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测_第1页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测_第2页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测_第3页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测_第4页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五年制

试验诊断学续薇教授博士生导师

1其次节溶血性贫血的试验室检测2概述定义:是由于各种缘由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红细胞破坏加快、红细胞破坏增多,超过骨髓的代偿造血实力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能够代偿红细胞破坏。3按部位分类:

血管内溶血-红细胞破坏在血液中

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原位溶血-红细胞破坏在骨髓中4按缘由分类:膜缺陷酶缺陷血红蛋白缺陷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脾功能亢进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5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五)红细胞寿命测定6原理

大量Hb游离在血浆中大量Hb小分子>肾阈值与珠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肝脏分解一部分Hb转变为高铁Hb+白蛋白Hb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取Hb在血浆中游离红细胞破坏2、血红蛋白尿高Hb血症4、高铁血红素白蛋白(+)3、血浆中结合珠蛋白(减低)1、血浆游离Hb测定(增高)在细胞内代谢成含铁血黄素6、血结素减低结合珠蛋白耗尽时剩余的Hb与血结素结合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随细胞脱落至尿中,铁染色(+)7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OFT)—初筛试验原理:红细胞置于等渗盐水中,膜不破坏。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水分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红细胞膨胀至裂开而溶血。不同浓度时,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抗拒力不同,破坏程度不同。8试管号浓度差0.540.520.500.480.460.440.420.400.380.360.340.320.300.280.260.240.2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起先溶血完全溶血意义: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抗拒力降低→渗透脆性增高,如遗传球。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抗拒力增加→渗透脆性减低,如HS、IDA。9(二)自身溶血试验及订正试验参考值:正常人红细胞孵育48h,略微溶血、溶血度<3.5%。加葡萄糖和加ATP孵育,溶血订正,溶血度<1%。临床意义:作为遗传球和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贫的鉴别诊断。订正试验:加葡萄糖和ATP订正:1型加葡萄糖不订正、加ATP订正:2型10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RT)—筛选试验原理:在足量的NADPH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G6PD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DPH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假如G6PD缺乏,则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较正常人减慢。参考值:正常人试验结果呈阴性(红色)G-6-PD缺陷症呈阳性(棕色)11(二)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临床意义:正常血液要在几小时后才变成暗色。纯合子G6PD缺乏的血液变成棕色,在2h内即变色,杂合子要3-4h变色。12(三)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临床意义:G6PD缺乏症,不稳定Hb、HbH病等>45%。13(四)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确证试验原理:红细胞中的G6PD催化G-6-P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时,使氧化型辅酶(NADP)生成还原型NADPH,NADPH在340nm处有一吸取峰,在紫外线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参考值:正常人有甚强荧光,酶活性4.97±1.43U/gHb。临床意义:G6PD缺乏者荧光很弱或无荧光。14(五)丙酮酸激酶荧光筛选试验和活性测定原理:在ADP存在下,丙酮酸激酶催化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变为丙酮酸,在NADH存在下,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作用转变为乳酸,若荧光标记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参考值:正常PK活性荧光在20min内消逝。酶活性15.1±4.99U/gHb。临床意义:PK严峻缺乏(纯合子)荧光60min不消逝;杂合子荧光在25-60min消逝15四、珠蛋白生成异样的检测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样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16(一)血红蛋白电泳原理:各种Hb的等电点不同,在确定的pH缓冲条件下带电荷数不同,电泳速率不同,出现不同的Hb区带。如HbA、HbA2、HbF、HbH等。参考值:正常人电泳图谱显示4条区带:从阳极起先依次为:HbA→HbA2→NH1→NH2且含量也依次削减。17临床意义:HbA:96%-98%正常人HbA2:1%-3%

↑地中海贫血/巨幼贫/HbS病

↓缺铁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贫血HbA2减低18(二)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试验(三)胎儿血红蛋白测定或HbF碱变性试验(四)HbA2定量测定19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原理:患者RBC与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结合RBC凝集现象正常人RBC抗人球蛋白干脆反应(+)抗人球蛋白间接反应(+)

完全抗体(抗人球蛋白)致敏RBC血清中不完全抗体(IgG、IgM、IgA、C3)++20临床意义:干脆反应(+):AIHA、SLE、类风湿(温抗体、37℃反应强)间接反应(+):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21(二)冷凝集素试验原理:冷凝集素(主要是IgM)在低温时与自身RBC、O型RBC、同型RBC发生凝集(0-4℃),当温度上升时凝集消逝。参考值:效价<1:40意义:AIHA、传单、支原体肺炎、MM22(三)冷热双相溶血试验原理:血清中双相溶血素(主要是IgG)存在,0-20℃与RBC结合,并附合补体,但不溶血。30-37℃发生溶血参考值:阴性意义:PCH、病毒感染、传单2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为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削减症。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24(一)酸溶血试验(Ham试验)原理:PNH病人异样RBC共同特点是细胞膜表面缺乏一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通过GPI(糖肌醇磷脂)连接在膜上,统称为GPI连接蛋白,属于补体调整蛋白。RBC膜缺少这种蛋白,因此对补体敏感,是溶血的主要缘由。病人RBC37℃1hpH6.6-6.8易破坏溶血25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PNH常为阳性26重点内容溶血性贫血的试验诊断程序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27第四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28

一、血型血型(bloodgroup)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形态,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别,受独立的遗传基因限制。29一、红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