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_第1页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_第2页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_第3页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_第4页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

诊疗规范和微创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规范、微创治疗AAGL: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实践指南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病因尚不完全清楚。1.EP形成与炎症有关2.EP的形成与雌、孕激素密切相关EP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是目前临床医生诊治的主要依据!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特征1.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2.不孕。3.部分子宫内膜息肉没有临床症状。4.EP有年龄特征性:

35岁以前发病少。绝经前、后发病率高,高峰发病年龄约50岁,恶变率约

为0.5%~4.8%。生育年龄患者恶变率低,约0.5%~1.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EP的恶变率高,有症状者可高达10%~15%

。典型病理学特征: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有蒂宫腔增生物,由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包含少量较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间质、管壁较厚的血管以及表面被覆的腺体。病理类型:功能性息肉、非功能性息肉及腺肌瘤性息肉3种。功能性息肉多源于成熟的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周期而改

变,月经后可全部或部分脱落,约占27%。非功能性息肉约占65%,多源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包

括基底层的EP及EP伴有增殖,对孕激素无反应,可在

持续雌激素作用下发生增生性改变,形成不典型增生。腺肌瘤样性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内含有平滑肌成分,

约占8%,有一定恶变潜能。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特征识别子宫内膜息肉存在的指南1.年龄增长是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危险因素(B级)2.对于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是最常见的

症状(B级)3.不孕的妇女更有可能存在子宫内膜息肉(B级)4.子宫内膜息肉自然消退率高达25%,小的息肉更容易自

发消退(A级)5.如他莫昔芬类药物可能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形成(B级)

年龄增加导致息肉恶变的情况是罕见的;子宫异常出血症

状和使用他莫昔芬却增加息肉恶变的可能性(B级)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方法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特点EP超声下特征:表现为宫腔内强回声、子宫内膜不均质增厚不同病理类型的EP在超声下表现也会不同,而且受月经周期的影响较大,建议EP的筛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周期第10天前进行超声:无创、经济的筛查方法,其性价比远高于核磁共振成像和子宫声学检查宫腔镜是目前诊断EP应用最为广泛的、最为直观的形态学诊断手段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指南1.阴道超声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测提供可靠的信息

,并应选择其中适合应用的(B级)2.彩色或能量多普勒提高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

肉的能力(B级)3.宫内对比超声的应用(有或无3D成像)提高了子

宫内膜息肉的诊断能力(B级)4.盲目扩张、刮宫或活检不宜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诊

断(B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指南1.特别是对于小的、无症状的息肉,保守治疗是合理的(A

级)2.目前不推荐药物治疗息肉(B级)3.宫腔镜息肉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黄金标准(B级)4.不同的宫腔镜息肉切除术临床预后没有显著差异(C级)5.绝经后有症状妇女应切除息肉并进行组织学评估(B级)6.宫腔镜切除术好于子宫切除术,基于其微创性,低成本及

相对低手术风险(C级)对于患有息肉的不孕妇女,手术切除息肉有助于自然受孕或辅以辅助生殖技术更大的成功机会(A级)

子宫内膜息肉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方法1.刮宫术2.宫腔镜下的微型器械钳夹、剪切治疗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4.美奥舒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5.子宫内膜去除术6.全子宫切术刮宫术

在盲视下操作,有一定的漏诊率。诊刮容易将息肉组织刮碎,失去正常息肉形态,难以得到病理支持。对于非功能性息肉因其在隐蔽宫腔内活动性大,盲目刮取难于刮到,即使刮到也因蒂部富含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而难于刮出。宫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优点:1.直视宫腔,从外观形态学方面对子宫内的

病变的大小、部位、数目、外观特征进行

初步判断。2.准确直观定位取材,获得病理标本进行病理诊断。3.同时评估息肉周围内膜的情况。宫腔镜下的微型器械钳夹、剪切治疗宫腔镜下的微型器械钳夹、剪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非功能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未从这两类息肉发病机制入手,难于“除根”,原位复发率高。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polyp,TCRP)可针对发病机制彻底切除或者电热破坏息肉的基底部,有效降低原位复发率,同时对EP周围可疑病变内膜进行较为全面或者“深层”的电切活检,帮助判断可疑内膜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切除技巧:对息肉的蒂部深切,彻底破坏其基底层。美奥舒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新技术--MyoSure系统控制器MyoSure一次性组织切除装置脚踏MyoSure配套宫腔镜2009年获得美国FDA认证,2013年获得中国SFDA认证1、非电汽化原理的切除技术,不会产生电损伤。2、其配套宫腔镜的外径仅6.25mm,扩张宫颈7mm可进入宫腔

操作。3、在切除宫内组织物的同时不断将切除组织抽吸、排除到

体外的收集瓶中,保证切除深度,不会造成子宫的过度

伤害,避免了子宫穿孔,又可保留样本用于病理检查。4、与宫腔镜电切术相比,Myosure宫腔内占位切除系统手术

时间大大缩短,避免了手术时间过长而造成的膨宫液吸

收过多而造成的水中毒。5、MyoSure系统手术操作简便,仅需一个组织切割器即可完

成切除和切除后的组织抽吸操作,避免了由于更换手术

器械而造成宫颈的过度伤害,节省了手术时间。MyoSure系统的特点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ednometrialablation,EA)是指在宫腔镜引导下,将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甚至肌层破坏,造成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出血性疾患。子宫内膜去除术方法一、气化子宫内膜切除术(Versapoint)二、热水循环子宫内膜去除术(Hydrothermo-ablation,HTA)三、冷冻子宫内膜去除术(cryoablation)四、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

(MicrowaveEndomertialAblation,MEA)五、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

(UterineBalloonThermo-Ablation,UBT)六、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七、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全切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EP恶变或者合并周围内膜不典

型增生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后管理预防EP术后复发方法:孕激素口服短效避孕药米非司酮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治规范、微创治疗AAGL实践指南:粘膜下肌瘤的诊断和管理子宫肌瘤分类粘膜下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治规范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特点1.黏膜下肌瘤导致不孕,尽管清除黏膜下肌瘤提高了妊娠

率,其生育率仍低于拥有正常子宫女性(A级)。2.对于50岁以下的女性,粘膜下肌瘤肉瘤样改变发病率极

低。临床决策在这样的女性中应该理解这是非常罕见的

恶性粘膜下病变(A级)。3.黏膜下肌瘤增加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最常见的是严重

月经过多,但出血量增加机制不清楚(B级)。4.黏膜下肌瘤增加复发性早期流产的概率(B级)。5.如果生育能力改善不是目标,妇女无症状的子宫粘膜下

肌瘤可观察(B级)。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1.宫腔镜,宫腔声学造影(生理盐水输注,凝胶)

和核磁共振成像对于粘膜下肌瘤的诊断都非常敏

感和特异性(A级)。2.子宫输卵管造影与粘膜下肌瘤宫腔镜、宫腔声学

造影、核磁共振成像相比没有那么敏感,也没有

那么准确(A级)。3.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诊断、灌注宫腔声学造

影相比没有那么敏感与准确(A级)。4.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揭示子宫粘膜下肌瘤与子

宫肌层的关系及子宫浆膜层的关系,在这方面优

于其它成像技术和内镜技术(A级)。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微创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术前处理1.术前使用GnRH-a能促进准备手术治

疗粘膜下肌瘤妇女的贫血治疗的进程

(A级)。2.宫颈准备技术可以降低术中宫颈扩张

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