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_第1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_第2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_第3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_第4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广播影视转型升级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广播影视发展指明了方向。广播影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中国广播影视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公益、提升、转型、融合、创新,共同构成这一年的发展主题。一2011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新进展和新亮点(一)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全国各级广电部门和电台电视台加强宣传管理创新,在把握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高品位的审美导向。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坚持以宣传为中心,强化导向立台、新闻立台,通过改革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落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重大主题报道、重大活动报道、主要典型报道、日常报道等方面把握主动权、掌握话语权、扩大正面舆论场,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1.“走转改”全面展开,新闻宣传创新成效显著“走转改”是2011年新闻宣传创新的重大举措。全国各级广电媒体按照“走转改”活动的要求,积极组织编辑记者到基层的火热生活中捕捉新闻素材和内容,并在重要时段推出了一批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或专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在4个多月时间里派出400多路报道团队、1000多人次记者,建立了200多个基层联络点;在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等近10个频道重要时段推出了《蹲点日记》、《劳动者》、《第一手调查》、《我在基层当干部》等系列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报等多媒体联动,组织开展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晚间新闻报道》、《北京您早》等栏目中推出《我在基层》专栏。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放平视角、深入探访、原生态表现”的报道方式,展现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产生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深受社会喜爱的新闻报道,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感染力。2.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拓展广度和深度,特色突出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紧扣重大主题主线,拓展主题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特色明显,效果突出。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各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在重要时段推出了《展望“十二五”》、《解码“十二五”》、《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等专栏、系列报道,同时还推出网络版的文字、图片、数据和音视频节目。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陕西、湖南等中共党史上重要事件发生地的12家省级电台,联合推出了《红色信念》大型活动。为配合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通过新闻、专题、纪录片、电视剧、广播剧等多种节目样态,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2011年,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报道工作,相继推出了一大批道德建设专门电视栏目,北京卫视《好人故事》、河北卫视《真心英雄》、重庆卫视《重庆好人》,等等,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贴近性、生动性和吸引力。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及时准确,引导有力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广播电视媒体坚持“及时、准确、透明、深入”的报道原则,既注重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又注重疏导群众情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7·23”甬温线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面对开放多元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台电视台利用自身优势,深入现场,及时报道事故情况、跟进救灾进展,进一步提高了广电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及时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群众情绪。在甘肃校车事故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多家地方广电媒体均及时报道事故及人员救治情况,并进行了持续深入的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连续播出多期节目关注幼儿园复课、校车安全制度的建立等问题,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进一步发挥广电主流媒体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作用。4.借力新媒体,形成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交互传播格局各级广播电视媒体顺应融合媒介时代信息传播格局以及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积极调整自身信息传播的基本策略。一是通过加强日常报道的网络推广,联手网络媒体策划公众活动,全媒体互动直播等方式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二是将网络热点为我所用,进行延伸报道,强化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三是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与受众互动,增强新闻媒体的贴近性。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通过央广新媒体推出手机视讯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语言部统一开通微博,开发了移动国际在线苹果客户端软件等,中央电视台利用CCTV手机电视、手机央视网开展各类重大主题重大活动宣传报道,策划多种原创互动活动,实现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相呼应,全面、立体又互动的宣传效果。全国主要电台电视台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开展微博报道,有力推动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新业务融合发展,形成了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新媒体交互传播的格局。5.加强宣传管理,促进新闻立台和节目创新2011年,各级广电部门和电台电视台结合日常管理和专项治理,加强播前管理和播后管理,有力促进了新闻立台和节目创新。一是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广发〔2011〕83号)。政策出台后,各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类节目明显增加,并开办了30多个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建设栏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二是开展专项行动治理低俗之风。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的通知》(广办发宣字〔2011〕140号)等规定,研究制定了广播电视节目低俗表现的10个认定标准,研究总结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的若干表现等,为加强宣传管理、节目管理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建立健全了收听收看机制,进一步加强节目监管。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全国40%的省级广电行政部门设有专门收听收看机构,有22家省级广电行政部门建立了技术平台,基本实现了对辖区内省、地市级广电频率频道的监听监看。同时,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二)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实现新突破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拓展和深化2011年,各省(区、市)制定村村通“十二五”规划,全面部署20户以下自然村与新增通电行政村的村村通工作,户户通工程建设启动。为落实“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补助约35亿元,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与各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确保配套资金到位。通过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完善运维组织机构、创新运维管理手段等,探索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对农频率频道和节目服务逐步纳入各地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得到拓展和深化。2.农村电影放映实现胶片转数字的根本性转变,农村电影市场供需两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每个乡镇有一套放映设备。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电影放映场次和观众规模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标准从每场100元提高到200元,全年放映812万场,超额完成年度公益放映目标任务。农村电影放映市场的影片类型获得极大丰富,商业订购量增长,成为影片版权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年,流动电影订购平台影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月增50多部影片投放农村市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放映的影片节目。3.西新工程有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质量和水平,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体系进一步健全利用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等多种手段,西新工程加大了对边境和沿海地区的覆盖力度。2011年,西藏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67%和92.80%,海南省西沙永兴岛调频广播发射台正式开播,实现中央一套和省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在西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覆盖。主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自制节目能力增强,译制力度加大。目前,全国已建立起11个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分工负责34个语种和方言的电影译制。新疆开办了445套广播电视节目,力争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拥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节目。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体系不断健全,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协调发展。4.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从试点向全国展开宁夏、河北等试点地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取得重要成果。宁夏已实现全区直播卫星“户户通”,发展用户近80万户。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技术培训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同步推进,目前,全国28个省(区、市)的1万多个乡镇建立了近2万个企业销售服务网点,覆盖用户超过3700万。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多种传输覆盖技术手段协调发展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为户户通提供了条件。国家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采用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内蒙古、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三)广播影视产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方式酝酿新变革1.广播影视总收入增长近18%,广告、有线网络、电影票房三驾马车强力拉动2011年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达2894.7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72%,保持“十一五”以来的基本增长速率(见图0-1),广告、有线网络、电影票房等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图0-12006~2011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及增幅走势2011年广播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2717.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广告收入呈强劲增长态势。通过结构优化、节目创新、营销创新等途径,广播电视行业广告资源价值不断提升,广告收入实现19%以上大幅增长,达1122.90亿元。2011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9.43%,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11489万户。2011年有线网络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为16%,与往年持平,收入达563.78亿元。广告与有线网络收入在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36%和23.78%,仍然是广播电视产业的主要支柱,广告收入比重比上一年上升近半个百分点,网络收入比重比上一年下降半个多百分点,其他收入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电影产业继续高速发展,2011年全年票房超过131亿元,增长近29%。中国电影城市票房连续9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全球罕见。作为票房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跃居全球第三,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2011年全国生产故事片558部,故事片产量保持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见图0-2)影院建设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加803家影院,截至2012年1月底,已有约9600块银幕,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二。电影产业格局面临深刻变化,中小成本电影屡创票房奇迹,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火爆吸引境外电影人才、技术、资本进入中国,县级影院建设加快改变“两头大、中间小”市场格局。图0-22006~2011年全国故事片产量和国内票房增长情况2.电视内容创作生产数量不断增长,日益向质量提升型转变2011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计469部14942集,比2010年增加33部257集,同比增长7.57%和1.75%。2011年,生产现实题材剧共计237部,占比50.53%,超过一半;历史题材剧(包括近代和古代)共计219部,占比46.70%;重大题材共计13部,占比2.77%。紧扣时代脉搏,展现当下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剧占据创作生产的主导地位。“红色电视剧”成为荧屏亮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中国1921》、《辛亥革命》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赢得观众广泛关注和好评。2011年,中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片数量大幅增加,全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12万分钟,比2010年的385部、22.05万分钟,分别增长12.99%和18.46%。2011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共向全国电视播出机构推荐播出82部优秀国产动画片。国产动画片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优质动画的数量不断增多,优秀国产动画片备受欢迎。3.广电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积极谋求上市,资本运作活跃广电市场主体实力进一步壮大,纷纷谋求金融资本支持。国有广电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2011年12月29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百视通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2012年2月23日,广电网络传媒企业吉视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11年,中影集团完成中国电影股份公司改造,上市筹备工作进入后期。上海电影集团也加快推进改制上市工作。民营影视企业进一步加快上市步伐。2011年8月,国内首个以电视内容制作为主业的制作企业——光线传媒登陆创业板。2011年11月,小马奔腾影视公司提交IPO申请。2012年2月9日,华录百纳影视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广电产业的资本运作更加活跃,投融资平台建设加速。继华人产业投资基金、中科·安广投资基金组建后,2011年广东省成立了第一只广电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广东广电网络上下游相关行业以及省内文化产业拟上市企业。(四)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加速和深化,影响力稳步上升1.内容制作集成丰富,内容形态多样化视听新媒体加大内容制作集成的投入力度,以内容优势提升用户黏着度。中国网络电视台日均制作视频时长达500小时,深度挖掘50万小时的历史库存节目资源,提供139个频道直播、1472个栏目点播。上海百视通构建了超过30万小时的内容资源库。商业视听新媒体投入大量资本购买影视剧内容版权,通过内容自制战略向产业链上游环节渗透,开发用户上传视频内容的商业价值,打造内容资源竞争优势。截至2011年上半年,优酷、土豆、搜狐分别拥有视频总数2.31亿条、1.93亿条、1.45亿条。2.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发展加快,云媒体电视相继推出传统媒体加快布局手机电视,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6家机构获准运营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联手开发手机电视新业务,浙江广电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地方广电媒体的手机电视业务也纷纷上线。2011年手机电视加快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用户迅速增长。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分别达45.7%(约1.63亿)和22.5%(约8010万)。云计算技术加快向传统电视渗透,“云电视”在2011年集中亮相。长虹发布“端云一体化”智能战略,康佳联合中科院推出智能云电视,TCL推出四大系列超级智能云电视,海信发布个人智能电视ITV,江苏有线自主研发云媒体电视并在南京全面推广。“云电视”的推出,为电视媒体加速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3.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跨媒体、跨区域联合运营呈现新局面视听新媒体展现出多种业务形态整合发展的强劲势头。新华网络电视与PPLive合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新闻网络电视平台;乐视网与多家互联网服务商达成合作,开创互联互通的联营模式;百度与华数传媒在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等领域深度合作。新媒体市场的竞合已成行业大势。2011年,由深圳电视台与已经批准的地方广电共同建设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开播,实现了跨媒体、跨区域的联合运营,为传统媒体联合发展网络电视做出了新的探索。目前CUTV已有成员台17家,紧密合作媒体46家。微博等社交媒体在这一年发展迅速,深刻改变传媒生态环境。视听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加深,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纷纷与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合作,实现视听内容“一键分享”,视听新媒体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明显。(五)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三网融合酝酿实质性突破1.有线网络“一省一网”基本实现,高清交互、视频点播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26个省(区、市)完成或基本完成一省一网整合,“一省一网”的格局为下一步网络升级改造和新业务开发奠定了基础。2011年,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为巩固其在视频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采用多种方式推进高清交互、视频点播业务,如北京歌华有线联合上海文广互动共同打造“歌华—SiTV高清包”,并推出“歌华飞视”业务,提供家庭交互点播视频服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高清业务发展迅速,有望迎来增值业务高速发展阶段。2.电影全产业链走向高度数字化,有望带来产业结构重大调整2011年电影制片、发行、传输、放映走向全面数字化。国产影片数字母版节目库试运行,卫星传输逐步取代物流运送硬盘,新建影院数字化程度提升,数字银幕占总数超过90%,计算机售票系统从专项资金的收缴平台向票房结算平台升级。电视机和互联网成为电影消费重要终端,原来单纯依靠票房的电影产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卫星传输可能对电影院线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3.“三网融合”首批试点稳步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全面建成,并与总平台对接,已具备与电信网络IPTV传输系统对接的条件。第二批试点地区名单也已于2011年年底公布,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NGB建设方面,全国有259个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申请参与NGB工作,成立了16个NGB专题小组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和标准。上海东方有线率先建设NGB示范网,截至2011年年底,覆盖用户达200万户,发展NGB高清交互用户35万户,带动了其他地区的NGB建设及相关增值业务的发展。(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1.广播电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外落地实现规模化突破广播电视信号基本覆盖全球,海外落地实现规模化发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6种语言节目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中央电视台共有中、英、西、法、阿、俄和纪录频道海外版6个语种、7个频道向海外播出,在156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的用户数达1.82亿。海外采编制播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国际新闻首发率、转引率大幅提高,开通中央电视台国际视频发稿平台。国际在线语种达61种,成为全球语种数量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建成10个海外镜像站点,同步在线发布6个国际频道。地方广电机构积极走出去,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北京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与海外IPTV运营商合作,有33档节目覆盖到美国、加拿大;江苏国际频道通过新西兰TVChina公司在新西兰全境落地,进入大洋洲。2.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持续扩大,重点企业带动作用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影视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共计1.56亿美元,出口覆盖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影视节目出口约1.6万多小时,出口额6700多万美元。出口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11年,59家“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广播影视类)”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国有企业继续保持出口领头羊的地位,民营企业出口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北京四达、江通动画、山猫卡通、俏佳人、浙江华策和华谊兄弟等一批产品与服务出口骨干企业。2011年中国共有55部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20.46亿元人民币。国产影片《辛亥革命》在全球创造了2.42亿元人民币票房,3D动画片《兔侠传奇》将海外版权销售给65个国家和地区。3.广播影视国际推广交流力度不断加大,平台和渠道更加丰富广泛广播影视国际节展活动成为重要营销推广平台。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有关机构选送了295部次影片参加了境外82个电影节,有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电视方面,各影视机构先后参加了美国、法国、匈牙利、肯尼亚、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十余个海内外影视节展,全力开辟外销业务的新蓝海。国际传播与交流更加注重对象化和贴近性,对非洲广播影视传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七)政府管理引导作用凸显,成为广电发展重要推动力1.十六大以来出台近400项广播电视政策,广电政策体系日趋健全[1]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广电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以专业、科学、规范的政策管理营造了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相继出台近400项广播电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促进性、指导性政策约为236项,占59.6%,实行严格管理的规制性政策约160项,占40.4%。其中,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方面,共计出台约103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约占主要管理政策的26%,引导各级广播电视宣传机构建立健全宣传管理机制,规范宣传秩序,强化导向立台、新闻立台,确保导向正确、舆论安全,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出台政策约129项,约占主要管理政策的32.6%,确保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内容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广播电视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约164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约占管理政策的41.4%,有力地促进广播电视传统产业与新媒体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2.关键环节管理进一步强化,促进广电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随着广电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制约着广电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政策治理是广电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广播电视管理方面,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协助和推动下,201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13号)。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切实维护广播电视设施运行安全,保障国家新闻信息特别是公共安全信息传输畅通,依法处罚相关行为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10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广发〔2011〕83号)重申上星频道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性频道的定位,对娱乐性较强的节目类型实行播出总量控制;11月,出台《〈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6号),规定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广播电视管理日趋严格,电视节目格调提升,受到观众欢迎。电影管理方面,2011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下发《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广发影字〔2011〕992号),提出电影院的首轮分账比例不超过50%,分账模式开始向制片方倾斜,有利于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实现电影产业各环节协调共赢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12月15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作限制,从而降低了从事电影摄制等业务的市场准入。《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电影院不得偷漏瞒报票房收入;加盟电影院线的电影院,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对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二当前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国际广播影视市场竞争激烈,亚洲电视广告收入增长最快,北美电影票房占全球三分之一2011年,全球广播市场恢复增长态势,全年广播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9.7%。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拉美地区,增长22.4%;其次是中东和非洲,增长18%;再次是亚太地区,增长10.6%。北美和欧洲增幅较小,分别增长6.8%和1.2%。[2]电视仍然占据较大市场优势,2011年全球电视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10.1%。全球电视广告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增幅15.4%;第二是中东和非洲,增幅15.3%;第三是拉美,增幅10.5%;北美增长了4.2%;欧洲增长了1.5%。在线广告收入增幅明显。2011年全球在线广告收入达到800亿美元,增长率为17.2%,远超过电视广告的增幅。[3]其中在线视频广告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数字视频广告较上年增长42.1%。[4]2011年全球票房继续增长,好莱坞依旧占据强势地位。2011年全球电影票房[5]收入326亿美元,比2010年上涨3%。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票房虽比上年下降,但仍是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地区,其票房收入占全球的32%。北美票房排名前25位的影片全部为美国自产。中国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北美、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电影市场。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生产工场,每年生产电影千部以上。2.发达国家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全球传播格局发达国家传统广电媒体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融合。英国BBC,美国CNN、Fox等均组建连接各个媒体平台的中心枢纽机构,将传统线性、单向的业务流程再造为海量信息源,形成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业务流程,打通了与新媒体的资源共享通道。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广电媒体和新媒体方面形成了全球竞争双重优势。Alexa网站2012年4月14日数据显示,BBC与CNN网站全球综合排名分别为第48位与第62位,所在国以外页面浏览比例分别为60.3%和32.3%。3.全球有线电视用户流失趋势明显,“剪线族”[6]逐渐增多随着融合业务的增加,全球电视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兴的音视频业务改变用户消费习惯,有线用户加速流向卫星电视、IPTV、视频网站,用户退订有线电视,转而订阅其他更符合其需要的新兴音视频服务。根据尼尔森的统计,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有线电视市场份额下降幅度较大,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卫星电视和IPTV呈上升趋势。仅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付费电视就失去了40万用户,为过去三年中付费电视用户流失最为严重的阶段,美国有线运营商康卡斯特、时代华纳有线自2011年8月以来分别流失用户23.8万和13万。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有线电视实际新增用户持续下降。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增长速度近年来趋于放缓,而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的用户数量大幅增加。如,截至2011年年底,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试商用业务用户达到约350万户;截至2012年2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用户超过3500万。有线电视的付费频道、高清、交互等视频业务将面临其他视频服务平台的激烈争夺。4.各种终端互融互通,移动观看、跨平台观看成为视听消费重要形态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推动视听消费移动化,全球主要市场互联网流量从固定终端向移动终端转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应用平台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视听服务消费从固定地点向全程跟随的移动化转变。视听内容在各终端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移动收看、跨平台收看成为现实,便于视听内容的碎片化消费。美国众多好莱坞电影公司与康卡斯特等网络运营商和技术提供商联合推出“数字娱乐内容生态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不同平台连续观看的视听服务。顺应移动化的受众收视行为变化,国内CNTV、优酷、乐视、爱奇艺、PPLive等纷纷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平台上推出客户端。据2011年第三季度专业机构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受众消费视频长短不再受到终端的限制。移动观看长视频将成为视听内容消费的重要形态,据预测,2016年全球移动视频流量将占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60%。5.受众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受众调查向海量样本、全息测量转变在全球性的媒介融合趋势中,受众从被测量的、简略的、非人格化的、被动的受众,向主体性的、个人化的、主动的受众转型。受众市场的变化,以及传播新技术的运用,促使受众调查行业深刻变革。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运用,使传统的小样本调查向海量样本机顶盒回路数据的调查转变,除索福瑞、尼尔森等专业调查公司开始生产机顶盒回路数据的产品外,美国康卡斯特、时代华纳有线、考克斯通信、宪章通信等有线运营商利用各公司数量庞大的机顶盒,生产收视(听)率数据。中国传统收视(听)调查机构及诸多新兴的调查公司均已开始进行海量样本回路数据调查的业务布局。视听新媒体的兴起推动受众调查向全过程动态化多时点的评估模式转型,全程测量受众对不同媒体平台视听内容的使用行为。如美国阿比壮公司研发并投入使用便携式人员视听测量仪(PPM);尼尔森推出随时随地媒介测量计划。国内一些新兴的调查机构将视野扩展到数字全媒体,以期提供更为完整和真实的视听内容调查数据。受众调查行业将在技术创新、测量指标、行业规则、市场管理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革。6.3D电视节目与服务在多国兴起,4K电影、数字立体电影加快发展2011年,3D电视的发展成为全球电视业的亮点,3D电视频道及3D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截至2011年8月,国外各运营主体开办3D频道、3D视频点播和3D节目服务57个,分布在北美、欧洲、中东、亚太、拉美地区的26个国家。欧洲已开办3D频道和3D节目服务31个,为全球第一;北美地区开办3D频道、3D视频点播和3D节目服务10个,居世界第二;中国也于2012年元旦开播首个3D频道。在国外3D电视服务中,3D付费专用频道占据最大份额,拥有用户资源的各类传输网络运营商是3D电视节目与服务开办主体,3D电视业务成为其增加付费电视ARPU值[7]的新途径。电影方面,4K数字电影工艺链全面贯通,技术与设备日趋成熟完善,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与地区加速实施影院4K数字化升级改造,4K银幕快速增长,将带动4K母版制作和JPEG2000编码格式[8]广泛应用。数字立体电影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电影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电影业也在加快4K电影、数字立体电影技术的运用。(二)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新兴媒体跨媒体跨体制推行战略合作,形成互联互通联营模式,大量提供内容服务和集成,广电内容生产与服务优势受到挑战其一,新媒体市场的竞合已成行业大势。网络媒体借助资本优势,扩大内容成本投入,通过自制打造网络视频原创品牌;移动终端的视频内容业务布局增强了网络媒体的用户黏性;网络媒体进入电视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使网络视频服务无处不在,对广电形成挑战。其二,电信三大运营商加紧与国内广电系统外的内容供应商及国际传媒巨头对接,新建视频基地、演播室等,布局视频业务。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有线电视在数字付费频道、高清、交互等视频业务中将直面IPTV业务的挑战。其三,在线视频争抢主流广告市场,广告主将更多投放转向视频网站,传统广电产业受到削弱。电视台虽然目前仍是广告市场的主流,但是年均增长率只有20%左右,而视频网站近年来广告增速达100%左右。一些主要民营视频网站大力发展娱乐节目和网络电视剧广告插播,强力争夺广告资源,将进一步挤压体制内传统广电媒体市场空间。其四,目前,全国约300家广电媒体机构开办了包括视频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多种形态和业态在内的视听新媒体,总体来看,内在活力不够强,发展水平落后于部分民营机构。主要原因是传统广电媒体的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业务流程、技术支撑等方面与新媒体不匹配。2.视听新媒体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监管难度加大,需要进一步规制和指导一方面,视听新媒体服务与智能终端结合,使更多的机构、个人能够便利、顺畅地向智能终端的“应用商店”上传音视频内容和应用程序,视听内容服务将非常庞杂。目前还缺乏对这些智能系统,特别是境外厂商提供的免费开放源代码的安卓系统等智能终端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随着视听新媒体平台渠道的增多,大量不合规范的内容通过自制、境内外购买等多种渠道进入消费者视野,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3.影视内容原创能力不够强,亟待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型目前活跃在荧屏上的综艺节目,90%以上都能在海外找到原版模型,完全本土原创的节目寥寥无几。全国排名前十的卫视频道几乎都买了国外节目的版权。同质化问题严重,存在盲目跟风等问题。全国34个上星综合频道,2011年仅相亲节目就有15档,其中有4个频道各有2档。雷同化的节目占据大量时段资源,不仅造成节目的同质化和资源的大量浪费,挤压了受众的选择空间,也挫伤了原创的积极性。从数量上看,中国现已是影视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影视生产强国,真正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每年平均400多部1.4万多集电视剧中,真正有影响力的只有几十部。每年平均三四百部20多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能够家喻户晓、传至久远的动画形象屈指可数。当前中国电影获得市场认可的类型片总数不多,总体存在形态不成熟、类型元素不明确、观赏性较差等问题。2011年生产558部故事影片,能进入主流城市院线上映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不到一半,与美国、韩国等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影片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当前电影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稳定产量的同时,务必要注重提高质量。4.广播影视产业实力较弱、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广播影视产业实力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和传播力的依托。中国广电要参与全球竞争,产业实力不强是主要障碍。2011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投入)近2895亿元,仅为美国新闻集团、时代华纳两家2011年收入之和的72%。单个传媒机构比较差距更为悬殊,中央电视台2011年的总收入仅为同年新闻集团的17%。(见表0-1)表0-1中国广电媒体与国际广电传媒巨头规模比较*三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趋向和对策分析(一)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环境,构建融合性的舆论引导格局一方面,鼓励广电媒体发挥新闻资源优势,引导网络热点舆论,利用网络扩大传播效果,推动广播电视宣传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一是使新媒体成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了解民意、获取线索、开展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积极介入网络热点舆论,使传统的意见领袖登上新平台,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从巩固壮大宣传主阵地、增强广播电视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高度,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传播覆盖能力,积极发展高清电视、3D电视、视频点播、可视交互等新应用新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优势,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机制第一,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基本完成,包括节目与信息在内的内容服务已成主要瓶颈,针对这一新情况,可探索推行“视听乡村”计划。一是先在少数省区试点,以对农广播影视节目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影视服务水平,取得经验后,先农村后城市全面推广,不断完善内容服务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在农村全面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后,逐步普及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把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网络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各级广播电视台尤其是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台加大为当地农村服务的节目的采制与播出。四是各农村院线根据当地农民需求扩大片源,鼓励电影制片机构制作地方戏曲片、科教片,并纳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平台,供各地选订。五是建设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涉农专业服务、应急广播服务等为主体,省(州)、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第二,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撤乡并村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可因地制宜地作相应调整。一是对于城镇化进展较快的东部省(市),可在试点的基础上,适当核减免费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探索将露天放映改为影院放映,开发电影市场;二是适当增加中西部地区行政村农村放映场次,做到按合并前的行政村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三是积极拓展政府采购、企业赞助、广告经营、个体承包等多种发行放映经营模式,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自愿的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第三,调动农村群众、地方政府部门、网络公司三方积极性,稳妥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出台一整套管理方法,大力推广购买直播卫星服务,让有线未通达地区的用户在享受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也能够享受到个性化、市场化的服务。(三)以提高节目品质和鼓励原创为核心,加快内容产业发展第一,加强题材规划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影视剧创作生产。加强影视剧备案公示制度和发行许可制度,严把创作导向关,严格掌握审查标准,坚决防止和抵制导向错误、违背史实、低劣媚俗、胡编滥造、血腥暴力等不良内容。2012年年初施行的禁止宫斗戏、穿越剧在黄金时段播出以及立项申请阶段性限制政策,社会反响良好,应借鉴和扩大这一政策应用,在立项阶段就过滤胡编滥造的内容。第二,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优化国产优秀影视剧播出放映推荐制度,探索改变过去多侧重以奖代补对内容成品的扶持方式,以前期创意为重点进行产业化扶持,扶持和资助原创性强的内容创作、生产、推广和传播。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各种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不分体制内外,实行统一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以较小的政策资金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第三,加大中小成本电影扶持力度。中国年产故事片500多部,70%~80%都是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成本影片,近年来,已有20多部中小成本电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