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1页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2页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3页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4页
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数一数、比多少。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

经学过了学前教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但在孩子的头脑中10以

内数的概念很模糊。本单元主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

学的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在学习“比多少”之前,已经熟悉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书

中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

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知道比较的结果,体

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学情分析

在入学前,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

的数学基础,在进行比多少时,虽然还无法做到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但却可以凭借直觉做

出判断。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学员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差的同学提供更

多学习支持,为基础好的同学提供更多挑战练习,合理设置内容难度梯度,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也喜欢

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富有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同时也要控制好教学时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正确数出物体个数;并知道“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的

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数一数

第二课时:比多少

练习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

课题

第一课时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

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导入。在教学时,先对学生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出示主题

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实物图,抽象出数,再到

数数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

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物体的数量,将数与学生生活紧

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如何数数,并能熟练地掌握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点数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掌握数数的方法,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正确的按顺序数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

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

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请你试着数一数。

[板书课题:数一数]

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数数。

二、引导观察,学习有序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打开教科书P2~3,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美丽的校园里面有什么,数一数分

别有多少。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美丽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

语。同学们看一看,互相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有一些学生,有一位老师,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学生在踢球,有

几棵树,有一群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师:大家不仅说出了校园里有什么,有的同学还能说出这些人或物的数量,真了不起!

如果我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就更好了!同学们,你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去数的呢?

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

师:同学们,仔细数一数,这里有几个足球?(学生回答:一个足球)

师:一个足球,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

“1”来表示?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

师:大家的眼睛真亮!像一座教学楼、一位老师、一个足球……这样数量只有I的事

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课件出示)(板书: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并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有哪些人或物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两个单杠,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读书,

两层教学楼……

师:两个单杠,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读书,两层教学楼……它们的数量

都是2,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课件出示)(板书: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并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3)数出数量是“3~10”的人或物。

师:我们数出了数量是“1”“2”的人或物,图中有哪些人或物可以用数字“3、4、5、

6、7、8、9、10”来表示呢?赶紧数一数吧!

引导学生有序数出:3个石凳,4棵向日葵,4个垃圾桶,5个大字,5朵花,6盆植物,

7只鸽子,8只大雁,8棵大树,9个女孩,10个男孩。可能还有学生数出一共有20人,教

师也要予以肯定。(课件出示)(板书:3、4、5、6、7、8、9、10)

教师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对于数量比较多或比较分散的人或物,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数

的”。引导学生按顺序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

(4)按顺序数画面上数量是1-10的人或物。

师:请同学们对照图片再完整地数一数,说一说。

学生数数,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数数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人或物,你觉得怎么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师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一般按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这样就不

会多数或少数;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

这样数就又对又快。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人或物。(板书: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

数)

三、认读rio各数

1.按顺序读数。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卜10这10个数,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排一排吗?拿出你

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同桌间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

师:你会按顺序读一读这10个数吗?(学生齐读1~10各数)

2.打乱顺序读数。

师:我们已经会按顺序读出这10个数,但如果打乱它们的顺序,你还会读吗?

学生大多数能准确认读,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生教生的方法来强化认识。

3.接龙数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数,你们接着往下数,数到10为止;或者倒着

数,数到1为止。

师生一起玩游戏。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数数,但有少数学生倒着数数有困难。

四、数身边的数

师:校园情境图中人或物的数量,我们都能用数来表示它们的多少。你能用这样的数

表示我们生活中一些物体的个数吗?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不会说,可以启发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各种事

物的数量。

学生可能数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每扇窗户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

墙上挂着几幅画,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列有几张桌子,铅笔盒里有几支笔,一

张桌子有几条腿,自己的衣服上有几粒纽扣……

五、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1题。

师:你能数出图中有几只小鸟和几只瓢虫吗?你是怎么数的呢?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或做记号的方法有序数出小鸟有5只,瓢虫有7只。

2.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2题。

师:图中哪些动物的数量和点子图的数量一样?用线连一连。

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

学生是第一次遇到连线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再让学生说说“这条

线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只有数量相同才能连线。学生既要数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又要

数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连起来。在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尺子

连线。

板书设计

数WL一数M//-

12345678910

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数一数”这节课看似非常简单,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数错,原因在于学生都是

找到什么说什么。情境图中的人或物有些比较集中,有些则比较分散,粗心的学生无序地观

察就导致了错误的产生。因此,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

出这些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经历“从部分到整体”“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教师还

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注意倾听并相互补充,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单元准备课

课题

第二课时比多少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比多少”这一讲主要是希望小朋友可以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一个方法。在上课前先引

导小朋友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数数,然后利用书本上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

感受一下“多”“少”“同样多”的意义,了解怎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接着可以让

同学们思考根据图片还能提出哪些关于比较的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

趣,了解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同样多”“多”“少”的意义。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以及“多”和“少”的含义,能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不同事物的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4只小兔、3只小猪、4块砖、4根木头、4根胡萝卜、3个苹果、2

条鱼、4张凳子等图片,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图片若干。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只小猪的故事。(课件播放《三

只小猪》视频)

课件出示教科书P6情境图。

师:自从小猪三兄弟用坚固的砖头房子打败了大灰狼,它们在动物界就出名了,小兔

就请三只小猪来帮忙盖房子。它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了!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同学们,小猪、小兔互

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师:你能比一比图中各种事物的多少吗?[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观察与操作,学习“比多少”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的小猪和小兔分别在干什么?

小兔在搬砖,小猪在扛木头。

师:请你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告诉同桌,有几只小兔、几只小猪、几块砖、几根木头。

同桌之间进行观察与互说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有4只小兔、3只小猪、4块砖、4根木头。(课件出示)

2.比一比,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⑴发现“同样多”。

师: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谁和谁是同样多的?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砖和木头的数量同样多,小兔和木头的数量同

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的?

学生可能说不清道理,还是基于学前获得的感性经验,知道用数数的方法判断同样多。

师:有的同学是用数数的方法知道的。谁还有好方法?重新摆一摆小兔和砖的图片,

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出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指定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

把小兔和砖的图片一个对一个地摆好并连起来。如果学生在黑板上摆的时候没有

一一对应地连起来,教师讲评的时候要补充。

师:大家看,像这样把小兔和砖一个对着一个摆好,一下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这样

比较多清楚啊!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

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板书: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谁能像我这样说一说?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尝试着说一说。

师:你还发现什么和什么也是同样多的?谁来摆一摆?

预设1:学生把砖和木头一个对一个摆好,发现成和木头的数量同样多。

预设2:学生把小兔和木头一个对一个摆好,发现小兔和木头的数量同样多。

预设3:也有学生说石桌上有4根胡萝卜,胡萝卜和小兔的数量同样多。

预设4:还有学生说图中有4个凳子,凳子和小兔的数量同样多。

预设5:有学生可能说出石桌上有3个苹果,苹果和小猪的数量同样多。

教师提供图片让学生在黑板上一一对应地摆一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

⑵摆“同样多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数量同样多的物体。像这样,一个对一个地比较

就叫做一一对应。同学们已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同样多”,你能用学具来演示同

样多吗?

师:请你先摆5个圆,再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摆得同样多。

学生听口令,摆图形。

师:请你们再摆出同样多的三角形和圆,摆完后,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学生独立摆后互相检查。教师随机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检查的。

学生先按教师的要求摆,再独立摆,大部分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在交流中要强化“一

一对应”的思想方法。

(3)发现“多”与“少二

师: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试着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小

猪和木头的图片)

学生操作后可能会说: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最后多了一根木头,木头比小猪

多,小猪比木头少。

师:大家看,我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连一连,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小猪都对上

了,而木头还多一根,说明小猪比木头少,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板书:小猪比木头少,

木头比小猪多。)

师:图中还有什么可以比多少?你会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汇报。

预设1:小猪和凳子比,小猪比凳子少,凳子比小猪多。

预设2:小兔和小猪比,小猪比小兔少,小兔比小猪多。

预设3:小猪和胡萝卜比,小猪比胡萝卜少,胡萝卜比小猪多。

预设4:苹果和小兔比,苹果比小兔少,小兔比苹果多。

预设5:小鱼和小花比,小鱼比小花少,小花比小鱼多。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比的两种物体的图片对应地摆在一起,或者用课件演示,用

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多”与“少二

(4)摆“多”与“少二

师:请你们先摆5个圆,再摆出三角形,要求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少。

学生独立摆,汇报摆了几个三角形•

大多数同学摆了4个。(教师追问:很多同学都摆了4个,的确比5个少。可我还看到

有位同学摆了3个,他摆得对不对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究竟对不对,我们来摆一摆。看看谁摆的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学生独立摆。教师评价时,强调一一对应地摆,圆要有多余的。

师:还可以摆几个也比5个少呢?

此时,学生应该能很快答出2个、1个。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3题。

学生解答后交流。

左右两幅图都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的。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引

导学生感受物体个数的“多”“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2.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3、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

第3题:虽然两种物体个数不同、疏密不同,但排列均匀、首尾对齐,学生很容易认

为是同样多,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明确: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列得

一样长,应该用一一对应或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4题:学生可能会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能按规律,一组一组地比,把一

个黄球、一个红球看成一组进行比较,最后发现多了一个黄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

大家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对应”法。下课后,大家可以仔

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先说一说数量的多少,再比一比。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小兔和砖的数量同小猪比木头少

样多木头比小数多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比多少”的活动中,突出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同时关注了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叙述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有些学生会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还有的学生说“什么比什么多”

或者“什么比什么少”时,总是简单地说“什么多”或者“什么少”,要注意指导学生完整、

严谨地表达。

第二单元位置

三、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教学内容具

有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经有了初

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采用适当

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

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

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

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

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

空间方位观念。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有

了一些实际的经验,但是认识还不成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

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儿童最早区分的是垂直轴上的方向,其次是水平面上的两对方向,其中对左、右

的区分更为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

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的

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第二课时:左、右

练习课

第二单元位置

课题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

确地加以判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将需要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和表达。因此,本

单元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

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上、下、前、

后]

二、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1.观察情境图,自由描述图中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9情境图。

师:这是一幅江上大桥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图中有火车、卡车、小汽车、大客车、轮船、公路、铁路……也有

可能说到相关的位置关系。

2.汇报交流,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吗?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预设1: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

预设2: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们也选两种交通工具,和同桌说说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能会说: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大客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大客车的下面。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大客车的下面有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轮船上面有火车,还有卡车、大客车、小汽车;

大客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师:谁来说一说小汽车、火车、轮船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预设1:小汽车在最上面,火车在中间,轮船在最下面。

预设2: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预设3:火车的上面是小汽车,火车的下面是轮船。

师: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

么回事啊?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

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师:对于小汽车来说,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真

有趣啊!所以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明白各种物体的

位置。

3.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描述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预设1: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大客车在卡车的后面。

预设2:小汽车在最前面,大客车在最后面。

只要表达是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学生在上下位置关系的描述过程中已经初步

感受到了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以及怎样表达比较规范。此时,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相对

而言就比较容易了。

教师板书:上、下和前、后具有相对性。

三、拓展强化

1.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这间教室,里面也有许多这样的上、下、前、后

的位置关系,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日光灯在课桌的上面,电扇在课桌的上面,凳子在电扇的下面,黑板

在教室的前面……

师:从前往后数,你的前面有几个人?从后往前数,你在第几个?你的后面有谁?

学生独立思考,指定儿名学生回答问题。

2.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摆对了没有。

师:同桌之间说一说,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学生按要求活动。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题。

学生很轻松回答出:小东的前面是小玉,小云在小华的前面。

师: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导后,再集体交流汇报。

小玉、小东、小云、小平和小华的前后关系比较容易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小兵和其他

同学的方向相反,所以小玉、小东、小云、小平和小华都在他的前面。教师要突出谁在谁的

前面。

2.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3题。

将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图剪下来,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师: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学生对表达小鸟、猴子和松鼠的上下位置关系是很清楚的,而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可以

根据故事的情境发生变化,不同的学生摆放的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他的描述和自己摆放的

位置是一致的就可以。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

应用它们。请大家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们家里摆放的家具、物品的位置关系。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上、下和前、后具有相对性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上、下、前、后”的教学,从内容上来说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上下、前

后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准确的语言表达上。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指一指、摆

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既把握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注意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避免机械地套用某种表达方式。同时教学中选择开放性较强的

习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激励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自信心。

第二单元位置

课题

第二课时左右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左、右等空间方位己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

判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将需要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和表达。在生活中感悟左和

右,活动体验左右是“相对”的。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的设置,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

识,从而解决本课的重点。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能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I.反动作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反动作游戏,要和老师反着说,边说边指出对应的方向。

准备好了吗?

教师一边指上一边说“上”,学生一边指下一边说“下”;教师一边指前一边说“前”,

学生一边指后一边说“后”;教师一边指下一边说“下”,学生一边指上一边说“上&教师

一边指后一边说“后”,学生一边指前一边说“前”。

2.举手游戏建立左、右标准。

师: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

指名回答自己举的是哪只手。

有的学生会举左手,有的学生会举右手。有的学生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

不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

3.揭示课题。

师: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举的是哪只手,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左、右。[板

书课题:左、右]

师:观察“左右”这两个字,找出有什么不同。(师描红“工”和“口”)

二、体验中感知左、右

1.认识身体中的左右。

(1)认识左手和右手。

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教师背对学生举起右手)这一只手是右手,另一只

手就是左手。

师生保持同一方向,学生跟随教师举起自己的左、右手。

师: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预设1: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住本子。

预设2:我举手发言用右手。

预设3:我用右手拿筷子(勺子)吃饭。(如果有学生说自己是用左手拿筷子或勺子吃饭,

可以介绍“左撇子)……

教师板书: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左。你们就举左手;我说“右”,你们就举右手。

师生一起玩游戏。

(2)找-■找身体中的左右。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上还

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和你的同桌指一指,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

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的右面,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

的左面,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

(3)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机器人的游戏。我来当遥控器,同学们来当机器人。我发布指令,

比一比哪个机器人的反应快,机器人们可要准备好呀!

教师发指令,学生完成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

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身边的左右。

师:说一说,你的左边都有谁?右边呢?和坐在你左边的同学握握手,向坐在你右边

的同学点点头。

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哪些同学?

学生自由活动并交流,指名汇报。

3.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左右。

师:请你把铅笔盒摆在课桌的上面,铅笔盒的左边摆直尺,右边摆铅笔,橡皮摆在直

尺的左边。

指定学生到讲台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并订正摆放情况。

师:直尺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只说直尺左边或右边的一个物体,可以指导学生明确:直尺右边的物体指的

不只是紧挨着它的一个物体,只要在直尺的右边都是直尺右边的物体。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从左数,橡皮是第1个;从右数,橡皮是第4个。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第4题。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些物品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同桌之间合作,用连线的方法讨论完成此题,然后由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

大多数学生能整理好所有物品,少数学生物品摆放混乱。指导学生依据生活习惯和常

规整理房间,即“物品各归其位”,感受确定位置的作用。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各个

物品的位置,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2.完成教科书P12“练习二”第5题。

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图片,按要求摆一摆。

学生独立摆一摆后,再与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找准判断左、右的标准。指导学生明确是以"观察者”

为标准确定“左”和“右”的。

3.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6题。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根据上下、前后、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

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教师帮助订正答案。

小蚂蚁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路径都不止一条,故答案不唯一。例如小蚂蚁要吃到南瓜,

可以先向左走,再向上走,或者先向上走,再向左走。注意,从图中可以看到小蚂蚁面对的

方向,如果学生回答“先向前走,再向左走能吃到南瓜“,也是正确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定了一些规则。其中按左、右制定规则的事例

也有很多。(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上下楼梯图)除了在楼梯上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在什

么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行?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走路、开车都要靠右行。(教师也可以介绍:英国、日本、

巴基斯坦、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开车都是靠左行。)

板书设计

左、右

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时学生很容易将左、

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多种形式的活动融入教学环节中,

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0在最后的环节中,发现少数学生对

于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可能会

掌握得更好。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各数的

加法和减法。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

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是数学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

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认、读「5各数,对于「5的加减法,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本

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写数字,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

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

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不匀称。

二是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说出「5的加减法的计算结

果,但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并不清楚,算理也并不明白,教学

中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5以内的数字与加减法,了解其含义并进行运算。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的

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第二课时:比大小

第三课时:第几

第四课时:分与合

第五课时:加法

第六课时:5以内的加法计算

第七课时:认识减法

第八课时:5以内的减法计算

第九课时:0

练习课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

第一课时卜5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把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实物

中抽象出“1”“2”“3”“4”“5”的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学

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卜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卜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

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

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5各数的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卜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15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奶奶家的院子里热闹极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

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小狗、鹅、小鸡、花、李奶奶、小鸟等;有的学生会说出物体具

体的数量,但有些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是凌乱的,不全面的。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记不住了,想一想,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学生会想到画下来、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直接写数等方法。

师: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呢?(直接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卜5各数。

[板书课题:「5的认识]

二、认读广5各数

1.认识“1”。

师:说一说,图中能用数字“1”来表示的有什么?

学生回答:1只小狗、1栋房子、1位老奶奶、1个盆。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找到这么多数量是“1”的人或物,真了不起!我们也可以用小棒来表示这些

人或物的个数。比如,1只小狗我们用1根小棒表示。(课件出示I根小棒)这1根小棒就表

示1只小狗。想一想,这1根小棒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会说1根小棒还可以表示1栋房子、1位老奶奶、1个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

1朵花、1个水杯、1张书桌等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可以用1根小棒表示.

2.认识“2”。

师:数一数,图中有几只鹅?

2只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2”,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师:2只鹅可以用几根小棒表示呢?请大家在桌子上摆一摆。

指名到黑板上来摆。

师:2只鹅可以用2根小棒表示,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2根小棒表示?

学生会想到食盘、翳筐的数量都是2个,都可以用2根小棒表示。

师:食盘、萝筐的数量都是2个,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请同学们在

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地方藏着“2”呢?

学生很容易找到身体中的“2”,比如2只眼睛、2只胳膊、2只手等。

3.认识“3、4、5”。

师:图中还剩下什么物体我们没有数过?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选择一个数一数,

看它有几个,并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1:3盆花,可以用3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些

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只蝴蝶、3只小鸟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

示。)

预设2:4只小鸡,可以用4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

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4朵向日葵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预设3:5个南瓜,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教师追问:还有哪

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5个玉米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在黑板上贴数字卡片“3”“4”“5”。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将4根小棒摆成正方形,将5根小棒

摆成正五边形。

三、动手操作,体会P5的基数意义

1.根据口令拿小棒。

师:你能拿出数量是“1”的小棒吗?你拿了几根,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起1根小棒。

师:你能拿出数量分别是“2”“3”“4”“5”的小棒吗?同桌互相检查下,看谁拿得对。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相应的小棒,同桌互相检查。

2.根据物体的数量拿数字卡片。

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根据小棒的根数拿出对应的数字卡片。

例如:教师出示3根小棒,学生就迅速拿出数字卡片“3”。

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回到实践中去,通过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在操作与实践

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步感知1~5的顺序。

课件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上有1颗珠子。

师:计数器上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

课件继续演示,依次增加一颗珠子,让学生说出现在有几颗珠子,用几表示。

学生会依次说出1、2、3、4、5颗珠子,分别用1、2、3、4、5这些数来表示。

2.课件出示点子图。

师:这儿有一些点子图,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摆。

大部分学生会按照之前学习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排,也可能有学生会从大到小排,两

种排法都要予以肯定。

3.给数字卡片排序。

课件出示卡片,同桌间交流后排序。

学生能很顺利地给这5个数排序。教师可以追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

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五、教学广5的写法

师:现在我们对1~5这几个数都比较熟悉了,首先观察一下这5个数分别像什么。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怎么写这些数。(课件播放1-5的书写视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书

写这几个数字。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强调写满格。

学生在教科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写得不正

确的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

六、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1题。

师:请你拿出尺子连一连。

学生完成这道题比较轻松,只要将物体的实际个数数清楚就能准确连线。

2.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写数,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先让学生说出每种动

物的数量是几,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3.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2题。

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第1题:先引导学生读题,并结合书上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

色,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

第2题:有的学生可能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先让学生明白要按1~5的顺序连线,再让

学生说一说1~5的顺序,带着学生找一找1~5的位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教科书P19“练习三”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范例中的同学是怎么表示1、2、3的,再独立完成。学生

的表示方法有很多,交流时注意只要表达的意思正确就可以。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卜5来表示?请你下课后找一找,再与同学说一说。

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广5的认识

“1”“2”“3”“4”“5”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合作交流

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

的联系。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了1~5各数的基数的意义,但是在数的顺序

以及数的书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

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

第二课时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

节课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

小。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

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准备

课件,9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的图片。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及各种水果的数量。

师:图中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

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

师:想一想,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

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

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设疑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

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也有3个,猴子和桃的数量同

样多,所以桃够分。

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桃的图片。

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比多少”时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并且说

明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根据

学生的回答在左边写“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同样多)对,

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

学生可能回答:3=3。(板书"=")

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带领学生读一读:3等于3。(板书:等于读作:3等于3)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候要

把两条线画得均匀且一样长。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将“3与3同样多”等写成“3=3”,

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学习

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可以自己动手摆一

摆哟!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

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

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

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板书:3>2)

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板书:大

于号读作:3大于2)

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学生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

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和老师

一起来写一写吧!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3.学习“V”。

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猴子摆

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

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

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明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学生说

不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示3比4

小。(板书:3<4)

师:“V”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板书:小于

号读作:3小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

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日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较抽象到数的大小

比较,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

4.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