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_第1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_第2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_第3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_第4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卷面总分:29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29题练习次数:7次

单选题(共24题,共24分)

1.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精

B.细胞培养

C.胚胎分割移植

D.显微注射技术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胚胎分割的特点是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2.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图甲中①是多糖,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乙表示一个磷脂分子,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B是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①②③构成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不是磷脂分子,B错误。②(载体蛋白)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a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因此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仅),如图3。左图为实验示意图,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而弯曲度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B正确。

4.在资源和空间有限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A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蓝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5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正确。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5.图1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酶活性降低有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也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番茄果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由题图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时大,即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由图可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确。

6.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也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番茄果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由题图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时大,即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由图可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确。

A.图①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图②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图③所示的时期,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

D.图④所示的时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量加倍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细胞处于中期,此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A正确。图②细胞处于间期,所以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B正确。图③所示的时期为末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于要形成细胞壁,所以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而此细胞是动物细胞,所以C不正确。图④所示的时期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数量加倍,但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故D正确。

7.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故A正确、B错误。细胞衰老的表现有:①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②细胞体积减小,线粒体减少;③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老年人头发变白就是因为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故C错误。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不同步,大多细胞生命活动旺盛,细胞的衰老不代表机体的衰老,故D错误。

8.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

B.Trna

C.mRNA

D.rRNA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所以mRNA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故选C。

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有:(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血浆蛋白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物:CO2、水分、尿素等。故符合条件的有②③⑦,选A。

10.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也就是没有载体蛋白的膜,所以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受到抑制,而对自由扩散是没有影响的,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1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正确;B项,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因为观察这个过程不需要看到细胞内部,只需要看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移动,错误;

C项,低倍镜下观察不到清晰的叶绿体,需要找准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正确;

D项,甲基绿是DNA染色剂,能将细胞核内的DNA染色使得细胞核呈绿色,正确。故选B。

12.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没有信息传递。

1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4.下列关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脏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B.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C.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分泌葡萄糖

D.在肠系统中大量的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胰脏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高血糖索促进分解代谢,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所以选项中只有D正确。

15.图5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I-2和I-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

16.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以谷氨酸发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有关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种发酵条件。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溶氧充足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不足时就会积累乳酸和琥珀酸,A错误;当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不同时,会影响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的产量:如果当培养基中C:N=4:1时,菌体就大量繁殖而谷氨酸的产量就少,C:N=3:1时,菌体的繁殖就受到抑制,但是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大增加,B错误;当发酵液pH值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D错误。菌体中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但是当谷氨酸的含量降低时,抑制作用就会解除,合成反应重新启动,所以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C正确。

17.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下列性状的控制与此相符的是()。

A.直发与卷发

B.镰刀型的红细胞

C.豌豆的皱粒

D.囊性纤维病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项,决定人卷发或直发性状的是基因,故错误;

B项.镰刀型的红细胞是构成红细胞的结构物质血红蛋白的基因病变。合成的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错误;

C项。皱粒豌豆中的淀粉分支酶基因被插入了外来的DNA序列,导致该基因序列无法正常转录出淀粉分支酶蛋白,即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故C正确;

D项,囊性纤维病是因为基因缺陷所致,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错误。

18.图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10%

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

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

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餐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

19.图7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不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图中甲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正确。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初级消费者,两者种间的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C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

20.下列教学情境中,运用了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是()。

A.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动物园观察脊椎动物特征

B.利用概念图归纳细胞相关概念

C.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讲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D.讲解无土栽培技术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教学常用的教学策。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为合作学习策,故A错误。利朋概念图学习为概念图策.故B错误。学习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结合了生物科学发展史,故C正确。无土栽培技术的讲解属于STS教学策,故D错误。

21.教师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通过介绍显微镜发明的过程,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导人方式是()。

A.复习导入

B.故事导入

C.直观导入

D.事例导入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导入技能类型。复习导入是通过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导入,故A错误。故事导人是利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进行导入,故B正确。直观导入是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标、幻灯片、电视短片等形式导入,故C错误。事例导人是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故D错误。

2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往往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下列方法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四个选项均为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最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适用于基础教育的研究,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者根据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A。

23.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效标参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类型,题干所述内容为效标参照评价,也称绝对评价,其核心在于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故本题选择B。常模参照性评价与之相对应,又称相对评价,用于评价被评对象在集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配置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法参考。故A、C、D三项错误。

2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A.探究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伴随教授实验

D.模仿式实验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教学的类型。

问答题(共5题,共5分)

25.(1)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接受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___被染成__________,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植物。(9分)(2)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即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叶肉细胞;蓝色;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C4;C3(2)C3与C4;2;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解析:

本题考查了C4和C3植物的结构区别和光合作用的特点。C3植物的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以外的叶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维管束鞘细胞完成的。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会合成淀粉,C3植物的叶肉细胞会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结合题意可推出玉米属于C4植物,小麦属于C3植物。如果某一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同时可以被染色,说明该植物同时具有C3与C4植物的特点,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初化合物有2种,即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26.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8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8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6分)(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4分)(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_条。(3分)(4)未融合的8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四;Y;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3)1;100(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融合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27.材料:

以下是某高中生物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过程一:

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影像资料。(内容简介: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1年以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提前搬出实验室……)

过程二:

提问:看完影像资料,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把你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如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1号呢②讨论“生物圈2号”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过程三:

学生分组讨论

过程四:

教师进一步设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系列原因是什么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这点问题美国宇航局人类2030年移居月球有可能实现吗……

过程五:

教师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问题:

(1)请分析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8分)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2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分为5个阶段:直观演示→设疑导入→探究学习→课堂小结→课堂反馈。

①直观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感性直观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②设疑导入一探究学习一课堂小结:通过设置疑问,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与讨论,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了“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思考能力。

③课堂反馈:课堂中实时评价反馈与总结,既实现了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同时直接或间接保证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主体意识。

28.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准备各种糖(少量)不得少于五种,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的知识,为课堂上能轻松地突破难点作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糖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对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教师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栏中记录为A一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0分)

(2)在教授材料中的内容时,除该教师采取的策略之外,还可采用哪些教学策略举出两种

(10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使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必须经过训练及练习,才能有效地进行,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否则会有形无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注意扬长避短。

(2)可采用的教学策有:

①概念图教学策。概念图能以简练的形式展示所要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