内涵,使市民和游人在了解“城市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去践行,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水利风景区的设计者、管理者要了解景区所在地的城市精神内涵,塑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景观,使市民在休憩、亲水中受到城市精神的熏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弘扬城市精神,创建优秀的当代城市文化。二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路径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要从规划入手,与景观、水科普、标示系统设计相结合,按照水利风景区的6种类型确定文化建设路径。(一)水库型中、小型水库大多以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三个主要工程要素维持其安全运行。水利风景区建设,要在保证这三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其外观和轮廓进行景观文化设计,使三者既相互协调,又与库区环境相适应。可采取室内和室外结合的方式布置水库博览馆,展示水库的功能、建设历程、水源涵养、防洪效益、供水范围、水源保护等;不赞成对大坝坝体做画蛇添足的装饰,主要体现水库大坝的雄伟美,大水面的壮阔美,水库汇水区域的文化美,及山体、水面、大坝三者的和谐美(如信阳市南湾水库水利风景区、无锡市横山水库水利风景区)。(二)城市河湖型城市河流、湖泊滨水区具有的大众共享性和城市形象展示性,是其多种功能之一。水域往往是城市中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在做水利风景区规划时要确保滨水区的共享性,让所有市民都能进入,而不能让其成为只有滨水小区居民才能进入的后花园。要将沿水体部分辟为绿地和慢行系统,以舒适宜人的滨水环境吸引人们来此交流、聚会和休闲。要依据河流定位,通过多段多点的设计,创造连续不断的滨水活动空间,强化城市活动与景区水体、绿化间的相互渗透。通过河流来串联各个零散的景观、文化元素,形成连绵不断、相辅相成的“河流绿色文化景观带”(如:广州市白云湖水利风景区、绍兴市护城河水利风景区)。(三)灌区型灌区是由渠首、各级渠道、农田、农作物、村庄组成的一个综合体。按景观生态学的观点,灌区的景观要素为:农田及农作物为基底,输水渠道、道路、林带为廊道,村庄、水塘为斑块。这些景观要素除有生产农产品的功能(包括为农产品生产服务)外,还有生态保护和休闲游憩等多种价值。因此,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要和灌区改造工程相结合,以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效益为目标,以低扰动的河流、渠道生态设计为原则,保护村庄肌理、留住乡村记忆,将水利工程、农田作物、林带景观、村庄和农民的农事活动进行一体规划,展示农耕文化与水利灌溉文化(如:淮安市洪金灌区水利风景区)。(四)湿地型湿地具有天然蓄水库、天然污水处理厂、维护生物多样性、审美等多种功能。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应主要突出湿地保护与科普:一是防洪设施的保护,在连通湿地的河道内不得设置行水障碍,不得圈圩造地。二是水岸、水系和水质的保护,湿地及周边河流的面积与库容不得改变与缩小;可建立村、组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分散的点污染。三是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为保护原有自然岸坡,可混播一定的乡土草种;考虑到汛期初水位变幅区水流的冲刷,可放置当地天然石块固土,既可保护堤岸,又可使岸坡自然化。四是鸟类栖息地的保护,给鸟类留出足够的空间,禁止游客进入鸟类栖息地;可在不影响鸟类栖息的地方设置观鸟塔(台),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影响。应建设湿地科普馆,向游人宣传湿地的作用、功能、保护措施等(如:咸阳市岐渭水利风景区、徐州市潘安湖水利风景区)。(五)自然河湖型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要以保护河流、湖泊的自然性为理念,将导识系统设计与植物科普相结合。突出对自然河流的河床,瀑布、水潭等的保护,对河流中鱼、虾、两栖动物等的保护;游览步道的设置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及山体的扰动;可结合导识牌的设置,介绍植物的种类与属性;避免在河床上设置人工堰(坝),保持水流的连续性(如:贵州省施秉县舞阳河水利风景区、福建省邵武市云灵山水利风景区)。(六)水土保持型对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要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治水方针,在对风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展示水文化。首先,进行水利工程的整合,将水土保持、小流域清洁、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加固、塘坝清淤等工程进行整合,对水土保持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植物措施等进行展示,形成良好的水环境基础;其次,将水利工程与涉农工程进行整合,将林业部门的森林保护、农业部门的设施农业、环保部门的村庄水污染治理、建设部门的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进行整合,提升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后,与区域内的人文景观(古桥、古井、古屋、古树、祠堂、庙宇等)进行整合。这样建设的水利风景区,使区域内的山水林田湖构成了生命共同体,既改善了村庄面貌、提升了农业生产条件、展示了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又为返乡农民提供了开展乡村旅游的平台,深受农民的欢迎(如:苏州市旺山水利风景区、榆林市西沟水利风景区)。三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方法在水利风景区风景资源调查中应注重文化资源的调查,在风景资源调查材料中设置文化资源调查一章,在景区规划中设置文化展示一章,结合风景资源调查和景观、小品、导识系统设计进行文化景观设计,也可以单独编制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方案。(一)景区文化内涵的梳理与提炼首先,进行地域文化要素的收集。要从精神、制度、物质三种文化形态入手,有针对性地搜集流域治水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地方水利史、滨水文化、民族文化、水利文学、城市精神、民俗风情等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历史文化资源整理,进行文化要素的分析。对此,设计者应认真阅读地方志、水利史志,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弄清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资源的实地调查考证,梳理其文化要素。这是文化设计的第一步,即感性认识阶段。其次,进行文化分支、主干的分析与提炼。在对文化要素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其文化分支;在对文化分支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其文化主干(主体,主题)。主题的提炼是将研究对象的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比较、集中和深化,形成对总体系统的认识,进而对要展示的滨水文化反映怎样的中心思想和文化内容做出确定,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后,布置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将上述文化要素、分支、主干的分析成果分成若干景观节点,综合考虑景观设计中的布置,安排景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其文化主题应作为景观空间格局的核心要素予以展示,以突出景区的灵魂。(二)滨水空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情景再现型、碑刻型、园林型、建筑遗址型、文化创意型、市民广场型、主题建筑型和水利展馆型,具体选择哪种形式应根据文化设计方案,结合滨水空间的功能和周边环境来确定。水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滨水岸坡设计要相互结合,多次交流,避免各行其是,造成资金浪费。1.情景再现型利用古代名人在水边留下的著名诗词歌赋,将其中的意境用雕塑或文化墙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其内涵与意义,回忆诗人创作时的场景。如由此引起游人对自己或身边人的联想和启发,则达到了设计的最高境界。2.碑刻型“碑”,即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采用纪念碑的形式,将需要展示的地方优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刻在碑石上让后代永远纪念,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弘扬正能量,应该发扬光大。3.园林型景区小品(休息廊道、座椅、路灯、垃圾箱等)的设计要融入地域文化、河流水文化,要用园林设计的手法,将建筑物、植物与小品有机地布置在滨河地带,彰显人与河流之间的和谐关系。4.遗址型在保护好遗产的前提下,可利用遗产的历史、科技、景观和文化价值,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美。保护水文化遗产(古河道、古码头、古桥等)并就地展示,可使人们从遗产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先人对话,服务当今的社会实践。将河道两岸的建筑遗产(工业厂房、古宅等)维修后进行产业置换,可既保留老房子,留下城市记忆,传承文脉,又引进新的产业、发挥经济效益,丰富滨水空间的文化景观。5.文化创意型以滨水区域的故事与传说为主题,可创作戏剧、话剧、歌舞等文艺作品进行表演和演出,宣传、传播地域文化与河流水文化,还可设置游客参与性的活动,让游客住下来,丰富其夜生活,发展旅游经济。6.滨水广场型滨水广场是人们聚会、健身、交流的场所,可建设大型文化墙,展示当地的名人贤士及其事迹,供人们游赏、交流,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向社会提供正能量。7.主题建筑型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应尽量规划布置在城市河湖滨水地区,以增加滨水区的活力,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8.水利展馆型把水利风景区建成水情教育的基地、水利科学与技术普及的场所。通过建设水利科普馆、水文化展示馆、水情教育馆、节水教育示范馆等,可展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当地的水情、家庭节水小窍门、水利科技知识和水利成就等。[1](三)多方参与,形成方案水工建筑物和滨水空间文化内涵的设计,涉及多行业、多学科,水文化展示方案的确定,不仅要有水利技术人员和历史文化专家参加,还要吸纳文化艺术、绿化园林、古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要听取专家们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提出的意见,最后确定展示方案,使水文化景观设计有水利特色、有艺术品位、有观赏价值。(四)水利风景区文化建设应突出“三性”1.水利性。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建设要突出水利文化特色。水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