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商业契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A.正确 B.错误2.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秦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金钱当面投入容器中B古代市楼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演变成聚民交易的场所C唐代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D明清时期丝织业领域私营作坊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A B.B C.C D.D3.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新航路开辟使得三角贸易逐渐盛行 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4.下图为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伙伴示意图。据文献记载,与南宋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南宋的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成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多为手工业制成品。由此可知,南宋(

)A.技术优势支撑外贸发展 B.海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支柱5.宋仁宗在位期间,允许市民商户临街开设邸店,废除了街鼓制度。熙宁年间,废除坊正一职。材料表明当时(

)A.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6.《新唐书•食货四》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飞钱”的出现(

)A.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B.标志着纸币在中国诞生C.推动国际贸易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D.体现资本性借贷的发展7.《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由此可见飞钱(

)A.具有纸币功能 B.主要由钱铺发行 C.能够逐利增财 D.主要功能是汇兑8.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这说明(

)A.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B.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C.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 D.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9.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B.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业冲突不断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D.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10.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A.金融业比较发达 B.是世界贸易中心C.商业契约应用普遍 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11.清初唐甄出身于书香门第,为顺治时举人,曾在山西省长子县担任过十个月的知县。然而,他在晚年却转而经商。类似唐甄这样的士人经商在当时十分普遍,这一现象(

)A.推动了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B.反映出官员俸禄十分微薄C.说明了抑商政策已被放弃 D.体现出长途贸易增加就业12.明代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分布着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笔业市镇、冶业市镇、海运业市镇等,不仅是财赋重地,而且是农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重心。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发达的市镇网络把各市镇联成一体,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这表明明代(

)A.市镇经济专业化发展 B.城市经济职能进一步扩大C.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 D.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13.旧时民间流传一首商号用字歌: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春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泰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福厚长。我国一些老字号名称即取自上述商号用字歌,如“全聚德”“同仁堂”“恒源祥”“亨达利”等。以上材料反映了

)A.传统义利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期许 D.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商号用字14.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15.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明万历四年,“至万金”;万历二十一年,“累增至二万有余”;万历二十二年,“骤溢至二万九千有奇”,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现象说明(

)A.朝贡贸易获利丰厚 B.海禁政策遭到废弃C.关税成为经济支柱 D.海外贸易有所扩大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流动”的宋朝材料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宋史》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宋会要辑稿》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宋)朱彧《萍洲可谈》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宋会要辑稿》材料二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险、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社会“流动性”的特点,并简述其表现。(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社会“流动性”的原因及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材料二

至宋朝,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夏克传《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马古道”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古道”的特点及主要作用。参考答案:1.B2.D3.A4.A5.A6.A7.D8.A9.D10.A11.A12.A13.D14.D15.D16.(1)特点:受交通状况的影响;政府参与;带有政治色彩;门第观念淡化;具有契约精神;用法律形式规范;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表现:一方面宋代经济流动性强,表现在水运交通网促进商品流通,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契约促进土地流转,海外贸易促进中外经济流动,北民南迁及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北经济流动;另一方面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社会上士农工商四民结构进一步松动。总之,社会性流动增强,但是流动性是很有限的。(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推动社会流动性增强;政府为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推行恩荫制度等又使得流动性有限。认识:宋代的流动使整个宋代社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平民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它仍然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17.(1)原因:茶叶的广泛种植,茶叶优点明显;茶叶、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