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课教案2篇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课教案2篇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课教案2篇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课教案2篇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课教案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1课《迷娘(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结合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本诗复沓叠唱的手法,感受其声韵美,并领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故土、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并理解其作为人类美好情感的共通之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蠡唱结构技巧的妙处。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作家作品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除了诗歌之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恩格斯说:〃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现实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写作背景《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资料链接《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三、初读、理清文脉请同学们朗诵诗歌,感知诗歌所写的内容。(配乐诗朗诵:播放舒伯特《迷娘曲》)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诗的第一节唱出了迷娘对故国意大利的O开篇〃你知道吗〃的提问,似轻轻私语,一下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你可知道那地方〃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前往,前往〃是催促,也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忆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o开头直接引出故园的〃那所房子〃,选择圆柱厅堂、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意象,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o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一一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一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明确:1、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2、那宛若仙境的家园3、险峭、怪美四、核心探究任务一赏析诗歌的意象【任务设计】.《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效果:诗人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挑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作用: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造出美更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任务二欣赏艺术手法【任务设计】.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种称呼的转换则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和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倾诉对象的情感复杂、真挚,既美好又哀婉。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重章叠成和反复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知识点补充】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复沓又重章,重言、复重复,是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写作手法。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叠字是复沓手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会经常用到叠字的方法。叠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叠字呢?.使用叠字,绘景造境使用叠字描绘景物,会使所绘之景更具鲜明的特色美,而使用叠字又能营造出隽永深远、意味无穷之境。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2,使用叠字,状物传情若能将叠字巧妙地融入文章中,还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如:"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她松松的皱缀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3.使用叠字,刻画形象使用叠字刻画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简洁丰满,生动传神。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以〃密密〃修饰〃缝〃,刻画了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缝衣动作。4,使用叠字,描摹声响叠字使用得当,对于描摹声响有着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形容沉重雄壮的琵琶声,〃切切形容细碎急切的琵琶声,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琵琶声,化声音之无形为有形,似触手可及,从而使琵琶声极具艺术感染力。五、主题归纳〃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六、艺术特色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蘸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抒发出来。②回环往复,感情浓烈。每节诗的前半部分(主歌)都以迷娘的询问和叙说的口吻来描写故乡,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来直抒胸臆,表达渴望返回故乡的迫切心情。七、完成随堂练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也是最珍贵的瑰宝。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美的灵光,也是我们纯粹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翱翔。二、写作背景歌德从一个反叛作家变成了一个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宫廷文人,但是,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对外妥协,对己克制,在他在也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时,《迷娘(之一)》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写出的。1786年他来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个城市和西西里岛,宏伟的大自然、丰富的文化遗产、纯朴的民间生活,都使他心旷神怡。三、作者介绍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曾短时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土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四、题目解读〃迷娘〃,《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小说人物。五、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六、全文分析L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来描写〃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的美好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明确:〃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国意大利。诗歌在描写意大利景色时,选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柠檬花、蓝天、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来描写意大利,并把对故国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诗歌就是这样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描绘迷娘故国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抒发迷娘对故国的依恋、思念之情的。.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明确: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出美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明确: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迷娘(之一)》借助各种意象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一一迈斯特,为什么诗中会有〃爱人〃“恩人〃〃父亲〃三个不同的称呼?明确: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这三个称呼者,事实上,这三个被倾诉的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一一迈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她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看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5•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明确:这首诗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每一节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加深了想念的程度;每一节的最后两句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6.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明确:观点一:迷娘。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②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⑤《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观点二:作者本人。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③《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成长小说,主人公迈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现实的平庸和混沌污浊,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对美好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七、中心思想《迷娘》以最委婉优美的形式,表达了历经坎坷的迷娘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她执着、深挚、哀婉而美好的心声。诗篇明里是写迷娘对故国的思念,内里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意大利的热爱和向往。八、写作特点.运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诗歌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分别描写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的景物。副歌则抒发了强烈的故国之思。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运用重章叠唱的表达技巧。诗歌三节正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度,加深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意象鲜明,意境优美。诗歌选取的意象带有鲜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节诗歌所选的意象的特点是不同的:第一节的景物高洁、宁静,第二节的景物庄严、肃穆,第三节的景物神秘、古朴。同时,诗歌中,意象和迷娘的情感完美融合,构成了优美的意境,画面有尽而情意无穷,令人陶醉。九、补充资料了解〃意象〃所谓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