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_第1页
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_第2页
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_第3页
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_第4页
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博之城与迪斯尼的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度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或城市发展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渐突出。而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依然逆势快速增长的事实则不得不让人们对这一新兴产业刮目相看。同时,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的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则第一次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真正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过去几年里,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同期总体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之一。特别是,即将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全球最新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盛会,将有力地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而最近“迪斯尼主题公园”项目最终得到中央政府批准落户上海,无疑将对未来几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或负面冲击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评估。因此,讨论未来几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在上述几个大背景框架下来展开。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也仅仅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因此,对于其内涵和外延,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目前都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观点。实际上,除了“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还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类似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但各自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不完全一样。本文将主要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在有些部分中,交替使用“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这三个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创意的综合。文化产业与许多新创立的概念相交叉,在总体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后,又有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主要概念,它与“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成为交叉关联概念,与体验产业、休闲产业、注意力经济有着密切联系。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等。(一)发展现状从2004年底开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005年4月28日,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由上海市经委正式授牌成立,2006年上海市政府明确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写入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随着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扶持。2007年5月,中共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四大现代服务业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作为老牌的全国工业发展的基地,在产业升级过程、城市旧区改造过程中遗留下一批废弃的老厂房、老建筑,而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正是合理的利用了老厂房、老建筑的独特构造,运用现代艺术化理念对其进行加工与改造,成为别具一格的创意经济的孕育与宣传的区域。按照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划分,上海在统计上将创意产业主要划分为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五大类。据统计,到2008年底,上海市政府认定的创意产业园区达到80余个,共入驻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企业多达4000余家,覆盖14个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接近8万余人,其中5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累计吸引了近70亿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截至2008年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30%,200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04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66%。2007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57.81亿元,比2006年增长27.2%,而同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为17.1%;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加值占2007年全市GDP的比重为7%,而同年的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三类,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加工业和房地产业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均低于文化创意产业,分别为3.6%、5.1%、6.6%(图1、图2)。图1上海创意产业重点产业增加值一览表图22004~2007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上海各区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应的政策方面优惠如表1所示。(二)存在问题目前上海各个区县都从自身的特色、优势和条件等出发,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瓶颈。1.创意型人才缺乏,培养机制不完善创意产业的工作以艺术家和其他专业人士的高度自主性、相对松散的劳动分工以及可用合同或项目形式来召集大量创意型人才为特征,而这些工作的本质要求是需要相应人才的“创造力”,即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创造形式与创造型人才,否则便容易出现企业创造力的枯竭,继而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这就使得创意产业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比传统产业更高。在纽约,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占城市全部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则是14%,东京更是高达15%。而据估计上海在2007年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仅1%左右。特别是在会展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存在严重缺口,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本地这类人才仅能满足世博会需要的三分之一,逐渐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才的结构有待改善,行业内除生产创意的人才外,具备将创意产业化的营销、管理、销售等各方面的人才稀缺,使得目前上海整体的创意经济只能产生局部的规模效应。表1上海各个区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2.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处于本土化的开拓发展阶段根据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对75个创意产业聚集区的110家企业抽样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17家,占总数的15.54%;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总共81家,占总数的73.64%。民营与私营企业的创意型人才较多,是上海创意产业创造力的主要来源,但这一部分人群中参加过国际比赛或者与国际创意团体有过交流的少之又少,从而使得创意源泉缺乏多元的文化交流,难以与国际顶尖的创意团体与机构相竞争。而外商独资企业作为国内本土创意企业与国际创意活动进行交流的中介,虽然能够吸收中国本土文化为自身提供创意的源泉,却很少能将自身的创意文化和资源与国内创意团体分享。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缺陷目前,各级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起着主导作用,创意园区的发展水平也一定程度上成为各个区县政府绩效的考核标准之一。但政府行为不同于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会脱离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若缺乏有效的自律与监督机制,很容易将竞争引致不利于市场整体发展的方向。目前,存在各个区县的产业园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部分产业园区的空置率很高,但由于地产开发商的恶意炒作或者地产投机商对园区内房产租而不用,借政府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倾向,意在从房产或铺面增值中获利,导致园区内铺面出租率很高却无法产生很好的有效利用,却使得园区租金不降反升,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创意型企业青睐一些废旧厂房成本低廉的初衷,使得创意园区沦为商业地产炒作,名不副实。以上海的1933老场坊来说,在投入了8000多万的改造费用之后,从改建前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1元上涨至10~16元,阻碍了很多需要孵化的小型创意企业的进驻,这对于提升创意产业园区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十分不利的。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不完善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无法负担高昂的法律、咨询费用,同时目前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法律咨询业务发展存在欠缺,因而不少创意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2007年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对229家创意企业进行的知识产权现状调查显示,20%的企业表示自己的创意曾经遭遇侵权,57.7%的企业正面临知识产权转化的瓶颈。有调查显示,目前上海近六成的中小型创意企业发展处于瓶颈状态,其中关键因素在于与创意相关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的创意理念很容易受到模仿与篡改,这样使得创意型企业无法拓展自身产品的产业链,也使得产品设计师不愿意将自己的创意产品拿到市场上检验,从而造成企业对市场的信任危机。而在欧洲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建立比较成熟的法律系统,以音乐出版业为例,根据43个国家的统计,凡版权保护不力的国家相应的音乐出版业也比较低迷,而10个版权保护最为严密的国家恰恰是从音乐出版业中获利最多的,占了全球音乐出版总收入的90%。二解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宏观背景下的上海选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提出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9月26日,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确定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对环境的压力小,附加值高,并且不受经济周期下滑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防止经济下滑的重要增长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八大发展任务——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我们认为,上海应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或突破。(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在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方面,上海市应依托大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历史悠久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观光等特色项目;利用上海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数量大,居民文化、消费层次相对较高、文化设施高档齐全等优势,引进和自创有特色的大型主题乐园、举办高层次的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电影和电视节、旅游节等各类节庆和演艺活动。同时,应充分利用上海在影视制作、印刷复制等行业方面的经济与文化优势,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产业为重点抓手,着力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打造国际化文化创意形象和品牌,形成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产品的后续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加快形成“SMG”、“盛大网络”、“时空之旅”等一批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方面,上海应充分利用世博会和迪斯尼这两个对未来几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有重大战略影响的大型项目的发展契机与带动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广告、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出版业、计算机服务业等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同时,推进以“大唐游戏”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游戏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给影视与动漫作品赋予高科技,用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制作技术包装,生产出以“海宝宣传片”、“SMG广告”等为代表的反映上海本土文化主旋律、具有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动画、游戏与影视产品。同时,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已经证明,品牌和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灵魂,而这也正是目前上海乃至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真正差距之所在。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方面,上海要以重要产业、重大设施、重点项目、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等为抓手,培育一批骨干龙头文化创意企业。以大型国有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鼓励和吸纳各类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同时,采取各种灵活措施和优惠政策,营造宽松、舒适的投资、生活和居住环境,吸引一大批国内外文化创意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和领军人才落户上海,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使“创意上海”成为向世界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要促进文化领域跨区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文化创意市场体系;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增强文化企业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有文化资本向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形成本土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比较早,在整体规模、上下游产业链、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但由于缺乏全市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区县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盲目争资金、争项目、争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各个集聚区之间经营管理模式单一、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矛盾开始凸显。在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方面,上海应借鉴国内外有关国家和城市的成功做法,成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加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统筹规划,加强对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整合力度,建设具有区域和全国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海派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提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应注重在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上海标准、形成上海特色、体现上海水平,以使上海的文化创意集群有别于周边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错位竞争、竞合相长的发展态势,以保持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持久活力。(五)扩大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注重的是非物质民生工程,其对国民文化生活和文化精神产生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物质的消费所无法替代的。根据钱纳里的理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在当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文化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它们都和文化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当国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时,往往会增加在文化娱乐消费上的支出,而文化产业本身固有的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特点,又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时尚之都,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具有热点多、弹性大的特点,并不断地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上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聚的物质财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也已经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人们不仅有文化娱乐消费的内在要求,以期来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也拥有更多的闲暇去进行文化消费。而对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会带动一些新型文化产业,以及一些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目前,上海已通过周二半价或启动二、三级市场,发展节假日电影市场、会展市场、旅游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来,上海应加快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市场和各文化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文化市场有机整体,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作为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可以重点在文化产权市场、演艺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创意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上多下工夫,力争建成门类齐全、功能发达、特色明显、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一个包括资本、产权、产品、要素等国内外各类文化市场资源集聚上海的良好局面,使上海真正成为一个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中心,为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创造有利的条件。(七)开发新兴文化业态在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上海的高新技术及人才、市场、资本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开发与高新技术制造业相结合的新兴业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要注重开发移动多媒体、数字多媒体、网络和广播电视等移动文化信息服务,发展增值业务,提供文化创意内容服务。同时,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整体发展迅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对外文化贸易却长期处在逆差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国际竞争软实力的提高。因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特别是大力推进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比较迫切的战略性课题。而在这一点上,上海显然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也有更多的优势和条件。事实上,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上海市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进出口总额20.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其中,进口5.81亿美元,出口14.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98%和12.12%,实现贸易顺差8.44亿美元。未来几年,上海应充分利用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这一国家战略,通过2010年世博会以及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等载体,重点扶持民族与海派特色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展览、影视剧、动画、网络游戏、出版物等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建立国际文化创意营销网络。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三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区域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大机遇。世博会将会大大改善上海的城市形象,世博会以后的若干年,上海的城市品牌效应还将会持续升温和不断“溢出”。世博会的举办将直接对城市服务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直接促进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世博会本身所属的会展经济,广泛涉及上海创意产业研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与生态设计、文化艺术传媒、策划咨询和时尚消费行业等重点领域。此外,世博会导致世界大批创意精英汇聚申城,必将为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每一次世博会的举办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世博会的历史来看,每一届世博会的参展展品都体现了当时世界最新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成果。最早的1851年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中伦敦水晶宫,成为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件构成的大型建筑;1889年巴黎博览会上建成埃菲尔铁塔,向世人展现了人类的无限创意与想象能力;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首次公开展示福特汽车的生产流水线;1964年纽约世博会则让世人认识了计算机技术;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展示了机器人的发展技术,同时也让筑波这个城市以高科技创新闻名于世界。同时在参展期间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与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世博会的亮点,大量艺术表演让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组织的国际舞台艺术节上演了250场节目,演员总数8万人,仅街头演出就有4.3万人;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由音乐会、传统舞蹈、实验艺术等文化活动构成的文艺演出超过3万场。(见表2)这种文化艺术的交融往往能够带来无限的商机,而这类商机比传统的商业贸易活动更多了一份理解与信任。文化的交融与科技创新的展示,这正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因此世博会的举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表2部分世博会的文化特色与创新之处(二)2010年世博会将带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世博会的举办将带动与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学者调查,在综合类博览会的举办中,各国对文化获得类型的选择中,音乐会与传统舞蹈成为主要选择,有70%以上的国家都将它作为展现本国文化的重要项目,对于传统舞蹈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本国文化特色展示的,而传统文化活动中既可以包容一流的演奏家和歌唱家的演出,同样也能体现街头文化艺术和本国前卫艺术的发展状况,能够全方位的体现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状况。同时世博会也成为各个国家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在展示的同时也期望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历届世博会的举办方都非常重视文化娱乐活动上的安排,像1992年西班牙塞尔维亚世博会独创性的开办“夜间博览会”,将世博会白天的文化活动展示延续至夜晚,使整个展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目前上海市政府认定的创意产业的行业分类中,广告、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出版业、计算机服务业等都是作为媒介角色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研发设计类和建筑设计类行业将对世博会前期的场馆建设与场馆布置提供技术支持,而文化艺术类与时尚消费类行业将成为创意产业在上海世博会开展期的亮点,咨询策划类行业将对世博会开展期间提供各方面信息收集与传递,以及世博会结束后各个方面信息数据的评估与整体提供技术支持。(三)吸引和集聚大量文化创意人才世博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平台,将吸引国内创意型人才齐聚上海,同时为本土创意型人才与国际接轨提供契机;世博会通过场馆设计和建设,展品布置、营销宣传、能够吸引国外知名的创意人才入驻上海,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推动国际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产生独特的创新、创意思维。首先,目前上海创意型人才紧缺,特别在广告传媒、会展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方面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世博会的举办将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创意型人才聚集到上海。一方面,世博会是世界最高级别的展会之一,如果自身的创意、想法能够为世博会所采纳,将极大地提高创意人才自身的综合能力,因而世博会这块舞台将成为国内本土人才尝试与挑战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我国三大经济圈汇集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创意型人才,这些人才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群体内部之间的交流与认同基本不存在障碍。再一方面,创意型人才属于相对比较开放与包容的群体,他们时刻需要接触新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产生新的创意,上海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一直吸引着这类人群,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好能够为他们提供融入上海的途径。其次,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极大地改善世博园区周边的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上海的整体居住和生活质量,吸引国际创意人才落户上海。上海市政府通过“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对沿岸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到世博会开始时,上海的轨道交通将由原来的230公里提高至400多公里,届时,300多万的国际游客将会直接的体会到上海城市生活的便利性。世博会的举办还将为上海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世博会从开始到现在的各个项目措施都得到了上海市民的极大支持,体现了人们对整个世博会各个方面可能“试错”的包容,而绝大多数创意也都是在“试错”中产生,因而上海城市良好宽松的社会氛围为国际创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挥余地。世博会的举办能将整个城市的气质、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展露无遗,让前来参观的国际创意人才能够迅速地体会到上海城市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其独特的海派文化的传承将蕴含于世博会的方方面面。(四)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上海处于全球城市的第三层级,与全球顶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存在各方面的差距。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从经济实力、服务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吸引外来人才、创新能力、市民文化等方面提高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化水平,从而拉近与全球顶级城市的距离。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举办带动了当时日本关西经济带的长期持续增长,也使得大阪这个城市跻身于世界级城市行列。同时,在上海整体国际形象的提升过程中,其文化创意的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被各个国家所接受与认可,依托城市品牌的国际化推动创意产业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成为未来上海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可行路径。目前,上海创意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意产品的国际化。因此,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为上海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建立上海的国际城市品牌,而且可以为创意产业提供自我展示的契机,让上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发展活力体现在世博会的整体展示的方方面面。(五)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世博会结束后,大量场馆将成为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并聚集大量的创意产业人才,使上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机构公布的信息,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其中大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及大型场馆设施将予以保留,并通过世博会期间大量的国际交流机会,将部分主题场馆的后续利用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全国和全世界的高科技企业落户,形成上海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各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进驻,同时依托上海目前的教育、人才等优势资源,在园区内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与园区内企业形成产学研互动体系。上海世博园内的企业馆由于是通过老厂房改建而成,将近3万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基本延续上海目前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形成目前上海浦东与浦西相衔接的创意产业带。其中,位于黄浦江沿岸的江南造船厂是早期上海工业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在世博会之后可以将其作为上海世博园内创意园区的地标性建筑。世博园区周围良好的环境及其生活配套设施能够为创意产业园区的繁荣提供基础条件,并且可以借鉴之前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模式,将其进行改建,增加场馆内的娱乐功能,这会对上海创意人群产生吸引力,从而有益于形成上海新的特色创意产业园区;而世博园区内的公共活动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以及世博轴一带公共区域将成为上海承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新的集聚区,与创意园区形成了文化交流层面的互动,形成了世博园区内创意园区独特的优势。(六)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世博会的举办,还将使上海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对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起到规范和保护作用。从历史上看,1883年诞生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的举办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平等化开创了新局面。目前关于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商标与标语的知识产权备案,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已达到42项,其中会徽、吉祥物、申博标志等都在其特殊备案里。此外,组织者已将上海世博会会徽图形向中国以及阿根廷、加拿大等其他3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覆盖全部商品和服务共45个类别的商标注册申请。而在世博会整个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专利、文化品牌、商标设计等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事件不断增加,而这一方面增加了市场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法律机关对知识产权事件的处理能力,推动上海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高度。法律体系的完善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四“迪斯尼”项目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09年10月,上海“迪斯尼”项目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标志着美国的“文化破碎机——迪斯尼乐园”终于开始展开对中国大陆的“破碎之旅”,其进入无疑将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成为促进上海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博时代上海向服务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推手。迪斯尼项目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功能性项目,其在上海运作的成功与否,更多的还不是看迪斯尼本身的运作情况如何,而是看其与上海原有文化、原有商业业态的结合是否顺畅,上海在享受迪斯尼带来的文化创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本土文化受到被美国文化冲击甚至同化的挑战。(一)机遇“迪斯尼”的落户标志着上海的产业发展已经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走向以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牵引力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伴随未来迪斯尼落户上海,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将更为丰富,产业链条将更为完整,产业辐射带动面将更为宽广。迪斯尼“创意+科技+资本”的经营理念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拓展全球市场。这种通过卡通文化创意、现代动漫技术和全球化的一整套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不仅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典型范例,也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迪斯尼的入驻无疑为上海服务业在世博会之后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迪斯尼将形成其自有的创意产业链与相应“边缘产业”,这不仅是文化创意滋生的土壤,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此外,迪斯尼带来的将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将拉动一大批动漫产业。迪斯尼销售的各种玩偶、摆件也将加入中国元素,其中的设计、制作就将依靠上海本土文化创意企业。除此之外,迪斯尼公司这一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头,其各种创意和管理都将成为上海本土文化创意企业效法的对象。(二)挑战近几年来,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方面有了不小的突破,但我们还必须同时注意到,目前上海的文化产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制造,而不是文化,更谈不上品牌,从某种程度上其实还处于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边缘地带。与之相对的是,迪斯尼乐园最大的特点是镶嵌美国文化的娱乐项目加上“大而全”的规模,其带来的迪斯尼不仅是一家代表全球顶级水准的主题乐园,还将带入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迪斯尼动漫及其衍生产品,这意味着上海本土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在家门口迎接挑战。迪斯尼不是麦当劳、肯德基,而是一种文化产业,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在欧洲,迪斯尼的扩张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1993年,迪斯尼在巴黎建设主题公园的时候就遭到顽固的抵制,甚至被暴力威胁。虽然孩子们欢喜雀跃,但不少有理智的法国人却将巴黎迪斯尼乐园看着一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迪斯尼上海乐园的建成,意味着中国文化市场对迪斯尼的全面开放,这和中国开放电影业市场令好莱坞大片无限制入侵本质上毫无区别。与好莱坞不同的是,迪斯尼的文化侵入性更持久更强烈更悄无声息,同时它还将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文化市场将全面对西方开放,接踵而来的将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上演“老鼠娶亲”的热闹景象。而目前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依赖症”(本土的、原创的文化创意少,多掺杂了西方的文化元素),并且,伴随着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的“西化特征”,其产生出来的“教育产品——新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喜欢贴上西方文化标签的产品。这些都为迪斯尼的进入开了大门而埋下了隐忧。由于门票价格预计在300元以上,随着贫富差距扩大这一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有人担忧迪斯尼乐园“将成为富人家子女享受的‘乐园’,穷人家孩子心中的‘伤痛’”。从具体影响的产业来看,迪斯尼的进入对于周边甚至国内一些地区的主题公园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方兴未艾的主题乐园旅游产业首当其冲,逼迫着这些主题乐园必须要在内容、形式、品牌管理和服务上做出调整和改进,实现错位竞争,才能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立锥之地。过去20年中,上海曾新建和扩建三大主题乐园,但现在除了老牌的锦江乐园外,其他两大乐园都以关门歇业收场,这是前车之鉴。迪斯尼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更大的隐忧,这个名字本身就已成了上海其他大型主题公园最头疼的事,因为他们将不得不面临迪斯尼的多方位的竞争挑战。不久前,上海刚刚建成一个与迪斯尼有点类似的大型主题游乐公园——“欢乐谷”,但同一个城市有两个游乐园,就好比一块蛋糕两个人吃,虽然“欢乐谷”在国内优势明显,但是“迪斯尼”的品牌价值更大,也更能吸引人。除此之外,迪斯尼还将对上海的动漫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以喜羊羊和灰太狼、麦兜等为代表的国内动漫品牌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快速发展,但与迪斯尼这样的动漫行业“巨无霸”相比,实力显然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如何“突出重围”也将考验以“80后”为主的上海乃至中国动漫创意人才的集体智慧。总之,迪斯尼项目的建设是上海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因此,迪斯尼项目应在产业规划及形态规划上体现出开放性、大众性的特点,这就需要迪斯尼项目的产业规划内容应包含更多中国的和上海的元素,对原有商业业态及原有文化要尊重,而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也要及时应对迪斯尼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和发展对策(一)战略定位积极培育和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是上海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上海推进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提升和完善上海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求之一。更重要的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上海抓住2010年举办世博会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上海的城市能级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应该而且完全有条件成为上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上海GDP的比重应力争超过10%。(二)基本思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上充分体现和发挥上海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还是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上,都应该更多地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和信息化等特点,特别是要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文化交流、创意设计、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研发等方面重点下工夫,从而与国内其他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有序竞争和互补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1.依托科技创新,抢占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科技、市场等多方面的整体综合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各个产业及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融合,重点推进新型传媒产业、网络出版、动漫软件、创意设计、演艺等一些具有大都市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扬长避短。同时,与国内其他省市同类产业形成合理的错位竞争关系,继续保持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全国的领先优势。2.聚焦重点特色和优势产业,注重扶优扶强对一些具有传统特色优势同时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要采取重点扶持和倾斜政策,在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重点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尽快帮助其做大做强。3.加强规划协调,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针对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趋同发展、重复建设等现象,建立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加强协调,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对现有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适当整合,进一步提高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4.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多元投资进一步扩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从而形成有利于营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人才落户上海,吸引国内外著名的文化集团、传媒集团、出版集团、演艺机构等进驻上海。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精神,要扩大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或范围,逐步扩大非公有制资本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比重。5.因地制宜,依托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海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和老洋房等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挖掘老厂房、老仓库各自的底蕴和内涵,依托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大力推进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6.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从上海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绝对不能走大而全的路子,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要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海今后应该重点推进以下六大行业发展: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以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传媒产业发展;以影视剧本的原创、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服务为重点,加快影视业的发展步伐;以对外加工、版权贸易和开放式数字化物流建设为平台,做大上海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业;以产业链建设和打造世界级品牌为重点,以上海大剧院为龙头,推进上海演艺业的国际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依托电信、移动、文广、盛大等大型集团,形成信息内容交易、信息内容产业孵化、信息内容技术研发、信息内容产业职业培训四大中心,继续保持上海在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业方面的全国领先优势;发挥上海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进一步放大市场集聚和辐射效应,将上海建成全国乃至亚洲著名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三)发展对策1.以世博为契机,整合资源,理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管理和协调体制,创新机制首先,在政府决策层面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全市创意产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基于创意产业渗透性强、辐射性广同时又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上海应该充分利用2010年世博会举办的契机,整合全市各类与创意产业有关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和优势。同时,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在目前已有的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负责,同时配置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上海市文广局、出版局、知识产权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作为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向上直接对上海市政府决策核心负责,向下则负责全市性创意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对全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指导与规范。其次,建立上海创意产业专家咨询会议制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将吸引全世界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同时也将吸引一大批国际化的高端创意产业专家和学者来考察、交流和指导。因此,上海应该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建立上海创意产业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创意产业专家和学者,每年召开一次或几次咨询会议,就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向这些知名的专家咨询和请教,从而提高创意产业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2.建立和完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网上世博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新,也是在世博会158年历史上首次提出的。与一般官方网站所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用互联网和3D技术,把实体世博会的园区和展馆非常真切地展示给网民,使网民不到园区也可以看到实体世博会所有的园区、展馆及展馆内展品的景象,甚至还可以借助网络特点,把实体世博会没有的空间拓展出来。目前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信息、投资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研发设计六大支柱性平台,可以将这六大平台与即将开通的网上世博平台相互衔接,以世博的信息平台来实现上海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与国际创意信息的交流。一方面,构建创意产业项目的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各类会展筹办、举办期间各类社会参与资本与创意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让创意企业在展示自身创意的市场价值的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建立供应、销售、合作开发的渠道,同时搭建风险投资基金及社会资本与创意产业链的核心项目之间的桥梁。3.认真研究、统一规划,从产业发展的层面确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长期重点、目标和定位,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基础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产生的带动效应是有时效的。从长远角度来看,上海应该从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城市功能定位出发,从战略层面提出上海未来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与自我定位。目前香港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创意中心,其中信息科技服务、出版和广告三大行业成为香港创意产业的支柱;而在2002年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未来新加坡要建成“新亚洲创意中心”,其三个发展重点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目前上海无论在经济实力、城市软环境、市民素质等方面都与这两个地区存在差距,城市的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一个差异化的创意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定位。从历史上看,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便建立起国际大都市城市文化的品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从现实来看,上海要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就必然要求一个发达、繁荣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撑,同时,也要成为国际性的文化创意企业、要素、市场高度集聚的中心。因此,建设具有自己鲜明文化特色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应该成为今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和定位。上海应大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要扬长避短,充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